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多段骨折

王轩;刘志伟;包欣南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 前臂, 多段, 交锁髓内钉
摘要:目的 介绍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多段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12例尺桡骨多段骨折采用骨折复位,Smith-Nephey公司生产的Foresight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无病例发生伤口感染和出现髓内钉断裂,松动.术后1例骨折延迟愈合,12例均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前臂旋转功能丧失<30..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多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伴软组织损伤的前臂多段骨折的良好手术选择.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LIF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目的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COS-7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检测表达产物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0-LI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COS-7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MTT、FCM法研究COS-7细胞表达产物对HL-60细胞的影响.结果 人LIF基因可在COS-7细胞中进行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对HL-60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人LIF基因在COS-7细胞中能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郁心;苗丽;盛伟华;缪竞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MMP2和nm2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和nm23蛋白在66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66例胃癌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71.2%(47/66),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2%(45/66).MMP2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胃癌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nm23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认为MMP2和nm23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和淋巴结转移上存在关系,可以作为估计患者预后及术后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朱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全髋置换术68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术中和/或术后自体血回收.对照组:34例,自体血未回收.以术后HGB低于90g/L为输异体血指标,监测术前及术后HGB,观察术中失血、输血情况、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结果 实验组的异体血使用量和输血反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术中出血和输血费用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是减少全髋置换术中输血及输血反应的有效方法.

    作者:陶然;王志伟;刘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我院传统小儿静脉麻醉常用氯胺酮复合安定和/或羟基丁酸钠,常出现麻醉深度不稳定,术后苏醒期明显延长,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多.自2003年起,我们陆续试用咪唑安定、氯胺酮诱导,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用于小儿静脉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伯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髓组织PTENmRNA和hTERT、DNA-PKcs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端粒酶及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标本45例(包括初诊组25例和缓解组20例),以及对照组非白血病患儿骨髓标本20例.(1)以骨髓组织石蜡切片作原位杂交PTENmRNA检测,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比较3组差异.(2)初诊组中20例治疗4周,观察疗效与3项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 (1)白血病初诊组骨髓腔充满白血病细胞.PTENmRNA失表达40.0%,hTERT阳性表达84.0%,DNA-PKcs失表达28.0%;3项表达水平均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2)化学药物治疗4周,未完全缓解者5例;PTENmRNA失表达者占4例,CR率低于阳性表达者(P<0.05);hTERT和DNA-PKcs阳性表达者各占4例,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1)骨髓活检有助于白血病诊断和疗效判定.(2)儿童急性白血病显示有PTENmRNA、hTERT及DNA-PKes表达异常,表明抑癌基因、端粒酶和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基因诊断.(3)白血病初诊组与缓解组显著差别,可辅助疗效判定.(4)治疗效果与多因素相关,PTENmRNA失表达可影响疗效,显示有预测预后价值.

    作者:孙晓东;柴忆欢;曹幼甫;邓海贞;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328例住院新生儿呕吐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方法 收集328例有呕吐症状的住院患儿病史进行分析.结果 内科性呕吐283例,占86.3%,其中以羊水吞咽综合症为致呕吐的主要疾病;外科性呕吐45例,占13.7%,其中多数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结论 内科疾病是新生儿呕吐的主要原因,但外科疾病若不及时明确和治疗后果严重,甚至可以危及患儿的生命,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后好坏的关键.

    作者:姚海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早孕的治疗观察

    目的 减少疤痕子宫早孕行人流术的并发症,减轻育龄妇女官腔操作痛苦.方法 终止疤痕子宫早孕86例.具体方法:①用药第1、2 d晨起空腹服米非司酮50mg,10h后再服25mg.②第3d早上空腹服米素前例醇0.6mg,服药前后1h禁食.结果 服米索前列醇后胚胎排出<6h为69例,6~24 h排出11例,6例因胚胎未排出行清宫术.成功率为93.03%.阴道出血近似于月经量为60例,占67.77%.多于月经量为26例,占32.23%.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为7~23 d,平均为10±2 d.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早孕效果较好.

    作者:蔡梅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49例诊治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2002年1月~2006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4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樊明月;孔庆林;顾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16例分析

    自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摄影技术应用以来,越来越多的微小乳腺癌获早期诊断,但仍有一些不典型的乳腺癌被误诊.回顾我院3年多时间里受检人群中的误诊病例,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胡大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玻璃体出血机化

    目的 对比和分析玻璃体出血机化病例超声诊断结果和玻璃体手术中发现情况的差别,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出术中的关键部位,指导手术操作.方法 分析133例玻璃体出血机化病例,其中107例接受了玻璃体手术,26例行药物保守治疗,对比超声诊断和手术中的发现.结果 超声诊断和术中发现完全符合有88例(占82.2%).不符合的病例中,视网膜脱离光带与玻璃体条膜的混淆是主要的,尤其在糖网病和外伤病例中.结论 超声诊断可以提供玻璃体出血机化病例的手术适应证,指导术中操作注意点,估计预后.而视网膜脱离的存在与否往往是超声探测失误之处,故应将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机化膜相鉴别.

