学术投稿

使用AMP2000-U对Fast-Read10三种计数方式的扫描结果比较

周春红;顾可梁;陈巧林

关键词:尿沉渣, 镜检, AMP2000-U, Fast-Read10
摘要:目的使用Fast-Read10板进行尿沉渣计数时,通过AMP 2000-U对三种不同计数方式的扫描结果进行比较,选择佳计数方式.方法选择50份尿常规显微镜检阳性标本,分别用三种计数方式测定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目,将同一份标本取得的三个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与UF-100的结果比较.结果 (1)选取每个中格内靠左下角小角进行计数的第一种方式与选取每个中格内四个不同角的小格进行计数的第二种方式的计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2)第三种方式选取每个中格中央任一小格进行计数的结果与前两种计数方式比较有差异(P<0.01).(3)第三种计数方式的计数结果与UF-100的计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计数方式计数尿沉渣的结果不一致;计数每个中格中央小格尿沉渣的计数方式与UF-100结果一致,比较可靠.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不能用加人血的血平板做CAMP试验

    无乳链球菌需用CAMP试验鉴定,该试验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鉴定结果.血平板是该试验的关键培养基.为探讨血平板中的血液、基础粉、湿度、保存时间对试验的影响,我们分别用五种血平板:(1)哥伦比亚琼脂粉加羊血液;(2)哥伦比亚琼脂粉加人血液;(3)营养琼脂粉加羊血液;(4)营养琼脂粉加人血液;(5)市售商品血平板,在不同时间做CAMP试验.所用无乳链球菌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质评菌株.

    作者:郭志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LA-DR4、CD25和CD2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HLA-DR4、CD25和CD2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致病和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 SSP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对78例RA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DR4基因、CD25+细胞、CD28+细胞、CRP和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测.结果 RA患者HLA-DR4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78.6%的HLA-DR4阳性RA患者CRP>5 mg/L,HLA-DR4阳性的活动性RA患者(38.12±31.39)mg/L显著高于HLA-DR4阴性RA患者(16.86±11.10)mg/L;HLA-DR4阳性者以IgG和IgA增高为主,HLA-DR4阴性患者以IgM增高为主;活动性RA患者CD25表达上升而CD28表达下降.结论 HLA-DR4基因、CD25和CD28可能都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顾国浩;洪宏;彭群新;陈志伟;顾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白族健康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参数调查

    为了建立白族地区静脉血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值,我们对大理地区白族健康成人1 110例进行静脉血血液分析仪各参数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群智;孔山;沈红霞;左秀华;陈体仙;何作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荧光偏振检测血清中HBV 多聚酶基因突变

    目的建立简便、多重HBV 多聚酶基因序列中拉米呋啶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终点终止法和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对HBV多聚酶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用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使探针的3′可以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据其互补链上的待测核苷酸连接上一个标有特定荧光素的ddNTP,然后检测该3′端带有荧光素的探针,根据检测到的荧光素种类和偏振光的强度判定待测点是何种核苷酸.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HBV 多聚酶基因序列中特定位置的核苷酸类型,能检测1×101个拷贝的模板量.对30例经过6个月以上拉米呋啶治疗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检测出其中有3例是甲硫氨酸(M)密码子ATG中的A→G变异;2例是ATG中的G→C变异;1例是ATG中的G→T.结论该技术可以对血清中HBV 多聚酶基因序列中点突变以及其他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作者:郭晏海;吕贯庭;赵锦荣;张菊;白玉洁;闫小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怎样看待血液及尿分析仪的过筛作用

    当前,自动化的血液及尿分析仪在我国已相当普及,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了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可比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检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这类仪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将原先要在显微镜下辨认或计数的细胞,改变为根据细胞的大小、内部和表面结构、加入特殊试剂(如溶血剂、细胞化学试剂和染色剂等)后细胞的变化,用测量其电阻、对高频电磁波的传导性、在不同角度测细胞对光的散射程度以及用光度计测定颜色变化等光学和电学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加以计数和区分.

    作者:朱忠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总胆固醇试剂对镁离子测定的影响

    我们在使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后再测(Mg2+)时,发现Mg2+结果偏高,与单独重复测定Mg2+对比结果发现有显著性差异,但执行仪器的特殊清洗程序清洗3遍后再同样检测其结果则无差异,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实验条件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探针熔解曲线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杂交探针熔解曲线的实验影响因素,优化此法检测基因的实验条件.方法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设计检测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的荧光杂交探针,在熔解曲线模式下,设定不同模板量、Mg2+浓度,观察熔解曲线峰面积及其Tm值.结果在设定的反应体系中,随着模板量从10 ng渐次上升至100 ng,熔解曲线峰面积亦逐渐增大;随着Mg2+终浓度的增加,峰面积也增加,而且熔解曲线的Tm值也呈升高趋势.结论探针熔解曲线法准确、迅速、操作简单,在应用中应考虑到模板量及Mg2+浓度的影响以便获得理想的结果.

    作者:张德太;杨渝珍;吴健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胶体金渗滤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方法采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SPA),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血清中抗CagA IgG与金标记SPA及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用DIGF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了326份血清标本中抗CagA抗体,两法符合率为96.6%.结论 DIGFA检测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特异性强,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实用价值.

