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薛继萍;吴允孚;邵素凤

关键词:乌司他丁, SIRS,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SIR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IR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 =24),实验组连续5d每天给予20万单位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组患者均于第1、3、5天采血,检测T 细胞亚群的变化,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SIR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CD3+ 、CD4+细胞计数、CD4+/CD8 +比值均比健康体检组显著下降(P<0.05),第5天实验组免疫功能超过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明显减轻SIRS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程度,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用于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

    目的 探讨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在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方法 对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3例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经肛门插入导管至扩张段后保留于原位,持续引流并间隙灌洗,3例患儿在置管期间均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应用于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萍;汪健;黄顺根;朱锦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作者:巢为农;孙建辉;刘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诊治及预防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生率.方法 对31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B超、MRCP、ERCP可明确诊断,31例均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重视胆囊切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再次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文庆;龚汉昌;胡其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必净协同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方法将符合2008年脓毒症诊断标准,且行有创通气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和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及对症处理),血必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选后第1d(治疗组在使用血必净前)、第3d、第7d以及第10d 的C 反应蛋白(CRP),肺损伤评分和SAPSⅡ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CRP、肺损伤评分、SAPSⅡ评分均出现下降,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减轻患者的肺部及全身损伤.

    作者:朱建良;朱建军;刘励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病人脑脊液中出现特异的IgG寡克隆区带对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异常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海伦娜公司Spife 3000型电泳仪及配套的相关试剂.同时采取51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进行等电聚焦加免疫印记金染色电泳.结果 多发性硬化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36.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组,阳性率为43.8%;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组,阳性率为7.1%.结论 进行脑脊液电泳,检查病人是否有典型的寡克隆区带的形成,是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异常性疾病早期诊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依据.

    作者:李洁;李琳;付璐;王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测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Hcy和hs-CRP,与29名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血浆Hcy与hs-CRP 水平无相关性(r=0.105,P=0.25).结论 Hcy、hs-CRP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子,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有助于病情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金逸;许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的比较以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研究

    目的 了解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的符合性以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相同标本的四项肿瘤标志物,对比两种方法的符合性.同时分析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CA19-9、CEA、NSE、CA125 四项指标,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芯片法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55.26%,电化学发光法四项单指标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CA19-9 17.76%、CEA 33.88%、NSE 4.61%、CA125 37.5%.结论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CEA、NSE、CA125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相近,同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对肺癌辅助诊断的阳性率较高,体现了蛋白芯片法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优势.

    作者:李清茹;桑士标;赵震华;姜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粘血症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研究高粘血症与性别、年龄、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空腹血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760名健康体检者的性别、年龄、血液流变学指标、体质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粘血症患病率为30.92%,男多于女,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01);(2)高粘血症的发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 P>0.05).(3)高粘血症人群中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空腹血糖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高粘血症的发生是多种代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代谢异常是高粘血症的防治关键.

    作者:陆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的征象鉴别

    目的 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形态学征象分析,探讨其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7例SPN形态学征象,观察、分析其病理基础及形成原因,评价其定性诊断疾病的价值.结果 通过对各种征象的把握,CT对SPN诊断意义重大,在肺癌、肺转移瘤及肺结核瘤诊断中有较高的符合率(88 %、85.7%、81.5%),而炎性假瘤的诊断正确率明显下降(64.7 %).在各种征象提示中,血管集束征、方形征各自具有较高的特征性,空泡征、多结节聚集征、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对于提示肺癌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 综合把握征象的意义对于提高对SPN的诊断正确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凯;王瑞芝;李福明;陆中军;黄参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12月26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5min.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6d.其中有1例脐部穿刺孔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出院后均内科正规系统治疗,随访 6~24个月,经过胃镜证实溃疡均已愈合.结论 经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独特优势,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顾伟勇;钱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转移性癌患者血清PINP、BAL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PINP、BAL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骨显像和其他影像手段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和骨转移组41例,采用 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为三个亚组进行研究.A 组:骨转移灶<6个,20例;B组:骨转移灶6~20个,12例;C组:骨转移灶>20个或超级显像,9例.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数值.分析血清PINP、BALP水平在各级骨转移组间的变化情况,判断PINP、BALP与骨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骨转移癌患者血清PINP、BALP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趋势,血清BAL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有差异( P<0.05).(2) A、B、C三组血清PINP水平依次递增,组与组之间比较有差异( P<0.05);血清BALP水平在A、B、C三组总体有依次递增趋势,C组与A、B两组有差异 (P<0.05).(3)PIN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有一定相关性( r=0.3662,P<0.05).结论 血清PINP、 BALP水平的检测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变化 .

