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T磁共振成像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茆雯雯;李平;江南;王雪元;顾云斌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MM患者的MRI全身弥散加权扫描图像,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无弥散受限病灶及病灶分布情况。结果 MM浸润病灶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而在ADC图上为低信号。30例患者类PET成像中,23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病灶,阳性率76.7%。病灶主要分布于肋骨(15/23,65.2%),骨盆(13/23,56.5%),脊柱椎体及附件(11/23,47.8%)。结论类MRI类PET成像技术可较好地检出MM浸润病灶,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转化时血清标记物水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向糖尿病肾病(DN)转化时相关检测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155例DM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三组,其中单纯DM(SDM)组57例、早期DN(EDN)组46例、临床DN(CDN)组52例。循环酶法测定155例DM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组(NC)组UAER、BUN、Cr;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CY、D-D、CA19-9、T3。结果 SDM组、EDN组、CDN组患者随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尿UAER和血清HCY、D-D和CA19-9水平增高;T3的水平降低;BUN、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D-D、CA19-9和T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4、0.7618、0.7423和0.8152%;诊断截值分别为19.67μmol/L、516.37 ng/mL、33.49 U/mL和1.53 nmol/L;敏感度分别为93.68%、76.22%、75.84%和80.36%;特异度分别为95.87%、79.47%、76.31%和82.25%。结论血清HCY、D-D、CA19-9和T3是DM向DN转化时的有价值诊断指标,以血清HCY较好。

    作者:李智勇;姚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鼻空肠营养管在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研究鼻空肠营养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组(N+EN组)、经胃管行肠内营养组(S+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疗效、治疗前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IgG、IgA、IgM的差异。结果 N+EN组和S+EN组患者ICU时间、死亡率和肺外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患者(均P<0.05);N+EN组患者ICU时间、误吸率显著低于S+EN组患者(均P<0.05)。N+EN组、S+EN组和TPN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的PA、ALB、TP、IgG、IgA和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PA、ALB、TP、IgG、IgA和Ig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N+EN组、S+EN组和TPN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PA、ALB、TP、IgG、IgA和IgM均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佳,并发症少,其疗效及安全性高于经胃管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

    作者:夏晓华;倪春华;刘龙;曹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凯妮汀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凯妮汀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妇科门诊213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接受凯妮汀治疗,对照组93例采用制霉菌素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78.5%;治愈率与复发率对比,观察组分别为85.0%,4.2%,对照组分别为62.4%,17.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凯妮汀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有机结合氚内污染对输血质量与健康影响的剂量研究

    目的:探讨有机结合氚内污染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吸收剂量,为评价密切接触氚的献血者的血液质量和健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经动物尾静脉注入,应用均相液体闪烁示踪技术,测量不同时间各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活度,估算其吸收剂量,并导出各器官吸收剂量转换因子。结果进入血液的3H-TdR可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器官,注后0.5~1 d内器官吸收达高峰,然后迅速排除,各组织器官3H-TdR滞留曲线的回归方程为指数函数方程。注后1 d,按单位组织器官质量的放射性活度(MBq/g)计,3H-TdR主要分布于脾脏、胸腺、股骨、肝脏和小肠;吸收剂量较大的组织器官为外周血、肾脏、肝脏、肺、睾丸、脑和心脏。注后16 d,3H-TdR在各组织器官的滞留量均较低,而累积吸收剂量则增高,脾脏和胸腺的累积吸收剂量远大于其它组织器官,分别为9.9和8.3 mGy。吸收剂量转换因子(Gy?Bq-1?g)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大。结论3H-TdR内污染早期外周血放射性活度和吸收剂量大,随时间的延长脾脏和胸腺的吸收剂量达高峰,表明外周血和免疫器官是3H-TdR内污染作用的主要组织器官,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献血者血液质量和健康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晶;郭丽;徐军;杨淑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RC蛋白在SU5416联合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后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SU5416联合常压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PH),继而暴露于常压常氧时肺小动脉平滑肌中ARC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10只大鼠予以常压低氧处理3周,作为对照组;50只大鼠于试验开始时腹壁皮下注射SU5416,常压低氧处理3周,然后随机分成3组:“SU5416+低氧”组(n=18),不再做任何处理;“SU5416+低氧+常氧3周”组(n=16),大鼠暴露于常压常氧3周;“SU5416+低氧+常氧12周”组(n=16),大鼠暴露于常压常氧12周。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中膜厚度百分比(WT%)及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AR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mPAP、RVSP、肌化程度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SU5416+低氧”组相比,“SU5416+低氧+常氧12周”组大鼠mPAP、RVSP、RVHI、WT%和肌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有少量ARC蛋白表达;与“SU5416+低氧”组相比,“SU5416+低氧+常氧3周”组和“SU5416+低氧+常氧12周”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ARC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着常氧时间的延长,ARC蛋白表达增加更显著(P<0.05)。结论SU5416联合常压低氧诱导大鼠PH,继而暴露于常压常氧时肺小动脉平滑肌AR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ARC蛋白表达增加更显著。

