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季温度变化对钉螺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杨坤;周晓农;梁幼生;洪青标;张燕;孙乐平;杨国静;熊希凯

关键词:钉螺, 血吸虫病, 气候变暖, 一氧化氮合酶, 酶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了解冬季气候变暖影响钉螺生存繁殖的作用机理.方法冬季采集的钉螺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模拟外界气候变暖.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温度下钉螺中枢神经节、雌雄生殖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中枢神经节NOS的含量0℃组及-4℃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睾丸组织NOS的平均灰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呈上升的趋势,-2℃以下的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组织NOS的平均灰度值变化较为复杂,其平均灰度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温度变化对钉螺的生存和繁殖都产生较大的影响,生殖腺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敏感度明显大于神经节.冬季温度升高会使钉螺体内的NOS发生变化,使其更利于生存.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非霍杰金淋巴瘤误诊为晚期血吸虫病1例

    患者,周某,女,46岁,住武汉市蔡甸区,2002年6月13日前来蔡甸区血防所就诊.自诉40-50d前发现左上腹部一肿块,近日来感觉四肢无力,心慌气急,上腹部膨胀.患者青少年时在血吸虫病疫区生活,曾治疗过1次血吸虫病(锑剂),婚后一直在城关居住.

    作者:宗俊安;方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杀螺效果的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杀螺效果评价的差异,确定其现场使用的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开放式浸杀法和喷洒法测试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杀螺效果,并以常规封闭式浸杀法和喷洒法进行比较.结果氯硝柳胺乙醇胺盐药液24 h开放式浸杀钉螺的LC50为0.661 8 mg/L,常规封闭式浸杀钉螺的LC 50为0.147 3 mg/L,封闭式杀螺效果好于开放式,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t=3.371,P<0.05).开放式浸杀时钉螺逃逸数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减少,当药物浓度达4.0 mg/L时,钉螺逃逸被完全抑制,大部分钉螺在1 h内逃逸.而开放式喷洒时,仅低剂量组有少量钉螺逃逸,开放式和封闭式喷洒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常规药效测试方法可能高估了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杀螺作用,现行推荐剂量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有效浓度.建议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现场浸杀灭螺应用剂量(指乙醇胺盐含量,下同)为2-4 mg/L,喷洒灭螺的现场应用剂量为1-2 g/m2.若考虑复杂环境或其它因素影响,则尚需酌情增加药物用量.

    作者:黄轶昕;奚伟萍;张燕萍;吴锋;洪青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吸虫抗体的应用价值

    目的了解金标免疫斑点法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血清流行病学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有治疗史者48例,无治疗史者104例及非流行区46例,同时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和IHA法查血吸虫抗体;用孵化法查血吸虫毛蚴,用诊断指标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与IHA法比较,金标免疫斑点法的灵敏度是98.5%,特异度是68.9%,阳性预告值是61.3%;与孵化法比较,其灵敏度是100%,特异度是56.1%,阳性预告值是32.1%;而IHA法对孵化法的灵敏度是100%,特异度是80.5%,阳性预告值为51.5%.结论金标免疫斑点法灵敏度高,但特异度和阳性预告值偏低.可作为血吸虫病筛查方法之一,但不能作为血吸虫病确定诊断的依据.

    作者:杨锦亮;王德安;张玉和;方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000-2001年玉山县感染性钉螺调查

    玉山县曾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钉螺感染率在某些螺点高达22%,通过多年的防治,至1999年底,全县尚有20个乡(镇、场),80个行政村有残存螺点276个,面积326 565 m 2.

    作者:王富宽;谭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桃源县山丘型光壳钉螺向沅江扩散的调查

    为探讨山丘型光壳钉螺能否向沅江水系扩散,我们于2001年3-10月对汇入沅江的3条有螺水系进行了螺情调查及现场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孝明;侯国弘;皮辉;张献忠;周应彩;余桃衡;刘新胜;田子英;刘德山;屈贵顺;肖俊文;李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硼矿石粉灭螺效果观察

    硼矿石粉为南京市血吸虫病防治院新筛选出的一种杀螺药物.2001-2002年我们对南京市鼓楼区江滩、草滩、鱼塘等有螺环境,采用硼矿石粉进行灭螺,现报告如下.

    作者:阚家桂;夏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胶体金标记技术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及其展望

    1980年代中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由消灭媒介螺蛳转向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由此血吸虫病的诊断工作愈显重要.寻找简便迅速,准确灵敏,并且具有考核疗效和防治效果以及监测疫情的诊断方法,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胶体金标记技术作为一项免疫学检测方法,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重视,正日益成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利工具.

    作者:耿辉;徐明星;石佑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病快速筛检敏感询检指标探讨

    目的探讨快速筛检日本血吸虫病的敏感询检指标.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后退法,Wald检验)筛选敏感询检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其筛检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有5个指标与血吸虫病现症感染有明显联系,分别是过去1周腹痛史、过去1周脓血便史、既往血吸虫感染史、职业、年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过去1周腹痛史和职业两个指标进入模型,2指标单独筛检血吸虫病的特异度分别为91.9%(95%C.I.89.7%-94.1%)和38.3%(95%C.I.34.4%-42.2%),灵敏度分别为32.5%(95%C.I.18.0%-47.0%)和87.5%(95%C.I.77.3%-97.7%).综合筛选的灵敏度为92.5%(95%C.I.84.3%-100.0%),特异度为36.8%(95%C.I.32.9%-40.7%),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12(95%C.I.0.633-0.791).结论过去1周腹痛史和职业可以作为快速筛检日本血吸虫病的两个敏感询检指标.

