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抗体检出比较分析

王梁平;彭道波;赵晖;张彦

关键词:微柱凝胶, 凝聚胺, 抗体
摘要:微柱(管)凝胶试验(Microtubes Gel Test)与凝聚胺试验是九十年代先后进入国内实验室并用于交叉配血的新方法[1,2].目前,微柱/管凝胶技术在一些先进国家已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3].而凝聚胺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也已在国内迅速推广使用.该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4].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淋巴瘤病人外周血细胞原位PCR方法

    目的探讨、建立外周血间期细胞原位PCR方法.方法用Dig-dUTP标记引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直接法原位PCR方法检测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结果阳性12例,阴性3例,正常对照无一例阳性.结论细胞悬液直接法原位PCR操作简单、结果可靠、敏感性高.

    作者:谢湘芝;经承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SLE和RA患者血浆sIL-2R及可溶性IL-6受体α链、β链的测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们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分子(CK)及细胞因子受体(CK-R)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对部分SLE和RA患者血浆sIL-2R、sIL-6R α和sgp130进行了测定.

    作者:姜秋霞;班永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荧光检测法

    目的为寻找一种快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用荧光检测管检查各种不同稀释度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每天在荧光检测仪上检测红色荧光强度,记录出现阳性结果的日期,并与改良罗氏培养进行配对比较.结果荧光检测管的检出时间,在各种不同菌量管,均明显早于改良罗氏培养管,平均检出时间是9.6±6.2天.临床痰标本100例,荧光检测法比改良罗氏培养基法平均提早报告21天.结论本室研制的荧光检测管能快速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并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刘正华;施旭东;吴晓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表达淋病奈瑟菌隐蔽性质粒cppB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

    淋病奈瑟菌的cppB基因(cryptic plasmid B)通常位于隐蔽性质粒上,其功能不清,96%的淋病奈瑟菌含有此质粒,其它奈瑟菌不含此质粒.cppB基因可表达一段23 ku的蛋白质,对其蛋白质的功能研究,一方面可寻找一种特异的诊断试剂,另一方面也为淋病奈瑟菌致病的复杂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本文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淋病奈瑟菌cppB基因进行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功能提供基础.

    作者:倪培华;吴洁敏;王丹艺;应雅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精子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是乳酸脱氢酶中与IDH1-5不同的另一种特殊类型的同工酶.自Goldberg[1]于1963年在多种哺乳动物,鸟类睾丸组织和精子中发现LDHx以来,由于其与性成熟和生育过程的密切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现就有关LDHx的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性质及其临床检测意义研究的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李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BV e系统双阳模式复核结果的分析

    近年来,在工作中遇到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简称双阳)特殊模式,为了探讨这一现象,对我院336例血清标本中发现的双阳标本17例,采用美国雅培配套试剂及仪器进行复核,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火生;韩红星;徐六妹;周伯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我们对肺癌患者进行了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及癌胚抗原(CEA)检测[1],并对结果同临床诊断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潘宇红;孙钧铭;陈永伟;肖华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9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细胞学分析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S)的共同特征是在骨髓涂片中出现体积较大的噬血组织细胞,被吞噬物为形态完整的白细胞、有核红细胞,被吞噬物为形态完整的白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及血小板;亦可为不完整的细胞及细胞碎片等.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及积分正常或增高.现将39例HS报告如下.

    作者:孙培玉;刘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水中灵芝孢子的观察及意义

    笔者在对一腹水标本进行常规检查时,显微镜下见到较多的肝吸虫卵样的物质,同时在病人粪便和所服的中药中亦找见该物.经反复观察并结合病史认定为灵芝孢子.

    作者:朱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脱氧尿嘧啶核苷酸掺人量对尿苷酶抗污染效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脱氧尿嘧啶核苷酸(dUTP)掺入量与尿苷酶(UDG)抗污染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50%dUTP和全dUTP掺入HCV cDNA,并观察UDG的抗污染效果.结果0.05U、0.1 U、0.2 U的UDG 37℃消化60min,PAGE检测可抗10-1~10-8 50%dU-DNA模板污染.0.1 U UDG 37℃10 min能抗10-6,20min~30 min可抗10-5,PAGE虽阴性,但DNA-EIA杂交A值0.617,仍为阳性;40min可抗10-3,未经杂交证实.37℃消化20min电泳检测可抗10-1~10-8全dU-DNA污染,DNA-ELA杂交A值在0.005~0.049均为阴性.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证实,用50%dU-DNA为模板,37℃10~20min时,抗污染效果较差,需增加抗污染时间.应用全dU-DNA为模板时,可获得良好的抗污染效果.

