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尔古丽;艾斯卡尔;古海尔
2001年6月,我们从一患者胸水中查见大量骨髓瘤细胞,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品娥;周道银;王学;惠小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据文献报道[1],14%急性肝炎、73%慢性肝炎、67%未做脾切手术的肝硬化及40%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小板(Plt)数目<100×109/L.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量下降为明显.一般解释为血小板分布异常或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近来也有文献报道肝炎病毒(乙肝、丙肝)是泛嗜性病毒,对骨髓巨核细胞有抑制作用,使其成熟不良,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本文通过实验观察,认为一定浓度的胆红素尤其是游离胆红素亦会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亚明;马金霞;戎国栋;陈友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视黄醇对正常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并寻找何种同工酶的基因表达占主导地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CR),并以β-actin 作内对照,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11例PV初治患者和23例CML初治患者ALP基因的表达,以及G-CSF和视黄醇对其表达的诱导.结果诱导前,骨型ALP(BALP)基因表达在正常对照组和 PV组占主导地位,PV组的ALP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CML组ALP基因表达;G -CSF诱导后,CML组出现ALP基因表达,仍以BALP为主,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和视黄醇共同诱导后,CML组BALP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显著高于单独用G-CSF诱导;正常对照组和 PV组在诱导前后均无变化.结论人类粒细胞主要以BALP基因表达为主;G -CSF和视黄醇对CML粒细胞中的ALP基因表达具有诱导作用.
作者:邓君;饶绍琴;杜琼;杨明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们对成都市4家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的150株肠球菌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英俊;刘华;喻华;周忠华;杨明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十年来,随着人类和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碱基序列被高精度地确定 ,为采用核酸技术进行人类遗传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国内外能进行基因诊断的遗传病已逾百种[1,2],美国近修订的性病诊断标准也已将核酸指标列为确诊依据之一[3].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在理论上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方便快速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4],无疑将是世界范围内临床诊断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作者:杨元;张思仲;邓少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的关联.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了103例冠心病人和128例正常对照者的HindⅢ多态性,并测定了血脂水平.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H-等位基因频率为0.188,在冠心病组中,H-等位基因频率为0.155,冠心病组H- 等位基因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在冠心病组女性中,H-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接近显著(P=0.058).在总研究组中,H-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rig、HDL、TC、LDL、LP(a )浓度与非携带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女性中,H-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rig显著低于非携带者( P<0.05).结论 LPL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可能在特定性别中显示与冠心病或脂质水平的关联,在整个人群的水平,它们对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不很大.
作者:项佑贵;倪培华;陈铭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用非放射性的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地高辛,Dig)标记探针与靶DNA杂交,结合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方法应用宝灵曼公司生产的Dig DNA标记检测试剂盒.将Dig标记的HBV DNA探针与点印迹在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的靶DNA杂交,杂交后的膜与Dig-AP抗体保温,然后用化学发光底物CSPD与之作用,导致在波长477 nm处发光 , 感光于X光底片上.结果待检的129份血清标本,用此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达58.4%,敏感性2.0 pg~0.5 pg.为了比较,329份血清标本用显色法测定,阳性率45.0%,敏感性5 .0 pg~1.0 pg.对照组呈阴性结果.结论 Dig标记探针分子杂交化学发光法具有较高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血清中HBV DNA的检测.
作者:邬光惠;范公忍;张桂霞;黄耀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病奈瑟菌三种病原体D NA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标本检测.方法采用多重PCR-核酸探针杂交技术,结果与常规PCR法比较.结果本法特异性良好,敏感度达到0.1 fg.经过对166例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标本测定证实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病奈瑟菌检出率分别为22.9%,54.8%和34.3%,并有22. 2 %的双重复合感染和4.8%的三重复合感染.并与常规PCR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好、能指示多重感染.
