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损伤患儿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谭咏;王玉洁;邱海英

关键词:脑损伤, 婴幼儿,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脑损伤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7-2011-12收治的118例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82例)与疗效不佳组(36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找出影响脑损伤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佳组在孕周、出生体质量、脑实质损伤程度、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开始治疗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β=1.573,OR=4.821)、脑实质损伤程度重(β=1.659,OR=5.254)是脑损伤患儿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损伤后患儿的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但早产及重度的脑损伤患儿的预后常较差,对于这部分患儿,应进行更早、更全面的康复治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01-2013-04我院收治的72例垂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辅助显微镜组(A组)36例,内镜组(B组)36例,观察2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肿瘤体积减少程度、激素分泌水平下降程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高于B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航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令人满意,术后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伯玉;葛鹏飞;陈立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并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有益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工厂从事不同行业一线作业的外来女工3 200名,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有效回收调查问卷2 980份(93.13%),SCL-90各因子检出异常率为7.15%,其中焦虑、恐怖、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明显高于常模(t=2.29、2.48、12.60、7.51,P<0.05);电子行业女工各项目因子分均高于其他行业.结论 深圳市工厂外来女工的心理健康现状整体状况较好,但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健康现状整体水平低于其他行业,提示应重点加强从事电子行业的外来女工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梁英;陈晓;黄梅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 例脑血管造影后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4 h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情绪平缓,无烦躁,思维紊乱,记忆力未见改善.第3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视物模糊,20 cm指数,2周视力恢复正常,思维能力基本恢复正常,记忆力稍差,近记忆差.结论 临床在应用造影剂时应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迟发性过敏,立即给予急救,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谢昌纪;周志宇;韦成聪;陈杰飞;黄纯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与2D-DSA比较来评价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0-07-2012-07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先后接受2D-DSA和3D-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 所选的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73例通过2D-DSA检测出动脉瘤78个,16例有动静脉畸形;而通过3D-DSA检测出78例患者动脉瘤93个,18例有动静脉畸形.3D-DSA对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检出率、准确率均高于2D-DSA.结论 相比2D-DSA,3D-DSA对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均高,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田志;黄纯海;朱英杰;王新明;周桂林;向顺民;万一;张晶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10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3例接受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9%,远高于对照组68.0%(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是常见的位置性眩晕,约占位置性眩晕患者的90%.BPPV可能涉及到各个半规管,但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常见[1].耳石复位法是治疗PC-BPPV的主要方法.现将我科2012-04-2013-02耳石复位法治疗68例PC-BPPV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许翔;刘庆杰;田彦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脊液实验检查在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的检测特点,探讨脑脊液对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效诊断价值,了解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脑脊液特点,流行季节和临床表现.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压力>200 mmH2O者6例;蛋白轻度增高12例;细胞计数>100×106个/L者6例;血清学、脑脊液抗体检查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2例.13例治愈,5例好转,2例留有后遗症,2例死亡.结论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特征是压力升高、白细胞数、蛋白轻度升高,持续压力升高提示预后差.

    作者:魏义胜;杨跃杰;杨晓霞;姚雪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92例,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手术与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临床效果满意,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03-2013-03收治的206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16例,设为研究组;非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斑块性质、部位及个数及血管内径,另外再行血脂检查,记录数据并做好比较.结果 (1)研究组在CCA、BIF、ICA的斑块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88.8%(103/116),以软斑和溃疡斑为主;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15.6%(14/90),以硬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TG、H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可作为脑梗死的临床预测项目,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肖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7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SAH患者分为治疗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以1 mg/h的速度静脉泵入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0 mg/d,连续用药8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腰穿CSF置换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P=0.003);CSF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时间明显缩短,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SAH,疗效确切,经济安全,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伟坚;陈汉明;夏俊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02-2013-02收入我院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2]中关于TBM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平均(51.4±3.3)岁;治疗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1~79岁,平均(50.8±3.6)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血管以及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疾病患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秦灵芝;李玮;黄月;唐胜南;张杰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HIE患儿分为2组,均给予三大对症和三大支持治疗,对照组52例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53例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1次/d,1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0、28天末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HIE效果确切,能够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促进神经修复和神经重塑,在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英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低场MRI在CT阴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erebral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CT阴性、MRI阳性的DAI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随访证实.CT使用16层CT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0.35T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部分使用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LASH).结果 MRI各序列共检出CT阴性的115个病灶.其中两侧半卵圆区65个,位于胼胝体25个,侧脑室前后角周围白质区11个,基底节区6 个,丘脑4 个,脑干4个.结论 低场MRI是较为敏感的诊断CT阴性的DAI影像学手段.

    作者:穆春雷;丁爱兰;丁长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继发于脑卒中后的情感障碍性疾患,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达20%~50%[1].本文就PSD神经内分泌方面变化异常分析如下.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渗盐水与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甘露醇与高渗盐水治疗颅内高压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我院63例出现昏迷的颅内压升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给予7.5%的高渗盐水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20%甘露醇治疗,用药后持续监测ICP、MAP、CVP指标,并检查用药前后血钠、血钾、血氯浓度改变和血浆渗透压的改变.结果 本研究表明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颅内压(ICP),但高渗盐水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长,而且在其他指标如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血钠、血钾、血氯浓度改变和尿素氮、肌酐的改变要好于20%的甘露醇.结论高渗盐水可考虑作为一线降低颅内压药物.

    作者:曾凡源;杨健希;周阳;邓曾斌;胡民坚;王旦伟;梁炯林;何永能;周锦雄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颅内胶质瘤手术加放射治疗后18F-FDG PET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胶质瘤手术并放射治疗后18F-FDG PE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03-2011-04在我院行颅内胶质瘤手术加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分别使用18F-FDG PET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18F-FDG PET影像和 CT检查的图像显示效果以及残存肿瘤或复发病灶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射后出现脑损伤的组织与正常脑白质组织的放射性摄取(L/WM)的比值与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测定(T/W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检查能够清楚显示出颅内胶质瘤手术并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情况,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01-2012-12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4例.艾司西酞普兰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帕罗西汀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27%、93.18%,均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的36.36%、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口干、恶心、头痛、出汗、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帕罗西汀组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药物.

    作者:向永红;田小元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所致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本院2006-10-2013-04发生的椎管内麻醉所致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静脉注射恩再适.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觉评分差异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恩再适治疗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促进症状尽快消失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改善率.

    作者:杨卓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

    紧张性头痛或肌收缩性疼痛是一种头部的紧缩、受压或钝痛感,约占头痛患者的40%,多与日常生活应激有关.我院2010-03-2012-10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12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雪芳;邵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009-2012年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窍通络方,每日1剂,分3次服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宜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