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福初;邵坚强;韩成星;卢斌;占庄雄
目的评价3种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在低度流行区应用的费用-效果.方法在江苏省江滩型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选择一自然人群,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双面胶纸环卵沉淀试验(DGS-COP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进行检测.以粪便孵化法和改良加藤氏法阳性确诊病人作为金标准,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价3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费用-效果.结果3种方法总费用相近,DDIA每查出1例血吸虫病人的费用和漏检病人造成的损失分别比ELISA少7.17%和200%,查出1例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费用和人均检查费用分别比ELISA多5.8%和23.16%.DGS-COPT各项费用均比DDIA和ELISA为高.粪检阳性者中,DDIA、DGS-COPT和ELIS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4.4%、72.2%和83.3%.结论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经济实用.
作者:宋鸿涛;梁幼生;戴建荣;李洪军;纪长生;神学慧;李龙根;殷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囊尾蚴在脑CT影像上的转归.方法根据抗囊虫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与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在脑CT影像的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囊虫治疗前脑CT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脑组织内囊尾蚴在CT影像上出现不同的转归.Ⅰ型大部分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出现钙化,临床显示几乎全部治愈;Ⅱ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2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Ⅲ型和Ⅳ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稍差,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结论各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凤菊;吴晓燕;戴伟;孙广平;胡颖新;刘玉磊;马巧荣;高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的疫区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0年来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和近4年来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疫情指标,包括钉螺面积、血吸虫病人、晚期血吸虫病人、急性血吸虫病人、血吸虫病牛等,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23个县(市、区)中,有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疫情回升,4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部分疫情指标出现反复.结论由于受洪涝灾害、人口流动频繁、有螺船闸扩散钉螺等自然和社会因素,使达标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因此应加强对传染源和钉螺扩散源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作者:曹勤;余秉圭;王金国;廖洪义;钟国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长江江苏省如皋段江滩能否孳生钉螺及该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方法采集长江如皋江滩及长江扬州江滩的水、土样,分析两者的理化性质;调查分析两者水文、植被、气象因子有无差异;用两者的水、土在室内饲养钉螺,比较两者的钉螺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螺卵孵化率;在如皋段及内河环境人工控制现场饲养钉螺,比较两者存活率.结果如皋段江水的Ca2+、总硬度、Mg2+、氯化物和土样的SO2-4均显著高于扬州段;两者钉螺半年、1年存活率及雌螺产卵率均无显著差异;如皋段通过人工控制能孳生钉螺.结论因长江潮汐顶托和江滩无植被钉螺难以向下游扩散,长江如皋段以东江滩无需查螺或只需用少量经费监测,以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杜松如;江哲;尤玉民;闵仁华;沈健;杨建斌;申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浙江省常山县弓形虫感染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方法采用弓形虫血清ELISA三联诊断试剂对居民及肉用生猪进行血清学调查.按照不同地理方位在1 8个乡镇居民及孕产妇、新生儿、肉类食品从业人员等相关人群中开展调查.结果共调查居民1 102人,人群弓形虫感染率14.61%;孕产妇感染率22.50%;男性感染率11.60%,女性感染率16.8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屠工及肉类食品从业人员感染率达34.41%,农民为15.66%,高于其它职业人群(P<0.01).结论弓形虫感染在人群中甚为普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计划生育和人口优生优育,应当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开展防治工作.
作者:詹福初;邵坚强;韩成星;卢斌;占庄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超声诊断的基本概念高于可听声频率(20Hz-20kHz)的声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超声医学,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
作者:蔡卫民;郑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与扩散的可能性,提出防止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进展和影响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资料,座谈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范设想.结果新建工程对原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扩散问题,主要出现在江苏段工程中的苏中里下河地区、引江济淮工程的安徽巢湖地区、引江济汉工程的湖北四湖地区.而对南水北调能否引起钉螺北移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钉螺有可能向洪泽湖、巢湖周围地区扩散.结论东线工程中,如能结合血防工程,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已控制地区重新出现血吸虫病流行.
