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张峰;陈瑞

关键词:脑梗阻死, 中成药疗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的开发研究,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临床疗效越来越被医疗界高度重视,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旺盛生命力.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90例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肝纤消汤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我们将中药肝纤消汤运用于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义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茵栀黄加丹参治疗小儿黄疸30例

    目的 观察茵栀黄加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黄疸疗效.方法 60例小儿黄疽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0例,用西药激素,酶诱导剂及血浆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结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文选;包小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烧伤病因病机浅析

    火热是烧伤的首发病因.火热侵害人体,首先成伤.外伤形体,内伤阴液,出现瘀滞,腐烂的烧伤创面,继之,邪毒侵袭,化热攻里,瘀、腐、毒反过来,更加重了伤,以致变证峰起,病情复杂,均系于伤、瘀、腐、毒胶结而难解,此乃病机之关键.因此.临床救治,要求疗伤必须重视内外同治,外应积极修护毁伤之形体,蔽护人体的完整统一,不仅可以防止津脱液失,血气耗伤,又能有效阻止邪毒的侵袭;内应补液养阴,顾护正气,恢复体内阴阳平衡,鼓舞正气,祛邪解毒,促进创面愈合.化瘀通络,祛腐生新,防治邪毒感染,无疑是正确疗伤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

    作者:侯新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切实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学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格,是人文科学知识在个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人格、个性和修养等方面的精神化[1].

    作者:杜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山甲温胆汤治疗脑梗死60例

    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用自拟山甲温胆汤合血栓通粉针剂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王新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和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时治疗、预防癌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自2005年6月~2007年10月,我们应用和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糖耐量异常30例

    目的 研究参芪降糖颗粒对糖皮质激素诱发糖耐量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确诊为糖皮质激素诱发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不服用药物,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治疗组给予参芪降糖颗粒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月.结果 治疗组血糖明显下降,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对类固醇诱发糖耐量异常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皓月;何晓红;陈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30例

    再发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经治疗后,细菌尿阴转,但以后再次发生真性细菌尿,再发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复发是由原先的致病菌再次引起尿路感染.通常是在停药1个月内发生.

    作者:秦季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临床特点探讨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辨证思路

    依据现代医学对IBS病因学和诊断标准的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应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观点,提出了脾阴虚为本、肝郁脾虚和积滞为标、肝脾不调为主要病机的辨证思维模式,和明确标本缓急、治标不忘护阴脾、治本不忘调肝脾的治疗原则.并对脾阴虚之病机和治疗用药进行了简要说明.本文拓展了IBS中医辨证的思路.

    作者:刘同坤;闫书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

    目的 观察脑心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针80毫克,胞二磷胆碱1.O克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中静注.加服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三次.对照组静注同样扩血管药物加服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三次.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与89.7%(p<0.05).治疗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发现出血倾向.结论 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冯黎明;王秋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网络环境下的中医精品课程建设

    中医精品课程网站是中医精品课程建设成就的展示平台,是开展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也是发挥精品课程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手段.搞好课程网站建设是中医学精品课程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中医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在建设机制、技术手段、资源共享和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作者:何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前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肾小球炎的中医护理

    我院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慢性肾小球炎患者进行护理.本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独特实用价值,值得推广.慢性肾小球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双肾肾小球的一组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迁延难愈.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并伴有肾功能损害,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本病为内科常见病,但现在医学并无特效之方法治疗本病.而我科在采用西医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和护理取得明显之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茂芳;崔绍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施护临床应用举隅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隶属于中医医疗,中医医护一体,没有明显的学术分科,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中医辨证理论为依据,融传统医学与现代护理技术为一体,有独特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规程,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专业学科,其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注重精神、情志对健康的影响,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这些思想与现代护理学提出的整体护理精神相吻合,现将中医辨证施护在我院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作者:王华兵;王宝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脑外伤的护理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脑外伤治疗中,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使医生随时掌握病人脑脊液变化,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脑外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现将我院38例手术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香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如何有效促进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探讨

    ;通过分析我科诱导青年医学大学生学习方式,临床实际工作结合大学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总结出较好并行之有效的一套临床教学经验,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临床思维活跃,同时,在临床教学注重人文科学的灌输,全面提高教师、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经验.

    作者:熊莉华;朱立群;赵玲;魏华;黄皓月;蓝柳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方法 对160例肋骨骨折患者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总计251处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X线平片检查共发现明确肋骨骨折169处,检出率为67.3%,漏诊率为33.7%.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有效地避免X线平片和常规CT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冯汉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滑动皮瓣在痔手术中的运用

    采取常用的手术方法治疗重症或复杂的痔病,在选择痔核切除的部位以及保留肛管皮肤的多寡上,常令术者感到棘手.切除部位不当可能引起伤口延迟愈合;切除肛管皮肤不够,术后会发生肛沿水肿;而切除皮肤过多又有遭致肛门狭窄的弊端.

    作者:李光琴;张子愚;官开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8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 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 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梅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颈椎活动受限患者经口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颈椎外伤等严重颈椎疾患病人,采用头颈后仰位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可能加重颈椎损伤,甚至导致颈髓受压而致呼吸心跳骤停.为此我们固定颈椎保持头颈中立位,采用经口盲探法行气管插管,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汝峰;马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