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徐明星;姚群;周敦金;杨燕;罗华堂;周水茂

关键词:武汉市, 血吸虫病, 流行现状, 防治对策, Wuhan city, 气候适宜, 长江中游, 纵横, 雨量, 疫区, 湖沼, 湖泊, 河流, 汉水, 繁殖, 钉螺
摘要: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由于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极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是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强螺杀粉剂杀灭皖南山区钉螺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强螺杀粉剂(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对山丘地区残存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实验室采用泥盘接触法比较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现场试验分强螺杀粉剂环境清理组、未清理组及常规喷洒法未清理组进行,观察3组灭螺效果.结果室内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1、3、7 d的钉螺死亡率均>95%,差异均无显著性(x2分别为0.346、0.346、1.013,P均>0.05).现场试验强螺杀粉剂喷粉环境清理组、未清理组和喷洒法环境未清理组的灭螺效果均>95%,3组之间7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x2=-8.572,P>0.05),3组之间15 d的钉螺死亡率差异亦无显著性(x2=2.765,P>0.0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均>98%.结论强螺杀粉剂喷粉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一致,而且不需用水、不需清理环境,特别适合杀灭山丘地区钉螺.

    作者:方益民;程羽凤;方荣乐;汤以农;汪业彬;肖汉民;王荣宝;赵家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SR-PCR 对日本血吸虫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有学者根据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形态学、免疫学和地理分布等特征,将其分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5个地域品系.对于分布在中国大陆长江沿岸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日本血吸虫是否为同一品系--中国大陆品系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生态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血吸虫种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遗传分化,这些变化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加以区分.而后应用蛋白质和酶学方法使得对血吸虫种株研究取得了进展[2].但是蛋白质和酶都是基因表达产物,而非基因本身,这些物质有可能是在翻译后修饰或加工而成,因而不能正确反映种株基因变异情况.应用基于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血吸虫遗传变异和分类,能直接反映基因本身,显示出该法的优越性[3].

    作者:刘伟;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晚期血吸虫病32例死因分析

    1998~2004年湖北省孝感市共有晚期血吸虫病(晚血)407例,其中腹水型208例,死亡20例;巨脾型185例,死亡12例;侏儒型7例;结肠增殖型7例.现将32例晚血死亡病例死因分析如下.

    作者:褚君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1例

    血吸虫病在我国多流行于长江以南的省、市、自治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导致南方流行的寄生虫病可在北方出现.本组曾遇到误诊1例急性血吸虫病,报道如下.

    作者:申金雁;张庆华;侯玉英;殷国荣;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洞庭湖区村民血防认知调查

    目的调查洞庭湖区村民血防认知水平,为制定相应的血防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南洞庭湖2个村571户,每户随机抽取1人,由调查员对所抽取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受访村民血防常识总体认知率为43.4%~95.3%,8项血防常识中,仅3项常识的认知状况较好;粪检阳性村民中,对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男女认知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认知不全和全认知两类村民的粪检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吸虫感染与村民血防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吕媛;易尚辉;汪耀珠;易银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及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关系.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正常生育、不育男性精液中的生精细胞凋亡.结果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感染组生精细胞凋亡率为(14.17±7.16)%,显著高于男性不育弓形虫感染阴性组生精细胞凋亡率(12.22土6.18)%(P<0.05).男性不育组精子凋亡发生率为(13.76士9.19)%,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男性精子凋亡发生率(4.28±1.67)%(P<0.01).结论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有着密切关系,弓形虫感染可引起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肖冬梅;周永华;石火英;刁文;蔡隽;高庆凤;岳慧;王瑞兵;石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吡喹酮引起急性肝内胆汁淤滞综合征2例

    吡喹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可引起过敏性肝损害,导致胆汁淤滞综合征者甚为少见,现报告2例.

    作者:夏象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免疫方案对日本血吸虫22.6 kDa重组蛋白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比较福氏完全佐剂(FCA)、福氏不完全佐剂(FIA)与氢氧化铝(Al(OH)3)的免疫增强作用,探讨不同免疫方案对日本血吸虫22.6 kDa蛋白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rSj22.6/26GST重组抗原的大量表达,用亲和层析法制备rSj22.6/26GST融合蛋白并以凝血酶酶切获得纯化重组日本血吸虫22.6 kDa抗原(rSj22.6).将纯化rSj22.6抗原分别与FCA、FIA和Al(OH)3混合后,按照不同的免疫程序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试验.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免疫保护效果.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纯化的酶切产物是日本血吸虫22.6 kDa抗原.rSj22.6抗原与不同佐剂的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提示:与PBS对照组相比,rSj22.6与FCA、FIA的协同作用均能诱导较高的成虫减虫率和总体减卵率(P均<0.01);rSj22.6与Al(OH)3的协同作用虽能诱导产生一定的总体减卵率(P<0.01),但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成虫减虫率(P>0.05).各佐剂干预组所诱导的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rSj22.6抗原诱导的保护作用在福氏佐剂的辅助下强于在Al(OH)3作用下的保护作用.结论福氏佐剂和Al(OH)3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rSj22.6免疫小鼠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力,但福氏佐剂的增效作用强于Al(OH)3.

