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国;唐瑞玲
患者男性,54岁.因胸闷、气促5d就诊.心电图检查(见图1A)TV3,V4倒置,深度3~4mm,双支对称,TV5双向,STV3~V5呈水平型压低1~1.5mm,即行双嘧达莫试验,静脉注射双嘧达莫54mg(0.75mg/kg),注射后即刻TV4、V5由倒置、双向变为低平;(图1B)TV4、V5注射后6min由低平变直立,TV6较试验前略增高,STV4、V5仍呈水平型压低.
作者:彭晓榕;苏桂珠;丁希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窦室传导较为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告于后.患者男性,48岁.患慢性肾小球炎半年,近来出现心慌气短,神志模糊,呼吸快而深症状,给予血液透析,透析前实验室查血钾、钠、氯化物分别为8.2mmol/L、137mmol/L、103mmol/L,CO2结合力为16mmol/L.
作者:张伊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特征,ST段改变情况及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作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4例小儿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均有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搏(PVS)53例(98.15%),PVS二联律、三联律占PVS总数0.01~0.36%,多形性PVS 9例,多源性PVS11例,室速3例,无RonT现象;偶联间期<400ms 10例,401~599ms24例,>600ms 19例;PVS提前指数平均(1.45±0.30),平均易损指数(0.54士0.09),早搏以白天为主有33例(61.11%),夜间为主有16例(29.62%),昼夜均见4例(7.40%),剧烈活动后早搏减少者6例,室上性早搏23例(42.59%);受试者ST段均无缺血型改变;对窦房结功能影响不大.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PVS检出率较高,PVS二联律、三联律发生率低,单源性、多源性都可见,偶联间期,提前指数,易损指数与成人无差别,没有特征性.
作者:秦地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例1男,7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右半结肠癌.图1为术后当天突发心悸、胸闷时急诊描记.Ⅱ导联示窦性心律,125次/min,P-R间期0.14s,有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有窦性P波,因P-R间期明显短于窦性P-R间期,可判为室性起源.
作者:刘云;阳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有些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正常,时感胸闷甚至胸痛者,仅凭心电图检查正常就草率排除冠心病是不科学的.需借助运动平板做进一步检查.即给予受检者一定量的心脏负荷,使心脏大耗氧量(mvo2)增加.如超过冠状动脉供氧能力时便能出现心肌缺血现象.引起心绞痛及相应ST-T的改变.借此来估计受检者有无冠心病.
作者:贠慧;刘国英;高琛;黄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广泛用于临床,能在24h中记录到患者在各种活动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现对298例颈椎病者DCG结果报告于后.
作者:王春丽;赵相叶;张建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资料与方法预激综合征(WPW)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时,经房室旁道前传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需与室速及室内差异传导蝉联相鉴别.因上述情况的临床处理各不相同,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现报道3例WPW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于后.
作者:葛慧娟;阳海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8岁.既往身体健康,有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史.主因突感心慌、胸闷就诊.查体: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各瓣膜无杂音.
作者:王春兰;宿志庆;孙熙旋;赵东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性,78岁.临床诊断:慢支,肺心病.图示同步描记的12导联心电图(部分导联本刊略).P波矮小,辨识不清.Ⅰ导P1为直立型,P-R 0.12s.QRS波分2类:①奇数及第12心搏QRS波电压较低,各肢导均<0.5mV.Ⅰ、Ⅱ、Ⅲ导呈rs型,SⅢ<SⅡ,电轴-120°.
作者:李纯芝;陈妹红;张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DCG在心律失常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3年来104例阵发性心慌、心悸病人的DCG检测结果,与常规ECG做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霞;李爱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例1,患者女,48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人工起搏器.心电图(图1)除Ⅰ导联外,各导联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约65次/min,P波后继以QRS波.除aVR见窦性P-QRS-T波顺序出现,P-QRS-T正常,频率65次/min外,余导联QRS波或前或中或后见脉冲信号,频率约68次/min,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Ⅰ导联无P-QRS波,见双腔起搏器脉冲信号后继以T波,频率67次/min,Ⅱ导联见部分QRS前有脉冲信号,频率60~68次/min,随着心房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图1).
作者:陈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者左心房大小与房颤的关系.方法对RHD二尖瓣狭窄的301例分为A组(房颤组)和B组(非房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两组左房大小,统计左心房大小均数标准差.结果左房前后径A组(54.2±7.32)m,B组(45.5士6.00)m(P<0.01).A组中合并有中度或重度二关瓣狭窄、关闭不全者,其左房前后径为(58.59士10.61)mm,其余为(51.58士8.07)mm(P<0.01).结论RHD二尖瓣狭窄病者伴房颤的左心房内径较无房颤组大,提示左房增大与房颤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陈海庆;周琳妮;谢伟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肺栓塞(PT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的心电图改变主要由其病理生理所决定.PTE发生后,机械性阻塞肺血管,肺血管床横截面积减少,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高.PTE主要通过肺动脉压增加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影响心电图改变.
作者:谢连英;蒋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6岁,因车祸致右上肢及左下肢骨折,于2003年7月在本院外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第3d早上进食馒头时吞咽过快,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心脏听诊:心率明显增快,>160次/min,立即给予床边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80次/min,见图1);开始给予刺激迷走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约2h心内科医生会诊后,给予5%葡萄糖20ml+异搏定5mg静脉注射,静注结束时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患者自觉心率变慢.
作者:笪星星;钟美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方法对TET者455例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分析2组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年龄关系.结果出现心律失常106例(23.30%),其中A组74例(74/175),占42.28%;B组32例(32/180),占11.43%.A组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B组.A组运动过程出现11例(14.86%),运动后28例(37.84%),运动过程及运动后35例(47.30%).结论随着年龄增加,A组心律失常亦随着增加,而B组则无此规律.阳性组较易诱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建议把严重心律失常作为TET阳性诊断标准;TET存在一定危险性,需引起高度注意.
作者:梁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7岁.2年前因心电图示:室内3分支阻滞,安装了按需型心室起搏器(VVI).本次来门诊作定期检查,体检示: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常规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按规律出现,频率为79次/min,P-R在0.14~0.28s范围内,P-R无关.
作者:傅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37岁.因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因加重于2003年8月2日就诊.患者无咽痛、发热史.查体及有关实验室、X线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
作者:李乐燕;时莉;张兆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1岁.因头晕憋气3d人院.临床诊断:三度房室阻滞(AVB),心功能不全(Ⅳ级),Ⅱ型糖尿病.心电图(图1A 7月14日)Ⅱ导示:心房率107次/min,心室率48次/min,QRS波增宽、切迹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即心室激动依赖右束支传导维持,P与QRS完全无关,心电图诊断:三度AVB.
作者:周春;赵可安;宋德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42岁.阵发性心慌6个月.查体:体温36.8℃,脉搏20次/min,血压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脏超声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艳萍;牛景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PⅡ、Ⅲ、aVF、V1~V6倒置(逆行P波),Ⅰ、aVR P-直立.P-R间期0.09s,心室率90次/min.为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作者:任珍;祁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