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娜
为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与心率变异(HRV)关系。对31例IDCM和对照组(28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线性分析指标与对照组相比,IDCM患者SDNN,SDANN,PNN_(50)(P<0.01),RMSSD,LF/HF(P<0.05)均有显著差异性;非线性分析,IDCM患者多呈不规……
作者:姜慧珍;李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所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近年开展冠心病早期住院前抢救,建立急救中心,配有“120”急救专用车;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护,能在AMI早期防治并发症-心室颤动(Vf)。溶栓治疗也能在AMI早期……
作者:李艳珍;顾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心电及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伴头晕1年余而入院。体检:BP 135/90 mmHg,心率44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肝肋下未扪及。X线胸片示心界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SB),Q-T间期0.34s,ST-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周森;李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16岁。因食过期方便面2袋,致腹痛5d,恶心呕吐、心悸3d,加重1d,于2000年3月17日15:30急诊入院。BP 85/60 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巩膜无黄染,全身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21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见图1中行)。血……
作者:仪忠直;乔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48岁。活动后气促、乏力30余年,常发心悸、胸闷。体检:口唇紫绀,轻度杵状指,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67次/min,律齐,心尖及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Ⅲ~Ⅳ级粗糙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肺血偏少,右房右室扩大。心脏彩色多普勒:先天性心脏病,SDD型右室双出口,膜部大,室缺合并轻、中度肺动脉口狭窄。……
作者:张秀云;江声选;李云香;吴佑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已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如VVI和AAI起搏方式的起搏器,为了验证病人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为了了解病人自身心搏情况等,在病人体外(胸壁)输入电脉冲,让体内的起搏器感知,使后者发生起搏脉冲抑制,从而观察病人自身心搏情况。这种方法称为“胸壁刺激试验”。 1 操作方法……
作者:周江宁;叶筱兰;真亚;龚仁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肺心病(APHD)是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且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而引起的右心室急性扩张和右心衰竭。常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窒息感、剧烈胸痛等,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似。APHD由巨大……
作者:刘水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文献提示,身体不同程度的创伤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本文对外伤患者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67例外伤者,既往病史中均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男144例、女23例,年龄19~67(平均38.7)岁。颅脑外伤4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肢体骨折63例,其它外伤36例。……
作者:薛现霞;刘怀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20岁。因刀刺伤左胸,感胸闷、心悸即送我院。体查:唇发绀,双肺呼吸音低。心率106次/min,律齐,心音低,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异常Q波,ST段Ⅰ、Ⅱ、Ⅲ、aVL、aVF、V_1~V_6分别向上抬高0.05~0.3mV并与T波前支融合aVR导联、ST显著压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ST),ST段呈损伤型改变、建议动态观察。……
作者:李敬红;郑瑞凤;刘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59岁。既往无明显心血管病史。因自服氨茶碱片剂50粒(总量5g),30min后自觉胸闷难受、四肢发麻、恶心呕吐,1h后来院急诊科抢救。当时血压120/60mmHg,口唇紫绀,随后描记心电图示:心率114次/min,P-R间期0.12s,Q_(Ⅱ、Ⅲ、aVF)0.3mV(分别为同导联R波的1/4),Q波时间≥0.04s,Qv_5达0.5mV(>该导联R波1/3~1/4),O波时……
作者:刘吉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尿激酶加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0年1月~6月住院病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变化确诊为AMI。治疗组(A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9~61岁。初发6例,再发4例。对照组(B组)10例,均系急性期而非医疗原因未来得及溶栓抗凝,男7例、女3例,年龄40~……
作者:李艳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常J波与急性出血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4例急性出血所致的异常J波的变化,分析J波与出血性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并讨论了出现J波的原因。结果 认为异常J波与本病有关。
作者:江秀珍;张成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心悸2年,加重2d就诊。体检:呼吸27次/min,血压90/60mmHg,脉搏测不清。面色苍白,焦虑,出冷汗。心率极为短速,节律相对规整,约300次/min,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急查心电图(图1A):Ⅱ导上未见P波及f波(f波十分纤细),多数QRS波宽大畸形,时间0.10~0.12s,其形态不一,间距不等,R-R0.18……
作者:高文丽;刘月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41岁。因心悸、全身麻木,呕吐急诊入院。入院前1h服以草乌为主自制浸泡药酒2杯约100ml,不久出现流涎、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体查:BP 100/60mmHg,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12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干湿性罗音。临床诊断:草乌药酒中毒、心律失常。急查心电图:Ⅱ导联示窦性心律,心率……
作者:左萍;张惠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PAf)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观察30例PAf(A组)P波大时限(Pmax)和Pd,并与30例正常人(B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Pmax、Pd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A组Pmax≥110ms、Pd≥40ms者,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Pmax、Pd是PAf发生简单的、有显著意义的预测因子。
作者:涂超梅;陈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55岁。反复心慌4月,加重3d入院。4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心慌、心悸、至省立医院诊治。心脏彩超提示:①主动脉硬化;②二尖瓣轻度退变伴轻度关闭不全;③左室前外侧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PAS),时呈“二联律”,时有连发呈短阵房速,轻度心肌供血不足。服鲁南欣康、潘兰金后缓解。3d前再次出现心慌、心悸、胸闷……
作者:袁雪华;王庆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本文对12例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者,施行床边非X线透视指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方法 心电图监测指导操作过程。结果 12例留置导管均获成功。平均操作时间(9.6±3.5)min,导管留置心包腔内深度为(5.6±1.5)cm,导管保留时间为(8.7±2.4)d。对提高操作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及操作适应症,进行了讨论。
作者:邵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房颤动(AJ)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Af无论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因室律极不均匀,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悸、乏力乃至晕厥,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发生血栓栓塞,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 1 电生理机制 1.1 多源性子波折返 电生理机制至……
作者:徐青春;韩素华;杜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的正确分析、处理,以及是否及时,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甚或危及患者生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为1990年以来手术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8~83(61±5.2)岁。冠心病5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6……
作者:李伟光;杜洪香;袁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Af)是1种有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有时可表现为严重的心源性休克。笔者遇到3例报道如下。 例1 男,49岁。因心悸、胸闷10余年,加重3d入院。心率8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BP 128/68mmHg。彩色超声心动图示:风心、二尖瓣狭窄。心电图(图……
作者:黄琴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