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兰;赵文统
动态心电图(DEG)获取心电信息量大,心电图形复杂,对监测一过性心肌缺血及短暂的心律失常有特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1年住院及门诊病人160例,年龄在10~78岁之间(10~30岁18例,30~50岁73例,50岁以上69例)。男111例、女59例。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5例,病毒性心肌炎1……
作者:郝冬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55岁。反复心慌4月,加重3d入院。4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心慌、心悸、至省立医院诊治。心脏彩超提示:①主动脉硬化;②二尖瓣轻度退变伴轻度关闭不全;③左室前外侧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PAS),时呈“二联律”,时有连发呈短阵房速,轻度心肌供血不足。服鲁南欣康、潘兰金后缓解。3d前再次出现心慌、心悸、胸闷……
作者:袁雪华;王庆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160例冠心病者(A组),50例病因不明心律失常者(B组)和50例正常人(C组)的心室晚电位(VLP)检出率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A组分为心绞痛组(A_1组)11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A_2组1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A_3组35例,与B组50例,C组50例,应用第四军医大学科飞厂生产的XYD-100全信息心电检测……
作者:郭燕明;张占平;包秀英;周俊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64岁。临床诊断:病窦。心电图12导联中,除长Ⅱ导联及aVR的QRS波之后0.10s与V_5导联QRS波之前0.08~0.10s分别有2~3个宽大、顶端有切迹,时限0.11s的窦性P波外,余各导联QRS波前后均无窦性P波(图略)。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QRS波前均无窦性P波,R-R间期1.06~1.28s不等,频率47~57次/min,QRS波时限、形态正常,为……
作者:杨坤友;周从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冠脉病变所致,对心脏的损伤与心绞痛有相同的意义。现将我院冠心病者经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2年7月~2001年10月作DCG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76例。A组150例,男97例、女53例,年龄45~87(58.59)岁,为住院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B组:126例,男69例、……
作者:刘伟;陈文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文献提示,身体不同程度的创伤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本文对外伤患者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67例外伤者,既往病史中均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男144例、女23例,年龄19~67(平均38.7)岁。颅脑外伤4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肢体骨折63例,其它外伤36例。……
作者:薛现霞;刘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41岁。因心悸、全身麻木,呕吐急诊入院。入院前1h服以草乌为主自制浸泡药酒2杯约100ml,不久出现流涎、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体查:BP 100/60mmHg,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12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干湿性罗音。临床诊断:草乌药酒中毒、心律失常。急查心电图:Ⅱ导联示窦性心律,心率……
作者:左萍;张惠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变化,从我院1996年~2001年期间住院的脑血管疾病者406例中查出合并AMI 28例进行心电图及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8~82(平均60)岁,所有病例均经CT证实为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出血3例,蛛网膜……
作者:李桂云;王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某些疾病及病症可产生J波,近年倍受重视。但有关J波的临床、基础电生理研究和J点的界定尚不统一。J点是指QRS终末与ST段的转折点,代表心室除极的结束与复极的开始。正常情况下存在除极终末与复极早期的重叠区域,其持续时间在人类约10ms。 QRS终末切迹后呈圆顶状或圆丘状的波称之为J波,文献命名也较混乱,……
作者:张建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将我院2000年1月~12月住院卵巢癌(OC)患者70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ST-T改变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卵巢癌患者70例(A组),年龄15~64(平均46.7)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照组(B组)从同期住院病人中随机抽样共75例女性患者,年龄17~78(平均47.4)岁,分别为肺癌、直肠癌、膀胱癌、……
作者:李京婴;郭惠玲;王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成功(RECA)的132例PSVT者的TEAP结果,其中隐匿性单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过速(AVRT)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46例。结果 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AVNRT)中,2例前间壁旁路引起者TEAP均诊断为AVNRT,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路,诊断正确。46例AVNRT中,1例为慢-慢型,1例为快-慢型,TEAP均诊断为AVRT,余为慢-快型,诊断正确。结论 TEAP目前是鉴别两者的佳无创性方法,但前间隔旁路引起者易误诊为AVTNRT,慢-慢型和快-慢型AVNRT易误诊为AVRT。
作者:林劲;吴明;张敬文;李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正确评价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很重要,现对713例ST-T改变疑诊冠心病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7年10月~2001年11月住院者,男437例、女276例。合并高血压203例,合并糖尿病75例。依临床表现分为两组:A组为ST-T改变合并典型胸痛378例;B组为ST-T改变合并……
作者:李金龙;尹鲁骅;吴云;孙卫东;王风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冠心病者晚期出现心衰(HF),死亡率居高不下,心功能对此类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7年10月~2001年6月住院的冠心病、充血性HF者80例。患者均用HF的常规治疗,包括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
作者:崔伟;许雪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用于评价心脏窦房结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不断进展,接受此项检查的病人也日趋增多,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按照常规操作程序,食管电极导管一般要从鼻孔插入,但此法刺激性较大,在部分敏感病人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调搏时的烧灼感、刺痛等症状而导致调搏的失败,总结经验,我们对敏感病人……
作者:周玉燕;郭剑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20岁。因心前区不适1W来院就诊。体检:BP105/70 mmHg,心率9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P-P 0.32~0.46s(187~130次/min),R-R不规整,呈房性心动过速,多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QRS有2种形态:一种为正常,呈qR型,频率90次/min,另一……
作者:苏启燕;周强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1种原因未明的非扩张性肥厚的心肌病,以室间隔及左室壁不对称肥厚为其特点,两者厚度之比>1.3:1。由于肥厚的心肌影响心脏正常的除极及复极顺序,心电图表现出特征性改变。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二维超声显像(UCG)及心电图(ECG)改变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怀英;王军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DCG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药物疗效观察,已广为应用,具有明确的可信性。本文报道2例门诊病人常规行DCG检查,均在检查期间猝死。经回放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有心律失常,现分析如下。 例1 男,55岁。近期无明显心前区不适,自行来院检查。据家属口述,患者于夜间1:00左右上厕所后感心前区……
作者:邹竞;崔丽娟;李耀辉;胡慧民;赵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机理。方法 采用经导管RFCA治疗23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术后对心电图跟踪观察。结果 RFCA总成功率95.3%;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二度Ⅰ型AVB1例、一度AVB6例、单支阻滞13例、双束支阻滞2例、ST-T改变5例。结论 随着RFCA操作日渐熟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会较前明显减少。
作者:贾邢倩;孟玉玲;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47岁。因失眠、多梦、健忘3个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率105次/min,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血常规正常,胸透心肺正常,心脏彩色B超示:心内结构形态正常。临床诊断: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 心电图检查:窦性节律,P-P间距0.58s,各联均可见两种类型的QRS波,其中奇数心搏的QRS波形态正常,QDS……
作者:李敏;赵力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59岁。既往无明显心血管病史。因自服氨茶碱片剂50粒(总量5g),30min后自觉胸闷难受、四肢发麻、恶心呕吐,1h后来院急诊科抢救。当时血压120/60mmHg,口唇紫绀,随后描记心电图示:心率114次/min,P-R间期0.12s,Q_(Ⅱ、Ⅲ、aVF)0.3mV(分别为同导联R波的1/4),Q波时间≥0.04s,Qv_5达0.5mV(>该导联R波1/3~1/4),O波时……
作者:刘吉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