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诱发大J波1例

薛志坚;朱萍

关键词:窦性心律, 心电图诊断, 下腹部疼痛, 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临床诊断, 急诊入院, 转移性, 连接处, 频率, 患者, 导联
摘要:患者男,2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20h急诊入院。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频率93次/min,P-R间期0.18s,Q-T间期0.34s,V1、V2导联中QRS波与ST段连接处可见明显大J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明显J波。行阑尾切除术。……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P波离散度与特发性心房颤动关系之探讨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PAf)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观察30例PAf(A组)P波大时限(Pmax)和Pd,并与30例正常人(B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Pmax、Pd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A组Pmax≥110ms、Pd≥40ms者,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Pmax、Pd是PAf发生简单的、有显著意义的预测因子。

    作者:涂超梅;陈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ST段上抬伴T波高尖的急性心包炎1例

    患者女性,32岁。因胸骨后疼痛伴畏寒发热5d入院。精神萎靡,心界不大,心率98次/min,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无颈静脉异常搏动及颈静脉怒张。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8次/min,P-R间期0.12s,QRS0.08s,Q-T间期0.32s。……

    作者:董薇;黄明礼;孟晓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心电图改变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累及心脏,但该病的心电图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改变和发生机理及与临床的关系,以对此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男23……

    作者:李芳芳;王存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70岁。间歇心悸、胸闷10年于2000年10月23日入院。体检:血压120/80mmHg,心率58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胸部X线正位片显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内径增大。既往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SB),1989年活动平板运动实验为阴性。入院后采用改良Bruce方案行活动平……

    作者:郑春芳;刘尚武;翟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波离散度预测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预测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价值。方法 对36例EH伴阵发性Af者(A组)、30例EH无Af者(B组)的Pd进行比较。结果 A组Pd为(46.4±13.8)ms,与B组(对照组)(28.7±10.2)ms相比明显延长(P<0.01)。为预测Af,取P波时限≥120ms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8%,阳性预测准确性为86%。当Pd≥40ms时,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准确性为89%。结论 Pd增加和P波宽度延长,可预测EH并发阵发性Af的危险性。

    作者:潘光秀;丁中;钱泊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所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近年开展冠心病早期住院前抢救,建立急救中心,配有“120”急救专用车;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护,能在AMI早期防治并发症-心室颤动(Vf)。溶栓治疗也能在AMI早期……

    作者:李艳珍;顾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70例卵巢癌患者ST-T改变的分析

    本文将我院2000年1月~12月住院卵巢癌(OC)患者70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ST-T改变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卵巢癌患者70例(A组),年龄15~64(平均46.7)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照组(B组)从同期住院病人中随机抽样共75例女性患者,年龄17~78(平均47.4)岁,分别为肺癌、直肠癌、膀胱癌、……

    作者:李京婴;郭惠玲;王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例快频率依赖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分析

    不应期是临床心电图学中应用多广泛的概念之一,其正常与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于4个方面:①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不应期的差异易发生折返;②心房(室)肌不应期的缩短和不对称(不协同)性是形成心房(室)颤动的因素之一;③心肌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可导致传导阻滞;④生理性不应期是产生干扰和脱节的基础,可使心律失常复杂化。本文就其观点分析10例快……

    作者:马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诱发大J波1例

    患者男,2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20h急诊入院。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频率93次/min,P-R间期0.18s,Q-T间期0.34s,V1、V2导联中QRS波与ST段连接处可见明显大J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明显J波。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薛志坚;朱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39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996年9月~2001年9月共做24h动态心电图(DCG)2 250例。其中老年组(A组60~82)岁239例,男性129例、女性110例;中年组(B组45~59岁)291例,男109例、女182例。A组中冠心病131例(54.8%),高血压病39例(16.3%),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4.2%),慢性肺心病9例(3.8%),风湿性心脏病7例(2.9%),病态窦房结综合……

    作者:赵熙刚;孙淑君;任菲;刘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来院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P-R间期0.16s,Q-T间期0.32s,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V1、V2呈尖峰状或马鞍型抬高0.2~0.3mV。心电向量图示:(H面)QRS环起始于左前,逆转至左后终止于右前,QRS环未闭合……

