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郑江;周晓农
目的探索SjCTPI和SjC23 DNA疫苗联合应用保护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方法大量制备pcDNA3.1-SjCTPI和pcDNA3.1-SjC23的质粒DNA.48只BALB/c小鼠分为4个组(A、B、C、D组)每组12只.A组每鼠经双侧股四头肌注射100 μg pcDNA3.1的质粒DNA,为对照组;B组为SjC23组,每鼠肌注100 μg pcDNA3.1-SjCTPI的质粒DNA;C组为SjCTPI组,每鼠肌注100 μg pcDNA3.1-SjCTPI的质粒DNA;D组为联合免疫组,每组肌注100 μg pcDNA3.1-SjC23和100 μg pcDNA3.1-Sj CTPI质粒DNA的混和物.分别于0、14、28 d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30 d,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后45 d,剖杀所有小鼠,灌冲,收集成虫并计数.每鼠肝脏称重后剪碎,置5%KOH中消化,并计数虫卵数.比较各组间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jC23组、SjCTPI及联合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8.1%、29.1%和41.5%,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1,<0.01,<0.001),而联合组则又显著地高于单独SjC23组及单独SjCTPI组(P均<0.05).三组的减卵率分别为37.9%、44.2%和61.4%,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1,<0.01,<0.001),但联合组则显著地高于单独SjC23组及单独SjCTPI组(P均<0.05).结论 SjC23DNA疫苗和SjCTPI DNA疫苗联合免疫可非常显著地提高这两种疫苗分别单独应用时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朱荫昌;任建功;司进;D.A.Harn;余传信;梁幼生;殷旭仁;徐明;许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全球范围的传染病中,寄生虫的感染率可能要超过其它任何病原所致的感染,而血吸虫在许多方面都是一种不寻常的寄生虫,如雌雄异体、性染色体异配,寄生于宿主的门脉系统及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生活史等,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医学和兽医学中研究为深人的虫种之一.
作者:司进;朱荫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历史上,德保县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12个乡(镇)中有4个乡,9个村,59个自然村为流行区.全县有螺面积392 981 m2,血吸虫病人1 005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14人.病牛39头.
作者:陆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延长因子SⅢ-p15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为进一步鉴定该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表达序列标签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获得了1个RNA聚合酶转录因子(SⅢ-p15)全长cDNA序列,克隆及序列测定后,将该片段正向及反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重组载体采用氨苄青霉素LB培养基筛选、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结果经鉴定,SⅢ-p15-pcDNA3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构建成功SⅢ-p15-pcDNA3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为下一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包俊英;吴忠道;徐劲;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云南省1992-2000年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防治效果评估.方法每年9-10月进行病情监测,对监测村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一、二层监测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先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定性,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定量;三层监测村采用IHA法筛查,阳性者用集卵孵化检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定量;耕牛用顶管孵化法检查.每年4 5月进行螺情监测,对一、二层村用系统抽样法,查到钉螺用压碎法解剖;三层村用环境抽样,所获活螺全部解剖.结果全省一层村由1992年的111个减到18个,二层村由132个减到31个,三层村由198个增至394个:项目执行的12个县(市)中已有6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在未控制的3个县中已有38个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8个村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通过项目实施,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减轻,流行范围缩小,人、畜感染率、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均有显著下降.
作者:罗天鹏;李远林;张显清;方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云南大山区阳性螺点灭螺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螺情的监测及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山区1个阳性螺点1次定点灭螺后的螺情进行了11年的考核观察.每次均通过环境抽查设框调查螺情并解剖钉螺以求出钉螺感染血吸虫的自然感染率.结果11年内共考核10次,结果显示灭螺后3年内查不到活螺,但第4年开始又在原螺点内找到钉螺,至第5年钉螺密度恢复到灭螺前水平,并有感染螺出现,且在未进行第2次灭螺的情况下,其疫源性保持5年未变.结论阳性螺点的长期监测及消灭对于阻断云南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阳性螺点的监测可每2-3年进行1次.
作者:李飞;夏代光;马灿华;贾雪梅;张学筝;曾加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江岸线长118km,属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地区之一.1992-1998年实施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现将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淮生;胡平安;王宗明;杨业璜;汪晓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对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执行情况及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于1999年进行了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疫区概况潜江市疫区人口55.32万人,钉螺面积12 km2,其中易感地带7.9 km2.1992年血吸虫病人28 758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316人,急性感染295人,病牛2 248头.
