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品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

王力英;周从义

关键词:阿托品, 心肌, 梗死后, 心前区不适, 症状, 入院前, 心律失常, 急诊入院, 冠心病, 高血压, 胸闷, 心悸, 糖尿, 紧缩, 活动, 患者
摘要:患者男,55岁。入院前1d活动后感心慌、心前区不适,休息数分钟后症状消失,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2次,均休息后缓解。入院前30min,晨起后突然感心前区不适,较前明显加重,有紧缩感,并感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大汗,休息后上述症状未缓解来院急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于2001年5月19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及与心内电生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成功(RECA)的132例PSVT者的TEAP结果,其中隐匿性单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过速(AVRT)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46例。结果 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AVNRT)中,2例前间壁旁路引起者TEAP均诊断为AVNRT,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路,诊断正确。46例AVNRT中,1例为慢-慢型,1例为快-慢型,TEAP均诊断为AVRT,余为慢-快型,诊断正确。结论 TEAP目前是鉴别两者的佳无创性方法,但前间隔旁路引起者易误诊为AVTNRT,慢-慢型和快-慢型AVNRT易误诊为AVRT。

    作者:林劲;吴明;张敬文;李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例快频率依赖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分析

    不应期是临床心电图学中应用多广泛的概念之一,其正常与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于4个方面:①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不应期的差异易发生折返;②心房(室)肌不应期的缩短和不对称(不协同)性是形成心房(室)颤动的因素之一;③心肌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可导致传导阻滞;④生理性不应期是产生干扰和脱节的基础,可使心律失常复杂化。本文就其观点分析10例快……

    作者:马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心肌梗死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1种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是其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但心脏受累表现为心肌梗死者较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30岁。2年前反复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脱发,查抗核抗体阳性,血狼疮细胞阳性。血沉75mm/h,尿蛋白……

    作者:陈武;李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圆形系统测定心电轴介绍

    本圆形系统将6个肢导联(按Ⅰ、Ⅱ、Ⅲ、aVR、aVL、aVF为序),由圆心向外依次排列(见图示)。每个导联圈均由1个正半圈(空白区)和1个负半圈(点状区)组成,空白区和点状区的交界处有2条边界线。 测定时,观察每个导联的正向波、负向波的面积,然后确定两者的代数和(正、负或零)。如在Ⅰ导……

    作者:方炳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照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1种原因未明的非扩张性肥厚的心肌病,以室间隔及左室壁不对称肥厚为其特点,两者厚度之比>1.3:1。由于肥厚的心肌影响心脏正常的除极及复极顺序,心电图表现出特征性改变。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二维超声显像(UCG)及心电图(ECG)改变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怀英;王军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短-长”P-P的思考(附1例)

    患者女,26岁。因心悸来院检查,临床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图中可见“短-长”序列2种P-P;短P-P为0.72~0.76s,长P-P为0.92~1.00s。“短”,“长”P-P转变突然,无渐变现象。P波外形相同,P-R间期略有变化;短P-P后为0.18s,长P-P后为0.16s,下传QRS外形相同。……

    作者:孙丽华;马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4h动态心电图对744例冠心病者心律失常的分析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学中重要表现,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几乎都可伴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又可加重病情,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744例冠心病者为1997年3月~2001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WHO 1979年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35~83岁。男420例,女324例。45岁以上男68例、女80例,45~55岁男176例、女……

    作者:金玉芹;谢士萍;刘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性别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非线性指标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心率变异(HRV)时域、非线性指标的性别差异,及时域与非线性参数之间的变量依存关系。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对33例5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3W的男女患者分别进行时域、非线性指标分析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除矢量长度(VLI)外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性。男、女的VLI与SDNN、三角指数、矢量角度(VAI)与rMSSD、PNN_(50)、NN_(50)有强相关性。男患者VLI与NN_(50)有弱相关性,与rMSSD、PNN_(50)无相关性;VAI与SDNN、三角指数有弱、中相关性。女性患者则无相关性。结论 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情况可能与性别有关。

    作者:李昉;段效纨;王久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86例胸闷憋气小儿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

    近年因胸闷、憋气就医患儿有增加趋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均为1998年1月~2000年12月门诊患儿86例,除外上呼吸道感染、脑炎、肌肉性疾病等所致,超声心动图、胸片和心肌酶检查均正常。男46例、女40例,年龄5~13岁。用上海产XDH-3B型心电图仪记录,对心电图异常患儿,分别于3~7d后复查心电图。……

