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1例

申金雁;张庆华;侯玉英;殷国荣;张杰

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 误诊, 人口流动, 寄生虫病, 自治区, 南方, 经济, 长江, 北方
摘要:血吸虫病在我国多流行于长江以南的省、市、自治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导致南方流行的寄生虫病可在北方出现.本组曾遇到误诊1例急性血吸虫病,报道如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分子机理研究Ⅲ嗜人按蚊P450基因mRNA荧光半定量RT-PCR分析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CYP6、CYP4基因与溴氰菊酯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嗜人按蚊体内CYP6和CYP4基因的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嗜人按蚊抗性品系中CYP6基因mRNA的含量约为敏感品系的1.39倍.抗性品系中CYP4基因mRNA的含量约为敏感品系的3.63倍.结论嗜人按蚊抗性品系体内的CYP6和CYP4的mRNA量高于其敏感品系,提示嗜人按蚊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机理可能与其细胞色素P450表达量增高有关.

    作者:曹俊;高琪;王俊宏;周华云;李菊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南京血吸虫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南京血吸虫体表形态和结构.方法用南京血吸虫的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兔,每兔1 200条,感染45~80 d后解剖,获得的血吸虫用4%戊二醛固定.然后按扫描电镜观察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大雄虫背中部体表有粗大的嵴和深的凹陷,腹中部有小棘.小雄虫整个背部和腹部均有小棘.大雌虫体表均有小棘.小雌虫背部和腹面均有小棘,但形状不同,旋转的尾部在同一平面显示出2种体棘;腹吸盘可见轮辐状.雌雄虫体表均可见有纤毛和没有纤毛的感觉乳突.结论南京血吸虫体表存在着与日本血吸虫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考虑为一新种血吸虫.

    作者:徐国余;李解权;濮祖茂;杨佩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沉痛悼念血防事业的奠基人肖荣炜同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沼型的贵池、水网型的枞阳和山丘型的桐城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2个行政村,一个村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治理措施,另一个村实施一般防治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和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的3个村,2年后贵池和枞阳试验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46.26%、58.95%,桐城试验村2年均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3个试验村分别下降了85.58%、77.36%、68.41%.实施一般防治措施的3个村,2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9.7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27.32%,桐城试验村发现1例新感染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52.17%,桐城试验村下降了30.2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55.09%.结论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陶承国;陈更新;陈金生;徐辉;尹年武;汪昊;葛继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农业结构调整与湖沼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关系

    目的了解农业结构调整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控制以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2个村作对比研究:幸福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病人、病牛化疗及灭螺;铁市村按常规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5年回顾性调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血吸虫病传播关系,并进行X2、线性相关、t检验.结果钉螺自然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之间呈正相关;2村接触疫水者按距离远近作横向平行分析,回归方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试验村比对照村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大,生产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结论农业结构调整是湖沼地区防治血吸虫病重要措施,应大力推广.

    作者:王文梁;张汉忠;徐乾成;张玉其;秦琴;刘凤春;马则东;章伟;孙维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强螺杀粉剂杀灭皖南山区钉螺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强螺杀粉剂(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对山丘地区残存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实验室采用泥盘接触法比较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现场试验分强螺杀粉剂环境清理组、未清理组及常规喷洒法未清理组进行,观察3组灭螺效果.结果室内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1、3、7 d的钉螺死亡率均>95%,差异均无显著性(x2分别为0.346、0.346、1.013,P均>0.05).现场试验强螺杀粉剂喷粉环境清理组、未清理组和喷洒法环境未清理组的灭螺效果均>95%,3组之间7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x2=-8.572,P>0.05),3组之间15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亦无显著性(x2=2.765,P>0.0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均>98%.结论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一致,而且不需用水、不需清理环境,特别适合杀灭山丘地区钉螺.

