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鹏;左中勋
目的 了解云南省南部农村居民疟防知识、态度、行为(KAP)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云南省南部4个县,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问卷收集居民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及行为习惯等资料,对回答内容进行KAP量化分析.结果 农村居民的疟防KAP水平于宣教后呈显著提高,疟防态度改善为明显(0.8051±0.0050,F=3132.85,P<0.01),疟防常识知晓得分增幅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0.2046±0.0061,F=29.98,P<0.01),影响疟防常识知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求医意向、蚊帐拥有及其使用,影响疟防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疟疾症状知晓、蚊帐拥有及其使用,影响疟防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疟疾症状知晓、蚊帐使用意愿,研究地区农村居民的疟防态度和卫生行为构成不完全依赖疟防常识的积累.结论 宣教后,居民的疟防KAP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发生改变,人类学指标的影响强度增大,疟防常识宣教对人群的正向引导作用明显.
作者:董莹;吕时生;许海兵;付开云;杨江波;段爱媛;岩罕章;张再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快速控制江滩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取区域性全覆盖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方法,强化消灭江滩感染性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辅以人畜查治、健康教育等干预;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畜血吸虫感染、血防知识知晓率等变化.结果 强化措施后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逐年下降,学生和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钉螺面积和居民查病阳性率随灭螺覆盖率的上升而下降,特别是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为显著,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相关分析表明:钉螺面积和居民查病阳性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γ钉螺面积=-0.870,P=0.024;γ居民阳性事=-0.834,P=0.039),表明药物灭螺的防治效果为直接而有效.结论 采取以消灭江滩感染性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快速控制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作者:黄轶昕;高扬;张正球;唐明亮;李定新;田斌;洪青标;孙乐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南方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至1984年底的数据统计,全国累计患者达1161.2万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约60万人,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达1亿多.
作者:贾铁武;周晓农;姚嘉文;吴晓华;邓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仪征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2006年仪征市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新建改造了一批无害化卫生户厕.为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区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状况和实施改厕的实际情况,探索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改厕的新方式、新举措,我们对全市的改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作者:陈长春;高庆琪;郑鸿;李春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大理州有11个县(市),52个乡(镇),360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27.7万多人,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89亿m2.至1970年代,全州钉螺面积已降至4000hm2.为了解钉螺面积的变化情况,我们对近30年来查灭螺情况、经费投入以及钉螺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
作者:罗天鹏;左中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在感染小鼠体内不同部位横纹肌内的分布和密度.方法 分别取感染旋毛虫小鼠的舌肌、咬肌、胸肌、腹肌、前肢肌、后肢肌、膈肌和背肌各50mg,肌肉压片镜检.结果 膈肌幼虫密度高,其次为舌肌、胸肌;前肢肌、后肢肌、咬肌、背肌幼虫密度无明显差异,均低于胸肌,腹肌幼虫密度低.结论 感染旋毛虫的小鼠从膈肌取材,检出肌幼虫的阳性率较其他部位高.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 2007年收集安徽省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感染性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 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结果 2007年全省查出331处感染性钉螺环境,其中湖沼型流行区占62.5%,山丘型流行区占37.5%;现有感染性钉螺面积682.6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占85.5%,山丘型流行区占14.5%.江滩和沟渠分别是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多的环境;97.2%的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于未控制村和疫情控制村.草是感染性钉螺分布多的植被,其次为芦苇与树林.结论 全省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水系的分布关系密切,湖沼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长江的两岸江滩、洲滩及其支流水系的河滩、湖泊的湖滩,山丘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
作者:高风华;汪天平;吴晓华;张世清;张功华;季虹;何家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钉螺在山东省微山湖区生存繁殖的环境温度因素.方法 在微山湖区设立钉螺放养点,连续26个月每日定时采集钉螺放养点温度和泥皮下6cm地温,并以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年平均温度、1月份平均温度、年极端低温和高温等,计算钉螺和血吸虫的年有效积温(ET).结果 放养点钉螺能生存繁殖.ETs/SDTs比值为1.03,说明钉螺在微山湖区可生存繁殖;ETp/SDTp比值为2.31,表明在微山湖区钉螺体内血吸虫幼虫全年可完成2.3个发育周期.结论 微山湖区的环境温度适宜钉螺的生存繁殖.
