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究Ⅰ复方悬浮剂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戴建荣;朱荫昌;梁幼生;李洪军;龚明涛;张均寿;管晓虹

关键词:氯硝柳胺, 氯辛硫磷, 悬浮剂
摘要:目的研制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并分析其性能.方法将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与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和黏度调节剂等助剂混合,经球磨机研磨,制成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并对该制剂的黏度、粒径等进行分析,根据测定的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大吸收峰波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制剂中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的含量,并进行水溶液悬浮稳定性测定.结果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是一种灰白色流动性黏稠液体,进入水体极易分散,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pH 8.65,黏度137mpa·s,药物颗粒粒径0.138~19.953 μm,其中95.6%粒径<10μm,82.24%粒径<5μm.氯硝柳胺的紫外吸收有3个峰值,分别为210、234 nm和332 nm,氯辛硫磷的吸收峰为269 nm.高效液相法测得复方增效剂氯硝柳胺含量为20.64%(W/W),氯辛硫磷含量为5.26%(W/W).复方水溶液悬浮性2 h内中段氯硝柳胺含量均>100%,4 h仍为89.14%.结论新研制的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是一种性能稳定,符合质量标准的制剂.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血水草生物碱对离体钉螺足跖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及与Ca2+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水草生物碱(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alkaloids,ECA)对钉螺足跖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及与Ca2+的关系,探讨其降低钉螺附壁上爬、增强灭螺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平滑肌实验方法,观察ECA对钉螺足跖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在有钙或无钙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Ringer's液中,5.0、10.0、20.0 mg/L ECA均可使钉螺足跖平滑肌张力增加、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加快,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在有钙情况下较在无钙液中强.结论ECA可增加足跖平滑肌张力、减小收缩幅度、加快收缩频率,影响其收缩活动,此作用可能与ECA促外Ca2+内流及促内Ca2+释放的作用有关.这可能是投药后钉螺不能附壁上爬,增强灭螺效果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华中;彭飞;刘年猛;孙慧;黄琼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究Ⅰ复方悬浮剂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目的研制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并分析其性能.方法将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与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和黏度调节剂等助剂混合,经球磨机研磨,制成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并对该制剂的黏度、粒径等进行分析,根据测定的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大吸收峰波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制剂中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的含量,并进行水溶液悬浮稳定性测定.结果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是一种灰白色流动性黏稠液体,进入水体极易分散,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pH 8.65,黏度137mpa·s,药物颗粒粒径0.138~19.953 μm,其中95.6%粒径<10μm,82.24%粒径<5μm.氯硝柳胺的紫外吸收有3个峰值,分别为210、234 nm和332 nm,氯辛硫磷的吸收峰为269 nm.高效液相法测得复方增效剂氯硝柳胺含量为20.64%(W/W),氯辛硫磷含量为5.26%(W/W).复方水溶液悬浮性2 h内中段氯硝柳胺含量均>100%,4 h仍为89.14%.结论新研制的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是一种性能稳定,符合质量标准的制剂.

    作者:戴建荣;朱荫昌;梁幼生;李洪军;龚明涛;张均寿;管晓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硝柳胺不同剂型及其灭螺的研究进展

    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推荐使用的杀螺药,也是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灭螺药物[1-4].氯硝柳胺,化学名:4'-硝基-2',5-二氯水杨酰苯胺,是一种水杨酰胺衍生物,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和吡啶等[5].该药杀螺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但难溶于水,影响了其在现场的应用.所以,研制易溶于水,适合现场推广应用的新剂型十分必要.国内外的研究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氯硝柳胺各种剂型及其杀螺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徐世芳;王晗;姜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探讨

    目的探索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方法通过收集巢湖流域与钉螺孳生繁殖有关的基本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水质状况和巢湖地区钉螺分布资料等,结合现场调查,论证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结果与巢湖相通的东岸丘陵有螺水系,水流缓慢,方向非直流,难以造成钉螺扩散至湖内;尽管巢湖与长江有螺段相通,且多次发生长江水顶托现象,但江水并非直接流入巢湖;巢湖土壤沙化严重,植被覆盖面小,土质板结,滩面相对较小,水质状况差.结论周边地区的钉螺很难扩散至巢湖及巢湖局部环境不适合钉螺生存可能是巢湖无钉螺孳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吕大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山东省551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目的掌握山东省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的发病情况,为做好晚期丝虫病患者的照料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995~2004年间确诊的551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551例住院患者中,男性288例,女性263例;主要分布在枣庄、济宁、临沂3市:年龄13~87岁,60~岁组多:职业以农民为主(88.93%),文化程度多为文盲和小学;病程1月~52年.乳糜尿428例(77.68%),象皮肿76例(13.79%),鞘膜积液29例(5.26%),混合体征者18例(3.27%).结论山东省晚期丝虫病患病率已处于较低水平,其发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积极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法以控制发病,减轻患者症状或体征.