    作者:周艺彪;赵根明;姜庆五;李晓杰;夏柱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洞庭湖区蓄洪垸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探讨洞庭湖区蓄洪垸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选择资阳区民主垸曾明、明朗2个村进行人畜病情、螺情及易感地带野粪污染的纵向观察.结果试点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徘徊不降、人畜化疗虽可取得短期控制疫情的效果,但第2年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试点村垸内活螺密度分别上升了84.62%,73.17%;垸外明朗村易感地带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分别上升了70.62%,83.74%;曾明村几乎无变化.易感地带污染以牛、人粪为主.结论蓄洪垸血吸虫病疫情有发展之趋势,主要传染源为牛和人,本地居民和牛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

    作者:陈焱;蔡凯平;何永康;佘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86例急性血吸虫感染分析

    仙桃市血防医院在2000-2001年共收治急性血吸虫感染(以下简称急感)86例,现将其发病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黄灿;彭杏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300例慢性血吸虫病调查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血吸虫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由浙江省医科院寄研所提供;B超由浦口卫生院B超室检查;其它均由市疾控中心完成.

    作者:张莹;王尧荣;张碧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生态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疫情消长关系的研究

    目的评价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疫情的作用.方法统一调查方案并连续观察6年,监测病情、螺情变化.结果6年来,7种环改方法对降低疫情均有作用.人群患病率、急感发病率、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86.7%、100%、70.1%、92.0%、96.5%和100%.结论改变钉螺孳生的生态环境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一种长效的环保型灭螺措施.

    作者:廖洪义;黄水生;刘建兵;邓爱群;余秉圭;王金国;钟国体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冬季温度变化对钉螺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了解冬季气候变暖影响钉螺生存繁殖的作用机理.方法冬季采集的钉螺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模拟外界气候变暖.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温度下钉螺中枢神经节、雌雄生殖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中枢神经节NOS的含量0℃组及-4℃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睾丸组织NOS的平均灰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呈上升的趋势,-2℃以下的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组织NOS的平均灰度值变化较为复杂,其平均灰度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温度变化对钉螺的生存和繁殖都产生较大的影响,生殖腺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敏感度明显大于神经节.冬季温度升高会使钉螺体内的NOS发生变化,使其更利于生存.

    作者:杨坤;周晓农;梁幼生;洪青标;张燕;孙乐平;杨国静;熊希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001年永北镇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云南省永北镇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是在前几年间断防治和重点防治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这种防治方式的成效和目前该地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学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噬菌体抗体基因结构分析

    目的对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抗体克隆进行基因分析.方法将2株阳性克隆抗体基因进行测序,并用NCBI和Ig Blast Analysis of Immunoglobulin sequences中的软件,对DNA序列和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模拟.结果B04和C24阳性克隆抗体基因的长度分别为708 bp和732 bp,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与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典型的抗体轻、重链可变区特征.对2株克隆抗体基因二级结构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以β-折叠和转角为主的平行肽链形成片层样结构,均符合抗体的基本构型.结论B04、C24阳性克隆外源基因均属于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

    作者:陈代雄;俞慕华;雷智刚;孟锦绣;何蔼;李卓雅;曹爱莲;詹希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无锡市惠山区血防查螺质量监控方法探讨

    无锡市惠山区是原锡山市调整后的新设行政区,在当地血吸虫病疫情日趋降低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质保量做好血防查螺工作,因地制宜,提高查螺工作质量与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对行政区划调整后血防查螺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措施作初步探讨.

    作者:何晓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土源性线虫低感染地区重点人群与全民服药驱虫效果

    为探索土源性线虫低感染地区采用重点人群服药与全民服药两种防治措施对降低感染率的作用,2002年在高邮市车逻镇选择3个村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殿华;杨维平;邵靖鸥;陈业军;匡瑞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陂区卫生机构改革后血防管理模式探讨

    黄陂区街乡镇卫生机构改革将大部分血防站并入卫生院,进行了资源的重组,以期从整体上拓展卫生资源优势,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疗、防保和血防工作的协调发展.现将1年来血防工作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用于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筛查的研究

    目的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用于筛查以确定化疗对象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江滩型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选择一自然人群共4 63人,以粪便孵化法和Kato-Katz法阳性为标准确诊病人,同时用DDIA、双面胶纸条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这一自然人群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筛查人群463人,粪检阳性18例,患病率3.9%.DDIA阳性73人,阳性率为15.8%,18例粪检阳性者中17例阳性,阳性符合率为94.4%,Youden指数为0.81.DGS-COPT阳性41人,阳性率为8.9%,18例粪检阳性者中13例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2.2%,Youden指数为0.66.ELISA阳性85人,阳性率为18.4%,18例粪检阳性者中15例阳性,阳性符合率为83.3%,Youden指数为0.68.结论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是种较适合在低度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筛查化疗对象的方法.

    作者:宋鸿焘;梁幼生;戴建荣;纪长生;神学慧;李龙根;殷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东方田鼠血清及其不同部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对东方田鼠血清及其不同部分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外杀伤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血清初步分离成含蛋白部分及分子量小于20 kDa的小分子部分,并分别观察了东方田鼠全血清、去补体血清、蛋白及小分子血清成分对体外培养童虫的杀伤,此外,还观察了蜕皮素对东方田鼠血清杀伤作用的影响.结果东方田鼠热灭活去补体血清对童虫的杀伤显著低于正常血清;感染及正常东方田鼠血清小分子在第48 h及72 h表现出一定杀伤作用(30%),而血清蛋白在24 h就有显著杀伤,但杀伤作用略低于全血清;蜕皮素对东方阳鼠血清的杀伤无明显影响.结论补体在东方田鼠血清杀伤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清蛋白为体外杀伤的主要成分,可能与小分子成分协同参与杀伤.

    作者:欧阳理;易新元;曾宪芳;王庆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