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肖竞;刘忠义;李鲁光
作者:许雪辉;张赣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梁义才;梁雪;任亚平;吕培生;张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杨东昌;于刚;李秀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王海燕;鲁俊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沈瑞音;曹福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许德海;王金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银云燕;莫丽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AnB)后心肌损害的早期心电图改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心电图对40例AnB进行研究。结果 早期心电图异常13例,发生率为32.5%,其中广泛T波低平或倒置(9例),ST段移位(5例)和Q-T间期延长(3例)为主要表现。心电图异常组的心衰发生率为53.6%,死亡率为30.8%,均较无异常组明显增高。结论早期心电图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心肌损害,有助于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
作者:吕进泉;忻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郭丽娟;李英华;李增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邱代洲;任瑞国;尤尔科;刘富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卢铖;杨奋;贾邢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沈海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杜和宝;王邦宁;骆志刚;胡泽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从体表心电图(ECG)测量QT离散度(QTd)的错误理由。方法 使用立体心电图仪对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进行24导通道实时同步描记12导联ECG、普通心电向量图(VCG)、3导正交心电图(O-ECG)、9导时间心向量图(T-VCG)、变向时间心向量图(DCT-VCG)检测。结果 ①病例和对照组的QT间期、QTc在体表ECG、O-ECG、T-VCG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879~0.993,P<0.01),而QTd、QTcd在体表ECG和T-VCG之间无明显相关;②两组所测QTd、QTcd值在体表ECG和O-ECG、体表ECG和T-VCG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QT、QTc无明显差异;③从两组间的比较来看:病例组较对照组QT、QTc间期均在体表ECG、O-ECG和T-VCG上有明显延长,但QTd、QTcd仅在体表ECG上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O-ECG、T-VCG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步12导联的体表ECG,在同一心动周期中只有1个整体的QT间期。QT间期的测量好采用SECG,因从T-VCG的角度观察更准确。虽体表ECG上测量QTd在不同组间有差异,但在T-VCG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周晓辉;何秉贤;张建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毛鹏琪;张晋兰;马文英;张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董薇;孟晓彤;杨守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顾法霖;顾方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杨晓霞;薛金贵;冯其茂;王肖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顾法霖;顾方方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