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理
患者男,45岁.因误服乌头药酒20ml后,流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6h入院.体检:神志清,心界不大,心率45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黄显娥;丛玉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慢性房颤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影响病人的心功能和活动耐力.本文观察了地高辛与恬尔心合用控制活动后房颤之快速心室率的作用,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锡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甲亢性心脏病房颤比较常见,并发严重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非常少见,现报告3例.
作者:谢银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3年~2000年上半年,我们对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陈旧性MI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常规作18导联心电图,即除常规12导联外,加作V3R~V5R和V7~V9导联心电图.现就80例急性前间壁MI患者的右胸导联(V3R~V5R)心电图作初步分析.80例AMI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AMI.②发病后6~14h入院并有完整18导联心电图资料和心肌酶学检查.③心电图定位为急性前间壁MI.
作者:王丽芝;赵霞;韩碧银;肖建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行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血管开通与否分成A组(开通组)、B组(未开通组),A组42例、B组10例.并作溶栓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及QTc间期离散度(QTcd)的测定.结果①A组溶栓前、后QTd及QTcd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B组溶栓前、后QTd及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B两组溶栓后QTd及QTcd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溶栓前两组QTd及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溶栓后A组死亡1例,B组死亡4例.提示AMI溶栓血管再通可降低QTd,减少猝死的危险性.
作者:郑若龙;王东升;钱惠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低血钾周期性麻痹(HKPP)致心律失常28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KPP可致各种心律失常,抑制性心律失常较兴奋性者发生率高.血钾降低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与心律失常的类型无关.
作者:达天武;张迎春;郭峻梅;赵琳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62岁.因咳嗽、胸闷、气喘伴畏寒发热1W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体检:T 36.4℃,BP14/11 KPa(105/82mmHg).精神萎、呼吸急促、贫血貌,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朱萍;陆爱民;徐珊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62岁.心悸、气促、胸闷、水肿反复发作4月余,1周前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入睡,下肢水肿明显,尿少,2年前曾患“急性心肌梗死”,无心动过速史.体检:BP120/80mmHg,P160 bpm,R 24bpm.心电图示:(A条):房速并室内差异性传导.静推西地兰0.4mg,速尿20mg,静推心律平(140mg,分2次静推),其它按心力衰竭常规处理.2h后心电图如图B,考虑室速,给予利多卡因静注,同时口服氨碘酮.
作者:谭华炳;席连英;张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50例冠心病(A组)及40例正常人(B组)的心电图(ECG)的ST段校正值(STc)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运动前两组的STc均<0.12s,无显著差异;运动后A组STc>0.12s,而B组STc<0.12s.提示TET后STc延长≥0.12s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房室结3径路传导是1种并不多见的心脏电生理现象,现报道所见1例. 患者女,36岁.近3年有反复心动过速史,心电图发现心动过速而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使用苏州东方FP-1型多功能程序刺激仪进行食管左心房调搏.
作者:杨镒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呈非典型发作者较多,年龄越大,此种倾向越明显,易造成误诊.现报告4例如下.(收稿:2001-02-04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与心电图例1男,69岁,因头昏、心慌、胸闷反复发作3个月就诊入院.听诊心律不齐,平均心率80次/min,无病理性杂音,血压160/90 mmHg.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窦律,除aVF的P7(房早)外,PP匀齐,心率90次/min.QRS形态、时限、电压均正常,但节律明显不齐,且与P波无相互关系.据aVF导联的梯形图分析,P(心房激动)与QRS(心室激动)呈三度阻滞状态,阻滞区平面在房室交接区上层,在此平面之下形成加速性交接区节律,此节律逆传受阻,前传至心室呈文氏型传导.再据“文氏周期等同传导时间”的规律[1],从而推算出加速性交接区节律的频率约为84次/min,RR间期呈现“渐短突长”的特点,长RR间期将该导联分为3:2、4:3、2:1和4:3四个文氏周期,为此该例房室交接区的下层是加速性交接区节律伴结室文氏传导阻滞区.该患者适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患者及家属拒绝而自动出院.
作者:杜华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所有心电图机均配备有抗交流电干扰(HUM)和抗肌电干扰(EMG)装置,使心电图的清晰度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应用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的振幅有一定衰减作用,从而影响诊断.
作者:罗燕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54岁.2000年8月17日凌晨因持续性心悸、胸闷2h入院.查体:T 36.2℃,R 18次/min,BP 13.5/8.9 KPa,P68次/min,心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初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待排.急查心电图(图1)示,心率75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限0.08s,STI、Ⅱ、aVF、-V9均轻度上抬≤0.05mV,V7~V9呈qr型,伴T直立,心电轴+60.心电图诊断:窦律、ST改变.
作者:韩少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正常成人体内钾总量约为50mmol/kg,其中98%存在于细胞内,为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正常人血浆中钾浓度为3.5~5.5mmol/L,(16~22mg/dl).各种体液内都含有钾.心肌细胞内、外钾浓度对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都有影响.缺钾或缺乏症指体内总量减少.血钾低于3.5mmol/L称之为低血钾症.发生原因主要为钾摄入不足或损失过多.严重缺钾可造成各种组织的病理损害.活检和尸检发现,以肾脏和心脏损伤为显著.
作者:周克平;徐爱华;张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室早是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判断室早起源部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早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早搏多为特发性,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的早搏诱发室速的在100~150bpm之间,较少引起心源性晕厥.③发生于急性心肌缺血时的肌性室早有诱发室颤的危险性.
作者:卢喜烈;帅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WPW)心电图特征为:①PR<0.12s,约85%病例PR间期<0.10s[1];②QRS波增宽,延长到0.11~0.16s;③QRS波起始部位顿挫模糊,形成所谓δ波,或称预激波,剩余的QRS图形正常;④PJ间期正常,多<0.26s;⑤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作者:申清芝;马永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58岁,12h内晕厥5次急诊入院.患者因家务纠纷致情绪失控,自觉头晕、胸闷,入院前12h内,反复发作晕厥5次;伴尿失禁,每次持续数min.晕厥间歇期无明显心前区不适,否认心脑血管等病史.父母及两个妹妹健在,元类似病史.体检:神态清,精神差,口唇轻度紫绀.心界无扩大,心音低钝,心率62次/min,可闻及频繁“早搏”,各瓣膜区元明显杂音.实验室检查:
作者:赵红;刘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心电图上QT间期不长者,由运动试验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TdP)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杨剑峰;赵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室速(VT)的典型心电图特征为:①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②QRS波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100~250次/min,心律规则;④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⑤发作突然开始;⑥可以发生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上速(PSVT)的典型心电图特征为:①心率150~250次/min,节律规则;②QRS波形态与时限均正常;③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倒置),
作者:谢书理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