    作者:刘鹏程;刘海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麻醉处理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简称TUVP)是近几年国内外开展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例TUVP病人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美娟;吴学东;鄂勇;赵建华;方志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月骨周围脱位及月骨脱位12例报告

    月骨周围脱位及月骨脱位在腕部损伤中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根据其受伤机制、X线片类型可以分为月骨周围背侧型脱位、月骨脱位、月骨周围掌侧型脱位.其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撬拨复位及手术治疗.其误诊漏诊原因为体检不全面,阅片不仔细,对腕部解剖认识不全所致.脱位能否早期复位是预后良好的原因.

    作者:严家生;王银喜;李嘉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示作用.方法 T2DM组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LDL-C的高低将T2DM组分为LDL-C升高组(LDL-C>3.11mmol/L)和LDL-C正常组.结果 T2DM组hs-CRP12.15±5.17mg/L,正常对照组3.15±1.31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LDL-C升高组hs-CRP15.74±8.69 mg/L,LDL-C正常组8.86±4.87 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LDL-C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hs-CRP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 hs-CRP参与T2DM并发AS过程,T2DM时hs-CRP先于LDL-C出现异常,糖尿病性AS预测应采用hs-CRP与LDL-C联合检测.

    作者:马钧;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癌切除术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7年6月~2004年10月100例肝癌切除术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简称分析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同期100例肝癌切除术后未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简称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分析组术后3个月AFP转阴率为95.4%(62/65),1、3、5年的生存率为76%(76/100)、51.4%(36/70)、43.2%(19/44),累积复发率为26%(26/100)、47.1%(33/70)、59.1%(26/44).对照组术后3个月AFP转阴率为77.5%(55/71),l、3、5年的生存率为62%(62/100)、35.1%(26/74)、24.0%(12/50),累积复发率为40%(40/100)、67.6%(50/74)、78.0%(39/50),P值均<0.05.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了肝癌生存率.

    作者:蒋辉;周健;黄勤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测量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100名正常成年人头面部相关测量点用游标卡尺进行实体测量.对5例颌面部肿瘤手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应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可用来修复颊部、舌、口底等处的软组织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远端约1/4的皮肤坏死,随访3个月至1年,外形满意、语言及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龚中坚;殷之平;徐贤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管支架姑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食管支架在食管、贲门部狭窄中应用的临床资料,充分了解其适应症、置入技术、注意事项、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30例次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行MTN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支架治疗.男28例次,女2例次,年龄44~84岁.25例次在胃镜直视下放置支架,5例次在X线下放置.结果 30例次置入支架后吞咽困难消失,有效率100%,其中,27例次一次置入成功,一次成功率90%.结论 对于肿瘤引起的食管、贲门部狭窄所致的吞咽困难,放置金属支架是姑息疗法中常用、有效的方法.胃镜下及X线下两种置入法各有优缺点,可相互结合,扬长避短.

    作者:孙宏文;朱雄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Wistar大鼠颈总动脉内皮,治疗组每日一次给予弹性蛋白酶抑制剂,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溶剂,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损伤10d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细胞数及面积,用原位末段缺口标记法检测内膜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球囊损伤10d后,模型组颈总动脉内膜面积增厚,平滑肌细胞数增多,凋亡指数下降.治疗组较模型组,内膜面积及平滑肌细胞数减少,凋亡指数大幅上升.结论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厚.

    作者:徐楠;舒强;凌光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

    分析8例老年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腹痛、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7例为低度恶性,1例中度恶性.7例为B细胞来源,1例为非T非B淋巴瘤.术前误诊率为75%.内镜结合活检病理、X线消化道造影、CT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郭健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与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基础,以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癌声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大部分病例(除4例误诊外)形态不规则,常呈分叶状,毛刺状,边缘粗糙,境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微小砂粒状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的血流显示率较高,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高于良性肿块.结论 1)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2)乳腺恶性肿块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超声表现.

    作者:卞和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OX-2与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OX-2和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正常胃黏膜及82例胃癌组织中COX-2和Fas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4%,而在正常对照的胃黏膜组织中阳性率为13.3%,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Fas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9.1%,在30例正常胃黏膜组阳性率为93.3%,正常胃黏膜组中Fas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P<0.001).COX-2与Fas的阳性表达在各性别组和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间,低分化和高、中分化胃癌组间、TNM分期之间表达有显著差异.Fas在高、中分化胃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组(P<0.05).而在TNM分期之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COX-2与Fas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rs=-0.559,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与Fas低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显著等级负相关.

    作者:胡端敏;冯一中;王少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