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明;阎红梅;王玉林;陆士奇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占先心病的0.25 %~0.5%[1],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绝大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并发症,甚至猝死,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房志伟;王莺;沈海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64S-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64S-CCTA患者完整资料,并以近期(2周之内)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可用于评估1,129段冠脉中,64S-CCTA显示轻度和明显狭窄病变各为122、231段,其中各有61、198段得到CAG证实;64S-CCTA判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39%、96.35%、85.71%、97.10%及24.22、0.12;在CAG确诊狭窄节段中,64S-CCTA在轻度狭窄和明显狭窄中分别检测出非钙化性斑块、钙化斑块各为32、65 和154、53个.结论 64S-CCTA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及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与狭窄关系的评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筛查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聚宝;沈海林;付芳芳;王莺;房志伟;赵世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的符合性以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相同标本的四项肿瘤标志物,对比两种方法的符合性.同时分析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CA19-9、CEA、NSE、CA125 四项指标,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芯片法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55.26%,电化学发光法四项单指标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CA19-9 17.76%、CEA 33.88%、NSE 4.61%、CA125 37.5%.结论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CEA、NSE、CA125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相近,同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对肺癌辅助诊断的阳性率较高,体现了蛋白芯片法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优势.
作者:李清茹;桑士标;赵震华;姜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生率.方法 对31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B超、MRCP、ERCP可明确诊断,31例均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重视胆囊切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再次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文庆;龚汉昌;胡其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良恶性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与血清fPSA和tPSA及其比值的关系.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前列腺增生疾病108例患者,均行PSA、盆腔MRI、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查.对比各病理类型之间的血清fPSA、tPSA及f/tPSA 比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0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5例(23%),前列腺结节增生为83例,且分为间质性结节 7例(6%)、腺肌性结节24例(22%)、纤维腺瘤性结节5例(5 %)、腺性(腺瘤性)结节15例(14%)、混合性结节32例(30 %).以上六组fPSA、t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前列腺增生f/tPSA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前列腺结节增生各型f/tPSA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合血清fPSA、tPSA及f/tPSA比值可提示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吕艳;常伟;高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降纤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具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红细胞压积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 P<0.0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安全性高.
作者:万玉鸿;巢为农;金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作者:巢为农;孙建辉;刘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柯萨基病毒(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4例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驵(P <0.01).结论 CoxV感染患儿急性期潜在肝细胞早期损害,检测PA可以有助于及时判断CoxV 感染后肝脏功能状态,以指导治疗.
作者:陈烨;吕海涛;严文华;阚慧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不同学习曲线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对 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 32例(A组)和2009年1月~10月收治的35例(B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总结不同学习曲线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疗效.所有患者按照D2 根治术式,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将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23例,B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33例. A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B组;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 P<0.05).结论 不同学习曲线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具有明显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者腹腔镜操作技术及腹腔镜器械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关.
作者:朱万坤;刘宏斌;钱锋;韩晓鹏;苏琳;魏登文;苗鹏程;李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在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方法 对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3例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经肛门插入导管至扩张段后保留于原位,持续引流并间隙灌洗,3例患儿在置管期间均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应用于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萍;汪健;黄顺根;朱锦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镍铬合金、贵金属合金和金沉积三种不同金属基底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离体活髓前磨牙24颗,环氧树脂包理后随机分为3组,常规牙体预备后分别制作镍铬合金、贵金属合金和金沉积基底烤瓷冠各8颗,用硅橡胶印模材料代替粘固剂将3组烤瓷冠粘固于牙预备体上,硬固后取出硅橡胶,利用金属显微镜测量硅橡胶的厚度,比较3组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沉积烤瓷冠与贵金属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05),金沉积烤瓷冠和贵金属烤瓷冠边缘适合性均与镍铬合金烤瓷冠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金沉积烤瓷冠和贵金属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良好,二者均优于镍铬烤瓷冠.
