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文;张学敏;申莲姬
目的报告9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探讨其心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9例心肌酶谱正常而心电图有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改变,合并各种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结果1例死于感染,8例随临床症状好转,心电图改变在短期内也随之消失.结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其ECG改变一般为应激反应,是暂时的、可逆的,与病情及预后存在着平行关系.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为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对350例冠心病(CHD)患者行24h DCG监测.分析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阵数,时间分布,缺血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SMI189例,有症状心肌缺血59例.缺血性ST段改变1 769阵,其中SMI 1 412阵,有症状心肌缺血357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均以6:00~12:00为多见,以0:00~6:00为少见.63例发作SMI 633阵,12例发作有症状心肌缺血131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肌缺血发生的比例也明显增高,以SMI更为明显.其中,41~51岁为247阵,而>61岁为763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DCG对SMI的检测率高.SMI发作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SMI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作者:罗燕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心室颤动(Vf)是危急、凶险的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肌梗死(MI)12h内,是AMI猝死的主要原因。电除颤是Vf复苏成功和存活的重要条件。
作者:任兰玲;丁虹;石伟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77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从中检出平板试验阳性,冠脉造影阴性的19例患者,占24.7%(17/19),在假阳性患者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2.6%(10/19),高血压36.8%(7/19),肥厚型心肌病和X综合征各占10.5%(2/19),冠状动脉瘘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各1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患者,半数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半数有原发性心脏病,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及肥厚型心肌病等.
作者:程艳爽;卢喜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因心悸、胸闷3d而就诊.体检:神志清楚,双肺无异常,心率7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异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
作者:费萍;顾法霖;邢燕;张守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缩短普萘洛尔试验时间的方法.方法将20mg普萘洛尔片压成粉末状,由受试者含口吞服.结果服药后1/2h、1h描记心电图作判断.结论诊断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快捷、方便.
作者:李春雨;王保平;史继红;姜炜炜;刘慧玲;刘阿庆;韩继霞;郑彬;辛春雷;代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攻关,1种新型MIC系列数字化12导同步心电图机(简称MIC仪)已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验收合格,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心电图工作者高度评价和接受检查伤病员的赞扬.
作者:沈小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性,63岁.以胸痛2h入院.体检:T38.2℃.BP:140/80mmHg.心率齐,未闻及心脏杂音,两肺无异常.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5次/min,P-R间期0.18s,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
作者:李青莉;张国范;吕彦利;赵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唐喆;刘立忠;唐书义;费婵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96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心电图(ECG)与心电向量图(VCG)进行对比.方法分别按ECG诊断标准、VCG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结果显示ECG与VCG均符合者58例,ECG符合而VCG不符合者16例.结论诊断标准应严格要求.ECG、VCG二者对照会增加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俐玫;庄媛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唐文红;张琴;陈晓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王海燕;宋文静;李士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胡慧民;邹竟;赵英;李耀辉;崔丽娟;周凤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性,88岁.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20年,1996年3月发生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998年12月24日因窒息行心肺复苏术,术后病人呈去大脑皮层状态,心电图检查开始出现电交替现象.同时病人胸片显示左侧肋膈角变钝,心影无增大.
作者:陈庆英;卢喜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1岁,2003年1月植入VVI起搏器,起搏频率60次/min,感知阈值2.8mV、反拗期330ms,脉宽0.4ms.术后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正常出院.
作者:孙红剑;周江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因不同部位的心肌复极所存在的时间差异,从而导致的QT离散度(QTd)进行了研究.对心脏疾患的转归和预后判定的应用意义,引起了关注.本文对部分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QTd作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异-室1:2传导属异室双径路传导,是一种罕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文献将异-室双径路归纳为5类型[1],本文报告的是这5种类型之外的特殊表现.
作者:张文篪;庄霖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报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钾心电图改变5例.
作者:周红;汪吉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NP)对无症状性心衰(NSF)的诊断价值.方法用HP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心动图(UCG)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按心功能(NYHA)分级,将病例分为无症状性心衰组(A组)21例和心衰组(B组)28例,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者14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3组血浆BNP浓度.结果A组血浆BNP浓度(97.82±49.06)ng/L与C组(39.08±18.60)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浆BNP>75.00ng/L(C组的x+1.96s)时,诊断NSF,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5%.结论NSF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增高,BNP可作为诊断NSF的1项比较理想的指标,具有普及推广应用的前景.
作者:凌政;李平;姚光;庞霞;王正东;林雪芳;张少富;刘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Holter自1957年问世以来,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检测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可缺少的手段.临床上适用于心律失常、冠心病的诊断,确定心源性晕厥心悸、胸闷,研究心血管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判断起搏器的功能状态等.
作者:曹秋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