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良;杨文灿;李艳琴
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将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作者:郝阳;吴晓华;郑浩;王立英;郭家钢;夏刚;陈朝;周晓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防健康教育对于疫区居民普及血防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减少血吸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于2003-2007年在公安县血防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夹竹园各闸口两个乡镇开展了健教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越耀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建立南通市血吸虫病疫情预警监测系统,为及时处置突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全市设立13个监测点,开展当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监测查病,监测调查历史有螺区和输入性钉螺等.结果 当地居民查病23 426人,血检阳性率为0.38%,居民感染率为0;外来渔船民等流动人员监测查病3 401人,血检阳性率为0.62%,外来居民感染率为0.029%,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感染病人.查出钉螺复现面积1.3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未查到输人性钉螺.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率为34.90%. 结论 南通市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孳生;有外来输入性病人存在,对本市血吸虫病的再流行将会构成潜在威胁,今后应加强疫情预警监测.
作者:丁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荆门市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范围涉及6个县(市、区)42个乡镇294个村,疫区人口39万人.为准确掌握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对流行村进行流行类别调整,2007年以疫区村为单位,对所有流行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普查.
作者:陆静;丁兆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湖南省汉寿县凤阳冲村于2005年4月被定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为了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5~2007年对凤阳冲村进行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未龙;欧阳善文;王一林;李艳;王恬;李晓阳;贾铁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3月在云南省建立了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开展为期5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本文就监测点之一永胜县星光华乡新民村2007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史记梅;杨从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站采用吡喹酮免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11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晚期血吸虫病111例,均有疫水接触史,有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和体征.其中男性83例,女性28例.年龄小为11岁,大71岁,平均50.3岁.
作者:郑梦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嘉善县历史上曾是全国血吸虫病十大严重流行县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1985年经考核审定,全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从1986年起进入巩固监测阶段.2001~2003年,我们对嘉善县第一、二人民医院35岁以上阑尾手术病人的阑尾切片进行钙化血吸虫卵沉积监测,以期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曹纳新;李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2002年以来,应城市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回升,其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与疫情监测网络不健全、应急反应不及时、工作效能低下,各项防治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2005年按湖北省血防机构改革要求实施血防机构改革后,问题尤为突出,给血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作者:丁明;黄友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克隆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 TGR)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中扩增出Sj TGR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技术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DNA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采用PCR技术成功地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中扩增出TGR基因片段,TA克隆后DNA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长度为1791 bp,编码596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质量65 kD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与曼氏血吸虫TG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含有吡啶核苷酸二硫化物氧化活性中心CVNVGC序列,在氨基端含有谷氧还蛋白特征性的活性位点CPFC基序. 结论 Sj TGR基因克隆获得成功,为发展抗日本血吸虫新药及疫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曙英;殷旭仁;华万全;曾小军;陈红根;梁幼生;高琪;余传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的灭螺效果.方法 选择5个丘陵山区有螺环境为试验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进行反复喷粉灭螺,并进行近期和远期灭螺效果观察.结果 近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中,有2个经1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即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复现钉螺1次,经再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反复5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呈逐步提高,当年分别达到99.35%和99.25%.远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经反复喷粉灭螺6次,连续3年均未查获活钉螺. 结论 喷粉灭螺效果好、便于操作、不依赖水源,适合丘陵山区灭螺;丘陵山区一般有螺环境采用喷粉法1~2次即可消除钉螺,复杂环境反复多次喷粉灭螺也可有效消除钉螺孳生.
作者:陈世军;李水明;吴晓军;陈锡庆;章荣平;张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楚雄州属血吸虫病高原山丘型轻、中度流行区.州内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楚雄市、禄丰县的10个乡(镇)28个行政村305个自然村,历年累计共查出病人8 021人,晚期血吸虫病人87人,病牛748头,钉螺面积1 000 hm2,两县分别于1986、1993年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作者:陈耀宗;鲍建忠;华明贵;王建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开发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报表网络直报系统.方法 使用C++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对血吸虫病疫情报表实现ASP,NET形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结果 系统可完成各种疫情数据录入、汇总、贮存、查询,并可输出各级疫情报表、个案卡、花名册及统计图表,实现规范打印等功能. 结论 实现网络直报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节约人力资源.
作者:彭孝武;朱惠国;王加松;李飞飞;胡合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握洱源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和流行动态,为制定全县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有关要求,2007年完成了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前甸村的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武良;杨文灿;李艳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慢性丝虫病的患病情况,估算慢性丝虫病患病人数.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所调查乡(镇),在抽取的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村调查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结果 75个流行县共调查249个流行乡(镇),708个流行村,703489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674例.患者以象皮肿为主,占92.88%;年龄以>60岁居多,占89.91%;病程以≥20年者为主,占93.62%.全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0.10%.全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推算数为24 103人. 结论 江西省遗留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众多,关怀照料工作任务繁重.
作者:龚艳凤;李志宏;金锦扬;张昆照;郑建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43岁,2008-07-19因右上腹疼痛人南通市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实施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造影+T管引流术,术中发现胆管中有华支睾吸虫,T管引流胆汁中可见寄生虫,嘱抗寄生虫治疗.
作者:陈杰;丁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住院病人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以及对血防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方法 调查以随机问卷式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结果 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9.0%、86.2%,其中农民与职员之问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P<0.01);男、女患者之间血防行为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听广播、看电视、血防查病咨询、医生传授受欢迎. 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较高,正确行为形成率略低于知识知晓率.
作者:胡年莉;赵耀升;付正银;何亮才;彭孝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资料表明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在4%~9%[1].为了解苏州市弓形虫感染状况,我们对苏州市农村不同人群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
作者:徐晓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湖北省荆门市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许多大型河流两岸有钉螺分布,群众为了农业灌溉,在有螺河边提灌引水,导致钉螺向沟、农田、村庄周围蔓延.为控制钉螺扩散,近年来,本市投资修建沉螺池.为了解沉螺池阻螺效果和经济效益,我们选择一处沉螺池进行了观察.
作者:丁兆军;李正松;王道芬;张官保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