作者:缪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垸内钉螺孳生地全面综合治理消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以环境改造为主,采用沟渠硬化、降滩建平台、沟渠扩洗、开新填旧、开挖鱼池、土埋等方法,辅以药物杀灭钉螺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后1~2年,开展螺情监测,评价近期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06年春季,对全市331处、395.00hm2垸内钉螺孳生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有螺处数、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299处349.67hm2降至2006年的60处49.90hm2,分别下降了79.93%、85.73%;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90.80%、69.59%;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降至0,钉螺死亡率由4.53%上升到12.03%;灭螺效果显著.各种治理方法以建鱼池和降滩建平台效果好.结论 垸内钉螺孳生地全面综合治理既消灭了钉螺,又促进了水利建设、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徐明星;杨燕;周敦金;姚群;张兆仁;罗华堂;胡世全;黄四喜;王家刚;程忠跃;胡来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邳州市是以中华按蚊为惟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60、1971年曾发生2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高达53.12%和42.37%.1990年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之后每年疟疾发病一直处于散发状态,但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
作者:刘体亚;娄培安;刘林;袁夫苗;单永;王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方法.方法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使用基因释放剂快速提取尾蚴基因组DNA,设计4条扩增尾蚴钙结合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进行LAMP反应,以华支睾吸虫为阴性对照,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鉴定.用细吸管在解剖镜下分别吸取20、10、5、1条尾蚴进行LAMP反应,检测其敏感性.结果 尾蚴检测管经显色后呈绿色(阳性),对照组呈棕色(阴性).尾蚴LAMP产物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对照组无扩增产物.LAMP可检测到尾蚴的低数量为1条.结论 LAMP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
作者:杨秋林;许丽芳;张愉快;王可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科泰复)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每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诱导SD清洁级大鼠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采用科泰复40mg/kg,连续3d,双氢青蒿素(科泰新)60mg/kg,连续6d治疗实验大鼠,以复方新诺明为治疗对照组,通过存活率、体重回升率、肺重/体重比、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和血清一氧化氮(NO)、γ-干扰素(IFN-γ)、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等指标考核其疗效.结果 科泰复、科泰新治疗组的大鼠存活率提高,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肺重/体重比、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和血清NO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CP模型阳性对照组(P<0.05),而科泰复和科泰新治疗组大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γ水平则均显著高于PCP模型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科泰复、科泰新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具有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周永华;赵弘卿;许永良;周华云;许军;高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巩固基本消灭疟疾成果,控制输入性传染源,我们在长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监测本地儿童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病例报告数增多的趋势,于2006~2007年,对本市的流动儿童以及成人开展了IFAT监测.
作者:汪树铭;钱金凤;吴秀珍;昊敬之;胡一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六指街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部,属湖沼垸内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2001年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04年六指街有螺面积被列入政府环境改造灭螺工程项目.现将环境改造灭螺效果与效益报告如下.
作者:吴有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南京血吸虫的扫描电镜(SEM)观察已有报道 [1-2],但尾蚴尾干的小棘呈鳍状排列未有报道.作者对南京血吸虫尾蚴尾干上的小棘进行SEM观察,见有排列整齐鳍状小棘,两侧对称,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国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 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规1粪3张Kato片的阳性检出率与漏检率、IHA的诊断效率及IHA与Kato-Katz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3张Kato片漏检率达19.7%~66.1%,1粪较2粪漏检率为23.0%.IH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89.4%,与Kato-Katz法的总符合率为86.7%.IHA的阴性预测值为96.8%,但阳性预测值较低(36.8%),阳性漏检率高达30.4%;IHA筛查法对试点区人群感染率估算的漏检率达35.8%.结论 IHA筛查法对疫区人群实际感染率估算有较大的偏差,IHA作为筛查工具仍需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IHA阳性阈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林丹丹;刘跃民;胡飞;陶波;王新明;左小星;李剑瑛;吴观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草甘膦合并氯硝柳胺的杀螺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用浸泡和喷洒试验观察草甘膦的杀螺效果;现场试验观察草甘膦合并氯硝柳胺的杀螺效果,用实地杀螺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草甘膦合并氯硝柳胺的杀螺效果.结果 草甘膦浸泡杀螺试验在实验室20℃环境下,浓度在60mg/L以上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草甘膦合并氯硝柳胺杀螺和单用氯硝柳胺杀螺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草甘膦有杀螺作用,但单独使用意义不大,草甘膦和氯硝柳胺联合使用,增强了杀螺作用,值得在山丘地区推广使用.
作者:祝太平;王卫强;陶海全;朱明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潜江市是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为探索这类地区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及控制对策,我们对375例急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王正才;蔡宗大;朱绪元;林本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重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为2008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省疫情尚未控制的16个县(市、区)人群、家畜病情和疫情档案资料等方面工作情况开展预评估.结果 现场抽查16个县(市、区)47个村中,嘉鱼县中堡村、复阳村人群粪检阳性率>5%,其余45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江陵县吴桥村、叶新村,荆州区谢古村、横街村,松滋市德胜垸村,阳新县梅潭村,荆州开发区窑湾分场等7个村耕牛粪检阳性率>5%,其余40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2004年以来,16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在2005年各发生一起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人群病情档案资料规范的有12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1个市.家畜病情资料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7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6个县(市、区).2007年人群查病,每个村人群感染率均<5%的有7个县(市、区),其他9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228个、潜江市92个、松滋市50个,位于前3名.2007年家畜查病,每个村家畜感染率均<5%的有4个县(市、区),其他12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178个、监利县146个、江陵县106个,位于前3名.结论 至2007年,湖北省有10个县(市、区)现场考核人、畜病情指标符合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4个县(市、区)初步能够达到,6个县(市、区)尚未达到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
作者:涂祖武;黄希宝;蔡顺祥;龚新国;刘建兵;曹勤;朱红;朱惠国;杨光斌;戴裕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Budd-Chiari综合征是指肝静脉阻塞或同时伴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症候群,临床较少见,因而对该病认识不足,多从肝脏疾病考虑,易误诊为肝硬化.近本院遇到1例,该病例误诊为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达7年之久,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鹏举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