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6例胸闷憋气小儿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

杨震英

关键词:胸闷, 心电图仪, 上呼吸道感染, 门诊患儿, 资料与方法, 现报告如下, 超声心动图, 性疾病, 心肌酶, 上海, 年龄, 脑炎, 就医, 检查, 肌肉, 复查
摘要:近年因胸闷、憋气就医患儿有增加趋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均为1998年1月~2000年12月门诊患儿86例,除外上呼吸道感染、脑炎、肌肉性疾病等所致,超声心动图、胸片和心肌酶检查均正常。男46例、女40例,年龄5~13岁。用上海产XDH-3B型心电图仪记录,对心电图异常患儿,分别于3~7d后复查心电图。……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Af)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AJ)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Af无论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因室律极不均匀,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悸、乏力乃至晕厥,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发生血栓栓塞,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 1 电生理机制 1.1 多源性子波折返 电生理机制至……

    作者:徐青春;韩素华;杜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8例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变化,从我院1996年~2001年期间住院的脑血管疾病者406例中查出合并AMI 28例进行心电图及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8~82(平均60)岁,所有病例均经CT证实为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出血3例,蛛网膜……

    作者:李桂云;王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J波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某些疾病及病症可产生J波,近年倍受重视。但有关J波的临床、基础电生理研究和J点的界定尚不统一。J点是指QRS终末与ST段的转折点,代表心室除极的结束与复极的开始。正常情况下存在除极终末与复极早期的重叠区域,其持续时间在人类约10ms。 QRS终末切迹后呈圆顶状或圆丘状的波称之为J波,文献命名也较混乱,……

    作者:张建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短阵性室速后窦性频率的改变似钩拢现象1例

    患者男,75岁。临床诊断:陈旧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MI),室壁瘤。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固定为0.20s,QRS波呈室上性,心率77次/min,Ⅰ、aVL呈qR型,QⅠ、aVL>1/4R、V3R、V1呈QS型,V2~6呈rS型,V7为R型,STV1~V5抬高0.1~0.3mV不等,TⅠ、aVL、V4~倒置,TV3R~V2直立。在V3R、V7导联见连续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T……

    作者:傅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照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1种原因未明的非扩张性肥厚的心肌病,以室间隔及左室壁不对称肥厚为其特点,两者厚度之比>1.3:1。由于肥厚的心肌影响心脏正常的除极及复极顺序,心电图表现出特征性改变。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二维超声显像(UCG)及心电图(ECG)改变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怀英;王军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圆形系统测定心电轴介绍

    本圆形系统将6个肢导联(按Ⅰ、Ⅱ、Ⅲ、aVR、aVL、aVF为序),由圆心向外依次排列(见图示)。每个导联圈均由1个正半圈(空白区)和1个负半圈(点状区)组成,空白区和点状区的交界处有2条边界线。 测定时,观察每个导联的正向波、负向波的面积,然后确定两者的代数和(正、负或零)。如在Ⅰ导……

    作者:方炳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右室双出口引起窦房结至左心房游走心律1例

    患者男,48岁。活动后气促、乏力30余年,常发心悸、胸闷。体检:口唇紫绀,轻度杵状指,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67次/min,律齐,心尖及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Ⅲ~Ⅳ级粗糙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肺血偏少,右房右室扩大。心脏彩色多普勒:先天性心脏病,SDD型右室双出口,膜部大,室缺合并轻、中度肺动脉口狭窄。……

    作者:张秀云;江声选;李云香;吴佑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心电图改变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累及心脏,但该病的心电图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改变和发生机理及与临床的关系,以对此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一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男23……

    作者:李芳芳;王存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电图PtfV1阳性诊断标准——附613例心电图分析

    PtfV1负值增大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本文对613例PtfV1负值增大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V1导联P波的终末力(P·.Terminal Force)称为PtfV1。由V_1导联P波的负值振幅(mm)乘以P波时间(s)的积表示,单位为mm·s。从疗养病人常规心电图中随机抽取3 600份,指定专人测……

    作者:梁德才;朱红宇;周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壁刺激试验的临床应用

    已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如VVI和AAI起搏方式的起搏器,为了验证病人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为了了解病人自身心搏情况等,在病人体外(胸壁)输入电脉冲,让体内的起搏器感知,使后者发生起搏脉冲抑制,从而观察病人自身心搏情况。这种方法称为“胸壁刺激试验”。 1 操作方法……