    作者:季旻珺;苏川;沈蕾;马磊;张兆松;吴观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张家港市外地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张家港市是以中华按蚊为惟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历史上曾发生2次大面积流行,经过多年的防治,1990年通过疟疾基本消灭考核.自1983年出现第1例外地疟疾病例至2004年,共发现333例外地疟疾病例.本文对外地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学东;蒋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氯硝柳胺含量的研究

    目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氯硝柳胺含量.方法采用1:9乙酸丁酯-石油醚混合溶剂萃取,再用NaOH反萃取有机相中的氯硝柳胺,用双波长光度法测定.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氯硝柳胺的提取率达93%.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4 g/m3,检出限为O.042 7 g/m3,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6×105L/(mol·cm).结论萃取光度法能用于水样中氯硝柳胺含量的现场检测.

    作者:嵇正平;姜友富;汪世新;高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由于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极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是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

    作者:徐明星;姚群;周敦金;杨燕;罗华堂;周水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黏菌素E杀灭钉螺效果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黏菌素E对钉螺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喷洒法观察黏菌素E对湖北钉螺的杀螺效果,通过鱼毒试验观察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药物浓度为5.0、1.0g/L时,分别浸杀24、48 h和72 h,各组钉螺的死亡率均为100%;药物浓度为0.5 g/L时,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00%、100.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1 g/L时,浸杀24、48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0.00%、95.00%和100.00%;药物浓度为0.01 g/L,浸杀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00%、86.00%和100.00%.分别用35、70、140 mg/m2黏菌素E进行喷洒灭螺,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0.00%、100.00%和100.00%.鱼毒试验显示黏菌素E对鱼的毒性为弱毒性.结论黏菌素E是一种有效的灭螺药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余传信;殷旭仁;许永良;杨小红;朱荫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硝柳胺不同剂型及其灭螺的研究进展

    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推荐使用的杀螺药,也是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灭螺药物[1-4].氯硝柳胺,化学名:4'-硝基-2',5-二氯水杨酰苯胺,是一种水杨酰胺衍生物,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和吡啶等[5].该药杀螺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但难溶于水,影响了其在现场的应用.所以,研制易溶于水,适合现场推广应用的新剂型十分必要.国内外的研究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氯硝柳胺各种剂型及其杀螺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徐世芳;王晗;姜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山东省551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分析

    目的掌握山东省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的发病情况,为做好晚期丝虫病患者的照料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995~2004年间确诊的551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551例住院患者中,男性288例,女性263例;主要分布在枣庄、济宁、临沂3市:年龄13~87岁,60~岁组多:职业以农民为主(88.93%),文化程度多为文盲和小学;病程1月~52年.乳糜尿428例(77.68%),象皮肿76例(13.79%),鞘膜积液29例(5.26%),混合体征者18例(3.27%).结论山东省晚期丝虫病患病率已处于较低水平,其发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积极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法以控制发病,减轻患者症状或体征.

    作者:付婷霞;史世俊;胡颖新;李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四川省喜德县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调查

    全国血吸虫病网络直报系统于2005-08-03警示,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上报东河乡瓦尔村发生5例急性血吸虫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派专家组于8月4~8日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和防治指导.

    作者:曹淳力;祝红庆;辜学广;吴子松;邱东川;郭家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弓形虫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观察

    弓形虫是一种全球分布且广泛寄生于人体及动物有核细胞的专性寄生虫,能引起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为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艾滋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人群弓形虫感染的调查和防治已有较多报道.而弓形虫感染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以期探讨弓形虫感染者的免疫状况.

    作者:钱学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及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在各流行省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审核全国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发现新问题,切实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的利用率,现将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通报如下.

    作者:郝阳;吴晓华;夏刚;郑浩;郭家钢;王立英;周晓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西昌市急性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高原山区,地处安宁河中上游,是安宁河流域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病也较严重,现就本市急血防治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胡孝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探讨

    目的探索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方法通过收集巢湖流域与钉螺孳生繁殖有关的基本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水质状况和巢湖地区钉螺分布资料等,结合现场调查,论证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结果与巢湖相通的东岸丘陵有螺水系,水流缓慢,方向非直流,难以造成钉螺扩散至湖内;尽管巢湖与长江有螺段相通,且多次发生长江水顶托现象,但江水并非直接流入巢湖;巢湖土壤沙化严重,植被覆盖面小,土质板结,滩面相对较小,水质状况差.结论周边地区的钉螺很难扩散至巢湖及巢湖局部环境不适合钉螺生存可能是巢湖无钉螺孳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吕大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现场应用

    目的现场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筛查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云南省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随机抽取10~70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史个案调查;收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Kato-Katz法(1送3检)作病原学检查;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DDIA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诊断试剂盒进行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结果3个村共筛查村民659人,Kato-Katz法粪检阳性187例,阳性率为28.4%;DDIA、ELISA和COPT的阳性率分别为70.9%,84.2%和54.9%;在187例粪检阳性者中,DDIA、ELISA和COPT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4%、96.8%和81.8%.结论DDIA免疫诊断试剂盒在大山区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筛查病人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梁幼生;朱荫昌;戴建荣;何伟;徐明;李远林;王尚位;唐建霞;华万全;李洪军;茹炜炜;杨忠;殷关麟;曹国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