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急性血吸虫病1例报告

徐立;廖玉生;李霞

关键词:幼儿, 急性血吸虫病, 报告, 血吸虫感染, 玉山县, 治疗, 诊治, 医院, 患儿, 发热
摘要:患儿陈某,男,2岁4个月,玉山县林岗乡人.2001年8月23日因发热20余d,经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疑血吸虫感染而转入我站诊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苏州市吴中区肠道线虫感染调查

    为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肠道线虫感染及流行情况,及时制订防治措施,于1998-2001年,每年5月与10月开展粪检调查.

    作者:顾建国;顾建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渠道分支口防钉螺扩散装置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制有螺干渠分支口防止钉螺扩散的装置,巩固下游灌区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深层过水和设置防旋挡板的原理设计本装置,采用渣屑(钉螺扩散的载体)模拟漂浮试验,观察防螺效果.结果在干渠放水时,入水支渠口处无旋涡形成,经20次渣屑模拟漂浮试验,均未见渣屑随水漂流进入支渠.结论本装置可以起到防止渠道钉螺扩散的作用,且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作者:吴昭武;卓尚炯;吴秋泉;胡必科;刘新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Ⅴ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天,以3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 0、30 min和1、1 2、24 h后剖杀感染小鼠,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按常规方法制成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成虫体表的变化.结果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主要为虫体表形成泡状结构的薄壁隆起;给药10 min,敏感株雄虫皮层可见较多小泡状物,而抗性株则少见;1 h后,敏感株虫体表可见大量的泡状物,泡状物溃破可形成皮层损伤灶,抗性株仅见少量的泡状物;24 h后,敏感株雄虫体表完全受损,部分皮层剥落,暴露出肌肉层,而抗性株仅见少量泡状物和破损的泡状物.给药1 h后,敏感株雌虫开始出现少量泡状物,抗性株雌虫体表未见泡状损伤;12 h后,敏感株雌虫泡状物数量增加,抗性株仅在有限区域见少量泡状物.结论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体表吡喹酮诱导的皮层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株的损伤程度重于抗性株,雄虫重于雌虫.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 Coles;MJ Doenhoff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方法采用泥盘接触法进行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室内撤粉杀螺试验,以及现场撒粉试验,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进行灭螺效果的平行比较.结果实验室杀螺试验表明,粉剂撒施与可湿性粉剂喷洒杀螺效果相似;现场试验显示施药后3 d粉剂撒施灭螺效果低于可湿性粉剂喷洒,而7 d后两种剂型和方法的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撒施灭螺效果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相当,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和水位难以控制地区灭螺,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黄轶昕;洪青标;孙乐平;吴锋;奚伟萍;蔡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幼儿急性血吸虫病1例报告

    患儿陈某,男,2岁4个月,玉山县林岗乡人.2001年8月23日因发热20余d,经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疑血吸虫感染而转入我站诊治.

    作者:徐立;廖玉生;李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状况,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抗弓形虫抗体IgM、IgG检测.结果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14.86%)、CAg或IgM阳性率(10.36%)均高于健康体检者(3.85%)、(1.28%),两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3例弓形虫检测阳性患者中,CAg或IgM阳性率(69.7%)大于IgG阳性率(30.3%)(P<0.01).结论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目活动性感染较严重,应加强对弓形虫病的认识,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情况.

    作者:卢致民;马伟一;张进顺;张华彪;刘金花;施万平;唐宏炜;王兵科;徐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生部信息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Ⅳ自然环境中钉螺世代发育积温的研究

    目的研究钉螺在自然环境中完成世代发育的有效积温.方法将钉螺按常规方法饲养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其从螺卵生长发育至成螺并产卵所需的发育历期与积温,并按公式T=∑(TiC)计算其完成世代所需的有效积温.结果钉螺从螺卵发育至成熟产卵(即完成世代发育)的平均历期为(334.22±7.52)d、平均积温为(5 821.38±70.05)日度,平均有效积温为(3 846.28±32.59)日度.结论本方法观测的钉螺发育有效积温较精确,为气候变暧影响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参数.

    作者:洪青标;周晓农;孙乐平;杨国静;杨坤;黄轶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瑞-姬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未端标记法(TUNEL)检测弓形虫感染小鼠精子悬液的凋亡生精细胞.结果弓形虫感染组生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能有促进生精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周永华;胡玉红;石火英;王瑞兵;陆永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型血吸虫病的CT诊断

    脑型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沉积于脑组织引起脑实质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并引发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异位血吸虫病.CT扫描对于脑型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定位及病情动态观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回顾分析28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型血吸虫病CT表现.