作者:张汉忠;王文梁;田祖洪;刘凤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1998年洪水后对鄱阳湖区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及其现状.方法收集陆地卫星TM遥感资料和1999-2000年间鄱阳湖区洲滩钉螺孳生分布情况,遥感资料在ERDAS imaging8.3软件上分析,建模分析并分别提取出植被指数和水域分布区域,并进行校正叠加,提取出钉螺的可疑孳生地.随机抽取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所示的钉螺可疑孳生环境,分别与地面调查结果进行核对验证.结果遥感资料分析结果预测钉螺可疑孳生地范围与近两年春季查出的有螺面积和分布范围基本相符,总符合率为76.92%(30/39),其中大型环境的符合率92.31%(12/1 3),中型环境符合率85.71%(12/14),小型环境符合率50.00%(6/12);但遥感资料分析结果也显示堤内有钉螺可疑孳生地.结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预测钉螺孳生地对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易感地带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丹丹;周晓农;刘跃民;孙乐平;胡飞;杨国静;洪青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高特异性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方法应用Cystatin捕获血吸虫吐出物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再进行ELISA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Sj)病人血清中相应的特异抗体.结果检测1 20例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84例非疫区正常人血清和36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Cystatin-ELISA检测Sj病人阳性率为98.4%,与正常人及华支睾吸虫病人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98.4%)与SEA-ELISA法的敏感性(93.4%)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但特异性显著高于后者(P<0.05).Cystatin-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亦均高于AWA-ELISA和ES-ELISA.结论Cvstatin-ELIS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
作者:黄跃龙;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李忠杰;袁仕善;周东明;王庆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374例脑囊虫病患者中,男200例,女174例,年龄1-68岁.374例患者均有食生肉、生菜史.就诊前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经头颅CT扫描提示脑囊虫368例.就诊时主诉头痛、头昏115例,占30.75%.癫痫发作247例,占66.04%,其中局限性发作42例,全身性发作205例.有12例患者表现为意识不清,失语,大小便失禁,偏瘫,半身不遂.
作者:杨秀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灭螺工程质量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状调查,对1990-2000年31项灭螺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现状及灭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1项灭螺重点工程中江滩14项,山区1 6项,河道1项.实施灭螺工程前(1990年)有螺面积616.51 hm2,钉螺平均密度4.70只/框,2001年查出有螺工程12项,有螺面积156.89 hm2,钉螺密度2.55只/框,灭螺效果巩固19项,占61.29%.
作者:宋鸿焘;蒋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室25 C浸泡杀螺.结果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 ml浸杀时,24 h的LC50值分别为0.224 2、0.176 8、0.106 4、0.078 8、0.078 8和0.065 4 mg/L,随药液体积增加杀螺效果增加,但增加至3.3 ml/只后杀螺效果基本一致;48 h的LC50值分别为0.067 0、0.116 7、0.075 4、0.064 0、0.061 1和0.036 7 mg/L,1.0 ml/只以上药液体积杀螺效果与24 h组杀螺效果基本一致,但0.5ml/只组杀螺效果反而高于较大药液体积组.结论实验室浸泡每只钉螺的杀螺药液体积宜大于3.3 ml.
作者:戴建荣;张燕萍;姜玉骥;奚伟萍;杨国静;梁幼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2001年10月9日至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预防与控制血吸虫病和土源性蠕虫病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现将有关血吸虫病的交流及讨论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陈名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吴某,男,1946年出生,桐城市黄铺乡黄铺村人.1997年8月23日因下腹部疼痛,解粘液脓血便到桐城市人民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手术,切除物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阑尾壁、腔内均有大量血吸虫卵沉积,茚三酮染色检查为近期变性虫卵(病理检验号971011),于该年9月10 日转入我院.
作者:江龙志;赵爱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溧阳市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有16个血吸虫病流行镇(场)、83个流行村,历史有螺条块1 558个,历史有螺面积928.50 hm2.经过反复防治,于1976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于1997年通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省级考核.
作者:刘建平;陈达金;潘和富;卞梅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门静脉内径宽度及其压力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我们对51例晚血脾切除手术患者和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病人进行了对照观察.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51例晚血行脾切除手术病人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16-60岁,平均37岁.手术中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其中血吸虫肝纤维化34例,混合型肝硬化17例.
作者:杨军;张命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幸福垸总面积59.7 km2,南北长10.0 km.1996年7月下旬,长江、东洞庭湖出现高洪,使垸堤于7月21日相继出现北、南两处溃口,钉螺随洪水扩散至垸内.为了解溃堤后钉螺扩散情况,我们于1997年春季进行了调查,并连续进行了4年灭螺,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世一;彭新民;朱南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洞庭湖区不同人群灾年感染血吸虫的主要暴露方式.方法在该区选择有溃垸的2个受灾村和没有溃垸的2个对照村,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受灾村成年男性和女性主要感染方式相同,均为抗洪、日常生活、生产和游泳.未成年人灾年主要感染方式为游泳、嬉水和日常生活接触.结论洪灾期间,居民接触疫水的各种方式在频次、持续时间和暴露强度上都有较大的改变,日常生活和游泳是3组人群在洪灾期间的共同感染方式.灾年成年女性主要是日常生活接触疫水,成年男性和未成年人接触疫水的强度以游泳或嬉水为主.
作者:杨美霞;谭红专;周艺彪;唐光明;李佩安;云从亚;徐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湖南省城市新发现血吸虫病流行区发生、发展的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现场调查掌握近5年来城市钉螺面积、人畜感染率状况,收集有关自然地理、水文等资料,分析钉螺孳生地形成与发展因素,探讨城市血防对策.结果1996年以来,先后在长沙、株洲、常德3个市的城区或城郊发现新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新发现钉螺面积1 246.6 hm2,居民感染率2.3%-22.5%.有螺环境多为江滩和丘陵沟渠.长沙市城区有螺地带可能因白沙洲淤积演变为草洲,渔船停靠、芦苇转运夹带钉螺于此逐步形成;株洲、常德2个市城区和城郊有螺地带可能历史上即已存在,加之传染源流动,形成城市流行区.结论城市血防具有流行区人口密集、有螺环境复杂、干部群众血防意识不强、血防技术力量较弱等特点.防治工作应以传播阻断为目标,采取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可组建灭螺开发公司,按市场机制运作,要及时公布疫情,充实技术力量,加强监测.
作者:李华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