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疾疫情的调查处理

张振宇;吴同浩;葛恒明;孙玲莉;马进;臧丽;陈晓

关键词:归国劳务人员, 疟疾疫情, 恶性疟疾, 江苏省, 寄生虫病防治, 东海县, 专业人员, 劳务输出, 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 调查处理, 研究所, 流行区, 专家, 指导, 人群, 经商, 非洲
摘要:江苏省东海县属非恶性疟疾流行区,但由于近年来劳务输出,到非洲经商人员增多,在这部分人群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2008年4月本县发生一起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疾疫情,在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东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处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湖沼垸内型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

    目的 掌握湖沼垸内型重度流行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外出地区和外出期限等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建立血防健康档案等措施.结果 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33.39%,血检阳性率为20.94%,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3.30%和18.99%,男性高于女性.在本市企业务工者和在广东、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地区务工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4.31%和17.79%;40~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为24.92%,小学以下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感染率分别为23.78%和19.11%. 结论 由于漏查漏治,湖沼垸内型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严重.疫区政府和血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管理和查治力度,杜绝和控制其传染源向非疫区扩散和传播.

    作者:张玉其;徐乾成;王正才;熊元强;田建平;张娟;张瑞;杨伏玲;孙维山;章伟;杨晖;杨荣;胡合举;王文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

    目的 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 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 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 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 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 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 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X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 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 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 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作者:吴子松;张晓胜;徐亮;张惠;邓启华;赵剑波;毛勇;杨羽;钟波;王天贵;许发森;邱东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传播控制地区血吸虫病防治体系建设

    自2002年以来,应城市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回升,其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与疫情监测网络不健全、应急反应不及时、工作效能低下,各项防治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2005年按湖北省血防机构改革要求实施血防机构改革后,问题尤为突出,给血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作者:丁明;黄友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吸虫病感染免疫学》出版启事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建三改防治湖沼垸内型地区血吸虫病效果

    目的 了解湖沼垸内型流行地区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一建三改)和人群化疗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方法 在潜江市血吸虫病疫区选择不同疫情的8个村为试点村,对居民的一建三改设施进行现场凋查,检测构筑物合格率和寄生虫卵死亡率、大肠菌群值、氨氮及综合治理措施后疫情变化.设未进行一建三改的1个村为对照村.结果 8个村所建沼气池合格率为85.78%,血吸虫卵死亡率为100%,蛔虫卵死亡率95.83%,粪大肠菌群值由进料口4×10-5~4×10-7至出料口4×10-3~4×10-5,氨氮有所增高,保氮率96.81%;钉螺密度与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67.9%及93.85%,较对照村下降显著(P<0.01);人群感染率下降51.97%,耕牛感染率下降65.95%,与对照村比较下降非常显著(P<0.01). 结论 一建三改结合人群化疔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作者:王文梁;朱方平;熊元强;刘凤春;孙华山;章伟;何其林;张力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浙江省达标后首例病原学阳性历史慢性血吸虫病

    浙江省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迄今已有15年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及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1].但在2007年7月发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首例本地病原学阳性历史遗留慢性血吸虫病人.

    作者:俞丽玲;朱明东;林丽君;严晓岚;张剑锋;李理;闻礼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江西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江西省慢性丝虫病的患病情况,估算慢性丝虫病患病人数.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所调查乡(镇),在抽取的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村调查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结果 75个流行县共调查249个流行乡(镇),708个流行村,703489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674例.患者以象皮肿为主,占92.88%;年龄以>60岁居多,占89.91%;病程以≥20年者为主,占93.62%.全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0.10%.全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推算数为24 103人. 结论 江西省遗留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众多,关怀照料工作任务繁重.

    作者:龚艳凤;李志宏;金锦扬;张昆照;郑建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目的 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 结果 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 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作者:蔡凯平;赵正元;李岳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5~2007年都昌县花桥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2005~2007年对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都昌县花桥村进行了疫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基本情况花桥村属湖沼型疫区.全村人口1572人,耕地面积64.40 hm2,其中水田36.27 hm2.居民主要从事水稻、棉花种植和外出打工,辅以草洲放牧、水上运输和捕鱼、虾等.