    作者:方益民;程羽凤;方荣乐;汤以农;汪业彬;肖汉民;王荣宝;赵家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发现新问题,切实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的利用率,现将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作者:郝阳;吴晓华;夏刚;郑浩;郭家钢;王立英;周晓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氯硝柳胺含量的研究

    目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氯硝柳胺含量.方法采用1:9乙酸丁酯-石油醚混合溶剂萃取,再用NaOH反萃取有机相中的氯硝柳胺,用双波长光度法测定.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氯硝柳胺的提取率达93%.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4 g/m3,检出限为O.042 7 g/m3,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6×105L/(mol·cm).结论萃取光度法能用于水样中氯硝柳胺含量的现场检测.

    作者:嵇正平;姜友富;汪世新;高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由于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极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是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

    作者:徐明星;姚群;周敦金;杨燕;罗华堂;周水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四川省喜德县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调查

    全国血吸虫病网络直报系统于2005-08-03警示,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上报东河乡瓦尔村发生5例急性血吸虫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派专家组于8月4~8日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和防治指导.

    作者:曹淳力;祝红庆;辜学广;吴子松;邱东川;郭家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两种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盒临床诊断特异性的评价

    目的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DD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病人、健康正常人群血清和乙肝病人血清,按照单盲试验进行DDIA和ELISA检测.结果DDIA和ELISA两种试剂盒,检测186份健康献血员的特异性分别为98.92%和99.46%,检测35例并殖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为42.86%和17.14%,检测31例华支睾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为9.68%和6.45%,检测159份乙肝病人假阳性率分别为1.26%和5.03%;DDIA试剂盒与并殖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显著高于ELISA试剂盒(x2=5.510,P=0.019),DDIA试剂盒检测乙肝病人和健康正常人群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0.025,P=0.875),ELISA试剂盒检测乙肝病人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群(x2=6.814,P=0.009),其阳性率是健康正常人群的9.36倍.结论在血吸虫病现场筛查和医院门诊检查血吸虫病时,DDIA试剂盒优于ELISA试剂盒.

    作者:汤俊明;徐明;谈永飞;曹国群;孙乐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西昌市急性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高原山区,地处安宁河中上游,是安宁河流域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病也较严重,现就本市急血防治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胡孝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粪便处理池粪稀的采样方式对卫生效果评价结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粪便处理池粪稀采样的方式及部位对卫生学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使用一年以上的三格式化粪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采集第一池及第三池的上、中、下层粪液、搅拌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具体指标为寄生虫卵总数、粪大肠菌群值、化学需氧量(CODcr).将第一池及第三池各4个样本的每项卫生学指标结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第一池上、中、下层粪液、搅拌液寄生虫卵数、粪大肠菌群值幂指数、CODcr值每项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第三池上、中层粪液寄生虫卵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层粪液及搅拌液寄生虫卵数均高于上层粪液或中层粪液(P<0.05).第三池上、中层粪液、搅拌液大肠菌群值幂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三池上、中层粪液CODcr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低于下层粪液或搅拌液(P均<0.05).结论化粪池各池各层粪液成分不同,特别是单位体积寄生虫卵数差异有显著性,因此采样部位及采样方式的不同对寄生虫卵沉降率结果影响较大.化粪池各层所占体积不同,以各层多点方式采样也可使结果偏差.

