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用卫生杀虫剂质量监督与管理

季根妹

关键词:家用卫生杀虫剂, 质量, 液体蚊香, 蚊虫, 天然植物, 驱蚊香, 气雾剂, 喷雾剂, 中国, 制剂, 演变, 历史, 矿物, 防治
摘要:家用卫生杀虫剂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数千年前即有用各种天然植物矿物烟熏火燎驱杀蚊虫的记载.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现在被广泛用于防治蚊虫的制剂主要有蚊香,电驱蚊香,液体蚊香,气雾剂,喷雾剂等[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3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费用-效果

    目的评价3种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在低度流行区应用的费用-效果.方法在江苏省江滩型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选择一自然人群,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双面胶纸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进行检测.以粪便孵化法和改良加藤氏法阳性确诊病人作为金标准,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价3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费用-效果.结果3种方法总费用相近,DDIA每查出1例血吸虫病人的费用和漏检病人造成的损失分别比ELISA少7.17%和200%,查出1例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费用和人均检查费用分别比ELISA多5.8%和23.16%.DGS-COPT各项费用均比DDIA和ELISA为高.粪检阳性者中,DDIA、DGS-COPT和ELIS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4.4%、72.2%和83.3%.结论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经济实用.

    作者:宋鸿涛;梁幼生;戴建荣;李洪军;纪长生;神学慧;李龙根;殷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55例晚期血吸虫病调查

    1方法1.1对象在1991年登记在册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基础上,进一步摸底,凡居住流行区有反复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血吸虫病查治史,现有腹水、脾肿大或曾有腹水、呕血、便血或脾脏切除史,以及疑为结肠增殖或发育障碍者为检查对象.

    作者:谭敏华;郑水芳;陈饶生;王富宽;吴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英文摘要的撰写:问题与解答(1)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Ⅴ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天,以3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 0、30 min和1、1 2、24 h后剖杀感染小鼠,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按常规方法制成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成虫体表的变化.结果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主要为虫体表形成泡状结构的薄壁隆起;给药10 min,敏感株雄虫皮层可见较多小泡状物,而抗性株则少见;1 h后,敏感株虫体表可见大量的泡状物,泡状物溃破可形成皮层损伤灶,抗性株仅见少量的泡状物;24 h后,敏感株雄虫体表完全受损,部分皮层剥落,暴露出肌肉层,而抗性株仅见少量泡状物和破损的泡状物.给药1 h后,敏感株雌虫开始出现少量泡状物,抗性株雌虫体表未见泡状损伤;12 h后,敏感株雌虫泡状物数量增加,抗性株仅在有限区域见少量泡状物.结论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体表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株的损伤程度重于抗性株,雄虫重于雌虫.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 Coles;MJ Doenhoff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状况,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抗弓形虫抗体IgM、IgG检测.结果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14.86%)、CAg或IgM阳性率(10.36%)均高于健康体检者(3.85%)、(1.28%),两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3例弓形虫检测阳性患者中,CAg或IgM阳性率(69.7%)大于IgG阳性率(30.3%)(P<0.01).结论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目活动性感染较严重,应加强对弓形虫病的认识,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情况.

    作者:卢致民;马伟一;张进顺;张华彪;刘金花;施万平;唐宏炜;王兵科;徐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瑞-姬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未端标记法(TUNEL)检测弓形虫感染小鼠精子悬液的凋亡生精细胞.结果弓形虫感染组生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能有促进生精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周永华;胡玉红;石火英;王瑞兵;陆永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国大陆不同地区光壳钉螺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目的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对中国大陆5省不同地区的光壳钉螺进行分析,研究光壳钉螺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提取钉螺头足部的基因组DNA,用随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0.6%硝酸银染色,判别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个螺群的平均遗传相似性为0.721 4,平均百分匹配数为0.680 9,聚类结果表明可分为3个分类群,云南大理和四川普格的钉螺为第一分类群,福建福清和江苏东台的钉螺为第二分类群,安徽的4个螺群和江苏宜兴的钉螺为第三分类群.结论在我国各地的光壳钉螺螺群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的同时,已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聚类结果中螺群的聚类地位和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一致,但江苏东台光壳螺群的聚类地位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作者:许静;郑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生部信息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长江如皋段江滩钉螺孳生可能性研究

    目的探讨长江江苏省如皋段江滩能否孳生钉螺及该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方法采集长江如皋江滩及长江扬州江滩的水、土样,分析两者的理化性质;调查分析两者水文、植被、气象因子有无差异;用两者的水、土在室内饲养钉螺,比较两者的钉螺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螺卵孵化率;在如皋段及内河环境人工控制现场饲养钉螺,比较两者存活率.结果如皋段江水的Ca2+、总硬度、Mg2+、氯化物和土样的SO2-4均显著高于扬州段;两者钉螺半年、1年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均无显著差异;如皋段通过人工控制能孳生钉螺.结论因长江潮汐顶托和江滩无植被钉螺难以向下游扩散,长江如皋段以东江滩无需查螺或只需用少量经费监测,以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杜松如;江哲;尤玉民;闵仁华;沈健;杨建斌;申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家用卫生杀虫剂质量监督与管理

    家用卫生杀虫剂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数千年前即有用各种天然植物矿物烟熏火燎驱杀蚊虫的记载.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现在被广泛用于防治蚊虫的制剂主要有蚊香,电驱蚊香,液体蚊香,气雾剂,喷雾剂等[1].

