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光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像一顶歪戴在胃肠道右上方的小帽子.隐蔽在肋骨的后面.当这个部位感到不适、痛苦悲伤时要想到肝脏.当受到外力的撞击时,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肝脏是身体里面大的一个实质性的器官(反之,胃肠、肺等是属于中心有空腔的器官).一般有1.5千克重.为什么肝脏要有那么大的体积和那么大的重量呢?其实,是由肝脏在身体里负担的重要效用决定的,因为,肝脏是人体功能多的器官.
作者:黄立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问:小汤姑娘今年28周岁,她感到自己太胖了!实际上,有许多女孩子根本就不胖,甚至体重还达不到标准体重的基本要求,却认为自己胖了,臃肿不堪了,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让自己体重降下来.那么,如果是真的肥胖,应该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答: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或国家,以肥为美,以肥为富,认为丰满可以带来好运气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肥胖可以导致心脏病(过多的脂肪对心肌细胞发生不良作用)、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作者:塞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伪劣药品的识别药品是人们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家庭储存或正在使用的药物,为了安全有效,在购置时应该明确所购药品是否是伪劣药品,可从药品的包装和外形上加以鉴别.看标签:购买整瓶、整盒的药品,要先看标签印刷得是否正规,项目是否齐全.国家规定:药品的标签必须印有注册商标、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产品批号、生产企业.其中商标和批准文号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或印刷得不规范,即可视为假药.
作者:何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干性皮肤比较粗糙,也容易产生皱纹,应选油分较多的面霜和乳液.夏天外出时搽些防晒剂,以避免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造成损伤.对于这类皮肤,洗脸时应用温水,洗后应用化妆水、乳液或面霜以滋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个蛋黄配营养油与蜂蜜,一并加进敷面粉,调成糊状后敷面,效果也不错.
作者:魏国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全球的每个角落都有爆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公共安全特征决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是中央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部署.
作者:寇林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11年10月,身体一直健康的王女士突然觉得眼睛和脸部出现浮肿,不久,浮肿蔓延全身.经医院检测,王女士患上了肾病综合征.到北京就医后,检查发现,王女士血液中汞含量达到36纳克/毫升,尿液中汞含量超过54纳克/毫升,都超出正常标准的十几倍,因此确认王女士的肾病综合征是由汞中毒导致的.进一步分析王女士的生活习惯后,医生将怀凝的重点锁定在了她使用的美白化妆品上.经相关检验部门检测,其所用的一款美白祛斑化妆品中汞含量为39453毫克/千克,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化妆品中汞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这款产品的汞含量超标近4万倍;另外一款化妆品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6万多倍.
作者:董海原;陈永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盐按用途可以分为食用盐、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1.食用盐与工业用盐的区别结构区别:食用盐是较纯净的氯化钠;工业用盐中除含有氯化钠之外,还有亚硝酸钠等.性质区别:食用盐性质较稳定,水溶液呈中性;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在干燥条件下较为稳定,但能缓慢吸收氧而氧化成硝酸钠,水溶液呈碱性.外观区别:食用盐含碘,质白,呈细沙状,水分极少,用手揉捏时不会有凝结感,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显黄色或淡蓝色;工业用盐不含碘,色泽灰暗,外形多为颗粒状,水分含量大,亚硝酸钠也可能微显淡黄色.
作者:何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今年4月18日,卫生部在对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口牛初乳类产品适用标准问题的函》的复函中明确表示,从2012年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将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此前按照相关规定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乳制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产品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普通食品中添加牛初乳为原料的乳制品,应当按照相关食品标准执行.这则消息一经公布,让很多父母精神紧张了起来,也有不少人疑惑:被不少家长视为婴幼儿高档营养品的牛初乳,为何被禁止添加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是都说给宝宝吃牛初乳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发育吗?怎么突然就不让用了呢?
作者:董海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速冲食品(麦片类和糊粉类)现在超市货架上的各种速冲食品真不少,麦片、芝麻糊、核桃糊、杏仁粉、豆浆粉等,还有各种谷物磨粉.它们食用方便,只需要冲入沸水即可享用.不过,稍不小心,就会买到你不想要的东西.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一般包括对这个药品各方面的简单介绍,患者服用前应该认真地阅读,特别要认真阅读其中有关本品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服用药品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适应证适应证是指本药品所直接对应的疾病.处方药,在你购买药品时,必须事先经过医生诊断你自己患有什么疾病,依照处方买药.购买非处方药时,患者根据说明书指出的适应证,对照自己的症状选药,必要时请咨询药师.并以此确定您购买的药品是否对应自己的身体症状.