    作者:杜绍财;吴娟;张敏;刘峰;韩建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种血型系统免疫性抗体患者的交叉配血

    本文一例产生三种血型系统免疫性抗体需长期输血的患者,用凝聚胺法配血阴性而用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道波;兰炯采;王梁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血小板及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的方法.方法用CD61-PE单抗标记全血中血小板,再用荧光染料噻唑橙(thiazol orange,TO)染色RP内RNA.TO浓度选择1/4稀释的Retic-COUNT,孵育时间为30min.以健康人染色-血小板为对照.结果检测了30例健康人RP%,结果为1.61%±1.14%(x±2s).17例血液病患者RP%结果基本能与临床病理符合,符合率94.1%.结论流式细胞仪适合临床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

    作者:陈军浩;张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快速微量肥达-外裴试验

    传统的肥达和外裴试验,操作繁琐,试剂用量大,观察结果有一定困难,较易产生误差.本文介绍一种将菌液染色后进行的快速微量凝集试验.

    作者:段兴同;葛成明;程思;罗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的表达

    穿孔素(Perforin)又称成孔蛋白(Pore-formingprotein,PFP),存在于激活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胞浆杀伤颗粒中[1],检测PFP表达细胞的数量可以判断个体细胞免疫功能,对疾病的诊断将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利用入PF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免疫组化法,识别未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PFP的表达,同时还采用双重免疫酶组化染色法,研究PFP在CD3+的T淋巴细胞和CD56+的NK细胞中分布的情况.

    作者:章金春;李芳秋;武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DEACMP患者均在急性期入院3 d内抽取CSF和血标本进行MBP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对其中34例于治疗30d后再次采取标本复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MBP的变化.结果患者组急性期CSF和血清MBP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治疗后血清MBP仍高于对照组(P<0.05),CSF MB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EACMP患者CSF和血清MB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显著下降;CSF和血清(尤以CSF)MBP可作为DEACMP诊断和病情判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张秀明;郭新胜;顾仁骏;周伟强;沈琪琳;张晓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胰腺炎患者腹腔液中分离1株抗坏血酸克鲁瓦菌

    2001年4月,我院从一位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腹腔穿刺液中,分离培养出1株Kluyvera ascorbata(抗坏血酸克鲁瓦菌)报道如下.

    作者:管世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检验科的管理体制必须改革

    五十年来,我国医院检验科建设已有长足的进步.目前,医学检验系大专生与本科生已成为检验科的基本力量,近年来,又有硕士与博士学位者参加进来,从业者素质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验方法从手工操作过渡到半自动与全自动化,但是管理工作跟不上,因此检验质量不尽人意.由于疏于管理,有些检验项目用全自动仪器测得结果不如用手工法.有人建议要学习国外大型医院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否没有人知道国外的管理模式?回答是否定的.每年都有相当数量检验人员出国,回来后写的访问报告内容大多是仪器设备与质量管理,极少谈国内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差异,国外如何落实质量管理的,这些事似乎属于我国检验界讨论的禁区(实为误区),所以访问回来只能说一些能说的事,这对我国检验科建设毫无益处.兹将本人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作初步评论,并对在因特网上看到的国外资料联系国内实际,提出本人的看法.

    作者:杨运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参加美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第25届年会有感

    2001年6月23~27日,我作为中华医院管理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9人代表团的成员,出席了美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Clinical 1aboratory Management Association,CLMA)第25届年会.会议期间除听专题报告外,与CLMA高层人员进行了交流,参观了一所医院的临床实验室.在美短留期间,还与王惠民委员一起参观了两个科学研究实验室.通过参观、听介绍,结合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对美国临床实验室的结构及管理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想.

    作者:许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55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为了解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临床感染现状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55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黄支密;邹玉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固相功能化免疫分子层的制备与形貌表征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主要是基于抗原和抗体分子结构及立体构型的互补,以及由多种因素造成二者分子间引力参与下发生的可逆性免疫反应.现行的固相免疫测定中,都是依据上述原理而设计,其与传统的“液相”血清学试验本质区别是有一个预先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到载体表面的步骤,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由液态环境转移到了固相载体表面进行.

    作者:虞伟;顾宁;武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