作者:吕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95例、 135条患肢,观察下肢深静脉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X线造影检查相对比.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显示下肢深静脉的结构、彩色血流及返流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并且具有无创、简便、安全、可靠及实时动态观察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闫磊;王晓晖;江春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形态学征象分析,探讨其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7例SPN形态学征象,观察、分析其病理基础及形成原因,评价其定性诊断疾病的价值.结果 通过对各种征象的把握,CT对SPN诊断意义重大,在肺癌、肺转移瘤及肺结核瘤诊断中有较高的符合率(88 %、85.7%、81.5%),而炎性假瘤的诊断正确率明显下降(64.7 %).在各种征象提示中,血管集束征、方形征各自具有较高的特征性,空泡征、多结节聚集征、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对于提示肺癌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 综合把握征象的意义对于提高对SPN的诊断正确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凯;王瑞芝;李福明;陆中军;黄参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12月26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5min.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6d.其中有1例脐部穿刺孔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出院后均内科正规系统治疗,随访 6~24个月,经过胃镜证实溃疡均已愈合.结论 经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独特优势,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顾伟勇;钱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探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胸片、临床症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其中介入治疗组患儿68例,经外科修补手术治疗(手术组)患儿18例,对年龄、性别、体重、PDA直径大小、心胸比例、术前反复肺部感染、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费用的比较.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介入治疗组成功率 95.58%,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100%,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差异.介入治疗组与手术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8.16±4.16d和20.05±6.52d,费用分别为26327.97±4828.35元和17773.01±10499.32元.结论 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均是治疗PDA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安全性好,创伤小,并发症低,更具可行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介入治疗在有适应症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阚惠娟;严文华;黄洁;孙凌;吕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206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除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外,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 P<0.0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有明显升高( 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有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该结果证实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有利于全面降低其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许德英;郜恒友;常永超;江涛;岳彩娟;程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方法将符合2008年脓毒症诊断标准,且行有创通气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和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及对症处理),血必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选后第1d(治疗组在使用血必净前)、第3d、第7d以及第10d 的C 反应蛋白(CRP),肺损伤评分和SAPSⅡ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CRP、肺损伤评分、SAPSⅡ评分均出现下降,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减轻患者的肺部及全身损伤.
作者:朱建良;朱建军;刘励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 40 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T 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结肠癌组治疗前外周血 T 细胞亚群 CD4+和 CD4+/ CD8+均降低,而 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 CD4+和 CD4+/ CD8+均有显著性增高 (P<0.05),CD8+显著性降低 (P<0.05);行姑息性手术组术后 CD4+、CD8+ 和 CD4+/ CD8+均无显著性改变 (P>0.05).结论 检测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肿瘤发展、手术疗效和评估预后.
作者:王勍;吴雨岗;王荣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分娩的9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产前、产时、产后情况.结果 98例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有41例,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前次手术后有产褥热史2例,因产科因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而再次手术者46例,9例阴道试产,8 例试产成功,成功率 88.89%.再次剖宫产组89 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组90例相比,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9例与无剖宫产史的阴道分娩孕妇10例相比,产程、产时出血、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安全的,导致再次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指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方可提高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率,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荣琴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老年退行性改变衰老进程中的心肌细胞膜蛋白dystroglycan(DG)与dysferlin(DYSF)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比较20~24个月的老龄野生型小鼠和12~16周的壮龄野生型小鼠的心肌细胞膜蛋白DG与DYSF 蛋白功能与水平;比较心肌组织特异性DG基因敲除的突变型小鼠及其对照野生型小鼠的DYSF水平变化.结果 老龄小鼠DG与laminin的结合活性下降,DYSF蛋白含量下调至壮龄小鼠的93.58 %,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心肌组织特异的DG缺失突变型小鼠DYSF蛋白含量上调至野生型小鼠的106.86 %,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 DG与DYSF在老龄化退行性改变的自然衰老过程当中确是高度保守的膜蛋白,DG缺陷肌营养不良并非主要地通过DYSF途径代偿.
作者:赵玫;戚其学;赵传胜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