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室性早搏揭示3相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刘桂芝

关键词:室性早搏, 联律间期, 宽大畸形, 冠心病史, 窦性心律, 长间歇, 形态, 心率, 心电, 畏寒, 图示, 头晕, 时限, 男性, 咳嗽, 检查, 患者, 发热, 电轴, 导联
摘要:患者男性,61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头晕2d就诊检查,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间0.12s,电轴+63°,V1呈rsR'型,SI、V2~V6宽钝,各导联均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联律间期相等,代偿完全.早搏长间歇后第1个窦性下传心搏QRS波形态时限恢复正常.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335例胸部肿瘤病人QT离散度浅析

    本文对335例胸部肿瘤病人QT离散度(QTd)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335例胸部肿瘤中249例肺癌、74例食道癌、7例纵隔肿瘤、5例胸壁肿瘤.335例中125例作了手术,210例为同期化疗者.所有病例均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及血电解质紊乱史.男212例、女123例;年龄15~84(平均42.8)岁.

    作者:王蓉;李京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间位性室早引发逆行性房室结隐匿传导

    患者男性,37岁.因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因加重于2003年8月2日就诊.患者无咽痛、发热史.查体及有关实验室、X线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

    作者:李乐燕;时莉;张兆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房扑动酷似房性心动过速1例

    患儿男性,6岁.因心律失常人院.体检:BP 100/70mmHg,心率14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律不齐.Ⅱ、V1可见锯齿状F波,等电位线消失,F-F间期为0.28s,频率214次/min,每出现1次或2次F波即有1次QRS波,室率为120次/min.心电图诊断:异位心律,心房扑动(房室传导比例为1~2:1).

    作者:洪梅;刘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大U波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男性,60岁.间断胸闷气短伴尿少10年,既往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近日症状加重,出现烦躁、气短呈端坐呼吸.血压70/20mmHg,双肺底部闻及湿罗音,心律120次/min,心音遥远,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双下肢浮肿.临床以冠心病、心衰三度急诊人院.

    作者:刘尚武;杨成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潜艇人员疗养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目的旨在了解潜艇人员疗养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本文对63例长航后潜艇人员分别在疗养前及疗养后,通过12导联体表同步心电图进行了QT离散度的检测,并与63例未行长航的潜艇人员进行配对性t检验分析.结果潜艇人员长航后在疗养前与疗养后QT离散度具有显著差异,经过疗养后潜艇员的QT离散度也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结论疗养对长航后潜艇员恢复健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强;彭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者左心房大小与房颤的关系.方法对RHD二尖瓣狭窄的301例分为A组(房颤组)和B组(非房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两组左房大小,统计左心房大小均数标准差.结果左房前后径A组(54.2±7.32)m,B组(45.5士6.00)m(P<0.01).A组中合并有中度或重度二关瓣狭窄、关闭不全者,其左房前后径为(58.59士10.61)mm,其余为(51.58士8.07)mm(P<0.01).结论RHD二尖瓣狭窄病者伴房颤的左心房内径较无房颤组大,提示左房增大与房颤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陈海庆;周琳妮;谢伟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房室传导时间延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研究

    目的房宣传导时间延迟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延长,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本文通过对两组人群的观察,辨别P-R间期延长的性质.方法2组观察者均作卧位、坐位、下蹲运动试验后心电图.部分观察者接受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对照组(B)坐位、下蹲运动试验后P-R间期多恢复正常,DCG出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者少,病例A组坐位、下蹲运动试验后P-R间期仍延长者多.DCG出现二度AVB者也较多.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P-R间期延长者,要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资料、P-R间期延长的具体表现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作者:张文篪;王美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梗死致3分支阻滞伴右束支阻滞平面下方起源的室性并行心律

    患者男性,60岁.因脑梗死于2002年10月18日入院,临床为了解心律失常申请作心电描记.

    作者:杨妙珍;李楠;许士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96例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原因.方法分析96例DCM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以及心功能、房室大小的关系.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92.7%,传导阻滞占心律失常的68.5%,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VAR),占心律失常65.1%,VAR的发生与左室扩大有关(P<0.05).房颤的发生与左房扩大有关(P<0.01).结论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易变.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的电传导和自律性有关.