作者:郝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发病率高,目前治疗效果并不好,且并发症多,可导致多器官与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而且病程长,给患者及家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因多为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病机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疡、泄泻、水肿、中风,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作者:王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一直以来,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若干问题议论很多,其中无偿献血对献血者健康是否有影响有特别的关注.毕竟,献血也是“出血”,人们把血液都看得弥足珍贵;少数献血者还会出现头昏、头晕、心慌等献血不良反应,给献血者带来不适;加之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方因不规范采集血浆引起艾滋病感染事件,在人们脑海中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因此,人们对无偿献血心存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血液不能人工制造,医院救治患者也不可一日无血,只能依靠无偿献血.这就需要我们对献血与健康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顾虑,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作者:凌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多重耐药微生物(超级细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中国的抗生素滥用程度尤令人担忧.滥用抗生素资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仅表现为不良反应增多和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所有抗生素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将作为处方药.同时,对抗生素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停止抗生素在大众媒体广告的审批.
作者:杜小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水多的是生活用水,水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促进代谢功能,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使之易于吸收和运输,帮助排泄体内废弃物,散发热量,调节体温,保持酸碱平衡等.保证健康水的足量摄入,还可以从根本上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辅助患者早日康复.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健康水是廉价、有效、安全的保健品.
作者:索煜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身在职场,我们总会为许多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有时一点点的小事也会成为我们爆发的导火索,哪些是职场人的心理雷区呢?我们来细数这些职场上的心理雷区.心理雷区之一:过度紧张对象:没有太多经验的职场新人症状:考试、笔试等统统没有问题,一旦到了面试,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就觉得紧张、失眠、大脑混乱,面试的时候,脑子常常是一片空白,说话结结巴巴,好像突然舌头大了一圈,更有甚者会紧张到胃痛、心跳加速,面色潮红.
作者:张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食品添加剂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日三餐,人们很难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剂.比如方便面、饼干、茶饮料、酱油、鸡精等都含有食品添加剂.有了食品添加剂,消费者才能吃到口感好、颜色好且更容易保存的食品.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然而,目前不断出现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台湾食品塑化剂”、“皮鞋酸奶”等事件让人谈“剂”色变,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偏见”.认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好的,而事实上上面提到的这些“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工业明胶”等并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食用物质.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使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误解.
作者:李宁;齐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生命在于运动,即使我们躺着不动,我们体内的一切也在运动:血液在流动,呼吸时胸腔在扩大和收缩,消化道在消化食物、排泄废物,大脑在思索、感受、梦想.我们去上班、看电影、看朋友、买东西时也是在运动.
作者:欧阳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内科医生”啤酒→心脏病实验证明,如果保持每天喝1杯啤酒,就会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啤酒可以治病也可致病,关键是饮用的量.如果每天饮1杯就可预防心脏病,1天饮2杯或以上反而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作者:周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药物治疗给人类解除病痛,带来健康,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中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或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住院,其中高达20万人死于用药不当.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选择或使用过程中应用不当所引起的.所以,服用药物时要牢记以下五点.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问:近年来,为了保护口腔健康,清新口气,很多人喜欢咀嚼口香糖,一日三餐后均用盐水漱口,有的人更是一吃东西过后就用盐水漱口,请问这样的方式对口腔健康有益吗?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答:口香糖是不少人非常喜欢的食品之一,他们认为,嚼口香糖可以清新口气,使得牙齿干净清洁,有利于牙齿健康,甚至有些人图省事用嚼口香糖代替刷牙、漱口.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常吃口香糖不仅不能保护好牙齿,反而会损害牙齿健康.由于口香糖中含有糖分,尽管嚼过一段时间之后,口香糖已不再甜,但它原有的糖分已经渗透附着到牙齿上或者牙齿间隙,同时会在人的口腔内发酵,产生酸性物质,经常食用口香糖不仅不能保护牙齿,反而会导致对牙齿的腐蚀,造成龋齿等.
作者:彭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