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沉痛悼念血防事业的奠基人肖荣炜同志

关键词:沉痛悼念, 奠基人
摘要: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张家港市外地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张家港市是以中华按蚊为惟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历史上曾发生2次大面积流行,经过多年的防治,1990年通过疟疾基本消灭考核.自1983年出现第1例外地疟疾病例至2004年,共发现333例外地疟疾病例.本文对外地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学东;蒋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究Ⅰ复方悬浮剂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目的研制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并分析其性能.方法将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与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和黏度调节剂等助剂混合,经球磨机研磨,制成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并对该制剂的黏度、粒径等进行分析,根据测定的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大吸收峰波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制剂中氯硝柳胺和氯辛硫磷的含量,并进行水溶液悬浮稳定性测定.结果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是一种灰白色流动性黏稠液体,进入水体极易分散,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pH 8.65,黏度137mpa·s,药物颗粒粒径0.138~19.953 μm,其中95.6%粒径<10μm,82.24%粒径<5μm.氯硝柳胺的紫外吸收有3个峰值,分别为210、234 nm和332 nm,氯辛硫磷的吸收峰为269 nm.高效液相法测得复方增效剂氯硝柳胺含量为20.64%(W/W),氯辛硫磷含量为5.26%(W/W).复方水溶液悬浮性2 h内中段氯硝柳胺含量均>100%,4 h仍为89.14%.结论新研制的复方增效氯硝柳胺悬浮剂是一种性能稳定,符合质量标准的制剂.

    作者:戴建荣;朱荫昌;梁幼生;李洪军;龚明涛;张均寿;管晓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现场应用

    目的现场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筛查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随机抽取10~70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史个案调查;收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Kato-Katz法(1送3检)作病原学检查;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DDIA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诊断试剂盒进行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结果3个村共筛查村民659人,Kato-Katz法粪检阳性187例,阳性率为28.4%;DDIA、ELISA和COPT的阳性率分别为70.9%,84.2%和54.9%;在187例粪检阳性者中,DDIA、ELISA和COPT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4%、96.8%和81.8%.结论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筛查病人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梁幼生;朱荫昌;戴建荣;何伟;徐明;李远林;王尚位;唐建霞;华万全;李洪军;茹炜炜;杨忠;殷关麟;曹国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农业结构调整与湖沼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关系

    目的了解农业结构调整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控制以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2个村作对比研究:幸福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病人、病牛化疗及灭螺;铁市村按常规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5年回顾性调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血吸虫病传播关系,并进行X2、线性相关、t检验.结果钉螺自然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之间呈正相关;2村接触疫水者按距离远近作横向平行分析,回归方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试验村比对照村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大,生产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结论农业结构调整是湖沼地区防治血吸虫病重要措施,应大力推广.

    作者:王文梁;张汉忠;徐乾成;张玉其;秦琴;刘凤春;马则东;章伟;孙维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西昌市急性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高原山区,地处安宁河中上游,是安宁河流域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病也较严重,现就本市急血防治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胡孝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金坛市洮湖外来输入钉螺监测

    1978年春季,金坛市在儒林镇叶兴村、峙干村与洮西镇钱家村的芦苇滩上发现大面积钉螺,有螺面积21.46 hm2,其中儒林镇8.12 hm2,洮西镇13.34 hm2.当年春季采取药物灭螺和秋冬季土埋包饺子方法,进行环改灭螺工程.从1979年春季查螺,至今再未查到钉螺.据有关方面推断,该地区当时查出的钉螺,源于1970年代初从外地大量引进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在洮湖内放养所致,属外来输入.1979年查病1 636人,查耕牛48头,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及病牛.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金坛市从1989年起在洮湖东北侧和北侧出水口处,建立了常州市血防螺情监测点.

    作者:冯国和;张培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1例

    血吸虫病在我国多流行于长江以南的省、市、自治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导致南方流行的寄生虫病可在北方出现.本组曾遇到误诊1例急性血吸虫病,报道如下.

    作者:申金雁;张庆华;侯玉英;殷国荣;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沉痛悼念血防事业的奠基人肖荣炜同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SR-PCR 对日本血吸虫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有学者根据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形态学、免疫学和地理分布等特征,将其分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5个地域品系.对于分布在中国大陆长江沿岸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日本血吸虫是否为同一品系--中国大陆品系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生态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血吸虫种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遗传分化,这些变化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加以区分.而后应用蛋白质和酶学方法使得对血吸虫种株研究取得了进展[2].但是蛋白质和酶都是基因表达产物,而非基因本身,这些物质有可能是在翻译后修饰或加工而成,因而不能正确反映种株基因变异情况.应用基于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血吸虫遗传变异和分类,能直接反映基因本身,显示出该法的优越性[3].

    作者:刘伟;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分子机理研究Ⅲ嗜人按蚊P450基因mRNA荧光半定量RT-PCR分析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CYP6、CYP4基因与溴氰菊酯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嗜人按蚊体内CYP6和CYP4基因的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嗜人按蚊抗性品系中CYP6基因mRNA的含量约为敏感品系的1.39倍.抗性品系中CYP4基因mRNA的含量约为敏感品系的3.63倍.结论嗜人按蚊抗性品系体内的CYP6和CYP4的mRNA量高于其敏感品系,提示嗜人按蚊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机理可能与其细胞色素P450表达量增高有关.

