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麻醉处理

钱美娟;吴学东;鄂勇;赵建华;方志源

关键词:老年, 前列腺, 电汽化, 麻醉
摘要: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简称TUVP)是近几年国内外开展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例TUVP病人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左、右胸径路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45O例比较分析

    目的 研究食管癌手术的路径.方法 经右胸者,取右胸、上腹正中、左/右颈部三切口,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经左胸者,取左胸/或左胸、颈部两切口,行食管胃主A弓上器械吻合或左颈部手工吻合.结果 经右胸者,手术野易暴露,危险性小,病灶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远期效果好.结论 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右胸径路优于左胸径路.

    作者:陈星;何靖康;陶文成;郭树翔;孙德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ITP患儿按加用/不加升血小板胶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且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疗效佳(P<0.05).观察治疗组血清PAIgG经治疗后大多恢复正常,口服升血小板胶囊后,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稳定.

    作者:王易;季正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7例分析

    目的 检测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以凝聚胺法配血用于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结果 苏大附二院自1996年以来,共发现红细胞不规则抗体17例,分别为抗E 8例,抗-cE 3例,抗D 2例,抗c1例,疑抗-Leb1例,抗M 2例.结论 对住院患者常规检测红细胞抗体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和及时,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林军;钱建新;祁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话回访对中风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 通过电讯工具对中风患者回访延伸心理康复.方法 将患者人院时所有的资料均做详细记录,一组利用电话、手机等工具提高咨询、帮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另一组只做出院时的健康宣教.选择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调查问卷.结果 电话回访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评分低于未电话回访组,该结果表明中风患者回归家庭社会以后医务工作者定期电话回访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作者:张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49例诊治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2002年1月~2006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4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樊明月;孔庆林;顾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环扁桃酯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环扁桃酯对血流变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测定环扁桃酯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血栓湿重,并与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进行比较.结果 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降低全血粘度的效果显著,高切变率80s-1降低率为19.5%,低切变率20s-1降低率为26.2%;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大聚集率下降了29.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扁桃酯高剂量组使血栓湿重明显降低.结论 提示环扁桃酯是改善血流变及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熠;张正义;关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烧伤患者60例,分为P组(异丙酚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各30例.P组单纯静注异丙酚;R组先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再静注异丙酚.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异丙酚首次用量及总用量、苏醒时间,评判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P组相比,R组异丙酚的首次用量和总用量显著减少(P<0.01),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组,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明显较P组轻微,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烧伤换药,麻醉镇痛效果好,异丙酚用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且不影响苏醒过程.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段解剖钢板和重建钉内固定,共25例.结果 根据术前和术后X片及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行走等情况评估随访6月~2年,优8例,良12例,差5例.结论 股骨近段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在基层医院虽并发症较多,但容易开展,重建钉有一定难度,但较髓外固定效果更佳.另外两者均应重视内侧皮质骨的复位.

    作者:丁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调查分析及护理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病人接受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能力的现状,为高血压病的防治及健康教育寻找有效方法 和策略.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血压病人调查问卷表,对238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病人就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方式和自我保健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健康教育率越高,P<0.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小传媒多,人际传播少.接受教育者自我保健能力高于未接受者,P<0.05.结论 健康教育接受率与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导致自我保健能力的增强将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作者:邵晴;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观察乌司他丁的疗效,对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Cr)比值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42例高血压患者和5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尿中mAlb及Cr,计算UmAlb/Cr比值,并与40例正常健康者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UmAll/Cr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P<0.01);糖尿病患者UmAlb/Cr也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P<0.01).结论 UmAlb/Cr比值是诊断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蒋新颖;孔宝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初步研究

    研究了以壳聚糖为载体,十二胺为疏水基团,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亲水基团的双亲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 初步表明壳聚糖载体在适当条件下进行胺化及磺化修饰之后,可使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下降率高达42.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下降高达54.04%,而对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吸附率只有10%,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作者:黄丽;方波;朱叶;徐超;王睿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

