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燕;郭剑平
目的 探讨异常J波与急性出血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4例急性出血所致的异常J波的变化,分析J波与出血性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并讨论了出现J波的原因。结果 认为异常J波与本病有关。
作者:江秀珍;张成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累及心脏,但该病的心电图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改变和发生机理及与临床的关系,以对此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男23……
作者:李芳芳;王存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尿激酶加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0年1月~6月住院病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变化确诊为AMI。治疗组(A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9~61岁。初发6例,再发4例。对照组(B组)10例,均系急性期而非医疗原因未来得及溶栓抗凝,男7例、女3例,年龄40~……
作者:李艳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26岁。因心悸来院检查,临床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图中可见“短-长”序列2种P-P;短P-P为0.72~0.76s,长P-P为0.92~1.00s。“短”,“长”P-P转变突然,无渐变现象。P波外形相同,P-R间期略有变化;短P-P后为0.18s,长P-P后为0.16s,下传QRS外形相同。……
作者:孙丽华;马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5岁。因发热,腹痛7d,黑便4d于2001年9月21日入院。查血:K~+ 3.24mmol/L,Ca~卄 0.95mmol/L。HBsAg(+),抗HBC(+),CO_2 CP 16 mmol/L,BS10.10 mmol/L,BUN 18.2 mmol/L。ALT103.00 mmol/L,AST 47.70 U/L,GGT 75.40U/L,Cr 268.89 umol/L。血免疫荧光抗体IFA Ig 1:640,阳性。肾脏B超示:右肾弥漫性病变。超声心动图(UCG)示:主动脉……
作者:李军;陈兰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心悸2年,加重2d就诊。体检:呼吸27次/min,血压90/60mmHg,脉搏测不清。面色苍白,焦虑,出冷汗。心率极为短速,节律相对规整,约300次/min,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急查心电图(图1A):Ⅱ导上未见P波及f波(f波十分纤细),多数QRS波宽大畸形,时间0.10~0.12s,其形态不一,间距不等,R-R0.18……
作者:高文丽;刘月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动态心电图(DCG)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临床使用以来,随着生物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主机由过去的专用分析仪到高性能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软件的分析功能越来越强大,速度也越来越快,记录盒体积也越来越小,可记录的导联数也越来越多,容量也越来……
作者:王长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不断进展,对窦房结(SAN)功能的评价方法也日趋完善。为探讨迷走神经因素对青年窦缓者的SAN功能影响,我们对127例<40岁的患者同时采用阿托品试验和食管心房调搏的方法进行了观察,其中男76例,女51例,年龄17~39(31.3±5.9)岁。检查前均经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及胸透,除外器质性心脏疾患,以窦缓待诊者95……
作者:郭剑平;周玉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均为记录心脏电激动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但记录方法有所不同,VCG观察立体的变化,它是把心动周期产生的立体向量环投影到额面(F)、横面(H)和侧面(S)上的平面向量环记录来下形成VCG。ECG观察平面的变化,它是将平面向量环进行二次投影,投影到相应的导联轴上,变成1条周期变化的心电曲线,这条……
作者:孙巧玲;刘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伴有对应性ST段改变对有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8例AMI者根据是否有对应性ST段改变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伴有ST段改变组(A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较未伴有ST段改变组(B组)显著性增多。结论 A组具有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
作者:洪少勇;陆秀红;袁明远;雷奕祺;劳汉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机理。方法 采用经导管RFCA治疗23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术后对心电图跟踪观察。结果 RFCA总成功率95.3%;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二度Ⅰ型AVB1例、一度AVB6例、单支阻滞13例、双束支阻滞2例、ST-T改变5例。结论 随着RFCA操作日渐熟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会较前明显减少。
作者:贾邢倩;孟玉玲;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冠心病者晚期出现心衰(HF),死亡率居高不下,心功能对此类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7年10月~2001年6月住院的冠心病、充血性HF者80例。患者均用HF的常规治疗,包括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
作者:崔伟;许雪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PAf)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观察30例PAf(A组)P波大时限(Pmax)和Pd,并与30例正常人(B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Pmax、Pd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A组Pmax≥110ms、Pd≥40ms者,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Pmax、Pd是PAf发生简单的、有显著意义的预测因子。
作者:涂超梅;陈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脑血管病出现脑型T波临床多见,但出现脑型T-U重叠波报告甚少。现将其2种形态各1例报告如下。 例1 患者女,78岁。因突发语言不清,左侧肢体不灵半天,以脑梗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170/100mmHg,心率80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查体不合作,对光反射迟钝,调节反射减弱,左鼻唇沟浅,口……
作者:孙海玲;王丁丁;陈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20岁。因心前区不适1W来院就诊。体检:BP105/70 mmHg,心率9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P-P 0.32~0.46s(187~130次/min),R-R不规整,呈房性心动过速,多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QRS有2种形态:一种为正常,呈qR型,频率90次/min,另一……
作者:苏启燕;周强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1种原因未明的非扩张性肥厚的心肌病,以室间隔及左室壁不对称肥厚为其特点,两者厚度之比>1.3:1。由于肥厚的心肌影响心脏正常的除极及复极顺序,心电图表现出特征性改变。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二维超声显像(UCG)及心电图(ECG)改变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怀英;王军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成功(RECA)的132例PSVT者的TEAP结果,其中隐匿性单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过速(AVRT)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46例。结果 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AVNRT)中,2例前间壁旁路引起者TEAP均诊断为AVNRT,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路,诊断正确。46例AVNRT中,1例为慢-慢型,1例为快-慢型,TEAP均诊断为AVRT,余为慢-快型,诊断正确。结论 TEAP目前是鉴别两者的佳无创性方法,但前间隔旁路引起者易误诊为AVTNRT,慢-慢型和快-慢型AVNRT易误诊为AVRT。
作者:林劲;吴明;张敬文;李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Af)是1种有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有时可表现为严重的心源性休克。笔者遇到3例报道如下。 例1 男,49岁。因心悸、胸闷10余年,加重3d入院。心率8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BP 128/68mmHg。彩色超声心动图示:风心、二尖瓣狭窄。心电图(图……
作者:黄琴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68岁。因右侧肢体功能障碍伴神志恍惚、失语2d入院。当天CT诊断为急性左颞叶及基底节区脑梗死。心电图检查,诊断广泛心内膜下缺血,不排除心内膜下心梗,Q-T间期延长(见图1)。心脏B超:心内结构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68次/min,P-R间期……
作者:王贞兰;赵文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的正确分析、处理,以及是否及时,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甚或危及患者生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为1990年以来手术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8~83(61±5.2)岁。冠心病5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6……
作者:李伟光;杜洪香;袁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