    作者:杨震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壁刺激试验的临床应用

    已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如VVI和AAI起搏方式的起搏器,为了验证病人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为了了解病人自身心搏情况等,在病人体外(胸壁)输入电脉冲,让体内的起搏器感知,使后者发生起搏脉冲抑制,从而观察病人自身心搏情况。这种方法称为“胸壁刺激试验”。 1 操作方法……

    作者:周江宁;叶筱兰;真亚;龚仁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70例卵巢癌患者ST-T改变的分析

    本文将我院2000年1月~12月住院卵巢癌(OC)患者70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ST-T改变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卵巢癌患者70例(A组),年龄15~64(平均46.7)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照组(B组)从同期住院病人中随机抽样共75例女性患者,年龄17~78(平均47.4)岁,分别为肺癌、直肠癌、膀胱癌、……

    作者:李京婴;郭惠玲;王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rugada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来院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P-R间期0.16s,Q-T间期0.32s,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V1、V2呈尖峰状或马鞍型抬高0.2~0.3mV。心电向量图示:(H面)QRS环起始于左前,逆转至左后终止于右前,QRS环未闭合……

    作者:胡慧民;邹竞;赵英;崔丽娟;李耀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浅谈急性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及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

    急性肺心病(APHD)是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且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而引起的右心室急性扩张和右心衰竭。常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窒息感、剧烈胸痛等,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似。APHD由巨大……

    作者:刘水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室性早搏三联律与隐性插入性室性早搏二联律的互相转换揭示室性并行心律

    患者男,68岁。原有高血压史。因反复心悸1年,再发2月,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PVS),部分连发,偶见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入院。一般情况好,两肺呼吸音清,心率:64次/min,可闻频发早搏,无杂音。肢体无浮肿。入院诊断:高血压病,高心病,频发PVS。心电监护示:频发PVS。作Ⅱ导联记录(上行),窦性心律、频发插入型PVS,PVS联律间期相……

    作者:奚中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护理

    文献提示,身体不同程度的创伤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本文对外伤患者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67例外伤者,既往病史中均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男144例、女23例,年龄19~67(平均38.7)岁。颅脑外伤4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肢体骨折63例,其它外伤36例。……

    作者:薛现霞;刘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推广圆形系统 准确快捷测定额面心电轴

    科技数据的测定方法,如果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这种方法就值得商榷、改进。额面平均心电轴(简称MEA)的经典作图及由此衍生的方法,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MEA的概念是Einthoven创立的,是心电学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对其认识和评价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目前对他的临床价值和地位评估已趋一致并加……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70岁。间歇心悸、胸闷10年于2000年10月23日入院。体检:血压120/80mmHg,心率58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胸部X线正位片显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内径增大。既往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SB),1989年活动平板运动实验为阴性。入院后采用改良Bruce方案行活动平……

    作者:郑春芳;刘尚武;翟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P与R波部分重叠的完全性等频性房室分离酷似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

    患者男,34岁。因胸闷心悸伴心前区隐痛3~4d就诊。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均未见P波,R-R间期基本相等,心室率100次/min,心电轴显著右偏(+128°),各导联QRS波时限0.12~0.16s,终末部粗钝,aVR呈宽矮挫折r型,V1呈RsR′或M型,V2~V6呈rS型,且V2、V3导联S波增深。Ⅱ、Ⅲ、aVF的ST……

    作者:郑莹;王丽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右室双出口引起窦房结至左心房游走心律1例

    患者男,48岁。活动后气促、乏力30余年,常发心悸、胸闷。体检:口唇紫绀,轻度杵状指,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67次/min,律齐,心尖及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Ⅲ~Ⅳ级粗糙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肺血偏少,右房右室扩大。心脏彩色多普勒:先天性心脏病,SDD型右室双出口,膜部大,室缺合并轻、中度肺动脉口狭窄。……

    作者:张秀云;江声选;李云香;吴佑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电图PtfV1阳性诊断标准——附613例心电图分析

    PtfV1负值增大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本文对613例PtfV1负值增大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V1导联P波的终末力(P·.Terminal Force)称为PtfV1。由V_1导联P波的负值振幅(mm)乘以P波时间(s)的积表示,单位为mm·s。从疗养病人常规心电图中随机抽取3 600份,指定专人测……

    作者:梁德才;朱红宇;周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