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珍
患者女,76岁,因饱餐后突感胸闷,胸痛向右腹部放射伴恶心呕吐1h来诊。既往无类似症状。查体:T 37.7℃、P 86次/min、R 18次/min、BP 90/60 mmHg,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5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扪及包块,四肢活动可。心电图示:V1~V3呈QS型,V4呈qRS型,V1~V4的ST……
作者:轩雪玲;丁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AMI时,除表现为梗死区导联ST段抬高外,还常伴有远离梗死区导联ST段压低。既往认为是梗死区的“镜面反映”。近来很多的研究认为:MI的镜面导联ST段压低不完全是“镜面反映”,系有心肌缺血和冠脉病变的存在。临床具有一定的病理意义。简述如下。 1 Q波型心肌梗死(QMI)ST压低……
作者:张成华;江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机理。方法 采用经导管RFCA治疗23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术后对心电图跟踪观察。结果 RFCA总成功率95.3%;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二度Ⅰ型AVB1例、一度AVB6例、单支阻滞13例、双束支阻滞2例、ST-T改变5例。结论 随着RFCA操作日渐熟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会较前明显减少。
作者:贾邢倩;孟玉玲;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是1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现对28例的ECG,就其治疗前后的异常改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8例均采用DSM-Ⅱ精神分裂症的分类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17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18~59(平均38.5)岁。治疗前后均进行了ECG检查,于治疗后1~2h内完成。除1例死亡外,其余27例均有ECG异常。实验室……
作者:龚保林;卢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左前分支阻滞(LAFB)61例。男4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4±6.9)岁。临床诊断以冠心病、可疑冠心病多共37例,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例,脑血栓形成9例,其它7例。心电图示:心电轴-30°~-74°;QRSⅡ、aVL呈qR型,QRS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RaVL>RⅠ>RaVR;QRS时限<0.11s。符合LAFB心电向量图(VCG)标准。……
作者:王金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对UAP患者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A组)和降纤酶治疗(B组)两组,比较有、无心律失常两者的QTd的差异;观察治疗前后QTd的变化。显示UAP有多源性室性早搏(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者QTd大于无此类心律失常者。QTd>90ms者此类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作者:李红梅;叶季鲜;党涛;高群;高延;杨春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55岁。反复心慌4月,加重3d入院。4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心慌、心悸、至省立医院诊治。心脏彩超提示:①主动脉硬化;②二尖瓣轻度退变伴轻度关闭不全;③左室前外侧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PAS),时呈“二联律”,时有连发呈短阵房速,轻度心肌供血不足。服鲁南欣康、潘兰金后缓解。3d前再次出现心慌、心悸、胸闷……
作者:袁雪华;王庆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伤寒可有心电图异常表现,现报告1999年7月~2001年11月收治的48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于后。 1 资料与方法 48例均经血清肥达反应或血液中培养到伤寒杆菌而确诊。男30例、女18例,年龄6~68岁。入院后均常规做12导联,并定时描记,有的病人行心电监护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查。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5例,占31.3%。异常表现有:窦性……
作者:穆太力甫·买买提;米娜瓦尔·斯拉木;何玉环;买买提艾力·卡德尔;海尔尼沙·吾买尔;张焕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64岁。临床诊断:病窦。心电图12导联中,除长Ⅱ导联及aVR的QRS波之后0.10s与V_5导联QRS波之前0.08~0.10s分别有2~3个宽大、顶端有切迹,时限0.11s的窦性P波外,余各导联QRS波前后均无窦性P波(图略)。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QRS波前均无窦性P波,R-R间期1.06~1.28s不等,频率47~57次/min,QRS波时限、形态正常,为……
作者:杨坤友;周从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心悸2年,加重2d就诊。体检:呼吸27次/min,血压90/60mmHg,脉搏测不清。面色苍白,焦虑,出冷汗。心率极为短速,节律相对规整,约300次/min,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急查心电图(图1A):Ⅱ导上未见P波及f波(f波十分纤细),多数QRS波宽大畸形,时间0.10~0.12s,其形态不一,间距不等,R-R0.18……
