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周玲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发现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例DCG检测发现有ST段抬高者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结果 9例CAG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50%~90%).结论 DCG检测出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的心肌急性损伤性缺血标志.
作者:于树君;丁昌荣;王爱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88岁.3个月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度(2:1)房室传导阻滞.此次突发晕厥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心率35次/分,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长达0.70s.动态心电图全程记录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长持续时间29s伴短暂阿斯发作,自行终止(图I B).次日患者发作频率增多,紧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未见阿斯发作,第三天改为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图略).
作者:郑周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达不到组织的需求,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需要.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心房颤动(Af)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接区下传的冲动,节律不规则.心力衰竭与Af经常同时存在,二者互相加重.本文通过流行病学、有关病理机制、临床特征等对心力衰竭伴Af进行综述.
作者:李智;卢喜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37岁.因突感心悸、心慌,急诊心电图(图1A)示:未见明显P波,心室率.19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形,R-R间距规整.aVL导联呈R形.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彩超检查符合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改变,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68次/分.右胸导联、下壁导联QRS波后可见一界限分明的低振幅小棘波(称Epsi1on波),导致QRS波群酷似右束支阻滞形.且伴有ST-T的改变.心电图诊断:符合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电图改变.
作者:陈春霞;熊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3岁.因近5年天来发作2次胸闷、胸痛伴呼吸困难及大汗而入院.每次均于搬东西时诱发,胸痛时向背部放射,含服速效救心丸缓解.
作者:夏晓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Ⅲ级,高血压病(Ⅲ期).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室壁瘤.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VT).2005年行冠脉造影示:RCA远端狭窄30%.LCX、LAD正常.
作者:邹竞竞;李耀辉;赵英;王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心率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也是心电图中易解读的指标.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如超出此范围即为心率异常.心率是机体功能状态的一个窗口,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现就心率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作者:王青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39岁.因胸前区憋闷、气短1d就诊.查体:体温36.4℃,心率76次/分,血压117/78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自述1年前有过一次较严重的胸闷气短症状.心电图(图1)示:Ⅱ导联呈qrS型,Ⅲ、aVF导联呈QS型,QS波起始部明显有切迹,T波直立与主波方向相反.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提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向量图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作者:娜苏勒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前降支(LAD)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患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LAD造影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平均55.3±8.9岁.结果 80例中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组中90%有LAD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仅16.7%有LAD病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下壁AMI者中,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是LAD病变的评价指标.
作者:黄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的普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更具重要意义.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监护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重症监测者的护理人员,对心电图的正确识别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人员,心电图教学已成为护理专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在总结2003年前心电图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对临床护理专业心电图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多形式、多途径加强临床护理专业心电图的分析能力,提高独立诊断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作者:黄素华;卢青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黄连素是由黄连、黄柏、三棵针或其它含小檗碱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属异喹啉生物碱,亦可人工合成.具有抗菌谱广、毒性和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临床常作为抗肠道细菌感染类药物应用.近10多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效果,现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福军;石翔;周晓英;向红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科痰患伴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在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行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2例老年人外科疾患伴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静止、房室传导阻滞、交接性或室性逸搏节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2s者,先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术,后行外科疾患手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中21例外科手术中见起搏节律,全部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对老年人外科疾患伴有缓慢心律失常时在临时心脏起搏器保护下行外科手术安全、有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忠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合并2型糖尿病者(M1+T2DM)和单纯M1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2例MI+T2DM(A组)、32倒单纯M1(B组)、和33例对照组(C组)作为研究对象.三组人员均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PVS)后HRT的初始值(TO)、斜丰(TS)以及TO和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A、B组TO、TS值明显异常,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的TO、TS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三组TO及TS异常发生率分别为A组(65.62%、71.85%)、B组(53.12%、59.37%)、C组(12.12%、12.12%).A、B组异常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I合并72DM者HRT现象明显减弱,且HRT异常率增高明显.HRT可作为MI合并72DM者临床上判断预后的重要心电指标.
作者:夏敏;王斌;丁福万;周斌;李新东;缪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间歇性房室结加速传导临床少见.作者近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12岁.因胸闷、心悸1月余来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P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可确定为窦性心律.P波形态相同(在各导联P波形态均无明显变化),但P-P间距不等互差>0.12s为窦性心律不齐.P-R间期有两种:一种为0.08s,另一种为0.16s,其后的QRS波群形态时限均正常.由于P-R闻期的间歇性长短变化,使其后的R-R间距也呈间歇性长短变化,酷似频发性室上性期前收缩(图1).心电图诊断:间歇性房室结加速传导(间歇性短P-R间期).
作者:任珍;王永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隐匿性冠心病是无临床症状(包括症状不典型),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无症状性冠心病.正确检出,对于治疗、生活指导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社华;赵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心悸2月余来诊.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分,P-R间期0.24s,ST段正常,TⅡ、Ⅲ、aVF低平.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③T波改变.给予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检测房室结传导功能,插入食道电极35cm,起搏电压20V,S1S1递增刺激80ppm时出现房室文氏传导,100ppm时出现2:1传导,窦房结各参数正常,房室文氏传导及2:1阻滞点提前.
作者:田君华;蒋勇;王福军;向芝青;安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并发PVS组(A组)68例和无PVS组(B组)120例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A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45.6%、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3.9%,死亡率为17.6%,均分别明显高于B组(26.7%,28.3%,5.8%,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并PVS预后差.
作者:刘冬红;杨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颈椎病组和对照组各12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严重程度上无显著差别(P>0.05).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颈椎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 颈椎病发作时可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机理可能与病变颈椎压迫了支配心脏的神经、血管以及脑心反射有关.
作者:钱兴皋;慈书平;戴煌;倪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女性,14岁.于入院前12h在劳动时突发胸骨后持续性疼痛,伴心慌、气短、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急诊入院.查体:血压80/50mmHg,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两肺可闻及广泛湿性罗音,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室率140次/分,I、aV1导联呈qr型,q/r≥1,q波时限0.04s,V2~V6导联呈QS型,ST段呈弓背型抬高0.1~0.3mV,肢体导联QRS波群电压<0.5mV,T波低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肢体导联低电压.心肌酶学显著增高,胸片显示两侧肺水肿.
作者:马菊兰;张兆奎;李盈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数字心电图机的应用逐渐普及,与传统的模拟心电图机相比,它免除了热笔描记的振幅一偏转角误差、消除了阻尼引起的R波失真,记录的波形还可回放、复制、存储、分析和远程传输.它的优点得到了广大心电图工作者的肯定,但数字心电图相对传统模拟心电图在图形上的差异性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作者: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