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何军;周剑彪;薛永权;王玮;何亚香;彭惠兰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EL/AM L1, 融合基因
摘要:目的研究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伴有t(12;2 1)易位的发生率及其临床预后特征.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 -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在60例儿童(B系45例,T 系13例,T、B系双表达2例)中共发现8例B系ALL中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治疗后8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ALL中多见且预后较好的一种亚型,RT-PCR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是诊断t(12;21)ALL和监测其微小残留病敏感有效的方法.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T-PSA、F/T-PSA和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与T- PSA比例(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检测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1例前列腺癌(PCA)病人血清的T-PSA、F-PSA和前列腺体积,对F/T-PSA、PSAD进行统计比较和ROC分析.结果 BPH组和PCA组病人的T-PSA、F/T-PSA、PSA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ROC曲线中,PSAD的AUC=0 .89,F/T-PSA的AUC=0.63.结论 PSAD比F/T-PSA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廖军;陈小辉;雷秀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儿童血培养中肠球菌的检出分析

    肠球菌引起的菌血症,近年有上升趋势,但有关儿童肠球菌菌血症国内报道较少.分析我院近一年患儿血培养中肠球菌的检出和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董方;张美和;甄景慧;金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广州地区苛养菌耐药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苛养菌耐药状况.方法采用Et est法测定低抑菌浓度.结果 48株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为16.7%(MI C90=0.25 μg/ml),耐头孢噻肟为4.2%;5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率为18.9%,耐氨苄青霉素21.2%(MIC90为256 μg/ml),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124株淋病奈瑟菌中产β-内酰胺酶率为11.3%,青霉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是33.9%、89.5%、1.6%和0.8%.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特别注意 ,及时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新动态.

    作者:叶惠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新鲜血红蛋白肉汤检测细菌低抑菌浓度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新鲜血红蛋白肉汤在检测细菌低抑菌浓度时的显色指示效果,并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相比较,以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将培养16 h的菌悬液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新鲜血红蛋白肉汤中,用真空进样法将溶液吸入特制药敏板中 ,35 ℃孵育后,再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读MIC,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作对照.结果用新鲜血红蛋白肉汤6次测定20种抗生素对3株ATCC标准菌株MIC,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且重复性较好.用新鲜血红蛋白肉汤测定MIC,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相比 ,15种抗生素对46株革兰阳性球菌和70株革兰阴性菌的MIC在±1个稀释度内符合率分别为95 .07%和94.67%.结论新鲜血红蛋白肉汤可用于细菌的MIC检测,结果准确、直观和清晰.

    作者:王礼文;孙宏彬;陈亚军;陈云峰;李克涓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血清尿酸浓度降低的临床意义

    尿酸是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肾脏从尿液中排泄.健康人血清尿酸浓度男性150~400 μmol/L,女性130~410 μmol/L,如果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产生增加或肾功能损伤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可使血清尿酸浓度增加(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可继发尿酸性痛风 .因而临床上血清尿酸测定常作为痛风及肾功能损伤的诊断试验.尿酸作为一种还原物质, 还参与了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血清尿酸浓度降低(低尿酸血症),常被忽视,近年的研究发现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静;魏明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前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依靠取脑脊液沉淀物用墨汁负染法找到有宽阔透明荚膜的隐球菌,所用墨汁要求用印度墨汁或国产优质墨汁.我们用市售普通墨汁检出3例新型隐球菌,现介绍如下.

    作者:包志明;迟银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实测摩尔吸光度在酶活性测定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提高酶活性测定的质量水平.方法通过以实测摩尔吸光度(ε)校正酶活性测定的计算因子(K值),来观察各实验室经过校正K值后测定的结果是否比校正前测定的结果更具可比性.结果通过对全省三级医院的调查测试,经实测ε校正K值后的测定结果,其离散度远小于校正前的测定结果. 结论结果表明K值的设置不当,是影响酶活性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蒋胜高;许斌;程梅;陈江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术取材对下呼吸道厌氧菌检测与分析

    厌氧菌肺部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常规取材法做厌氧菌培养不易检出.我们于 1997年12月~1998年10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术取材,对住院和门诊肺部感染21例病人进行厌氧菌病原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汤旭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叠氮钠对电极测定CO2有正干扰

    我们曾经报道叠氮钠(NaN3)对氯离子选择电极的干扰[1].我们使用Dimension AR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HCO 3浓度过程中发现NaN3对CO2电极法测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大梁;赵慧斌;肖景珠;张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表现的出血、高凝状态、以及DIC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一小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2周内)死亡.D-二聚体(D -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一种特异的降解产物,其水平检测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凝溶状态,对是否抗凝、溶栓等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作为病情观察监测的指标之一.

