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护理

薛现霞;刘怀英

关键词:外伤患者, 心电图, 腰椎压缩性骨折, 多发性肋骨骨折, 资料与方法, 致心律失常, 肢体骨折, 颅脑外伤, 心脏病, 高血压, 文献, 身体, 年龄, 创伤, 报告
摘要:文献提示,身体不同程度的创伤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本文对外伤患者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67例外伤者,既往病史中均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男144例、女23例,年龄19~67(平均38.7)岁。颅脑外伤4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肢体骨折63例,其它外伤36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4例QT离散度的影响

    为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对UAP患者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A组)和降纤酶治疗(B组)两组,比较有、无心律失常两者的QTd的差异;观察治疗前后QTd的变化。显示UAP有多源性室性早搏(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者QTd大于无此类心律失常者。QTd>90ms者此类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作者:李红梅;叶季鲜;党涛;高群;高延;杨春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ECG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急重症心脏病,ECG是其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正后壁心室肌面积、厚度远不及前间壁、侧壁、下壁等,且受常规ECG导联使用的限制,其ECG改变常不典型而易漏诊。现对1994年收治的5例正后壁AMI作全程观察,证实胸前导联V_(1~3)出现ST段压低,可作为正后壁AMI的早期ECG特征性表现。……

    作者:谢士萍;金玉芹;刘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推广圆形系统 准确快捷测定额面心电轴

    科技数据的测定方法,如果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这种方法就值得商榷、改进。额面平均心电轴(简称MEA)的经典作图及由此衍生的方法,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MEA的概念是Einthoven创立的,是心电学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对其认识和评价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目前对他的临床价值和地位评估已趋一致并加……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右室双出口引起窦房结至左心房游走心律1例

    患者男,48岁。活动后气促、乏力30余年,常发心悸、胸闷。体检:口唇紫绀,轻度杵状指,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67次/min,律齐,心尖及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Ⅲ~Ⅳ级粗糙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肺血偏少,右房右室扩大。心脏彩色多普勒:先天性心脏病,SDD型右室双出口,膜部大,室缺合并轻、中度肺动脉口狭窄。……

    作者:张秀云;江声选;李云香;吴佑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短阵性室速后窦性频率的改变似钩拢现象1例

    患者男,75岁。临床诊断:陈旧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MI),室壁瘤。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固定为0.20s,QRS波呈室上性,心率77次/min,Ⅰ、aVL呈qR型,QⅠ、aVL>1/4R、V3R、V1呈QS型,V2~6呈rS型,V7为R型,STV1~V5抬高0.1~0.3mV不等,TⅠ、aVL、V4~倒置,TV3R~V2直立。在V3R、V7导联见连续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T……

    作者:傅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短-长”P-P的思考(附1例)

    患者女,26岁。因心悸来院检查,临床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图中可见“短-长”序列2种P-P;短P-P为0.72~0.76s,长P-P为0.92~1.00s。“短”,“长”P-P转变突然,无渐变现象。P波外形相同,P-R间期略有变化;短P-P后为0.18s,长P-P后为0.16s,下传QRS外形相同。……

    作者:孙丽华;马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室性早搏三联律与隐性插入性室性早搏二联律的互相转换揭示室性并行心律

    患者男,68岁。原有高血压史。因反复心悸1年,再发2月,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PVS),部分连发,偶见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入院。一般情况好,两肺呼吸音清,心率:64次/min,可闻频发早搏,无杂音。肢体无浮肿。入院诊断:高血压病,高心病,频发PVS。心电监护示:频发PVS。作Ⅱ导联记录(上行),窦性心律、频发插入型PVS,PVS联律间期相……

    作者:奚中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常J波致猝死2例

    例1,患者女,44岁。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

    作者:赵丽萍;孙秋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ST段上抬伴T波高尖的急性心包炎1例

    患者女性,32岁。因胸骨后疼痛伴畏寒发热5d入院。精神萎靡,心界不大,心率98次/min,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无颈静脉异常搏动及颈静脉怒张。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8次/min,P-R间期0.12s,QRS0.08s,Q-T间期0.32s。……

    作者:董薇;黄明礼;孟晓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Af)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AJ)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Af无论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因室律极不均匀,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悸、乏力乃至晕厥,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发生血栓栓塞,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 1 电生理机制 1.1 多源性子波折返 电生理机制至……

