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省达标后首例病原学阳性历史慢性血吸虫病

俞丽玲;朱明东;林丽君;严晓岚;张剑锋;李理;闻礼永

关键词:浙江省, 达标, 首例, 病原学, 阳性, 历史遗留, 慢性血吸虫病, 感染病人, 传播阻断, 感染性钉螺, 标准, 阶段, 监测, 成果
摘要:浙江省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迄今已有15年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及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1].但在2007年7月发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首例本地病原学阳性历史遗留慢性血吸虫病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IFN-γ对感染弓形虫孕鼠细胞免疫及垂直传播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人IFN-γ对感染弓形虫孕鼠细胞免疫状态及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取BALB/c孕鼠60只随机分为阳性感染对照组、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孕鼠妊娠第8天用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治疗组于妊娠第7、8、9天用1 000 U IFN-γ治疗.所有各组孕鼠在妊娠第10、12天尾静脉采抗凝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水平.并在妊娠第12天解剖孕鼠,观察活胎率及胎仔脑组织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 感染对照组及IFN-γ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在孕后第10、12天CD4+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倒置明显;但治疗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妊娠第10、12天CD4+T细胞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降低,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活胎率也明显升高,宫内胚胎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结论 IFN-γ治疗可以改善感染弓形虫孕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孕鼠免疫力,减少垂直传播概率.

    作者:黄连春;施文艳;陶如华;曹永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浓度氯硝柳胺悬浮剂喷雾灭螺效果

    目的 了解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低水量高浓度喷雾实验室和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实验室配成40.0、20.0、10.0、5.0、3.3、2.5 g/L和2.0 g/L高浓度SCN药液,以不同用水量进行喷雾杀螺实验;现场SCN按有效成分含量0.5、1.0、2.0 g/m2,以不同用水量进行喷雾灭螺实验;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清水进行对照试验,观察3、7、15 d杀螺效果.结果 在不同用水量条件下,实验室2 g/m2SCN喷雾灭螺(有效成分含量0.5 g/m2)3、7、15 d钉螺死亡率为86%~100%;4 g/m2(有效成分含量为1.0 g/m2),钉螺死亡率为94%~100%;8 g/m2(有效成分含量2.0 g/m2),钉螺死亡率为98%~100%.现场SCN按有效成分含量0.5、1.0、2.0 g/m2以不同用水量喷雾灭螺,3、7 d和15 d钉螺死亡率为86.08%~98.30%;随着用水量的减少,SCN杀螺效果下降不明显,而WPN杀螺效果下降较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和现场SCN喷雾灭螺时钉螺死亡率均高于对应的WPN各浓度组钉螺死亡率;实验室SCN有效成分含量0.5 g/m2与WPN有效成分含量1.0 g/m2杀螺效果相仿;SCN有效成分含量1.0 g/m2与WPN有效成分含量2.0 g/m2杀螺效果相仿. 结论 SCN低水量高浓度喷雾灭螺,既减少用水量又可达到较好的杀螺效果,大大节省灭螺费用,适用于水源缺乏或远离水源地区的灭螺需要.

    作者:李叶芳;王琳;神学慧;王和生;陈熙;刘琳;陈祥平;季伟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湖沼垸内型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

    目的 掌握湖沼垸内型重度流行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外出地区和外出期限等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建立血防健康档案等措施.结果 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33.39%,血检阳性率为20.94%,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3.30%和18.99%,男性高于女性.在本市企业务工者和在广东、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地区务工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4.31%和17.79%;40~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为24.92%,小学以下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感染率分别为23.78%和19.11%. 结论 由于漏查漏治,湖沼垸内型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严重.疫区政府和血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管理和查治力度,杜绝和控制其传染源向非疫区扩散和传播.

    作者:张玉其;徐乾成;王正才;熊元强;田建平;张娟;张瑞;杨伏玲;孙维山;章伟;杨晖;杨荣;胡合举;王文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灭螺效果

    目的 观察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的灭螺效果.方法 选择5个丘陵山区有螺环境为试验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进行反复喷粉灭螺,并进行近期和远期灭螺效果观察.结果 近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中,有2个经1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即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复现钉螺1次,经再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反复5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呈逐步提高,当年分别达到99.35%和99.25%.远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经反复喷粉灭螺6次,连续3年均未查获活钉螺. 结论 喷粉灭螺效果好、便于操作、不依赖水源,适合丘陵山区灭螺;丘陵山区一般有螺环境采用喷粉法1~2次即可消除钉螺,复杂环境反复多次喷粉灭螺也可有效消除钉螺孳生.

    作者:陈世军;李水明;吴晓军;陈锡庆;章荣平;张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吸虫病感染免疫学》出版启事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丹阳市肠道线虫病监测

    丹阳市采取以集体驱虫减少传染源为主,结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现将1992、1995、1999~2006年丹阳市肠道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应洪琰;朱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筛选新的可能具有诊断意义的血吸虫蛋白分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血吸虫病人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15 d肝期童虫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将结果通过Intemet送人NCBI 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利用蛋白质分析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经3轮筛选,共获15个阳性克隆,对其进行测序,获得11个基因,其中5个为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的基因,1个为编码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的基因,其他5个分别为编码SjCHGC05315、SjCHGC01371、SjCHGC04782、SjCHGC05166、SjCHGC09769的基因.结论 从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批日本血吸虫基因,为血吸虫病新的诊断候选分子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作者:张云霞;王晓楠;张薇娜;沈际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

    血吸虫具有不同于其他吸虫的特殊生殖发育特点及致病机制,从血吸虫的生殖发育人手,加强对血吸虫抗合抱、抗生殖、抗卵胚及其他抗病免疫途径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血吸虫的生殖调控机制、寻找新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或药物靶标、开拓防治血吸虫病的新思路.而对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作者:夏艳勋;李国清;林矫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5~2007年都昌县花桥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2005~2007年对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都昌县花桥村进行了疫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基本情况花桥村属湖沼型疫区.全村人口1572人,耕地面积64.40 hm2,其中水田36.27 hm2.居民主要从事水稻、棉花种植和外出打工,辅以草洲放牧、水上运输和捕鱼、虾等.