    作者:杭德荣;徐汉顺;颜维安;吴荷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探讨

    目的探索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方法通过收集巢湖流域与钉螺孳生繁殖有关的基本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水质状况和巢湖地区钉螺分布资料等,结合现场调查,论证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结果与巢湖相通的东岸丘陵有螺水系,水流缓慢,方向非直流,难以造成钉螺扩散至湖内;尽管巢湖与长江有螺段相通,且多次发生长江水顶托现象,但江水并非直接流入巢湖;巢湖土壤沙化严重,植被覆盖面小,土质板结,滩面相对较小,水质状况差.结论周边地区的钉螺很难扩散至巢湖及巢湖局部环境不适合钉螺生存可能是巢湖无钉螺孳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吕大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25%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灭效果,确定杀蚴有效剂量,为氯硝柳胺悬浮剂现场灭蚴提供依据.方法杀蚴实验:用25%氯硝柳胺悬浮剂配制氯硝柳胺基质浓度分别为10、5、1、0.5、0.1、0.05、0.01 mg/L溶液,每个浓度组分别取药液0.3 ml置于48孔培养板中,后加入活尾蚴20~50条,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存活.小鼠感染实验:将200条活尾蚴移入到30 ml的水体中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洒不同浓度氯硝柳胺溶液1 000、100、10、1、0.1、0.01mg/L于水体表面,喷洒量为药液在水体扩散后整个水体中的终浓度分别为11.6、1.16、0.116、1.16×10-2、1.16×10-3、1.16×10-4mg/L.喷药后10 min采用浸尾法感染小鼠30 min,小鼠感染35 d后解剖,观察鼠的虫负荷.结果尾蚴在浓度为10 mg/L和5 mg/L溶液中1 min、1 mg/L和0.5 mg/L中2 min及0.1 mg/L溶液中30 min死亡率均为100%;在0.05 mg/L和0.01 mg/L溶液中60 min,未见尾蚴死亡.小鼠感染实验显示,经1 000、100、10、1、0.1 mg/L溶液作水面喷洒后,小鼠感染虫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杀蚴的有效浓度为0.1 mg/L,随有效浓度的降低,其杀蚴效果逐渐减弱,<0.1 mg/L时,对尾蚴无杀灭作用;用浓度>0.1 mg/L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水体表面进行喷洒可起到水体表面灭蚴的作用.

    作者: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许永良;唐建霞;茹炜炜;神学慧;徐明;朱荫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黏菌素E杀灭钉螺效果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黏菌素E对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喷洒法观察黏菌素E对湖北钉螺的杀螺效果,通过鱼毒试验观察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药物浓度为5.0、1.0g/L时,分别浸杀24、48 h和72 h,各组钉螺的死亡率均为100%;药物浓度为0.5 g/L时,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00%、100.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1 g/L时,浸杀24、48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0.00%、95.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01 g/L,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00%、86.00%和100.00%.分别用35、70、140 mg/m2黏菌素E进行喷洒灭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0.00%、100.00%和100.00%.鱼毒试验显示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为弱毒性.结论黏菌素E是一种有效的灭螺药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余传信;殷旭仁;许永良;杨小红;朱荫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弓形虫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观察

    弓形虫是一种全球分布且广泛寄生于人体及动物有核细胞的专性寄生虫,能引起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为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艾滋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人群弓形虫感染的调查和防治已有较多报道.而弓形虫感染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以期探讨弓形虫感染者的免疫状况.

    作者:钱学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及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关系.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正常生育、不育男性精液中的生精细胞凋亡.结果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组生精细胞凋亡率为(14.17±7.16)%,显著高于男性不育弓形虫感染阴性组生精细胞凋亡率(12.22土6.18)%(P<0.05).男性不育组精子凋亡发生率为(13.76士9.19)%,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男性精子凋亡发生率(4.28±1.67)%(P<0.01).结论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有着密切关系,弓形虫感染可引起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肖冬梅;周永华;石火英;刁文;蔡隽;高庆凤;岳慧;王瑞兵;石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金坛市洮湖外来输入钉螺监测

    1978年春季,金坛市在儒林镇叶兴村、峙干村与洮西镇钱家村的芦苇滩上发现大面积钉螺,有螺面积21.46 hm2,其中儒林镇8.12 hm2,洮西镇13.34 hm2.当年春季采取药物灭螺和秋冬季土埋包饺子方法,进行环改灭螺工程.从1979年春季查螺,至今再未查到钉螺.据有关方面推断,该地区当时查出的钉螺,源于1970年代初从外地大量引进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在洮湖内放养所致,属外来输入.1979年查病1 636人,查耕牛48头,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及病牛.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金坛市从1989年起在洮湖东北侧和北侧出水口处,建立了常州市血防螺情监测点.

    作者:冯国和;张培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无锡市锡山区晚期血吸虫病调查结果分析

    原锡山市行政区调整后成立了锡山区,为掌握该区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现状,于2004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晚血病人清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树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