    作者:孙培玉;刘晓红;关向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近来,有人认为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炎症有关,国外已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1,2],国内尚未见此类文献.为了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关系,本文检测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同时,还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水平,初步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变化.

    作者:张葵;汪海宁;罗浔阳;陈军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酶法测定

    目的建立用胆红素氧化酶(BOD)作为催化剂,选择性地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CB)的新方法.方法测定条件为:0.1 mol/L甘氨酸缓冲液、pH 10.0,BOD活性0.5~0.8U/反应管,反应时间2分钟.结果线性至少可达到220 μmol/L;精密度为批内CV 1.71~3.98%、批间CV 8.0~9.72%;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3.14 μmol/L;与偶氮法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结论本文所建立的CB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特异性,可作为临床肝胆分泌功能的可靠判断指标.

    作者:许国荣;赵建华;王毓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凝集素亲和沉降法检测碱性磷酸酶糖链结构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糖蛋白糖链分析方法--凝集素亲和沉降法. 方法用凝集素亲和沉降法分别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的L-PHA、LCA和DSA 凝集素结合率.结果批内CV值分别为4.1%、2.3%和3.4%,批间C V值分别为5.7%、3.8%和4.3%,与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 、0.980和0.978.并用此法对30例健康者和57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L-PHA、LC A和DSA凝集素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论表明凝集素亲和沉降法简便、快速、可成批检测,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

    作者:陈国千;张万忠;吕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MIC的评价

    目的评价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低抑菌浓度(MICs) 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应用微量稀释法和参考常量稀释法测定5种抗真菌剂对1 06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及2株ATCC质控菌的MICs.结果微量稀释法测得对念珠菌MICs结果(48 h)与参考方法(48 h)比较,在±1稀释度范围内总符合率为93.2% ,2株新型隐球菌72 h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相同.对2株ATCC质控菌各测定50次,则测定结果在质控中位数±1稀释范围度内总符合率为95.8%.结论微量稀释法测定抗真菌剂对酵母菌MICs,其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合于常规工作.

    作者:孙长贵;张丽君;曾贤铭;陈汉美;孙关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菌染色体的碱基组成

    目的建立嘌呤+胞嘧啶摩尔百分比(GC%)的测定细菌染色体方法.方法以磷酸二氢铵、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选择逆相分配(5C18), 通过紫外分光检测器分析DNA样品中四种硷基的相对含量,并计算出GC mol%.结果 16株代表高、中、低GC%细菌的测定结果与发光值(Tm/Bd法)完全相符,其相对不精密度小于1.03%.结论此法检测的细菌GC%值精确可靠,可用作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作者:黄锡全;王卉放;孙惠华;许化溪;高大庆;黄诒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伴有t(12;2 1)易位的发生率及其临床预后特征.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 -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在60例儿童(B系45例,T 系13例,T、B系双表达2例)中共发现8例B系ALL中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治疗后8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ALL中多见且预后较好的一种亚型,RT-PCR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是诊断t(12;21)ALL和监测其微小残留病敏感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军;周剑彪;薛永权;王玮;何亚香;彭惠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十项尿分析仪质控液的配制

    尿八联质控物国内已有商品供应,对提高尿化学检验的质控起了很大作用 ,但未见适用于德国宝利曼MIDITRON尿分析仪十项质控液的商品供应.为此我们在四年以前自制这种质控液,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维芝;马志如;陈宏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改变的观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在严重原发病过程中发生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吸气性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肺部微血栓形成是ARDS患者为常见的死亡原因.本文观察ARDS不同病程阶段时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趋势,分析其作用机制,探讨在发病过程中测定上述指标的临床意义 .

    作者:门剑龙;徐凤华;刘文来;赵文;侯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一种罕见的中性粒细胞结晶

    骨髓粒细胞结晶甚为罕见.本院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9岁.因发热、头晕、乏力伴齿龈出血1月余,当地医院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于1 996年6月20日转入本院.入院体检: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右臂部见一瘀斑,双下肢无浮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软,肝于肋下一指可触及,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吴茅;郦卫星;刘建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从肝硬化病人血液中检出口腔链球菌

    1 病例摘要患者男,47岁.1998年9月因呕血收入我院诊断为肝硬化.于10月27日进行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用胃镜治疗).29日患者突然发高热,体温:39.2 ℃,心率92次/分,WBC:22.1× 109/L,N:0.9.当即抽血做血培养,结果为Streptococcus oralis(口腔链球菌) .临床根据药敏结果,用头孢三嗪治疗,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赵莉萍;张军民;唐开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