    作者:付婷霞;史世俊;胡颖新;李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发现新问题,切实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的利用率,现将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作者:郝阳;吴晓华;夏刚;郑浩;郭家钢;王立英;周晓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吡喹酮引起急性肝内胆汁淤滞综合征2例

    吡喹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可引起过敏性肝损害,导致胆汁淤滞综合征者甚为少见,现报告2例.

    作者:夏象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及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关系.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正常生育、不育男性精液中的生精细胞凋亡.结果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组生精细胞凋亡率为(14.17±7.16)%,显著高于男性不育弓形虫感染阴性组生精细胞凋亡率(12.22土6.18)%(P<0.05).男性不育组精子凋亡发生率为(13.76士9.19)%,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男性精子凋亡发生率(4.28±1.67)%(P<0.01).结论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有着密切关系,弓形虫感染可引起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肖冬梅;周永华;石火英;刁文;蔡隽;高庆凤;岳慧;王瑞兵;石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江苏省疟疾高发区抗疟措施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通过强化抗疟措施的落实提高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泗洪县3个乡为试验区,除执行常规抗疟措施外,开展居民和小学生健康教育,对乡村医生建立奖惩制度.另选择该县相类似的3个乡为对照区,仅采取常规抗疟措施.结果试验区疟疾发病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区,试验区抗疟措施执行情况、发热病人血检开展情况、乡村医生对疟防工作的主动参与性、居民及小学生疟防知识均好于对照区.结论强化抗疟措施的落实明显提高了疟疾高发区的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值得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金小林;高琪;周华云;王伟明;李菊林;顾亚萍;曹俊;朱国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黏菌素E杀灭钉螺效果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黏菌素E对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喷洒法观察黏菌素E对湖北钉螺的杀螺效果,通过鱼毒试验观察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药物浓度为5.0、1.0g/L时,分别浸杀24、48 h和72 h,各组钉螺的死亡率均为100%;药物浓度为0.5 g/L时,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00%、100.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1 g/L时,浸杀24、48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0.00%、95.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01 g/L,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00%、86.00%和100.00%.分别用35、70、140 mg/m2黏菌素E进行喷洒灭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0.00%、100.00%和100.00%.鱼毒试验显示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为弱毒性.结论黏菌素E是一种有效的灭螺药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余传信;殷旭仁;许永良;杨小红;朱荫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现场应用

    目的现场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筛查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随机抽取10~70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史个案调查;收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Kato-Katz法(1送3检)作病原学检查;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DDIA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诊断试剂盒进行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结果3个村共筛查村民659人,Kato-Katz法粪检阳性187例,阳性率为28.4%;DDIA、ELISA和COPT的阳性率分别为70.9%,84.2%和54.9%;在187例粪检阳性者中,DDIA、ELISA和COPT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4%、96.8%和81.8%.结论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筛查病人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梁幼生;朱荫昌;戴建荣;何伟;徐明;李远林;王尚位;唐建霞;华万全;李洪军;茹炜炜;杨忠;殷关麟;曹国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1例

    血吸虫病在我国多流行于长江以南的省、市、自治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导致南方流行的寄生虫病可在北方出现.本组曾遇到误诊1例急性血吸虫病,报道如下.

    作者:申金雁;张庆华;侯玉英;殷国荣;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1例尿液虫卵定量观察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效果和病人尿液中虫卵定量计数.方法治前和治后每日收集尿液2次,沉淀后镜检虫卵,计数和孵化毛蚴.结果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后,血尿症状消失.治前795 ml尿液中有虫卵1 480个,203个卵(13.7%)孵出了毛蚴;治后每日尿液中均有血吸虫卵,逐渐减少,均不能孵出毛蚴.治后45天和3个月尿液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结论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效果良好.

    作者:钱翠英;李艳志;徐国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金坛市洮湖外来输入钉螺监测

    1978年春季,金坛市在儒林镇叶兴村、峙干村与洮西镇钱家村的芦苇滩上发现大面积钉螺,有螺面积21.46 hm2,其中儒林镇8.12 hm2,洮西镇13.34 hm2.当年春季采取药物灭螺和秋冬季土埋包饺子方法,进行环改灭螺工程.从1979年春季查螺,至今再未查到钉螺.据有关方面推断,该地区当时查出的钉螺,源于1970年代初从外地大量引进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在洮湖内放养所致,属外来输入.1979年查病1 636人,查耕牛48头,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及病牛.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金坛市从1989年起在洮湖东北侧和北侧出水口处,建立了常州市血防螺情监测点.