    作者:葛梓;冒山林;赵晖;曹隽;夏志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19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病例,摘录病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相关的指标,分析临床结局。结果19例实施B-lynch缝合术的产妇中,年龄21~39岁(中位数为30岁),经产妇7例。新生儿出生体重1,980~5,120 g(中位数为3,550 g)。出血量600~3,500 mL(中位数为800 mL),住院天数5~20 d(中位数7 d)。其中1例术后苏醒室观察生命体征时80 min内阴道断续出血约1,000 mL,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阴道出血渐止。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首选方法。

    作者:毛圆圆;刘丽;刘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0T磁共振成像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MM患者的MRI全身弥散加权扫描图像,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无弥散受限病灶及病灶分布情况。结果 MM浸润病灶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而在ADC图上为低信号。30例患者类PET成像中,23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病灶,阳性率76.7%。病灶主要分布于肋骨(15/23,65.2%),骨盆(13/23,56.5%),脊柱椎体及附件(11/23,47.8%)。结论类MRI类PET成像技术可较好地检出MM浸润病灶,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茆雯雯;李平;江南;王雪元;顾云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腮腺癌术后不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比较

    目的:1.通过比较腮腺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5f、IMRT7f)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探讨I M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可行性。2.比较腮腺癌术后IMRT7f与正向多子野调强放疗(multi-segment radiotherapy, MSRT)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同时比较2种调强技术放疗计划时间和实施治疗时间,探讨M S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优势。方法1.选取10例腮腺癌术后患者,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适形指数(CI)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行X+E、3D-CRT、IMRT5f、IMRT7f及MSRT计划设计。2.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运用CRT、3D-CRT与IMRT5f、IMRT7f方法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评价腮腺癌术后IMRT较3D-CRT的剂量学优势。3.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运用IMRT7f和MSRT两种放疗方法的DVH图,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同时比较2种调强技术放疗计划时间和实施治疗时间,评价腮腺癌术后MSRT较IMRT7f治疗的优势。结果1.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95%和CI(96.5%和0.76)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7%和0.49)(P均<0.05),但劣于IMRT5f(97.1%和0.77)、IMRT7f (99.1%和0.84)和MSRT(99.7%和0.81)(P均<0.05),同时IMRT7f的V95%和CI(99.1%和0.84)明显优于IMRT5f(97.1%和0.77)(P均<0.05)。MSRT的CI(0.81)和IMRT7f(0.8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脑干、脊髓、对侧腮腺、健侧颌下腺的受照剂量,IMRT7f和MSRT(分别为19.4、28.1、8.5和7.6 Gy;17.0、28.0、0.8和6.8 Gy)优于IMRT5f(22.3、28.8、10.8和11.3 Gy),优于3D-CRT(25.0、37.7、18.0和15.3 Gy),更优于二维(26.4、40.2、19.4和16.5 Gy),但眼球、眼晶体、视神经和下颌骨的受照剂量5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MSRT和IMRT7f两种调强技术在靶区覆盖与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SRT的实施时间(平均治疗时间5 min)明显短于IMRT7f(平均治疗时间15 min)。结论1.3D-CRT、IMRT7f、IMRT5f和MS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二维照射技术,同时IMRT7f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IMRT5f。2.调强计划(包括IMRT5f、IMRT7f和MSRT)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计划,但MSRT在靶区覆盖、危及器官的保护上与IMRT7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计划的执行效率优于IMRT7f技术。

    作者:查燕燕;黄勇;程莹星;陈东波;张丽娟;郑虹;姜孝娟;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国部分乡镇地区学龄儿童口腔科就医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乡镇地区学龄儿童口腔科就医行为及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乡镇地区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宣教工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广西省、甘肃省、湖南省部分乡镇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内容设计。结果有效样本量7,691人,应答率96.14%。我国乡镇地区口腔科就医行为有所增加,主要以治疗为目的,定期检查比率低。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全身及口腔健康状况、是否有牙疼与口腔就医行为相关。结论需强化乡镇地区学龄儿童三级预防观念。

    作者:王兆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肌钙蛋白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肌钙蛋白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关,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该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等。询问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等。收集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等病史。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查体,记录体重、血压、心率。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入院第2日清晨(禁食水6 h以上)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TnT、脑钠肽(BNP)。所有患者入院当天行床旁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心率、心律、T波、ST段改变。比较cTnT升高组与cTnT正常组临床资料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的相关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cTnT升高的患者有32例(17.8%)。与cTnT正常组相比,cTnT升高组患者年龄、WBC、Scr、BNP、入院时NIHSS评分、心电图异常、房颤患者比例更高;而两组之间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病程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心电图异常、Scr和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尤其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该密切关注其肌钙蛋白水平,防止进一步的心脏损伤而加重患者病情。