    作者:黄昌保;张宝龙;付华民;邹小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苏州市农村不同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

    资料表明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在4%~9%[1].为了解苏州市弓形虫感染状况,我们对苏州市农村不同人群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

    作者:徐晓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将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作者:郝阳;吴晓华;郑浩;王立英;郭家钢;夏刚;陈朝;周晓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7年荆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调查

    荆门市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范围涉及6个县(市、区)42个乡镇294个村,疫区人口39万人.为准确掌握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对流行村进行流行类别调整,2007年以疫区村为单位,对所有流行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普查.

    作者:陆静;丁兆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111例临床观察

    本站采用吡喹酮免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11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晚期血吸虫病111例,均有疫水接触史,有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和体征.其中男性83例,女性28例.年龄小为11岁,大71岁,平均50.3岁.

    作者:郑梦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5~2007年汉寿县凤阳冲村血吸虫病监测

    湖南省汉寿县凤阳冲村于2005年4月被定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为了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5~2007年对凤阳冲村进行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未龙;欧阳善文;王一林;李艳;王恬;李晓阳;贾铁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4~2007年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效果

    目的 掌握2004~2007年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基本救治情况,并分析救治效果.方法 收集2004~2007年湖北省晚血救治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全省共救治晚血病人20 899人,腹水型、巨脾型、结肠增厚型、侏儒型分别占71.29%、26.56%、1.80%、0.35%.男女性别比为2.23:1.平均复治率77.62%,实际救治率96.01%.临床治愈率16.73%,好转率80.07%,治后死亡率3.20%. 结论 经过4年的免费救治,晚血病人总数和新发晚血病人趋于稳定并缓慢下降,病人死亡率大大降低,达到了症状改善、病情好转的基本救治目标.

    作者:肖瑛;戴裕海;朱惠国;刘冰;朱红;周晓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7年洱源县前甸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握洱源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和流行动态,为制定全县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有关要求,2007年完成了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前甸村的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武良;杨文灿;李艳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组人IFN-γ对感染弓形虫孕鼠细胞免疫及垂直传播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人IFN-γ对感染弓形虫孕鼠细胞免疫状态及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取BALB/c孕鼠60只随机分为阳性感染对照组、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孕鼠妊娠第8天用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治疗组于妊娠第7、8、9天用1 000 U IFN-γ治疗.所有各组孕鼠在妊娠第10、12天尾静脉采抗凝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水平.并在妊娠第12天解剖孕鼠,观察活胎率及胎仔脑组织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 感染对照组及IFN-γ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在孕后第10、12天CD4+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倒置明显;但治疗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妊娠第10、12天CD4+T细胞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活胎率也明显升高,宫内胚胎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结论 IFN-γ治疗可以改善感染弓形虫孕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孕鼠免疫力,减少垂直传播概率.

    作者:黄连春;施文艳;陶如华;曹永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起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疾疫情的调查处理

    江苏省东海县属非恶性疟疾流行区,但由于近年来劳务输出,到非洲经商人员增多,在这部分人群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2008年4月本县发生一起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疾疫情,在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东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处理.

    作者:张振宇;吴同浩;葛恒明;孙玲莉;马进;臧丽;陈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筛选新的可能具有诊断意义的血吸虫蛋白分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血吸虫病人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15 d肝期童虫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将结果通过Intemet送人NCBI 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利用蛋白质分析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经3轮筛选,共获15个阳性克隆,对其进行测序,获得11个基因,其中5个为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的基因,1个为编码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的基因,其他5个分别为编码SjCHGC05315、SjCHGC01371、SjCHGC04782、SjCHGC05166、SjCHGC09769的基因.结论 从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批日本血吸虫基因,为血吸虫病新的诊断候选分子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作者:张云霞;王晓楠;张薇娜;沈际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人血防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住院病人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以及对血防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方法 调查以随机问卷式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结果 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9.0%、86.2%,其中农民与职员之问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P<0.01);男、女患者之间血防行为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听广播、看电视、血防查病咨询、医生传授受欢迎. 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较高,正确行为形成率略低于知识知晓率.

    作者:胡年莉;赵耀升;付正银;何亮才;彭孝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