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并休克的护理

洪春梨

关键词:异位妊娠破裂, 内出血, 护理
摘要:目的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并休克的护理.方法对病人必须紧急救治,以熟练操作技能,积极扩容,从速完成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止血,同时做好各项护理.结果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认真做好各项护理,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结论落实各项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钻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8例Glasgow昏迷评分<8分的重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种清除术治疗.结果微创治疗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治愈率和好转率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改善重型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吴秋义;樊栋良;胡翼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动态血压监测在嗜铬细胞瘤术后的应用

    嗜铬细胞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其它部位(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的肿瘤,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临床表现高血压和代谢改变,发作时症状严重,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威胁.治疗需切除肿瘤,但肿瘤切除术后使血压变化很大.所以血压变化是治疗中重要的观察内容,也是重要的监测内容.我院自1998~2002采用有创性动态血压监测(IBP)以来,有效确保了嗜铬细胞瘤术后患者的连续血压监测,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现介绍如下:

    作者:靳红霞;王艳芳;史四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从根本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缬沙坦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内皮素、醛固酮的影响和降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醛固酮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0例,给予缬沙坦80mg,1次/d口服,服药2周后未达标准者,则增至160mg,1次/d,共治疗8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4、6、8周分别测偶测血压;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内皮素及醛固酮.结果缬沙坦治疗8周后,降压总有效率为80%,用药2周即有明显降压效果;降压幅度收缩压为19 7mmHg,舒张压为12 8mmHg;谷/峰比值(收缩压0 76舒张压0 75),且不改变昼夜节律,治疗后内皮素、醛固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1).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作用持续稳定,能有效控制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药物.

    作者:茹祥伟;庞家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人脑梗死与心房颤动关系探讨

    在老年脑梗死病人中,部分可发生心房颤动[1].为了探讨老年脑梗死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作者回顾分析了我院452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单若莹;赵施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复方新诺明致痉挛性斜颈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80岁.因腹痛、腹泻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6h后出现头颈部向右侧扭转,同时发现全身多处散在圆形及椭圆形皮下红斑于2002年6月27日入院.病前未服过任何药物.

    作者:王东生;庞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吲哒帕胺与卡托普利逆转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吲哒帕胺与卡托普利的降压疗效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人90例,采用吲哒帕胺2 5mg/d,卡托普利75~150mg/d分3次口服,6周后观察降压疗效,对其中36例伴LVH者连续服药24周,以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结构有否改善.结果90例高血压病人治疗6周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0mmHg,舒张压下降16mmHg,经t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36例服药24周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E/A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结论吲哒帕胺与卡托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显著逆转LVH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王志建;薛海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原发性眼睑痉挛21例体会

    原发性眼睑痉挛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原因不明,病初眼睑微细抽动,重则一侧全部面肌阵挛和强直性收缩,常致眼睑闭合而影响视物.目前单纯服药治疗没有明显疗效.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治疗原发性眼睑痉挛,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侯丽;董明栋;吴红新;刘继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膈神经阻滞术治疗中枢性呃逆9例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45~78岁,平均54岁,均为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6例,颅内出血3例;7例见于急性期,2例见于恢复期,影响进食及休息,应用柿蒂疗法、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静注等治疗无效.

    作者:谢可仁;孙煜;卢现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1临床资料从198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79例,男486例,女293例,年龄112~78岁,按格拉斯哥计分均6~12分.

    作者:高秋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出血性脑梗死24例临床及头颅CT分析

    我院自1998 01~2001 12间收治经CT诊断的出血性脑梗死(HI)共24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和CT所见分析如下:

    作者:白振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8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糖尿病脑梗死组和脑梗死无糖尿病组的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脑梗死无糖尿病组(P<0 05).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生与高胰岛素血症、血压、血糖、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相关.

    作者:孙运;王瑞敏;杨庆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患者病史将确诊为高血压病的136例患者随即分为3组.A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片12 5mg,3次/d口服,连续观测血压3个月.B组患者给予双氢克尿塞片12 5mg,2次/d口服,连续观测血压3个月.C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片6 25mg 3次/d口服,同时给予双氢克尿塞片12 5mg,1次/d口服,连续观测血压3个月.结果A组与B组降压效果一般,出现副反应较多,C组降压效果明显,副反应出现较少.结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理想,而且副反应发生较少.

    作者:李彦宏;葛宏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单瘫为表现的周期性瘫痪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右上肢瘫痪6h,于2002 3 12入院.

    作者:秦宏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情况,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991~2002年间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期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初期误诊5例,初期误诊率为62 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崔胜春;王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的治疗对策

    目的寻找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防治对策,有效提高脑出血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对锥颅病人再出血做详细比较,并在手术部位直接注入止血药.结果在不同时间里采取上述措施,再出血发生率不同,出血3d后行锥颅手术,并注入立止血,能有效防止再出血.结论掌握锥颅手术时机,并注入立止血是治疗再出血的良策.

    作者:赵幸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健康老人部分凝血及抗凝功能测定值的报告

    和纤溶功能随年龄增加而改变是老年人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老年人进行溶栓等治疗的年龄限制逐渐放宽.采用与老年人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对合理的抗栓治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测定了63例健康老人抗凝血酶原(AT Ⅲ)、凝血酶原时间(PT)及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指标,得出本实验条件下老年人上述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张云普;赵晓武;侯天德;王继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栓塞病人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脑栓塞恢复期即急性治疗后病人智力、体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在逐渐恢复的过程.此期病人心理复杂,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命质量.此期需要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恢复期护理.

    作者:张继红;赵瑞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川芎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我院近年来采用川芎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云栓;王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口服庆大霉素致口唇麻木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5岁.主因腹泻、发热1d于2002年2月15日入院.

    作者:齐增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