    作者:周江宁;叶筱兰;真亚;龚仁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重性心动过速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20岁。因心前区不适1W来院就诊。体检:BP105/70 mmHg,心率9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P-P 0.32~0.46s(187~130次/min),R-R不规整,呈房性心动过速,多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QRS有2种形态:一种为正常,呈qR型,频率90次/min,另一……

    作者:苏启燕;周强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窦性静止、交接性逸搏心律不齐伴折返性心搏1例

    患者女,64岁。临床诊断:病窦。心电图12导联中,除长Ⅱ导联及aVR的QRS波之后0.10s与V_5导联QRS波之前0.08~0.10s分别有2~3个宽大、顶端有切迹,时限0.11s的窦性P波外,余各导联QRS波前后均无窦性P波(图略)。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QRS波前均无窦性P波,R-R间期1.06~1.28s不等,频率47~57次/min,QRS波时限、形态正常,为……

    作者:杨坤友;周从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4h动态心电图对744例冠心病者心律失常的分析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学中重要表现,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几乎都可伴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又可加重病情,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744例冠心病者为1997年3月~2001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WHO 1979年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35~83岁。男420例,女324例。45岁以上男68例、女80例,45~55岁男176例、女……

    作者:金玉芹;谢士萍;刘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型T-U重叠波2种形态各1例报告

    急性脑血管病出现脑型T波临床多见,但出现脑型T-U重叠波报告甚少。现将其2种形态各1例报告如下。 例1 患者女,78岁。因突发语言不清,左侧肢体不灵半天,以脑梗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170/100mmHg,心率80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查体不合作,对光反射迟钝,调节反射减弱,左鼻唇沟浅,口……

    作者:孙海玲;王丁丁;陈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种插管方法在食管心房调搏术中的应用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用于评价心脏窦房结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不断进展,接受此项检查的病人也日趋增多,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按照常规操作程序,食管电极导管一般要从鼻孔插入,但此法刺激性较大,在部分敏感病人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调搏时的烧灼感、刺痛等症状而导致调搏的失败,总结经验,我们对敏感病人……

    作者:周玉燕;郭剑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右胸部刀刺伤致心肌损伤1例

    患者男,24岁。因右前胸部刀刺伤收入院。经动态心电监护对症治疗,急诊手术后愈后出院。 患者入院时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神清语明,查体合作,无明显贫血外观,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右侧前胸壁可见一长约5cm伤口,右胸握雪感,探之已进胸,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弱,无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心音弱,律齐,无……

    作者:陈岩;赵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1例

    患者男,56岁。3年前某夜睡眠时出现胸痛,近2个月加重而就诊。人院查体:HR 78次/min,心电图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及ECT示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DelMar263型3导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嘱病人填好24h生活日志。监测结果示:自早8:00~次日凌晨3:00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从3:03~7:26间断出现胸前导联ST段明显抬高,其……

    作者:李增平;巩晓红;王彦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心肌梗死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1种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是其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但心脏受累表现为心肌梗死者较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30岁。2年前反复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脱发,查抗核抗体阳性,血狼疮细胞阳性。血沉75mm/h,尿蛋白……

    作者:陈武;李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及与心内电生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揭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生机制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成功(RECA)的132例PSVT者的TEAP结果,其中隐匿性单房室旁道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过速(AVRT)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46例。结果 86例房室结折返性过速(AVNRT)中,2例前间壁旁路引起者TEAP均诊断为AVNRT,余为左右侧其它部位的旁路,诊断正确。46例AVNRT中,1例为慢-慢型,1例为快-慢型,TEAP均诊断为AVRT,余为慢-快型,诊断正确。结论 TEAP目前是鉴别两者的佳无创性方法,但前间隔旁路引起者易误诊为AVTNRT,慢-慢型和快-慢型AVNRT易误诊为AVRT。

    作者:林劲;吴明;张敬文;李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行性出血热致心脏瓣膜损坏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性,25岁。因发热,腹痛7d,黑便4d于2001年9月21日入院。查血:K~+ 3.24mmol/L,Ca~卄 0.95mmol/L。HBsAg(+),抗HBC(+),CO_2 CP 16 mmol/L,BS10.10 mmol/L,BUN 18.2 mmol/L。ALT103.00 mmol/L,AST 47.70 U/L,GGT 75.40U/L,Cr 268.89 umol/L。血免疫荧光抗体IFA Ig 1:640,阳性。肾脏B超示:右肾弥漫性病变。超声心动图(UCG)示:主动脉……

    作者:李军;陈兰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