    作者:冯国和;张培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筛查血吸虫病效果

    目的观察胶体染料试纸条筛查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从全市2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0个乡(镇)的8 817名常住居民,按照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制的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DDIA)所用方法进行筛查.结果共筛查8 817人,检出阳性118例,阳性率1.34%.其中男性3 444人,检出阳性34例,阳性率0.99%;女性5 373人,检出阳性84例,阳性率1.56%.结论DDIA具有快速、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等优点,适用于血吸虫病的现场大规模筛查.

    作者:陈永忠;刘敬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张家港市外地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张家港市是以中华按蚊为惟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历史上曾发生2次大面积流行,经过多年的防治,1990年通过疟疾基本消灭考核.自1983年出现第1例外地疟疾病例至2004年,共发现333例外地疟疾病例.本文对外地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学东;蒋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种间接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新方法及其验证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方法-改良ODST法(I-ODST).方法根据ELISA反应原理推导I-ODST法的公式ODST=^aA/1-bA,验证时采用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样品中特异性抗体的A值,对A值的倒数与相对浓度C的倒数作线性回归分析,并与常用的A-C、A-logC法进行比较.结果I-ODST法线性检验回归系数的平方值(R2)均>0.99,假设检验的P值<0.05,A-C、A-logC法大部分的R2<0.99,且I-ODST法的线性拟合趋势佳.结论建立了一种比常用数据转换方法线性拟合更好的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新方法.

    作者:张媛媛;张素华;胡姝颖;李强;季旻珺;吴观陵;吴海玮;罗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两种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盒临床诊断特异性的评价

    目的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DD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病人、健康正常人群血清和乙肝病人血清,按照单盲试验进行DDIA和ELISA检测.结果DDIA和ELISA两种试剂盒,检测186份健康献血员的特异性分别为98.92%和99.46%,检测35例并殖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为42.86%和17.14%,检测31例华支睾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为9.68%和6.45%,检测159份乙肝病人假阳性率分别为1.26%和5.03%;DDIA试剂盒与并殖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显著高于ELISA试剂盒(x2=5.510,P=0.019),DDIA试剂盒检测乙肝病人和健康正常人群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0.025,P=0.875),ELISA试剂盒检测乙肝病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群(x2=6.814,P=0.009),其阳性率是健康正常人群的9.36倍.结论在血吸虫病现场筛查和医院门诊检查血吸虫病时,DDIA试剂盒优于ELISA试剂盒.

    作者:汤俊明;徐明;谈永飞;曹国群;孙乐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免疫方案对日本血吸虫22.6 kDa重组蛋白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比较福氏完全佐剂(FCA)、福氏不完全佐剂(FIA)与氢氧化铝(Al(OH)3)的免疫增强作用,探讨不同免疫方案对日本血吸虫22.6 kDa蛋白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rSj22.6/26GST重组抗原的大量表达,用亲和层析法制备rSj22.6/26GST融合蛋白并以凝血酶酶切获得纯化重组日本血吸虫22.6 kDa抗原(rSj22.6).将纯化rSj22.6抗原分别与FCA、FIA和Al(OH)3混合后,按照不同的免疫程序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试验.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免疫保护效果.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纯化的酶切产物是日本血吸虫22.6 kDa抗原.rSj22.6抗原与不同佐剂的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提示:与PBS对照组相比,rSj22.6与FCA、FIA的协同作用均能诱导较高的成虫减虫率和总体减卵率(P均<0.01);rSj22.6与Al(OH)3的协同作用虽能诱导产生一定的总体减卵率(P<0.01),但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成虫减虫率(P>0.05).各佐剂干预组所诱导的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rSj22.6抗原诱导的保护作用在福氏佐剂的辅助下强于在Al(OH)3作用下的保护作用.结论福氏佐剂和Al(OH)3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rSj22.6免疫小鼠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力,但福氏佐剂的增效作用强于Al(OH)3.

    作者:季旻珺;苏川;沈蕾;马磊;张兆松;吴观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南京血吸虫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南京血吸虫体表形态和结构.方法用南京血吸虫的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兔,每兔1 200条,感染45~80 d后解剖,获得的血吸虫用4%戊二醛固定.然后按扫描电镜观察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大雄虫背中部体表有粗大的嵴和深的凹陷,腹中部有小棘.小雄虫整个背部和腹部均有小棘.大雌虫体表均有小棘.小雌虫背部和腹面均有小棘,但形状不同,旋转的尾部在同一平面显示出2种体棘;腹吸盘可见轮辐状.雌雄虫体表均可见有纤毛和没有纤毛的感觉乳突.结论南京血吸虫体表存在着与日本血吸虫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考虑为一新种血吸虫.

    作者:徐国余;李解权;濮祖茂;杨佩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