    作者:季根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胆囊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对胆囊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116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人胆囊B型超声扫描的结果,与非肝病患者作对照.同时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人中有脾功能亢进与无脾功能亢进(切脾后)的病人的胆囊病变作对照.结果116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病人中胆囊B型超声扫描有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分别为87.9%(102/116)及38.8%(45/116),对照组为36.6%(15/41)及19.5%(8/4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人中有脾功能亢进的病人中有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分别为89.0%(73/82)及39.0%(32/82),切脾后的病人为85.3%(29/34)及38.2%(13/3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与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发病密切相关,但脾功能亢进并非主要原因.

    作者:楼雅依;乌文琳;陆其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氯硝柳胺悬浮剂现场喷洒灭螺效果观察

    氯硝柳胺悬浮剂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新研制的一种氯硝柳胺新剂型.试验表明,其杀螺效果高于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且易溶于水,使用方便[1].

    作者:神学慧;张联恒;纪长生;殷芳;吴芳香;李叶芳;陈祥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型血吸虫病的CT诊断

    脑型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沉积于脑组织引起脑实质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并引发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异位血吸虫病.CT扫描对于脑型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定位及病情动态观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回顾分析28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型血吸虫病CT表现.

    作者:杨湘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南水北调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影响的调查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与扩散的可能性,提出防止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进展和影响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资料,座谈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范设想.结果新建工程对原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扩散问题,主要出现在江苏段工程中的苏中里下河地区、引江济淮工程的安徽巢湖地区、引江济汉工程的湖北四湖地区.而对南水北调能否引起钉螺北移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钉螺有可能向洪泽湖、巢湖周围地区扩散.结论东线工程中,如能结合血防工程,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已控制地区重新出现血吸虫病流行.

    作者:周晓农;王立英;郑江;郭家钢;赵勇进;廖洪义;黄安生;朱荫昌;徐兴建;蔡刚;高扬;梁幼生;张晓波;黄轶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进行SCN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两种剂型的杀螺试验.结果实验室SCN 0.5 mg/L(有效浓度0.125 mg/L)和WPN 0.5 mg/L(有效浓度0.25 mg/L),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均为100%;有效浓度0.063 mg/L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SCN为80.0%,WPN为66.7%.喷洒SCN 0.5 g/m2和WPN 1.0 g/m2,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浸杀SCN 0.5 mg/L和WPN 1.0 mg/L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喷洒SCN 2.0 g/m2和WPN2.0 g/m 2,SCN有效成份含量为WPN的1/2,3 d和7 d杀螺效果均高于WPN(x23d=30.21,P<0.01;x27d=7.62,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15 d杀螺效果相近(x512d=0.02,P>0.05).SCN1.0 g/m 2与WPN 2.0 g/m2喷洒,SCN有效成份含量为WPN的1/4,杀螺效果相近(x23d=0.90,P>0.05;x27d=1.99,P>0.05;x215 d=0.03,P>0.05).结论现场SCN浸杀和喷洒有效药物剂量为WPN的1/4时,均能达到与WPN相同的杀螺效果,SCN是一种高效、使用方便、水溶性好的新型杀螺剂,值得在现场推广应用.

    作者:张楚霜;李广平;阳桂芬;魏望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992-2002年西昌市急性血吸虫病分析

    西昌市属四川省大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每年均有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现将1992-2002年急性血吸虫病90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分析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的疫区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0年来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和近4年来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疫情指标,包括钉螺面积、血吸虫病人、晚期血吸虫病人、急性血吸虫病人、血吸虫病牛等,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23个县(市、区)中,有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疫情回升,4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部分疫情指标出现反复.结论由于受洪涝灾害、人口流动频繁、有螺船闸扩散钉螺等自然和社会因素,使达标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因此应加强对传染源和钉螺扩散源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作者:曹勤;余秉圭;王金国;廖洪义;钟国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渠道分支口防钉螺扩散装置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制有螺干渠分支口防止钉螺扩散的装置,巩固下游灌区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深层过水和设置防旋挡板的原理设计本装置,采用渣屑(钉螺扩散的载体)模拟漂浮试验,观察防螺效果.结果在干渠放水时,入水支渠口处无旋涡形成,经20次渣屑模拟漂浮试验,均未见渣屑随水漂流进入支渠.结论本装置可以起到防止渠道钉螺扩散的作用,且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作者:吴昭武;卓尚炯;吴秋泉;胡必科;刘新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内人芽囊原虫研究的一些进展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于1912年正式命名以来,长期被误认为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

    作者:廖远泉;余学留;沈继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关于认真做好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卫疾控综合便函(2002)123号]及卫生部<2002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及相关调查数据应用新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承担全国数据的汇总统计.

    作者:陈贤义;吴晓华;王立英;党辉;王强;郑江;郭家钢;姜庆五;赵根明;周晓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