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卓辉;洪献林;王鑫英;胡美珍;胡神助;范云龙;张晶;胡广汉
血防健康教育对于疫区居民普及血防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减少血吸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于2003-2007年在公安县血防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夹竹园各闸口两个乡镇开展了健教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越耀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湖南省汉寿县凤阳冲村于2005年4月被定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为了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5~2007年对凤阳冲村进行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未龙;欧阳善文;王一林;李艳;王恬;李晓阳;贾铁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丹阳市采取以集体驱虫减少传染源为主,结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现将1992、1995、1999~2006年丹阳市肠道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应洪琰;朱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浙江省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迄今已有15年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及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1].但在2007年7月发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首例本地病原学阳性历史遗留慢性血吸虫病人.
作者:俞丽玲;朱明东;林丽君;严晓岚;张剑锋;李理;闻礼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3月在云南省建立了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开展为期5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本文就监测点之一永胜县星光华乡新民村2007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史记梅;杨从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湖北省荆门市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许多大型河流两岸有钉螺分布,群众为了农业灌溉,在有螺河边提灌引水,导致钉螺向沟、农田、村庄周围蔓延.为控制钉螺扩散,近年来,本市投资修建沉螺池.为了解沉螺池阻螺效果和经济效益,我们选择一处沉螺池进行了观察.
作者:丁兆军;李正松;王道芬;张官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资料表明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在4%~9%[1].为了解苏州市弓形虫感染状况,我们对苏州市农村不同人群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
作者:徐晓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 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上述基因组中同一目的DNA片段,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以经沸水加热处理、氨水处理及NaOH、HCl、乙醇沉淀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比较对单个尾蚴的检出率.结果 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长度为469bp的DNA片段.经氨水处理和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PCR方法均能扩增到目的基因.在未经处理或沸水加热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中,仅有50%标本能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 血吸虫不同种株问18S-rRNA基因具有广泛同源性.经氨水处理或NaOH、HCI、乙醇沉淀法处理的标本,采用PCR法对低密度尾蚴的检出率高于未经处理或经沸水加热处理的标本.
作者: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陶永辉;汪伟;曲国立;魏剑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吸虫具有不同于其他吸虫的特殊生殖发育特点及致病机制,从血吸虫的生殖发育人手,加强对血吸虫抗合抱、抗生殖、抗卵胚及其他抗病免疫途径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血吸虫的生殖调控机制、寻找新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或药物靶标、开拓防治血吸虫病的新思路.而对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作者:夏艳勋;李国清;林矫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2002年以来,应城市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回升,其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与疫情监测网络不健全、应急反应不及时、工作效能低下,各项防治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2005年按湖北省血防机构改革要求实施血防机构改革后,问题尤为突出,给血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作者:丁明;黄友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江苏省东海县属非恶性疟疾流行区,但由于近年来劳务输出,到非洲经商人员增多,在这部分人群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2008年4月本县发生一起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疾疫情,在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东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处理.
作者:张振宇;吴同浩;葛恒明;孙玲莉;马进;臧丽;陈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的灭螺效果.方法 选择5个丘陵山区有螺环境为试验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进行反复喷粉灭螺,并进行近期和远期灭螺效果观察.结果 近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中,有2个经1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即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复现钉螺1次,经再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反复5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呈逐步提高,当年分别达到99.35%和99.25%.远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经反复喷粉灭螺6次,连续3年均未查获活钉螺. 结论 喷粉灭螺效果好、便于操作、不依赖水源,适合丘陵山区灭螺;丘陵山区一般有螺环境采用喷粉法1~2次即可消除钉螺,复杂环境反复多次喷粉灭螺也可有效消除钉螺孳生.
作者:陈世军;李水明;吴晓军;陈锡庆;章荣平;张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搅拌荡洗机在血吸虫病人群粪检查病中的应用效果和效益.方法 采用搅拌荡洗机集卵法(机械集卵法)和常规集卵法开展人群查病,对用工人数、用时、用水量、检出率、交叉污染、平均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搅拌荡洗机开展人群粪检查病较常规集卵法节省用工50%,每份标本平均耗费时间较常规集卵法少8.2 min,节约用水1.33 kg;虫卵检出率提高33.3%(X2=4.900 0,P<0.05),无交叉污染发生;每份标本平均节省费用1.3元. 结论 搅拌荡洗机在人群粪检查病中综合效益明显,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陈伦超;黄文荣;王绍平;张徐周;何坚;裴光旭;程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血防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的状况,为制定预防血吸虫病再流行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选择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粤中4区,每区按经济发展程度高、中、低随机抽取22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每点选择来自疫区>10岁的流动人口500人,调查龙门县来自非疫区的人群作为对照.采用血防KABP问卷调查,统计流动人口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信念及行为的正确率.结果 调查22个县(市、区)来自疫区人群7 047人和非疫区人群233人,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2.32%、1.72%,血防态度正确率分别为79.09%、79.83%,血防信念正确率分别为2.24%、0,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为45.55%、47.21%.另外,在流动人口中知道如何感染血吸虫的占30.07%;认识钉螺的人数来自疫区的占50.73%,来自非疫区的仅占8.15%.认为自己患血吸虫病后对其他人没有影响的占67.63%.有在野外大便史的占59.41%,7.14%的人有经常野外大便的习惯.88.29%的人不知向何部门报螺.27.95%会到明知可能感染血吸虫的区域接触水体,34.11%的人不愿意接受血防部门进行血吸虫病检查. 结论 广东省流动人口血防KABP是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应重视对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血防健康教育干预.
作者:黄少玉;张启明;林荣幸;骆雄才;李建中;邓卓晖;张贤昌;黄金龙;尹冬梅;吴景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握洱源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和流行动态,为制定全县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有关要求,2007年完成了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前甸村的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武良;杨文灿;李艳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43岁,2008-07-19因右上腹疼痛人南通市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实施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造影+T管引流术,术中发现胆管中有华支睾吸虫,T管引流胆汁中可见寄生虫,嘱抗寄生虫治疗.
作者:陈杰;丁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 6~8周龄雌性队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 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IL-4、IL-10与IFN-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静脉血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4.7%,对照组为7.4%;实验组IL-10为29.2 pg/ml,对照组为11.0 pg/ml.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主要合成IL-10及少量IFN-γ.CD4+CD25+T细胞显著抑制CD4+T细胞增殖. 结论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可能通过诱导CD4+CD25+T细胞和IL-10下调机体免疫应答.
作者:杨江华;贺蕾;侯为顺;苏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住院病人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以及对血防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方法 调查以随机问卷式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结果 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9.0%、86.2%,其中农民与职员之问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P<0.01);男、女患者之间血防行为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听广播、看电视、血防查病咨询、医生传授受欢迎. 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较高,正确行为形成率略低于知识知晓率.
作者:胡年莉;赵耀升;付正银;何亮才;彭孝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嘉善县历史上曾是全国血吸虫病十大严重流行县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1985年经考核审定,全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从1986年起进入巩固监测阶段.2001~2003年,我们对嘉善县第一、二人民医院35岁以上阑尾手术病人的阑尾切片进行钙化血吸虫卵沉积监测,以期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曹纳新;李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荆门市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范围涉及6个县(市、区)42个乡镇294个村,疫区人口39万人.为准确掌握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对流行村进行流行类别调整,2007年以疫区村为单位,对所有流行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普查.
作者:陆静;丁兆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