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宁;叶筱兰;真亚;龚仁泰
冠心病者晚期出现心衰(HF),死亡率居高不下,心功能对此类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7年10月~2001年6月住院的冠心病、充血性HF者80例。患者均用HF的常规治疗,包括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
作者:崔伟;许雪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心电及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伴头晕1年余而入院。体检:BP 135/90 mmHg,心率44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肝肋下未扪及。X线胸片示心界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SB),Q-T间期0.34s,ST-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周森;李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已被广大心电和临床工作者认识,并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发现,并非所有下壁AMI胸前导联ST段均有下移且下移程度亦有很大差别。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3年8月~2001年9月收治,根据WHO标准确诊的下壁AMI,同时有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
作者:唐大苏;杨季芳;彭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AMI时,除表现为梗死区导联ST段抬高外,还常伴有远离梗死区导联ST段压低。既往认为是梗死区的“镜面反映”。近来很多的研究认为:MI的镜面导联ST段压低不完全是“镜面反映”,系有心肌缺血和冠脉病变的存在。临床具有一定的病理意义。简述如下。 1 Q波型心肌梗死(QMI)ST压低……
作者:张成华;江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圆形系统将6个肢导联(按Ⅰ、Ⅱ、Ⅲ、aVR、aVL、aVF为序),由圆心向外依次排列(见图示)。每个导联圈均由1个正半圈(空白区)和1个负半圈(点状区)组成,空白区和点状区的交界处有2条边界线。 测定时,观察每个导联的正向波、负向波的面积,然后确定两者的代数和(正、负或零)。如在Ⅰ导……
作者:方炳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74岁。反复发作性心慌20余年,近1年来心慌发作频繁,每日1~2次,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此次心慌发作时伴有晕厥而收入院。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WPW),阵发性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给予射频消融术,手术后第4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图示:窦性P波,P-R间期逐渐延长(但每搏延长的程……
作者:于树君;卢喜烈;王爱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PAf)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观察30例PAf(A组)P波大时限(Pmax)和Pd,并与30例正常人(B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Pmax、Pd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A组Pmax≥110ms、Pd≥40ms者,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Pmax、Pd是PAf发生简单的、有显著意义的预测因子。
作者:涂超梅;陈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1种原因未明的非扩张性肥厚的心肌病,以室间隔及左室壁不对称肥厚为其特点,两者厚度之比>1.3:1。由于肥厚的心肌影响心脏正常的除极及复极顺序,心电图表现出特征性改变。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二维超声显像(UCG)及心电图(ECG)改变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怀英;王军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累及心脏,但该病的心电图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改变和发生机理及与临床的关系,以对此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男23……
作者:李芳芳;王存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伤寒可有心电图异常表现,现报告1999年7月~2001年11月收治的48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于后。 1 资料与方法 48例均经血清肥达反应或血液中培养到伤寒杆菌而确诊。男30例、女18例,年龄6~68岁。入院后均常规做12导联,并定时描记,有的病人行心电监护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查。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占31.3%。异常表现有:窦性……
作者:穆太力甫·买买提;米娜瓦尔·斯拉木;何玉环;买买提艾力·卡德尔;海尔尼沙·吾买尔;张焕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机理。方法 采用经导管RFCA治疗23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术后对心电图跟踪观察。结果 RFCA总成功率95.3%;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二度Ⅰ型AVB1例、一度AVB6例、单支阻滞13例、双束支阻滞2例、ST-T改变5例。结论 随着RFCA操作日渐熟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会较前明显减少。
作者:贾邢倩;孟玉玲;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有机磷农药主要用作农业杀虫剂,是我国使用广、用量大的杀虫药。多数品种毒性较大,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中毒。在各类农药中毒和死亡者中,国内外均以有机磷农药引起者占绝大多数。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农药中毒患者,其中大多数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我国每年农药中毒患者约5~10万人,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占70%以上。……
作者:袁春红;徐爱华;张庆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饮药酒后2h意识不清入院。急查心电图(图1A)示:P不清,QRS和ST-T以及主波方向都难以辨认,表现为连续而匀齐的近似正弦波,频率为166次/min。心电图诊断:心室扑动。静脉给予利多卡因等抢救后复查心电图(图1B):P波隐约可见,频率为98次/min,但与QRS-T无关,而QRS宽大畸形。同步记录的长Ⅱ导联心电图(图1C)见P波……
作者:林家弟;刘天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伴有对应性ST段改变对有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8例AMI者根据是否有对应性ST段改变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伴有ST段改变组(A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较未伴有ST段改变组(B组)显著性增多。结论 A组具有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
作者:洪少勇;陆秀红;袁明远;雷奕祺;劳汉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尿激酶加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0年1月~6月住院病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变化确诊为AMI。治疗组(A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9~61岁。初发6例,再发4例。对照组(B组)10例,均系急性期而非医疗原因未来得及溶栓抗凝,男7例、女3例,年龄40~……
作者:李艳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20岁。因心前区不适1W来院就诊。体检:BP105/70 mmHg,心率9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P-P 0.32~0.46s(187~130次/min),R-R不规整,呈房性心动过速,多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QRS有2种形态:一种为正常,呈qR型,频率90次/min,另一……
作者:苏启燕;周强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38岁。因活动后自感心前区不适1月就诊。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图A略),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无吸烟史。使用美高仪公司LAB型活动平板仪行心电图运动试验,采用Bracl方案作亚极量负荷运动,目标心率148次/min,运动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T_(Ⅰ、Ⅲ、aVF)低平。运动中至4′12″,心率达136次/min时(图B),患者面色苍白、胸……
作者:张帆;范国华;高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68岁。因右侧肢体功能障碍伴神志恍惚、失语2d入院。当天CT诊断为急性左颞叶及基底节区脑梗死。心电图检查,诊断广泛心内膜下缺血,不排除心内膜下心梗,Q-T间期延长(见图1)。心脏B超:心内结构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68次/min,P-R间期……
作者:王贞兰;赵文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动态心电图(DEG)获取心电信息量大,心电图形复杂,对监测一过性心肌缺血及短暂的心律失常有特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1年住院及门诊病人160例,年龄在10~78岁之间(10~30岁18例,30~50岁73例,50岁以上69例)。男111例、女59例。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5例,病毒性心肌炎1……
作者:郝冬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左前分支阻滞(LAFB)61例。男4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4±6.9)岁。临床诊断以冠心病、可疑冠心病多共37例,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例,脑血栓形成9例,其它7例。心电图示:心电轴-30°~-74°;QRSⅡ、aVL呈qR型,QRS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RaVL>RⅠ>RaVR;QRS时限<0.11s。符合LAFB心电向量图(VCG)标准。……
作者:王金洲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