    作者:侯瑜;张菊;李质馨;田洪艳;刘晓冬;徐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与脂代谢紊乱.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脂变化,测定了肾功能不全病人及健康对照者各项血脂,结果如下.

    作者:李辉;马建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荚膜组织胞浆菌的药敏试验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较罕见的疾病,多发生于获得性免疫缺陷、长期应用激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了指导临床用药,我们用抗真菌药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黄翠波;宋绍业;陈丽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53株肠球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553株肠球菌标本的分布,了解其对1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和耐万古霉素菌株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1年12月院内感染患者分离标本,使用Vitek-two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根据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药敏情况进行万古霉素耐药临床分型.结果 553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508株(91.9%),屎肠球菌45株(8.1%).粪肠球菌对18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20%粪肠球菌耐高浓度庆大霉素.18株耐万古霉素菌株分型为VanB 9株,VanA 6株,VanC 3株.45株屎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肠球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其多重耐药,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正;王贺;许淑珍;赵素蕊;刘文云;严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清可溶性CD44变异性外显子6测定对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变异性外显子6(sCD44v6)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不同Dukes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和24例健康者,分别采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sCD44v6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CEA含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sCD44v6浓度为(275.3±115.8)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1.3±7.8)ng/ml,P<0.05,若以健康对照组的+2s(76.9 ng/ml)作为正常值上限,阳性率为74.0%;sCD44v6水平随癌肿分期和肿瘤转移呈现递增趋势(P<0.05).与CEA相比,sCD44v6水平在反映癌组织浸润和转移程度上更敏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sCD44v6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并与肿瘤分期和扩散转移相关;术前血清sCD44v6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病程的评估和转移的预测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作者:赵建华;严枫;蔡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API 20E和20NE对弧菌属细菌的鉴定分析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API 20E和20NE对弧菌属某些细菌的鉴定易产生错误结果.为此,我们以非O1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拟态弧菌和河弧菌分别接种API 20E和20NE试条,分析其鉴定结果,寻找鉴定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根据各菌生化反应,建立一套API鉴定系统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鉴定方法.

    作者:丁茂文;赵志刚;李国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胰腺囊肿脓液中检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我科于2002年6月从一患者胰腺囊肿脓液中检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报告如下.

    作者:储从家;潘丽;吴惠玲;孔繁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延边地区乙型肝炎患者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分析

    为了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合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的状况,我们对150名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芬;宋英兰;王玉环;陈兵;张洪江;金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清氯化物酶法测定

    目的建立血清氯化物的α-淀粉酶及其底物2-氯-4-硝基苯-α-D-麦芽三糖苷(CNP-G3)直接测定方法.方法根据氯离子是α-淀粉酶的激动剂原理建立氯化物测定方法,并做方法学评价.结果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率为0.46%;线性范围50~150 m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62%;批内CV<1.24%,日间CV<1.86%,总CV1.45%~2.24%;加入高浓度的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果糖、α-淀粉酶、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胆红素、钙离子、溴离子、碘离子、氟离子、硫氰酸钾、对硝基酚、叠氮钠和硫酸铵均未显示干扰.与硫氰酸汞比色法(MTC)(±s)比较:MTC法(X):(95.66±14.45)mmol/L,酶法(Y):(95.62±14.93)mmol/L,t=0.078,P>0.5,Y=1.016X-1.587,r=0.984,n=93,P<0.001;与离子选择电极法(ISE)(±s)比较:ISE法(X):(99.00±13.11)mmol/L,本法(Y)(98.61±12.70)mmol/L,t=0.140,P>0.5,Y=0.962X+3.375,r=0.993,n=44,P<0.001.溶解的工作试剂(R1、R2)2~8℃冷藏至少可以稳定14天.结论该方法测定成本低,准确、精密、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在抗卤族元素溴、碘及硫氰酸等阴离子的干扰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张孝山;帅真;李明润;关俊玲;何庆;杨彬;徐海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一种快速、高通量的基因分型新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单碱基延伸原理的基因分型新方法 ,即 SnaPshot.方法设计单条PCR引物,使其将要延伸的第一个碱基就是需进行基因分型的位点,用荧光标记的双脱氧NTP(ddNTP)作为测序底物,使测序反应只延伸一个碱基,从而能够鉴定该SNP.结果 SnaPshot能同时对7~8个不同的SNP位点进行96个样本基因分型.结论 SnaPshot是一种快速、高通量的基因分型新方法,可加快基因分型以及疾病致病基因的研究速度.

    作者:吴刚;李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胆管检出肝片形吸虫1例报道

    肝片形吸虫感染人类在临床上较少见,在临床手术中我们从胆管中检出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霞;李田科;赵东岩;张玉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尿沉渣倒置显微镜分析系统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适于推广的标准、规范的尿沉渣检查方法.方法将自己研制的尿沉渣倒置显微镜分析系统与FAST-READR 102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对比观察尿液标本中的细胞及管型.结果两种方法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计数板法操作要求严格,程序较为繁琐,目前普及尚有困难;尿沉渣倒置显微镜分析系统操作简单、准确,适于临床基层推广.

    作者:程大林;蔡媛媛;陈宏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m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mRNA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异戊醇一步法从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或前列腺癌组织中提取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结果在PCR反应体系中投入相当于1~100个癌细胞所含总RNA量时,均能得到清晰的262 bp的产物带.结论本法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临床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转移、复发和判断疗效.

    作者:杨道理;李保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