    作者:曹俊;高琪;王俊宏;周华云;李菊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江苏省疟疾高发区抗疟措施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通过强化抗疟措施的落实提高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泗洪县3个乡为试验区,除执行常规抗疟措施外,开展居民和小学生健康教育,对乡村医生建立奖惩制度.另选择该县相类似的3个乡为对照区,仅采取常规抗疟措施.结果试验区疟疾发病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区,试验区抗疟措施执行情况、发热病人血检开展情况、乡村医生对疟防工作的主动参与性、居民及小学生疟防知识均好于对照区.结论强化抗疟措施的落实明显提高了疟疾高发区的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值得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金小林;高琪;周华云;王伟明;李菊林;顾亚萍;曹俊;朱国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1例尿液虫卵定量观察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效果和病人尿液中虫卵定量计数.方法治前和治后每日收集尿液2次,沉淀后镜检虫卵,计数和孵化毛蚴.结果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后,血尿症状消失.治前795 ml尿液中有虫卵1 480个,203个卵(13.7%)孵出了毛蚴;治后每日尿液中均有血吸虫卵,逐渐减少,均不能孵出毛蚴.治后45天和3个月尿液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结论吡喹酮治疗埃及血吸虫病效果良好.

    作者:钱翠英;李艳志;徐国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强螺杀粉剂杀灭皖南山区钉螺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强螺杀粉剂(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对山丘地区残存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实验室采用泥盘接触法比较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现场试验分强螺杀粉剂环境清理组、未清理组及常规喷洒法未清理组进行,观察3组灭螺效果.结果室内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1、3、7 d的钉螺死亡率均>95%,差异均无显著性(x2分别为0.346、0.346、1.013,P均>0.05).现场试验强螺杀粉剂喷粉环境清理组、未清理组和喷洒法环境未清理组的灭螺效果均>95%,3组之间7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x2=-8.572,P>0.05),3组之间15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亦无显著性(x2=2.765,P>0.0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均>98%.结论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一致,而且不需用水、不需清理环境,特别适合杀灭山丘地区钉螺.

    作者:方益民;程羽凤;方荣乐;汤以农;汪业彬;肖汉民;王荣宝;赵家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硝柳胺不同剂型及其灭螺的研究进展

    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推荐使用的杀螺药,也是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灭螺药物[1-4].氯硝柳胺,化学名:4'-硝基-2',5-二氯水杨酰苯胺,是一种水杨酰胺衍生物,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和吡啶等[5].该药杀螺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但难溶于水,影响了其在现场的应用.所以,研制易溶于水,适合现场推广应用的新剂型十分必要.国内外的研究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氯硝柳胺各种剂型及其杀螺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徐世芳;王晗;姜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由于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极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是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

    作者:徐明星;姚群;周敦金;杨燕;罗华堂;周水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种间接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新方法及其验证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方法-改良ODST法(I-ODST).方法根据ELISA反应原理推导I-ODST法的公式ODST=^aA/1-bA,验证时采用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样品中特异性抗体的A值,对A值的倒数与相对浓度C的倒数作线性回归分析,并与常用的A-C、A-logC法进行比较.结果I-ODST法线性检验回归系数的平方值(R2)均>0.99,假设检验的P值<0.05,A-C、A-logC法大部分的R2<0.99,且I-ODST法的线性拟合趋势佳.结论建立了一种比常用数据转换方法线性拟合更好的ELISA检测结果标准化的新方法.

    作者:张媛媛;张素华;胡姝颖;李强;季旻珺;吴观陵;吴海玮;罗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四川省喜德县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调查

    全国血吸虫病网络直报系统于2005-08-03警示,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上报东河乡瓦尔村发生5例急性血吸虫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派专家组于8月4~8日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和防治指导.

    作者:曹淳力;祝红庆;辜学广;吴子松;邱东川;郭家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沼型的贵池、水网型的枞阳和山丘型的桐城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2个行政村,一个村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治理措施,另一个村实施一般防治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和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的3个村,2年后贵池和枞阳试验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46.26%、58.95%,桐城试验村2年均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3个试验村分别下降了85.58%、77.36%、68.41%.实施一般防治措施的3个村,2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9.7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27.32%,桐城试验村发现1例新感染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52.17%,桐城试验村下降了30.2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55.09%.结论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陶承国;陈更新;陈金生;徐辉;尹年武;汪昊;葛继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山东省551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目的掌握山东省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的发病情况,为做好晚期丝虫病患者的照料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995~2004年间确诊的551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551例住院患者中,男性288例,女性263例;主要分布在枣庄、济宁、临沂3市:年龄13~87岁,60~岁组多:职业以农民为主(88.93%),文化程度多为文盲和小学;病程1月~52年.乳糜尿428例(77.68%),象皮肿76例(13.79%),鞘膜积液29例(5.26%),混合体征者18例(3.27%).结论山东省晚期丝虫病患病率已处于较低水平,其发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积极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法以控制发病,减轻患者症状或体征.

    作者:付婷霞;史世俊;胡颖新;李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南京血吸虫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南京血吸虫体表形态和结构.方法用南京血吸虫的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兔,每兔1 200条,感染45~80 d后解剖,获得的血吸虫用4%戊二醛固定.然后按扫描电镜观察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大雄虫背中部体表有粗大的嵴和深的凹陷,腹中部有小棘.小雄虫整个背部和腹部均有小棘.大雌虫体表均有小棘.小雌虫背部和腹面均有小棘,但形状不同,旋转的尾部在同一平面显示出2种体棘;腹吸盘可见轮辐状.雌雄虫体表均可见有纤毛和没有纤毛的感觉乳突.结论南京血吸虫体表存在着与日本血吸虫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考虑为一新种血吸虫.

    作者:徐国余;李解权;濮祖茂;杨佩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