    作者:费菲;车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上腺B超筛查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肾上腺B超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筛查应用,为早期发现肾上腺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1日-2014年8月1日入住新生儿科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TSB)>342μmol/L]的新生儿行肾上腺B超筛查。结果入选的17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中有肾上腺出血的有12例,12例均为足月顺产儿,4例为巨大儿,2例有产钳娩出史。合并颅内出血的有3例,治疗过程中有2例合并发热。结论肾上腺B超筛查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应用可以早期发现肾上腺出血。

    作者:乔林霞;朱文英;张海燕;朱月芳;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源CT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扫描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的90例患者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对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结果90例患者中共检出主动脉夹层27例,主动脉瘤1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5例,主动脉壁溃疡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变异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门静脉血栓1例,左肾动脉瘤1例,脾动脉瘤1例,肺动脉血栓4例,肾癌1例,正常7例。所有图像质量优良,有效射线剂量平均约3.14 mSv。结论双源CT扫描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能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朱建国;郭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种不同术式建立动静脉内瘘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建立动静脉内瘘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探讨手术方式、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侧侧吻合87例临床资料。结果端端吻合一次性手术成功24例,端侧吻合一次性手术成功37例,侧侧吻合一次性手术成功19例。结论非糖尿病端侧吻合术式手术成功率略高于其它二种术式。

    作者:祁从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疗近期疗效及早期反应影响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120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增敏组:将甘氨双唑钠800 mg/m2的剂量,30 min内静脉滴注后于60 min内行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只采用6 MV-X线照射放疗治疗。结果鼻咽原发灶CR率在增敏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8.3%与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35)。颈淋巴结CR率两组分别是80.0%和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9,P=0.064)。两组早期反应如皮肤、黏膜、消化道反应及血白细胞下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提高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降低放疗总剂量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姬磊;周菊英;王利利;秦颂兵;徐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在术后恢复室治疗全麻患者早期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在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治疗全麻患者早期术后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麻醉苏醒后转入PACU的VAS评分≥4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羟考酮组注射羟考酮5 mg,舒芬太尼组注射舒芬太尼5μg,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帕瑞昔布钠作为补救药物,注射药物10 min后每隔5 min行VAS评分,若VAS≥4分,静脉给予40 mg帕瑞昔布钠。观察给药后3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在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抢救药物使用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PACU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考酮和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在PACU能够提供全麻患者良好的术后镇痛,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高亚蕾;王丽美;张灵威;李小静;李哲;刘思丹;曹学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T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T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53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T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采用T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剂量学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9%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3.3%,16.7%vs 52.2%,34.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V-Dmean、PTV-Dmin、PTV-Dmax等剂量分布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HI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LD、V10、V20、V30等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V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方案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更合理,放疗后并发症更少。

    作者:李金利;王建平;李莉;柴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典型学龄期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学龄期(7~14岁)儿童的典型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4例典型BECT患儿给予LEV治疗,分析单药治疗后1、2、4、6、12、18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LEV起始剂量为10 mg/(kg?d),每隔7 d增加1次剂量10 mg/(kg?d),维持剂量20~60 mg/(kg?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0.63%,服药18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8.13%,留存率为98.44%,均呈现较高比率。结论LEV治疗典型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聪聪;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Doublecortin样激酶1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结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结肠腺瘤、60例结肠癌及20例结肠癌转移灶组织中DCLK1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DCLK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DCLK1在结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转移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70.0%、65.0%和60.0%。结肠癌组织中DCLK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DCLK1的过表达可能在结肠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淑香;孙硼朋;赵丹;雷丽;刘景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社区老年人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苏南农村老年人血脂异常率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方法检测常熟市谢桥社区4,69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等5组。结果异常率TC为4.20%、TG为12.63%、TC+TG为1.66%;各年龄组的TC异常率均低于TG异常率(P<0.01);6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TC异常率均高于TC+TG异常率(P<0.01);女性各年龄组TC、TG、TC+TG异常率均高于男性(P<0.05或P<0.01);TG异常的OR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老年女性发生TG异常的风险约为男性的2.2倍。结论苏南农村老年女性血脂异常率高于男性,血脂监测的老年人群应为60岁左右。

    作者:樊士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DAM17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DAM1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脂质体介导的ADAM17-shRNA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沉默效率;以CCK-8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小室试验观察通过抑制ADAM17基因表达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ADAM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8.33%,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ADAM1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肿瘤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无关。SGC-7901细胞成功转染特异性ADAM17-shRNA后,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DAM17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抑制;同时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也明显下降,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DAM17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ADAM17-shRNA通过脂质体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抑制ADAM17蛋白产物表达后,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提示ADAM17基因在胃癌进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孙金兵;蒋建龙;卢旷逸;陈桥;陶丹浩;孟建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