    作者:黄昌保;张宝龙;付华民;邹小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报表网络直报系统初步开发

    目的 开发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报表网络直报系统.方法 使用C++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对血吸虫病疫情报表实现ASP,NET形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结果 系统可完成各种疫情数据录入、汇总、贮存、查询,并可输出各级疫情报表、个案卡、花名册及统计图表,实现规范打印等功能. 结论 实现网络直报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节约人力资源.

    作者:彭孝武;朱惠国;王加松;李飞飞;胡合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试点健康教育效果

    血防健康教育对于疫区居民普及血防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减少血吸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于2003-2007年在公安县血防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夹竹园各闸口两个乡镇开展了健教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越耀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传播控制地区血吸虫病防治体系建设

    自2002年以来,应城市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回升,其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与疫情监测网络不健全、应急反应不及时、工作效能低下,各项防治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2005年按湖北省血防机构改革要求实施血防机构改革后,问题尤为突出,给血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作者:丁明;黄友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起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疾疫情的调查处理

    江苏省东海县属非恶性疟疾流行区,但由于近年来劳务输出,到非洲经商人员增多,在这部分人群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2008年4月本县发生一起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疾疫情,在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东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处理.

    作者:张振宇;吴同浩;葛恒明;孙玲莉;马进;臧丽;陈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目的 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 结果 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 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作者:蔡凯平;赵正元;李岳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广东省流动人口血防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血防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的状况,为制定预防血吸虫病再流行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选择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粤中4区,每区按经济发展程度高、中、低随机抽取22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每点选择来自疫区>10岁的流动人口500人,调查龙门县来自非疫区的人群作为对照.采用血防KABP问卷调查,统计流动人口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信念及行为的正确率.结果 调查22个县(市、区)来自疫区人群7 047人和非疫区人群233人,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2.32%、1.72%,血防态度正确率分别为79.09%、79.83%,血防信念正确率分别为2.24%、0,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为45.55%、47.21%.另外,在流动人口中知道如何感染血吸虫的占30.07%;认识钉螺的人数来自疫区的占50.73%,来自非疫区的仅占8.15%.认为自己患血吸虫病后对其他人没有影响的占67.63%.有在野外大便史的占59.41%,7.14%的人有经常野外大便的习惯.88.29%的人不知向何部门报螺.27.95%会到明知可能感染血吸虫的区域接触水体,34.11%的人不愿意接受血防部门进行血吸虫病检查. 结论 广东省流动人口血防KABP是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应重视对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血防健康教育干预.

    作者:黄少玉;张启明;林荣幸;骆雄才;李建中;邓卓晖;张贤昌;黄金龙;尹冬梅;吴景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江西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江西省慢性丝虫病的患病情况,估算慢性丝虫病患病人数.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所调查乡(镇),在抽取的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村调查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结果 75个流行县共调查249个流行乡(镇),708个流行村,703489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674例.患者以象皮肿为主,占92.88%;年龄以>60岁居多,占89.91%;病程以≥20年者为主,占93.62%.全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0.10%.全省慢性丝虫病患者推算数为24 103人. 结论 江西省遗留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众多,关怀照料工作任务繁重.

    作者:龚艳凤;李志宏;金锦扬;张昆照;郑建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7年洱源县前甸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握洱源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和流行动态,为制定全县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有关要求,2007年完成了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前甸村的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武良;杨文灿;李艳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楚雄州血吸虫病防治现状调查

    楚雄州属血吸虫病高原山丘型轻、中度流行区.州内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楚雄市、禄丰县的10个乡(镇)28个行政村305个自然村,历年累计共查出病人8 021人,晚期血吸虫病人87人,病牛748头,钉螺面积1 000 hm2,两县分别于1986、1993年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作者:陈耀宗;鲍建忠;华明贵;王建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

    目的 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 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 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 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 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 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 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X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 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 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 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作者:吴子松;张晓胜;徐亮;张惠;邓启华;赵剑波;毛勇;杨羽;钟波;王天贵;许发森;邱东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CD4+CD25+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表达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下调的机制.方法 6~8周龄雌性队LB/c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口服血吸虫虫卵10 000个以及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200μg,每周免疫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PBS.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IL-4、IL-10与IFN-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静脉血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4.7%,对照组为7.4%;实验组IL-10为29.2 pg/ml,对照组为11.0 pg/ml.与CD4+CD25-T细胞相比,CD4+CD25+T细胞主要合成IL-10及少量IFN-γ.CD4+CD25+T细胞显著抑制CD4+T细胞增殖. 结论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可能通过诱导CD4+CD25+T细胞和IL-10下调机体免疫应答.

    作者:杨江华;贺蕾;侯为顺;苏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