作者:杨国翠;李智涛;李振勇;冯艳铭;邵大晓;赵大鹏;崔天星;范家明;刘兆江;蔡铁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血液成份分离技术的进步,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白血病、出血性疾病、肿瘤及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笔者对2000年12月~2001年3月四个月间在我院所用机采血小板进行监测,包括浓缩血小板总数,红细胞混入数及白细胞混入数,并对部分病例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明;邱骏;卢艳;陈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血片、骨髓片、脱落细胞及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采用瑞氏染色,时常因各种原因造成染色不佳,如偏碱(酸)或染色过深等.遇此情况一般采用褪色复染处理,但这种处理较为繁琐且效果不佳.我们试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处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克强;刘瑞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疟疾这种传染病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十分罕见.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了2例因输血和劳务输出而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渊;朱君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常规克隆测序与从凝胶中回收银染DNA条带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的特点.方法用单链构像多态法分离杂合性突变DNA样品,然后从凝胶中回收变异的银染DNA 条带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并与常规克隆测序进行比较.结果从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直接测序的正确率超过97%,回收片段克隆测序的正确率与常规克隆测序相同,达100%.结论从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较常规克隆测序简便实用 ,在基因克隆、突变鉴定等工作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肖学珊;张清炯;黎仕强;贾小云;郭向明;邝志和;申惶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Enteropathogenic E.coli(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引起夏、秋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婴幼儿为易感人群.2000年我室从腹泻患者的粪便培养物中,分离到3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7个血清型,并对其做了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储从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氯离子简便、快速、经济,既可手工测定,又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终点法测定.缺点是特异性较差,易受其他卤族元素如:溴、碘等干扰.我们观察了溴、碘、氟、硫氰酸和叠氮离子对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氯离子的干扰情况.
作者:张孝山;何庆;帅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其他免疫指标 .方法 24例丙肝患者为研究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HCV感染用RT-PCR证实.H CV基因型的检测用型特异性探针核酸杂交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类风湿因子、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用ELISA检测.冷球蛋白用冷沉淀法检测. 免疫球蛋白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用抗补体法测定.结果 (1)24例丙肝患者中,13例(54.2%)为Ⅱ型HCV(okamoto分型法)感染,7例(29.2%)为Ⅲ型,2例 (8.3%)为混和型(Ⅱ型+Ⅲ型),2例(8.3%)难以确定.(2)自身抗体检测:患者组中有10例( 41.7%)检出21项次自身抗体.Ⅱ型HCV感染的13例中有7例检出16项次,Ⅲ型HCV感染的7例中有1例检出1项次,Ⅱ型和Ⅲ型混和感染的2例中检出4项次自身抗体.检出自身抗体的患者中有7例检出类风湿因子,4例检出抗核抗体,4例检出抗心磷脂抗体,2例检出抗平滑肌抗体,2例检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例检出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1例检出抗双链DNA 抗体.结论 (1)在本地区的丙肝患者中,感染Ⅱ型HCV者占多数.(2) 部分丙肝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感染Ⅱ型HCV和同时感染Ⅱ型、Ⅲ型HCV的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感染Ⅲ型HCV的患者.提示感染Ⅱ型HCV的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应答过程更为显著.
作者:齐名;熊华;刘新钰;吴引伟;李鹤林;李保仝;宗永兰;邵海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酶循环法.方法基于用脱氢酶-辅酶体系循环底物的原理,建立了本法.结果本法灵敏度50 μmol/L,A405 nm,1 cm>0.15;线性达180 μmol/L;批内CV<1.87%,日间C V<2.94%,总CV<3.64%;与普通酶显色法比较:Y=0.921X-1.426,r=0 .9982,n=64.胆红素<850 μmol/L、血红蛋白<5 g/L、抗坏血酸<2.84 mmol/L、乳酸<24 mmol/L、乳酸脱氢酶<10 000 U/L时,对结果无显著干扰.结论本法灵敏度高,线性、精密度好,几乎无干扰,是一种理想的TBA测定方法.
作者:许叶;杨昌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了解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嗜血杆菌的感染分离率及临床意义,对来自我院门诊 1 058例前列腺炎的标本做了培养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龙波;邓安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一般认为,血小板输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出血,近年来临床上的作用日益普及,但是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加和输注量的增多,部分患者出血倾向又重复出现,甚至更加严重,而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RT).
作者:李琛;谢朝阳;麦奇;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Arcanobacterium haemolyticum(溶血棒状杆菌),属棒状杆菌属,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以引起咽炎和皮肤溃疡,也可引起肺部感染和脑脓肿.我们从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膝关节渗出液中2次分离出此菌,报告如下.
作者:赵家莲;李珍大;张小卫;邵海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利用从白眉蝮蛇毒(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 stejnegeri venom)中分离出的类凝血酶(thrombin like enzyme,TLE)[1]具有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解的高度专一性、不被肝素抑制及活性稳定的特点,以TLE作试剂建立了测定Fg的方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
作者:乐宏元;许卫国;宋小兴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