    作者:王波;杨欢;庞琴霞;邰国梅;张军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营养损伤模型的制作

    目的 制作理想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模型,观察形态变化.方法 使用生后3d内的SD乳鼠大脑皮质制成细胞悬液后,采用含15 %的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通过差速贴壁和不同速度的摇床及逐渐传代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PBS缓冲液代替培养基模拟缺营养模型,缺营养3h后恢复营养,观察细胞缺营养前后形态变化.同时使用RT-PCR 检测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表达的变化来明确缺营养损伤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营养损伤的反应.结果 缺营养3h后部分细胞胞体变小,胞突变短,个别细胞呈圆形,复营养后大多数细胞胞体变大,胞突变长并相互交错,基本恢复缺营养前形态,仍然可见少数细胞死亡漂浮在贴壁细胞层面上.RT-PCR检测发现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培养后可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可耐受一定的缺营养损伤,恢复营养后可基本恢复至损伤前的形态.

    作者:张积森;徐又佳;郝彦明;刘虎;王昌超;俞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 40 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T 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结肠癌组治疗前外周血 T 细胞亚群 CD4+和 CD4+/ CD8+均降低,而 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 CD4+和 CD4+/ CD8+均有显著性增高 (P<0.05),CD8+显著性降低 (P<0.05);行姑息性手术组术后 CD4+、CD8+ 和 CD4+/ CD8+均无显著性改变 (P>0.05).结论 检测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肿瘤发展、手术疗效和评估预后.

    作者:王勍;吴雨岗;王荣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缺血后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海马新生神经细胞存活及对DNA甲基化总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 主要探讨脑缺血后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海马新生神经细胞存活及对该区域内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并结合行为学,观测了脑缺血后海马新生神经细胞数量的变化并长期追踪了脑缺血后DNA甲基化总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海马区域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变化与海马新生神经细胞的数量变化相关联,在脑缺血后1~4周进行的强制性运动疗法会有效地逆转脑内的低甲基化状况.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了脑缺血后海马新生神经细胞的存活,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新生神经细胞存活的调控过程.

    作者:安妍;赵玫;赵传胜;戚其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BV和HCV感染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HBV和HCV病人血清中抵抗素水平及其病毒载量,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HBV和 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方法 利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和病毒载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 ,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82;HB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0.05),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40.结论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病毒载量正相关;HBV感染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作者:郭晓临;陈鸥;周立平;赵连爽;李异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柯萨基病毒(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4例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驵(P <0.01).结论 CoxV感染患儿急性期潜在肝细胞早期损害,检测PA可以有助于及时判断CoxV 感染后肝脏功能状态,以指导治疗.

    作者:陈烨;吕海涛;严文华;阚慧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水肿形成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24~72h及10~14d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依据头颅CT结果,计算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呈动态变化,发病3d内升高明显,随后下降,在血肿吸收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仍高于正常水平.2.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血肿体积无关,但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3.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与急性期NIHSS评分无相关;但是与血肿吸收期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诱发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参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孔小明;阎红梅;王玉林;陆士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血管病变患者56例,无血管病变患者52例) 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PDW),同时采用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结果 DM有血管病变组与DM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显著减少( P<0.01),除FBG外,MPV、PDW和GHB显著增高(P <0.01), FBG在糖尿病患者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DM无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无明显差别(P>0.05), MPV、PDW、GHB和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GHB、FBG能及时有效发现微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发生,及时干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林锋;董仁寿;林广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NOTCH基因变异

    在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与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寻找Notch1基因变异.应用nested-PCR法,银染色- SSCP,direct sequencing法分析.在患者9的白血病细胞中PEST部位发现点突变(7316C/T),氨基酸也随之发生变异 (Pro2439Leu).该基因变异是首次在AML细胞中发现的Notch1基因变异.由于在患者9的完全缓解的骨髓细胞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因此该突变不是SNP.有关该变异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付璐;辛晓敏;李洁;张云平;毕莉;吴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影响.方法 1.对198例KD患儿为KD组和100例无出疹性和肺部疾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MP-IgG抗体和MP-IgM抗体.2.在川崎病组根据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否,分成支原体感染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组.行组间:在IVIG治疗前后对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CRP、血沉、冠脉病变发生率、发病到出院时间的比较.3.在川崎病组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D)分为CAD 组和非CAD组,行组间MP感染率的比较.结果 1.KD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2.KD组中MP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CRP、血沉、发病到出院时间、及冠脉扩张率均高于非MP感染组( 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CAD组MP感染率高于非CAD 组(61.29% vs 36.52%,P<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发病,并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范秋红;严文华;王波;钱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