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激心房颤动伴心源性休克3例分析

黄琴珠

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源性休克, 二尖瓣狭窄, 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 心前区, 心电图, 舒张期, 杂音, 胸闷, 心率, 心悸, 危险, 图示, 彩色
摘要: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Af)是1种有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有时可表现为严重的心源性休克。笔者遇到3例报道如下。 例1 男,49岁。因心悸、胸闷10余年,加重3d入院。心率8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BP 128/68mmHg。彩色超声心动图示:风心、二尖瓣狭窄。心电图(图……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心脏的影响

    有机磷农药主要用作农业杀虫剂,是我国使用广、用量大的杀虫药。多数品种毒性较大,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中毒。在各类农药中毒和死亡者中,国内外均以有机磷农药引起者占绝大多数。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农药中毒患者,其中大多数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我国每年农药中毒患者约5~10万人,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占70%以上。……

    作者:袁春红;徐爱华;张庆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处理

    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的正确分析、处理,以及是否及时,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甚或危及患者生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为1990年以来手术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8~83(61±5.2)岁。冠心病5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6……

    作者:李伟光;杜洪香;袁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探讨纤支镜检中应用心电监护的临床价值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经常出现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的情况,严重的发生急性变态反应,导致低血压、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和动脉低氧血症,其检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纤支镜检查中应用心电监护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1年7月~2002年1月间行纤支镜检查96例,男72例、女24例,年……

    作者:刘惠青;穆守刚;张敏;冯桂芹;闫爱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西兰兔实验性高侧壁心肌坏死的Wilson和头胸导联的定位诊断

    目的 比较新西兰兔实验性高侧壁心肌坏死Wilson和头胸(HC)导联的定位诊断。方法 采用冰乙酸化学腐蚀法复制高侧壁心肌坏死的动物模型30只,记录心表心电图(ECG)加以确认,再记录胸背体表70点的ECG。根据病理性Q波出现和分布范围的不同,判断两种导联定位诊断的差异。结果 Wilson导联在胸背部区域都记录到病理性Q波,而HC导联仅在胸部小范围记录到病理性Q波,统计同一测试点两种导联记录的病理性Q波的例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病理性Q波的出现区域Wilson导联远大于HC导联。HC导联对实验性高侧壁心肌坏死的定位诊断优于Wilson导联。

    作者:周翔;尹炳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所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近年开展冠心病早期住院前抢救,建立急救中心,配有“120”急救专用车;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护,能在AMI早期防治并发症-心室颤动(Vf)。溶栓治疗也能在AMI早期……

    作者:李艳珍;顾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Af)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AJ)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Af无论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因室律极不均匀,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悸、乏力乃至晕厥,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发生血栓栓塞,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 1 电生理机制 1.1 多源性子波折返 电生理机制至……

    作者:徐青春;韩素华;杜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诱发大J波1例

    患者男,2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20h急诊入院。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频率93次/min,P-R间期0.18s,Q-T间期0.34s,V1、V2导联中QRS波与ST段连接处可见明显大J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明显J波。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薛志坚;朱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J波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某些疾病及病症可产生J波,近年倍受重视。但有关J波的临床、基础电生理研究和J点的界定尚不统一。J点是指QRS终末与ST段的转折点,代表心室除极的结束与复极的开始。正常情况下存在除极终末与复极早期的重叠区域,其持续时间在人类约10ms。 QRS终末切迹后呈圆顶状或圆丘状的波称之为J波,文献命名也较混乱,……

    作者:张建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阿托品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55岁。入院前1d活动后感心慌、心前区不适,休息数分钟后症状消失,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2次,均休息后缓解。入院前30min,晨起后突然感心前区不适,较前明显加重,有紧缩感,并感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大汗,休息后上述症状未缓解来院急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于2001年5月19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

    作者:王力英;周从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草乌药酒中毒致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41岁。因心悸、全身麻木,呕吐急诊入院。入院前1h服以草乌为主自制浸泡药酒2杯约100ml,不久出现流涎、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体查:BP 100/60mmHg,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12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干湿性罗音。临床诊断:草乌药酒中毒、心律失常。急查心电图:Ⅱ导联示窦性心律,心率……

    作者:左萍;张惠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心电图改变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累及心脏,但该病的心电图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改变和发生机理及与临床的关系,以对此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男23……

    作者:李芳芳;王存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如何选择1套满意的现代动态心电图系统

    动态心电图(DCG)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临床使用以来,随着生物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主机由过去的专用分析仪到高性能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软件的分析功能越来越强大,速度也越来越快,记录盒体积也越来越小,可记录的导联数也越来越多,容量也越来……

    作者:王长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70岁。间歇心悸、胸闷10年于2000年10月23日入院。体检:血压120/80mmHg,心率58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胸部X线正位片显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内径增大。既往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SB),1989年活动平板运动实验为阴性。入院后采用改良Bruce方案行活动平……

    作者:郑春芳;刘尚武;翟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波离散度与特发性心房颤动关系之探讨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PAf)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观察30例PAf(A组)P波大时限(Pmax)和Pd,并与30例正常人(B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Pmax、Pd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A组Pmax≥110ms、Pd≥40ms者,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Pmax、Pd是PAf发生简单的、有显著意义的预测因子。

    作者:涂超梅;陈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推广圆形系统 准确快捷测定额面心电轴

    科技数据的测定方法,如果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这种方法就值得商榷、改进。额面平均心电轴(简称MEA)的经典作图及由此衍生的方法,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MEA的概念是Einthoven创立的,是心电学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对其认识和评价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目前对他的临床价值和地位评估已趋一致并加……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电图PtfV1阳性诊断标准——附613例心电图分析

    PtfV1负值增大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本文对613例PtfV1负值增大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V1导联P波的终末力(P·.Terminal Force)称为PtfV1。由V_1导联P波的负值振幅(mm)乘以P波时间(s)的积表示,单位为mm·s。从疗养病人常规心电图中随机抽取3 600份,指定专人测……

    作者:梁德才;朱红宇;周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律性房性无休止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55岁。反复心慌4月,加重3d入院。4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心慌、心悸、至省立医院诊治。心脏彩超提示:①主动脉硬化;②二尖瓣轻度退变伴轻度关闭不全;③左室前外侧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PAS),时呈“二联律”,时有连发呈短阵房速,轻度心肌供血不足。服鲁南欣康、潘兰金后缓解。3d前再次出现心慌、心悸、胸闷……

    作者:袁雪华;王庆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应性ST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者预后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伴有对应性ST段改变对有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8例AMI者根据是否有对应性ST段改变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伴有ST段改变组(A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较未伴有ST段改变组(B组)显著性增多。结论 A组具有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

    作者:洪少勇;陆秀红;袁明远;雷奕祺;劳汉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35例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分析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机理。方法 采用经导管RFCA治疗23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术后对心电图跟踪观察。结果 RFCA总成功率95.3%;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二度Ⅰ型AVB1例、一度AVB6例、单支阻滞13例、双束支阻滞2例、ST-T改变5例。结论 随着RFCA操作日渐熟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会较前明显减少。

    作者:贾邢倩;孟玉玲;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DCG监测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2例报告

    DCG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药物疗效观察,已广为应用,具有明确的可信性。本文报道2例门诊病人常规行DCG检查,均在检查期间猝死。经回放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有心律失常,现分析如下。 例1 男,55岁。近期无明显心前区不适,自行来院检查。据家属口述,患者于夜间1:00左右上厕所后感心前区……

    作者:邹竞;崔丽娟;李耀辉;胡慧民;赵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