    作者:胡慧民;邹竞;赵英;崔丽娟;李耀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行性出血热致心脏瓣膜损坏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性,25岁。因发热,腹痛7d,黑便4d于2001年9月21日入院。查血:K~+ 3.24mmol/L,Ca~卄 0.95mmol/L。HBsAg(+),抗HBC(+),CO_2 CP 16 mmol/L,BS10.10 mmol/L,BUN 18.2 mmol/L。ALT103.00 mmol/L,AST 47.70 U/L,GGT 75.40U/L,Cr 268.89 umol/L。血免疫荧光抗体IFA Ig 1:640,阳性。肾脏B超示:右肾弥漫性病变。超声心动图(UCG)示:主动脉……

    作者:李军;陈兰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J波与急性出血性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异常J波与急性出血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4例急性出血所致的异常J波的变化,分析J波与出血性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并讨论了出现J波的原因。结果 认为异常J波与本病有关。

    作者:江秀珍;张成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及与心内电生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成功(RECA)的132例PSVT者的TEAP结果,其中隐匿性单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过速(AVRT)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46例。结果 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AVNRT)中,2例前间壁旁路引起者TEAP均诊断为AVNRT,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路,诊断正确。46例AVNRT中,1例为慢-慢型,1例为快-慢型,TEAP均诊断为AVRT,余为慢-快型,诊断正确。结论 TEAP目前是鉴别两者的佳无创性方法,但前间隔旁路引起者易误诊为AVTNRT,慢-慢型和快-慢型AVNRT易误诊为AVRT。

    作者:林劲;吴明;张敬文;李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右胸部刀刺伤致心肌损伤1例

    患者男,24岁。因右前胸部刀刺伤收入院。经动态心电监护对症治疗,急诊手术后愈后出院。 患者入院时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神清语明,查体合作,无明显贫血外观,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右侧前胸壁可见一长约5cm伤口,右胸握雪感,探之已进胸,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弱,无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心音弱,律齐,无……

    作者:陈岩;赵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伤寒患者心电图改变15例分析

    伤寒可有心电图异常表现,现报告1999年7月~2001年11月收治的48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于后。 1 资料与方法 48例均经血清肥达反应或血液中培养到伤寒杆菌而确诊。男30例、女18例,年龄6~68岁。入院后均常规做12导联,并定时描记,有的病人行心电监护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查。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占31.3%。异常表现有:窦性……

    作者:穆太力甫·买买提;米娜瓦尔·斯拉木;何玉环;买买提艾力·卡德尔;海尔尼沙·吾买尔;张焕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西兰兔实验性高侧壁心肌坏死的Wilson和头胸导联的定位诊断

    目的 比较新西兰兔实验性高侧壁心肌坏死Wilson和头胸(HC)导联的定位诊断。方法 采用冰乙酸化学腐蚀法复制高侧壁心肌坏死的动物模型30只,记录心表心电图(ECG)加以确认,再记录胸背体表70点的ECG。根据病理性Q波出现和分布范围的不同,判断两种导联定位诊断的差异。结果 Wilson导联在胸背部区域都记录到病理性Q波,而HC导联仅在胸部小范围记录到病理性Q波,统计同一测试点两种导联记录的病理性Q波的例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病理性Q波的出现区域Wilson导联远大于HC导联。HC导联对实验性高侧壁心肌坏死的定位诊断优于Wilson导联。

    作者:周翔;尹炳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7例心内直视术早期的心电图分析

    应用体外循环(CPB)行心内直视术,是目前心胸外科常用的手段,术中及术后心肌保护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取我院1987年开展这项手术以来记录比较完整的37例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7例中室缺25例,房缺7例,法氏乐四联征、三联征各1例,其它先天心脏病3例(三房心右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右……

    作者:杨季芳;唐大苏;彭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用动态心电图(DCG)研究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早期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A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高危室性早搏(PVS)(Lown分级≥Ⅲ级,A_1组)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有关,早期前壁梗死的HRV明显低于非前壁梗死的HRV(P<0.05)。AMI早期A_1组SDNN、VLJ、LF和TF低于低危PVS组(A_2组)(P<0.01),24h内死亡者均发生在A_1组。结论 在AMI极早期测定HRV,为采取药物干预改善AMI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朱俏萍;区文超;黄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V1导联R/S>1心电图与向量图的诊断

    心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均为记录心脏电激动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但记录方法有所不同,VCG观察立体的变化,它是把心动周期产生的立体向量环投影到额面(F)、横面(H)和侧面(S)上的平面向量环记录来下形成VCG。ECG观察平面的变化,它是将平面向量环进行二次投影,投影到相应的导联轴上,变成1条周期变化的心电曲线,这条……

    作者:孙巧玲;刘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