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榕;苏桂珠;丁希英
窦室传导较为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告于后.患者男性,48岁.患慢性肾小球炎半年,近来出现心慌气短,神志模糊,呼吸快而深症状,给予血液透析,透析前实验室查血钾、钠、氯化物分别为8.2mmol/L、137mmol/L、103mmol/L,CO2结合力为16mmol/L.
作者:张伊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例1,患者女,48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人工起搏器.心电图(图1)除Ⅰ导联外,各导联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约65次/min,P波后继以QRS波.除aVR见窦性P-QRS-T波顺序出现,P-QRS-T正常,频率65次/min外,余导联QRS波或前或中或后见脉冲信号,频率约68次/min,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Ⅰ导联无P-QRS波,见双腔起搏器脉冲信号后继以T波,频率67次/min,Ⅱ导联见部分QRS前有脉冲信号,频率60~68次/min,随着心房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图1).
作者:陈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性,53岁.车祸1小时人院.急查颅脑CT示:广泛性脑挫裂伤,生化全套均正常(钾、钠、钙、氯、乳酸脱氢酶、肌酶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4次/min,QRS波时限为0.08s,Q-T间期0.42s,STⅡ、Ⅲ、aVF、V2~V6压低0.05~0.3mV,TⅠ、Ⅱ、Ⅲ、aVF、V2~V6直立(图略).3h后再次复查心电图(见图1):窦性频率减慢,心率59次/min,QRS波时限为0.08s,Ⅰ、Ⅱ、Ⅲ、aVF、V2~V6导联见巨大J波,J波时间达0.09s,振幅高达0.50mV,Q-T间期延长达0.64s,个别导联见室性早搏,患者入院第2d病情恶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马筱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39岁.因颈部外伤后1h急诊入院.体查:T36.8℃,BP 90/68mmHg,P 48次/min,神志不清,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消失,呼吸浅表,两侧呼吸音对称,心率48次/min,心音低,未闻及心脏杂音.双侧第2肋以下浅感觉消失,四肢肌力0级,病理征阳性.
作者:蒋勇;王福军;向芝青;瞿锡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73岁,股骨骨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T36.5℃,BP 135/90 mmHg,两肺呼吸音正常.图为常规12导联V1~4同步心电图记录.窦性心律,心率58次/rmin,P-R间期140ms;R1、3、5、7、9在V1呈rsR',V5、V6S波增宽,QRS波宽度130m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2、4为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室早各联律间期不等分别为860、840、760、460ms,且R2~R4、R4~R6、R6~R8周期分别为1 720、1 640、1 440ms依次缩短.
作者:胡伟国;唐瑞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性,64岁.因反复胸部灼烧感3~4d入院.常规心电图示T波改变.入院时体检:BP 140/78mmHg,心率9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殊.
作者:莫丹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发作心悸4年,再发1h入院.每次发作均呈突发、突止,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心电图示:各导联QRS波前均无P波,R-R间期长短交替规律出现.长R-R频率143次/min,短R-R频率166次/min,QRS波后紧随一逆行P′波(aVR、V1导联明显).R-P′间期恒定约70ms,P′-R间期长短交替,长P'-R间期0.32s,短P′-R间期0.26s,相差60ms.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多径路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田军;熊敏;席连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频域心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心脏检查的新技术,是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方法,显示心电信号的频率域,时差域分析以及对2个导联心电信号的频率、振幅、相位、时间差进行动态的相关分析.我们在检查过程中认为,其敏感性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其特异性较差,自1997年8月~2001年11月检查的病人,分3组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于后.
作者:潘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频谱心电图(FCG),亦称频域心电图.它是利用生物控制论及信息处理方法,将普通心电图信号的时域信息变换为多域信息,进行多参数、多指标和相关动态综合分析,显示心电信号频域特征的图形,是一无创性检测技术,对心脏病(尤其冠心病)诊断可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琴;岑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1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头晕2d就诊检查,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间0.12s,电轴+63°,V1呈rsR'型,SI、V2~V6宽钝,各导联均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联律间期相等,代偿完全.早搏长间歇后第1个窦性下传心搏QRS波形态时限恢复正常.
作者:刘桂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肺栓塞(PT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的心电图改变主要由其病理生理所决定.PTE发生后,机械性阻塞肺血管,肺血管床横截面积减少,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高.PTE主要通过肺动脉压增加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影响心电图改变.
作者:谢连英;蒋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6岁.心悸半年,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1~P5形态为窦性,下传的P-R间期在0.22~0.24s之间.P-p间距0.64~0.66s,心率91~94次/min.第5个QRS后的ST段上见提早出现的P'波,后无QRS波跟随.长间期后出现1个振幅较低的P'波,P'-R间期0.18s.P8~P13恢复为窦性P波形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早未下传,房性逸搏伴窦房交接区绝对干扰;③房室传导延缓.
作者:袁华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方法对TET者455例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分析2组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年龄关系.结果出现心律失常106例(23.30%),其中A组74例(74/175),占42.28%;B组32例(32/180),占11.43%.A组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B组.A组运动过程出现11例(14.86%),运动后28例(37.84%),运动过程及运动后35例(47.30%).结论随着年龄增加,A组心律失常亦随着增加,而B组则无此规律.阳性组较易诱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建议把严重心律失常作为TET阳性诊断标准;TET存在一定危险性,需引起高度注意.
作者:梁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小儿急性肾炎性肾病,致心电图酷似肺型P波及伴随ST-T改变,在临床上少见,现报道3例如下.
作者:李炎华;胡延芳;刘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8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6次/min,P-R间期0.25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间0.08s,V5导联ST段下降0.05mV,Q-T间期0.50s.梯形图示室早(PVS)发放的激动沿房室结快-慢径路顺序逆传心房.从Ⅱ导联看出PVS后面跟随2个逆行P'波,第1个P'波受阻未下传心室,第2个P'波又沿快径路折返回心室,产生了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因快径路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至0.28s.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1岁.因头晕憋气3d人院.临床诊断:三度房室阻滞(AVB),心功能不全(Ⅳ级),Ⅱ型糖尿病.心电图(图1A 7月14日)Ⅱ导示:心房率107次/min,心室率48次/min,QRS波增宽、切迹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即心室激动依赖右束支传导维持,P与QRS完全无关,心电图诊断:三度AVB.
作者:周春;赵可安;宋德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图1为DCG 3导同步记录的V1、V3不同时段的心电图片段.图1A(17:44:47)为V1、V3导联同步记录片段.f-f间距0.17s,频率353次/rmin.R-R间距不等.V1呈QS型,V3呈qR型.
作者:罗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MI)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对50例健康者(A组),30例心绞痛(B组),40例陈旧性MI(OMI)(C组),35例急性MI(AMI)(D组)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了对比.结果心绞痛以及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正常人,AMI者更加明显,是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而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杜建英;邵爱菊;张秀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上行为aVR导联、下行为aVF导联记录.上行见P波倒置,P-R间期固定0.20s,QRS时限及形态正常,P波规律出现,p-p间距相差0.10s,第1个P-p间距1.42s.下行aVF导联见P波直立,P-R间期固定0.20s,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出现1个长的P-p间距;长的p-p间距之前的P-P间距短;长P-p之后的第1个P-p间距是所有短P-p间距中长者;长p-p间距短于任何2个短p-p间距之和.
作者:王玉霞;马晓晖;李玉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PⅡ、Ⅲ、aVF、V1~V6倒置(逆行P波),Ⅰ、aVR P-直立.P-R间期0.09s,心室率90次/min.为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作者:任珍;祁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