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黄友阶
目的 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 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 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 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 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 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 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X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 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 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 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作者:吴子松;张晓胜;徐亮;张惠;邓启华;赵剑波;毛勇;杨羽;钟波;王天贵;许发森;邱东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吸虫具有不同于其他吸虫的特殊生殖发育特点及致病机制,从血吸虫的生殖发育人手,加强对血吸虫抗合抱、抗生殖、抗卵胚及其他抗病免疫途径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血吸虫的生殖调控机制、寻找新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或药物靶标、开拓防治血吸虫病的新思路.而对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作者:夏艳勋;李国清;林矫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开发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报表网络直报系统.方法 使用C++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对血吸虫病疫情报表实现ASP,NET形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结果 系统可完成各种疫情数据录入、汇总、贮存、查询,并可输出各级疫情报表、个案卡、花名册及统计图表,实现规范打印等功能. 结论 实现网络直报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节约人力资源.
作者:彭孝武;朱惠国;王加松;李飞飞;胡合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5~2007年对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都昌县花桥村进行了疫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基本情况花桥村属湖沼型疫区.全村人口1572人,耕地面积64.40 hm2,其中水田36.27 hm2.居民主要从事水稻、棉花种植和外出打工,辅以草洲放牧、水上运输和捕鱼、虾等.
作者:黄昌保;张宝龙;付华民;邹小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沼垸内型流行地区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一建三改)和人群化疗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方法 在潜江市血吸虫病疫区选择不同疫情的8个村为试点村,对居民的一建三改设施进行现场凋查,检测构筑物合格率和寄生虫卵死亡率、大肠菌群值、氨氮及综合治理措施后疫情变化.设未进行一建三改的1个村为对照村.结果 8个村所建沼气池合格率为85.78%,血吸虫卵死亡率为100%,蛔虫卵死亡率95.83%,粪大肠菌群值由进料口4×10-5~4×10-7至出料口4×10-3~4×10-5,氨氮有所增高,保氮率96.81%;钉螺密度与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67.9%及93.85%,较对照村下降显著(P<0.01);人群感染率下降51.97%,耕牛感染率下降65.95%,与对照村比较下降非常显著(P<0.01). 结论 一建三改结合人群化疔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作者:王文梁;朱方平;熊元强;刘凤春;孙华山;章伟;何其林;张力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低水量高浓度喷雾实验室和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实验室配成40.0、20.0、10.0、5.0、3.3、2.5 g/L和2.0 g/L高浓度SCN药液,以不同用水量进行喷雾杀螺实验;现场SCN按有效成分含量0.5、1.0、2.0 g/m2,以不同用水量进行喷雾灭螺实验;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清水进行对照试验,观察3、7、15 d杀螺效果.结果 在不同用水量条件下,实验室2 g/m2SCN喷雾灭螺(有效成分含量0.5 g/m2)3、7、15 d钉螺死亡率为86%~100%;4 g/m2(有效成分含量为1.0 g/m2),钉螺死亡率为94%~100%;8 g/m2(有效成分含量2.0 g/m2),钉螺死亡率为98%~100%.现场SCN按有效成分含量0.5、1.0、2.0 g/m2以不同用水量喷雾灭螺,3、7 d和15 d钉螺死亡率为86.08%~98.30%;随着用水量的减少,SCN杀螺效果下降不明显,而WPN杀螺效果下降较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和现场SCN喷雾灭螺时钉螺死亡率均高于对应的WPN各浓度组钉螺死亡率;实验室SCN有效成分含量0.5 g/m2与WPN有效成分含量1.0 g/m2杀螺效果相仿;SCN有效成分含量1.0 g/m2与WPN有效成分含量2.0 g/m2杀螺效果相仿. 结论 SCN低水量高浓度喷雾灭螺,既减少用水量又可达到较好的杀螺效果,大大节省灭螺费用,适用于水源缺乏或远离水源地区的灭螺需要.
作者:李叶芳;王琳;神学慧;王和生;陈熙;刘琳;陈祥平;季伟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丹阳市采取以集体驱虫减少传染源为主,结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现将1992、1995、1999~2006年丹阳市肠道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应洪琰;朱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2002年以来,应城市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回升,其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与疫情监测网络不健全、应急反应不及时、工作效能低下,各项防治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2005年按湖北省血防机构改革要求实施血防机构改革后,问题尤为突出,给血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作者:丁明;黄友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43岁,2008-07-19因右上腹疼痛人南通市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实施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造影+T管引流术,术中发现胆管中有华支睾吸虫,T管引流胆汁中可见寄生虫,嘱抗寄生虫治疗.