    作者:徐青春;韩素华;杜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草乌药酒中毒致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41岁。因心悸、全身麻木,呕吐急诊入院。入院前1h服以草乌为主自制浸泡药酒2杯约100ml,不久出现流涎、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体查:BP 100/60mmHg,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12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干湿性罗音。临床诊断:草乌药酒中毒、心律失常。急查心电图:Ⅱ导联示窦性心律,心率……

    作者:左萍;张惠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伤寒患者心电图改变15例分析

    伤寒可有心电图异常表现,现报告1999年7月~2001年11月收治的48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于后。 1 资料与方法 48例均经血清肥达反应或血液中培养到伤寒杆菌而确诊。男30例、女18例,年龄6~68岁。入院后均常规做12导联,并定时描记,有的病人行心电监护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查。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占31.3%。异常表现有:窦性……

    作者:穆太力甫·买买提;米娜瓦尔·斯拉木;何玉环;买买提艾力·卡德尔;海尔尼沙·吾买尔;张焕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用动态心电图(DCG)研究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早期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A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高危室性早搏(PVS)(Lown分级≥Ⅲ级,A_1组)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有关,早期前壁梗死的HRV明显低于非前壁梗死的HRV(P<0.05)。AMI早期A_1组SDNN、VLJ、LF和TF低于低危PVS组(A_2组)(P<0.01),24h内死亡者均发生在A_1组。结论 在AMI极早期测定HRV,为采取药物干预改善AMI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朱俏萍;区文超;黄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壁刺激试验的临床应用

    已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如VVI和AAI起搏方式的起搏器,为了验证病人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为了了解病人自身心搏情况等,在病人体外(胸壁)输入电脉冲,让体内的起搏器感知,使后者发生起搏脉冲抑制,从而观察病人自身心搏情况。这种方法称为“胸壁刺激试验”。 1 操作方法……

    作者:周江宁;叶筱兰;真亚;龚仁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713例疑诊冠心病伴ST-T改变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正确评价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很重要,现对713例ST-T改变疑诊冠心病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7年10月~2001年11月住院者,男437例、女276例。合并高血压203例,合并糖尿病75例。依临床表现分为两组:A组为ST-T改变合并典型胸痛378例;B组为ST-T改变合并……

    作者:李金龙;尹鲁骅;吴云;孙卫东;王风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1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为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与心率变异(HRV)关系。对31例IDCM和对照组(28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线性分析指标与对照组相比,IDCM患者SDNN,SDANN,PNN_(50)(P<0.01),RMSSD,LF/HF(P<0.05)均有显著差异性;非线性分析,IDCM患者多呈不规……

    作者:姜慧珍;李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律性房性无休止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55岁。反复心慌4月,加重3d入院。4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心慌、心悸、至省立医院诊治。心脏彩超提示:①主动脉硬化;②二尖瓣轻度退变伴轻度关闭不全;③左室前外侧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PAS),时呈“二联律”,时有连发呈短阵房速,轻度心肌供血不足。服鲁南欣康、潘兰金后缓解。3d前再次出现心慌、心悸、胸闷……

    作者:袁雪华;王庆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氨茶碱中毒心电图表现1例

    患者女,59岁。既往无明显心血管病史。因自服氨茶碱片剂50粒(总量5g),30min后自觉胸闷难受、四肢发麻、恶心呕吐,1h后来院急诊科抢救。当时血压120/60mmHg,口唇紫绀,随后描记心电图示:心率114次/min,P-R间期0.12s,Q_(Ⅱ、Ⅲ、aVF)0.3mV(分别为同导联R波的1/4),Q波时间≥0.04s,Qv_5达0.5mV(>该导联R波1/3~1/4),O波时……

    作者:刘吉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电图PtfV1阳性诊断标准——附613例心电图分析

    PtfV1负值增大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本文对613例PtfV1负值增大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V1导联P波的终末力(P·.Terminal Force)称为PtfV1。由V_1导联P波的负值振幅(mm)乘以P波时间(s)的积表示,单位为mm·s。从疗养病人常规心电图中随机抽取3 600份,指定专人测……

    作者:梁德才;朱红宇;周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种插管方法在食管心房调搏术中的应用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用于评价心脏窦房结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不断进展,接受此项检查的病人也日趋增多,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按照常规操作程序,食管电极导管一般要从鼻孔插入,但此法刺激性较大,在部分敏感病人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调搏时的烧灼感、刺痛等症状而导致调搏的失败,总结经验,我们对敏感病人……

    作者:周玉燕;郭剑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