作者:周晓农;王立英;郑江;郭家钢;赵勇进;廖洪义;黄安生;朱荫昌;徐兴建;蔡刚;高扬;梁幼生;张晓波;黄轶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有效防治策略.方法采取扩挖清洗有螺渠道,建立完备的水利灌溉设施,改造低洼低产农田,硬化有螺渠道等措施,改造钉螺的孳生环境;改水改厕、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建立居民新村或小区等改善居民生活生产环境;同时加大人、牛的查治病和扩大化疗力度等.结果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90.09%、89.74%和92.71%;居民和耕牛的粪检阳性率分别下降93.56%和90.83%;急性血吸虫病完全控制.结论该方案既改造了钉螺的孳生环境、控制了疫情,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综合效益明显,是湖沼渠网型流行区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玉其;张娟;舒儒荣;何庆炫;漆良君;张瑞;胡合举;孙维山;杨晖;章伟;刘军;孙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状况,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抗弓形虫抗体IgM、IgG检测.结果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14.86%)、CAg或IgM阳性率(10.36%)均高于健康体检者(3.85%)、(1.28%),两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3例弓形虫检测阳性患者中,CAg或IgM阳性率(69.7%)大于IgG阳性率(30.3%)(P<0.01).结论张家口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目活动性感染较严重,应加强对弓形虫病的认识,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情况.
作者:卢致民;马伟一;张进顺;张华彪;刘金花;施万平;唐宏炜;王兵科;徐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家用卫生杀虫剂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数千年前即有用各种天然植物矿物烟熏火燎驱杀蚊虫的记载.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现在被广泛用于防治蚊虫的制剂主要有蚊香,电驱蚊香,液体蚊香,气雾剂,喷雾剂等[1].
作者:季根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肠道线虫感染及流行情况,及时制订防治措施,于1998-2001年,每年5月与10月开展粪检调查.
作者:顾建国;顾建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儿陈某,男,2岁4个月,玉山县林岗乡人.2001年8月23日因发热20余d,经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疑血吸虫感染而转入我站诊治.
作者:徐立;廖玉生;李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制有螺干渠分支口防止钉螺扩散的装置,巩固下游灌区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深层过水和设置防旋挡板的原理设计本装置,采用渣屑(钉螺扩散的载体)模拟漂浮试验,观察防螺效果.结果在干渠放水时,入水支渠口处无旋涡形成,经20次渣屑模拟漂浮试验,均未见渣屑随水漂流进入支渠.结论本装置可以起到防止渠道钉螺扩散的作用,且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作者:吴昭武;卓尚炯;吴秋泉;胡必科;刘新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关于认真做好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卫疾控综合便函(2002)123号]及卫生部<2002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及相关调查数据应用新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承担全国数据的汇总统计.
作者:陈贤义;吴晓华;王立英;党辉;王强;郑江;郭家钢;姜庆五;赵根明;周晓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沱江堵口建闸水淹灭螺效果.方法在43 km长的沱江上、下坝关闸前后观察其流域16个行政村所辖洲滩螺情.关闸蓄水时间持续8个月以上.结果关闸蓄水前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3%和21.5%;钉螺校正死亡率为16.2%.沱江上、下坝关闸后,蓄水量不能同时保证农田灌溉和水淹灭螺需要,优先前者,则后者效果欠佳.结论沱江综合治理工程已达到防洪保安、农田水利的预期目标.水淹灭螺起到一定作用,但暂时未达到血防的预期目标.
作者:佘力;陈杰;郭志贤;崔四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于1912年正式命名以来,长期被误认为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
作者:廖远泉;余学留;沈继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方法采用泥盘接触法进行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室内撤粉杀螺试验,以及现场撒粉试验,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进行灭螺效果的平行比较.结果实验室杀螺试验表明,粉剂撒施与可湿性粉剂喷洒杀螺效果相似;现场试验显示施药后3 d粉剂撒施灭螺效果低于可湿性粉剂喷洒,而7 d后两种剂型和方法的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撒施灭螺效果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相当,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和水位难以控制地区灭螺,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黄轶昕;洪青标;孙乐平;吴锋;奚伟萍;蔡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黄一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植物杀螺药血水草生物碱(ECA)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以氯硝柳胺和清水对照.结果①ECA对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在1.25 mg/L及以下浓度中,96 h的死亡率为0;在20.0 mg/L中,2 h死亡率为100%;2 h的LC50为6.457 mg/L,95%的可信区间为5.289-7.882 mg/L.②对鲤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在2.5 mg/L及以下浓度中,96 h的死亡率为0;在20.0 mg/L中,2 h死亡率为100%;2 h的LC50为7.244mg/L,95%的可信区间为5.278-9.954 mg/L.③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在1.25 mg/L及以下的浓度中,96 h的死亡率为0;在20.0 mg/L中,5 h死亡率为100%;5 h的LC50为7.080 mg/L,95%的可信区间为5.202-9.635 mg/L.结论ECA对鲢鱼、鲤鱼、鲫鱼苗急性毒性作用低于氯硝柳胺,在有效杀螺浓度下对鱼毒性低.
作者:杨华中;黄琼瑶;彭飞;刘年猛;冯芳;孙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