作者:陈杰;丁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嘉善县历史上曾是全国血吸虫病十大严重流行县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1985年经考核审定,全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从1986年起进入巩固监测阶段.2001~2003年,我们对嘉善县第一、二人民医院35岁以上阑尾手术病人的阑尾切片进行钙化血吸虫卵沉积监测,以期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曹纳新;李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搅拌荡洗机在血吸虫病人群粪检查病中的应用效果和效益.方法 采用搅拌荡洗机集卵法(机械集卵法)和常规集卵法开展人群查病,对用工人数、用时、用水量、检出率、交叉污染、平均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搅拌荡洗机开展人群粪检查病较常规集卵法节省用工50%,每份标本平均耗费时间较常规集卵法少8.2 min,节约用水1.33 kg;虫卵检出率提高33.3%(X2=4.900 0,P<0.05),无交叉污染发生;每份标本平均节省费用1.3元. 结论 搅拌荡洗机在人群粪检查病中综合效益明显,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陈伦超;黄文荣;王绍平;张徐周;何坚;裴光旭;程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2005~2007年进贤县金红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科学制定此类疫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实施方案>,调查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洲滩螺情和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结果 金红村实施健康教育结合人群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综合防治措施,2005~2007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22%、0、0;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33%、5.63%、2.35%;洲滩感染螺密度分别为0.005 8、0.004 5、0.003 9只/0.1 m2. 结论 金红村监测点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但洲滩感染螺密度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处较高水平,应加大易感环境灭螺和控制传染源工作力度.
作者:胡卓辉;洪献林;王鑫英;胡美珍;胡神助;范云龙;张晶;胡广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将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作者:郝阳;吴晓华;郑浩;王立英;郭家钢;夏刚;陈朝;周晓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湖沼垸内型重度流行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外出地区和外出期限等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建立血防健康档案等措施.结果 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33.39%,血检阳性率为20.94%,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3.30%和18.99%,男性高于女性.在本市企业务工者和在广东、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地区务工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4.31%和17.79%;40~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为24.92%,小学以下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感染率分别为23.78%和19.11%. 结论 由于漏查漏治,湖沼垸内型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严重.疫区政府和血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管理和查治力度,杜绝和控制其传染源向非疫区扩散和传播.
作者:张玉其;徐乾成;王正才;熊元强;田建平;张娟;张瑞;杨伏玲;孙维山;章伟;杨晖;杨荣;胡合举;王文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建立南通市血吸虫病疫情预警监测系统,为及时处置突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全市设立13个监测点,开展当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监测查病,监测调查历史有螺区和输入性钉螺等.结果 当地居民查病23 426人,血检阳性率为0.38%,居民感染率为0;外来渔船民等流动人员监测查病3 401人,血检阳性率为0.62%,外来居民感染率为0.029%,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感染病人.查出钉螺复现面积1.3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未查到输人性钉螺.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率为34.90%. 结论 南通市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孳生;有外来输入性病人存在,对本市血吸虫病的再流行将会构成潜在威胁,今后应加强疫情预警监测.
作者:丁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防健康教育对于疫区居民普及血防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减少血吸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于2003-2007年在公安县血防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夹竹园各闸口两个乡镇开展了健教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越耀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楚雄州属血吸虫病高原山丘型轻、中度流行区.州内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楚雄市、禄丰县的10个乡(镇)28个行政村305个自然村,历年累计共查出病人8 021人,晚期血吸虫病人87人,病牛748头,钉螺面积1 000 hm2,两县分别于1986、1993年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作者:陈耀宗;鲍建忠;华明贵;王建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探讨今后的防治监测策略.方法 根据广西区19个流行县(市)2004~2007年血防监测工作年报表,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 4年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粪便检查确诊,对26 345名当地居民查病,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但在393名外来人员中发现9例血吸虫病人;粪检当地耕牛14 326头,解剖野鼠8 566只,均未发现血吸虫阳性;累计在289个乡(镇)开展螺情监测,查螺面积12 095.1 hm2,共发现2个残存螺点,面积4.6 hm2.结论 广西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在监测中发现输入性病人和较大面积的残存螺点,提示今后应该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作者:张鸿满;黎学铭;谭裕光;阮廷清;林睿;江河;黄福明;欧阳颐;张陆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IFN-γ对感染弓形虫孕鼠细胞免疫状态及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取BALB/c孕鼠60只随机分为阳性感染对照组、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孕鼠妊娠第8天用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治疗组于妊娠第7、8、9天用1 000 U IFN-γ治疗.所有各组孕鼠在妊娠第10、12天尾静脉采抗凝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水平.并在妊娠第12天解剖孕鼠,观察活胎率及胎仔脑组织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 感染对照组及IFN-γ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在孕后第10、12天CD4+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倒置明显;但治疗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妊娠第10、12天CD4+T细胞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活胎率也明显升高,宫内胚胎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结论 IFN-γ治疗可以改善感染弓形虫孕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孕鼠免疫力,减少垂直传播概率.
作者:黄连春;施文艳;陶如华;曹永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慢性丝虫病的患病情况,估算慢性丝虫病患病人数.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所调查乡(镇),在抽取的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村调查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结果 75个流行县共调查249个流行乡(镇),708个流行村,703489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674例.患者以象皮肿为主,占92.88%;年龄以>60岁居多,占89.91%;病程以≥20年者为主,占93.62%.全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0.10%.全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推算数为24 103人. 结论 江西省遗留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众多,关怀照料工作任务繁重.
作者:龚艳凤;李志宏;金锦扬;张昆照;郑建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