    目的 回顾分析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结果,以期了解儿童ALL免疫表型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利用CD45PE-cy5/SS设门,完成186例儿童ALL病人的免疫分型.结果 在186例ALL中,B系ALL78.5%(146/186),T系ALL19.3%(36/186),T/M混合型ALL1.1%(2/186),B/M混合型ALL1.1%(2/186).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characterization of leukemia-associated immunotyping,LAIP)的出现频率为:B-ALL CD19+/CD10+/CD117+1.4%;CD19+/CD10+/CD13+25.3%;CD19+/CD10+/CD33+21.3%;CD19+/CD10+/CD2+5.5%;CD10+/CD34+/CD45±86.9%;CD19+/CD34+/CD20+24.7%;CD19+/CD10++/CD45±67.1%;CD19+/CD10-/CD20-4.1%.T-ALL CD7+/CD13+/CD45±5.6%;CD7+/CD33+/CD45±2.8%;TdT+/CD3+/CD45±100%;CD7++/CD2±/CD45±77.8%;CD7+/CD4+/CD3-16.7%;CD7+/CD8+/CD3-16.7%.结论 儿童B-ALL比率高于T-ALL,约为T-ALL的4倍,混合细胞白血病在儿童很少见.而且儿童ALL均具有独特的LAIP特征,因此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监测可提供非常客观的依据.

    作者:朱明清;耿美菊;何海龙;王爱清;陈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及肾脏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30例SLE患儿(其中有10例进行肾活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儿童SLE患者中,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12.03岁.SLE患儿常见的表现为肾损害24例(80%),10例肾活检患儿病理类型以弥漫增生型(Ⅳ型)多见,占60%.其他为系膜增生型(Ⅱ型).肾外表现以发热(70%),贫血(60%),皮疹(57%)等多见.免疫学指标以ANA阳性(93%),dsDNA阳性(77%),补体C3降低(60%)等为主.结论 儿童SLE临床表现多样,肾脏易受累,且狼疮性肾炎(LN)临床与病理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准确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应及时行肾活检检查.

    作者:王丽峰;封其华;李晓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对27例胃癌组织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然后行MVD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MVD平均值为37.81±10.99(个/视野),VEGF阳性率为59.26%.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MVD、VEGF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浆膜层是否受侵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癌MVD值和VEGF表达密切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作者:蔡惠芳;沈钧康;曹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阿霉素(adriamycin ADR)是有效的广谱抗癌药物之一,但是,ADR严重的心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ADR心脏毒性发生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发挥重要作用,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是一利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的β受体阻滞剂.在该研究中探讨了卡维地洛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通过检测血流动力学、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卡维地洛能改善阿霉索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通过抑制阿霉素引起的机体内过度的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卡维地洛对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世红;王绍军;陆士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多君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α 1受体激动剂米多君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反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服用米多君后患者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低血压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感觉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口服米多君可显著提高有低血压事件的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有效维持患者透析时、透析后的血压的稳定性.

    作者:计文明;陈强;王浩;汪克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胰腺钝伤的CT诊断(附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胰腺钝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4例胰腺钝伤的CT表现及其特点.结果 2例为胰腺离断CT表现为一条清楚分隔的低密度线,1例位于胰颈,1例位于胰尾,手术可见胰管断裂;弥漫性胰腺肿大1例,增强后强化不均匀;胰头局限性肿大1例;3例合并胰周积液,4例均合并邻近器官损伤.结论 CT评价胰腺钝伤是准确可靠的,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沈莉;饶圣祥;徐东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细胞CD4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B细胞水平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水平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ITP组B细胞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B细胞及其表面CD40表达水平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TP的病理机制,为ITP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莱;钱毓晋;李莼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炎性乳腺癌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990年~2005年收治的12例炎性乳腺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炎性乳腺癌的主要症状为乳房皮肤的局部或弥漫红肿,不发热.12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首选手术治疗5例,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首选化疗7例,中位生存期30个月.首先化疗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炎性乳腺癌应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红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