    作者:郑三晖;王美如;张文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R-R交替室上速揭示房室结多径路1例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发作心悸4年,再发1h入院.每次发作均呈突发、突止,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心电图示:各导联QRS波前均无P波,R-R间期长短交替规律出现.长R-R频率143次/min,短R-R频率166次/min,QRS波后紧随一逆行P′波(aVR、V1导联明显).R-P′间期恒定约70ms,P′-R间期长短交替,长P'-R间期0.32s,短P′-R间期0.26s,相差60ms.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多径路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田军;熊敏;席连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特征,ST段改变情况及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作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4例小儿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均有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搏(PVS)53例(98.15%),PVS二联律、三联律占PVS总数0.01~0.36%,多形性PVS 9例,多源性PVS11例,室速3例,无RonT现象;偶联间期<400ms 10例,401~599ms24例,>600ms 19例;PVS提前指数平均(1.45±0.30),平均易损指数(0.54士0.09),早搏以白天为主有33例(61.11%),夜间为主有16例(29.62%),昼夜均见4例(7.40%),剧烈活动后早搏减少者6例,室上性早搏23例(42.59%);受试者ST段均无缺血型改变;对窦房结功能影响不大.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PVS检出率较高,PVS二联律、三联律发生率低,单源性、多源性都可见,偶联间期,提前指数,易损指数与成人无差别,没有特征性.

    作者:秦地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及隐匿传导致不典型文氏现象

    患儿女,11岁.风湿性心肌炎2年,阵发性心慌伴头晕6h就诊.查体:BP 80/50mmHg,心率14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房略大,二尖瓣少量返流.图1(Ⅱ导联连续记录)示:P波规律出现,P波时间0.08s,振幅0.3mV.P-p间期0.26s,频率230次/min,P-R间期不固定,R-R间期不等,室率130~140次/min,房率>室率.QRS多呈正常传导,在较长的R-R间期后有1~2次的QRS波终末宽钝.

    作者:程书兰;牛景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诊断变异型心绞痛1例

    患者女性,64岁.因反复胸部灼烧感3~4d入院.常规心电图示T波改变.入院时体检:BP 140/78mmHg,心率9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殊.

    作者:莫丹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对室早伴逆行P波1例

    患者男,54岁.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频率79次/min.12导联心电图示右室上部室性早搏(PVS).

    作者:任燕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毒菌(白毒伞)中毒10例心电图表现

    毒菌又称白毒伞、毒蘑菇等.各种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毒蘑茹中含有多种毒素,目前很多还不清楚,而且毒素往往交叉存在,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可能存在于多种毒蘑菇中.

    作者:李晓录;沈静玲;谢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病甲襞微循环观察

    甲襞微循环(NFM)是临床常用的外周微循环检查,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全身微循环状态.通过NFM可以直接观察到机体微血管循环状态,在病理状态下可见到红细胞聚集、白色微血栓、出血、渗出等.对某些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许银萍;李志平;王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剂量双嘧达莫诱发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54岁.因胸闷、气促5d就诊.心电图检查(见图1A)TV3,V4倒置,深度3~4mm,双支对称,TV5双向,STV3~V5呈水平型压低1~1.5mm,即行双嘧达莫试验,静脉注射双嘧达莫54mg(0.75mg/kg),注射后即刻TV4、V5由倒置、双向变为低平;(图1B)TV4、V5注射后6min由低平变直立,TV6较试验前略增高,STV4、V5仍呈水平型压低.

    作者:彭晓榕;苏桂珠;丁希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M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可疑冠心病44例,将其常规心电图(ECG)、TM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CAG为标准计算TMT和ECG的敏感性等指标.结果TMT检出冠心病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比ECG高,但特异性较差,假阳性较高(女性高于男性).结论TMT可提供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可靠依据.

    作者:岑梅;陈晓婕;张琴;杨苏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室早诱发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

    患者男,8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6次/min,P-R间期0.25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间0.08s,V5导联ST段下降0.05mV,Q-T间期0.50s.梯形图示室早(PVS)发放的激动沿房室结快-慢径路顺序逆传心房.从Ⅱ导联看出PVS后面跟随2个逆行P'波,第1个P'波受阻未下传心室,第2个P'波又沿快径路折返回心室,产生了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因快径路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至0.28s.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头蜂螫伤中毒致低血钾1例

    蜂类螫伤致低血钾未见报导,笔者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1岁.2003年9月31日9时左右被人头蜂蜂群(黄峰类)袭击,头面部及身体多处被螫伤,随即局部剧烈疼痛,头痛、恶心、肌肉痉挛和昏迷,9:30左右送人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检:呼吸、脉搏正常,血压80/50mmHg,心电图检查,P波形态、时间正常,顺序出现,P-p间期0.74s,P-R间期0.16s,QRS0.10s,Q-T间期0.38s,V1、V2导联T波后可见明显隆起的u波,u波>T波,其余导联T波与u波融合(图略).血钾测定为3.09mmol/L.心电图诊断:

    作者:李安培;方飞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