    作者:杨湘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55例晚期血吸虫病调查

    1方法1.1对象在1991年登记在册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基础上,进一步摸底,凡居住流行区有反复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血吸虫病查治史,现有腹水、脾肿大或曾有腹水、呕血、便血或脾脏切除史,以及疑为结肠增殖或发育障碍者为检查对象.

    作者:谭敏华;郑水芳;陈饶生;王富宽;吴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南京市周家山江滩阳性钉螺14年纵向观察

    目的掌握南京市周家山1989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流行后,江滩钉螺的感染情况,提供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法调查江滩钉螺分布,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并现场调查野粪.结果1990-2003年钉螺阳性率分别为0.76%、0.48%、0.28%、0.15%、0.05%、0.05%、0.17%、0.14%、0.14%、0.04%、0.16%、0.62%、0.38%和0.18%.2003年调查367框(0.1 m2),有螺框出现率88.8%,钉螺密度4.46只/0.1 m2.收集野鼠粪便27份,1份检出血吸虫卵.结论江滩出现阳性钉螺与人群活动和野生动物,特别是野鼠有关.

    作者:钱翠英;徐国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欢迎订购《血吸虫病研究资料当汇编(1996~2000)》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长江如皋段江滩钉螺孳生可能性研究

    目的探讨长江江苏省如皋段江滩能否孳生钉螺及该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方法采集长江如皋江滩及长江扬州江滩的水、土样,分析两者的理化性质;调查分析两者水文、植被、气象因子有无差异;用两者的水、土在室内饲养钉螺,比较两者的钉螺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螺卵孵化率;在如皋段及内河环境人工控制现场饲养钉螺,比较两者存活率.结果如皋段江水的Ca2+、总硬度、Mg2+、氯化物和土样的SO2-4均显著高于扬州段;两者钉螺半年、1年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均无显著差异;如皋段通过人工控制能孳生钉螺.结论因长江潮汐顶托和江滩无植被钉螺难以向下游扩散,长江如皋段以东江滩无需查螺或只需用少量经费监测,以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杜松如;江哲;尤玉民;闵仁华;沈健;杨建斌;申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病的超声诊断

    1超声诊断的基本概念高于可听声频率(20Hz-20kHz)的声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超声医学,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

    作者:蔡卫民;郑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家用卫生杀虫剂质量监督与管理

    家用卫生杀虫剂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数千年前即有用各种天然植物矿物烟熏火燎驱杀蚊虫的记载.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现在被广泛用于防治蚊虫的制剂主要有蚊香,电驱蚊香,液体蚊香,气雾剂,喷雾剂等[1].

    作者:季根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数量毛蚴对不易感钉螺种群感染性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广德流洞山丘指名亚种钉螺与江苏省无锡地区日本血吸虫的相容程度.方法采集广德流洞现场无感染钉螺,用无锡地区血吸虫毛蚴,以钉螺毛蚴1:10、1:20、1:40、1:80比例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并用江苏省邗江新坝钉螺作对照,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的变化,计算和比较尾蚴成熟积温.结果实验组钉螺毛蚴比1:10、1:20、1:40、1:80各组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0.59%、3.39%和5.96%,随着感染毛蚴数量的增加,感染率呈升高趋势,其毛蚴感染剂量与钉螺感染率的理论方程为y=-7.49+2.98 lnx(r=0.971 4,P<0.01);对照组邗江钉螺感染率为28.62%(钉螺毛蚴比1:10),高于广德钉螺的感染率(x2=157.16,P<0.01);血吸虫在广德流洞和邗江新坝钉螺体内尾蚴成熟的平均积温分别为(1 756.94±122.90)日度和(1 729.55±99.31)日度,其发育成熟所需积温差异无显著性(t=0.229 1,P>0.1).结论广德流洞山丘指名亚种钉螺与无锡地区血吸虫呈低度相容,而两地血吸虫发育成熟所需积温基本一致.

    作者:孙乐平;洪青标;周晓农;黄轶昕;杨国静;张仪;Georg M.Davis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常山县弓形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浙江省常山县弓形虫感染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方法采用弓形虫血清ELISA三联诊断试剂对居民及肉用生猪进行血清学调查.按照不同地理方位在1 8个乡镇居民及孕产妇、新生儿、肉类食品从业人员等相关人群中开展调查.结果共调查居民1 102人,人群弓形虫感染率14.61%;孕产妇感染率22.50%;男性感染率11.60%,女性感染率16.8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屠工及肉类食品从业人员感染率达34.41%,农民为15.66%,高于其它职业人群(P<0.01).结论弓形虫感染在人群中甚为普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计划生育和人口优生优育,应当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开展防治工作.

    作者:詹福初;邵坚强;韩成星;卢斌;占庄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英文摘要的撰写:问题与解答(1)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及护理

    1992年6月-2001年11月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食管静脉曲张4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邹宝俭;程娟芳;郑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