作者:高文丽;刘月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房颤动(AJ)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Af无论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因室律极不均匀,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悸、乏力乃至晕厥,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发生血栓栓塞,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 1 电生理机制 1.1 多源性子波折返 电生理机制至……
作者:徐青春;韩素华;杜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26岁。因心悸来院检查,临床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图中可见“短-长”序列2种P-P;短P-P为0.72~0.76s,长P-P为0.92~1.00s。“短”,“长”P-P转变突然,无渐变现象。P波外形相同,P-R间期略有变化;短P-P后为0.18s,长P-P后为0.16s,下传QRS外形相同。……
作者:孙丽华;马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均为记录心脏电激动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但记录方法有所不同,VCG观察立体的变化,它是把心动周期产生的立体向量环投影到额面(F)、横面(H)和侧面(S)上的平面向量环记录来下形成VCG。ECG观察平面的变化,它是将平面向量环进行二次投影,投影到相应的导联轴上,变成1条周期变化的心电曲线,这条……
作者:孙巧玲;刘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PtfV1负值增大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本文对613例PtfV1负值增大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V1导联P波的终末力(P·.Terminal Force)称为PtfV1。由V_1导联P波的负值振幅(mm)乘以P波时间(s)的积表示,单位为mm·s。从疗养病人常规心电图中随机抽取3 600份,指定专人测……
作者:梁德才;朱红宇;周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急重症心脏病,ECG是其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正后壁心室肌面积、厚度远不及前间壁、侧壁、下壁等,且受常规ECG导联使用的限制,其ECG改变常不典型而易漏诊。现对1994年收治的5例正后壁AMI作全程观察,证实胸前导联V_(1~3)出现ST段压低,可作为正后壁AMI的早期ECG特征性表现。……
作者:谢士萍;金玉芹;刘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科技数据的测定方法,如果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这种方法就值得商榷、改进。额面平均心电轴(简称MEA)的经典作图及由此衍生的方法,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MEA的概念是Einthoven创立的,是心电学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对其认识和评价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目前对他的临床价值和地位评估已趋一致并加……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PAf)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观察30例PAf(A组)P波大时限(Pmax)和Pd,并与30例正常人(B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Pmax、Pd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A组Pmax≥110ms、Pd≥40ms者,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Pmax、Pd是PAf发生简单的、有显著意义的预测因子。
作者:涂超梅;陈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45岁。因心悸不适来院就诊。图1示:QRS波均呈室上性,其中R7~R(12)连续6次心搏呈短-长相间的二联律序列。短者0.64~0.66s,长者0.90s。其前皆有与之相关、形态一致伴正常房室传导的窦性P波,为典型的窦性二联律,值得关注的是,在维系相同的窦P和窦性P-R间期之时,虽R3~R6其二联律型模式突然消失,但测量后仍可得与……
作者:颜莉;刘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不断进展,对窦房结(SAN)功能的评价方法也日趋完善。为探讨迷走神经因素对青年窦缓者的SAN功能影响,我们对127例<40岁的患者同时采用阿托品试验和食管心房调搏的方法进行了观察,其中男76例,女51例,年龄17~39(31.3±5.9)岁。检查前均经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及胸透,除外器质性心脏疾患,以窦缓待诊者95……
作者:郭剑平;周玉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导纳微分环Ⅰ相(CADL-Ⅰ)缺蚀评分对冠心病(CHD)诊断的价值。方法 35例CHD(A组)、33例其他心脏病(B组)、31例健康者(C组)行心导纳检查,CADL-Ⅰ相离心或归心支近Y轴内、中、外1/3段出现缺蚀分别评为1、2、3分,比较3组间分值差异。结果 A组CADL-Ⅰ相出现缺蚀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及C组(P均<0.01),B组评分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ADL-Ⅰ相出现缺蚀的评分越高预测CHD的价值越大,其可作为CHD诊断的重要参考。
作者:徐国焱;吴可贵;曾向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