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洪;王天佑
研究了以壳聚糖为载体,十二胺为疏水基团,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亲水基团的双亲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 初步表明壳聚糖载体在适当条件下进行胺化及磺化修饰之后,可使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下降率高达42.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下降高达54.04%,而对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吸附率只有10%,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作者:黄丽;方波;朱叶;徐超;王睿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的5例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临床观察、动态CT扫描和随访的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5例均首先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终改行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成功,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小,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年龄超过70岁,有明显的脑萎缩,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证据者允许选择非手术治疗.
作者:朱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s,LPS)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细胞免疫化学检测MMP-9的蛋白表达及核因子NF-κB激活情况,原位分子杂交分析MMP-9mRNA表达.结果 LPS是MMP-9的强诱导物,可在蛋白及mRNA水平诱导MMP-9的表达,LPS对其诱导作用强度与LPS的浓度呈正相关.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15min即有NF-κ B p65核转移,30min达高峰,1h后减弱.结论 LPS诱导平滑肌细胞MMP-9表达,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MMP-9表达升高可能与LPS激活NF-κB有关.MMP-9表达升高和NF-κB激活提示L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路军;阮秋蓉;康苏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龄患者无痛苦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以在2000年4月~2006年4月间与麻醉科合作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配合浅麻醉下行无痛苦胃肠镜检查治疗术2 600例中580例老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麻醉过程用药量、安全性、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操作,麻醉轻度影响呼吸,血压、心率、脉氧轻度下降,未发生一例呼吸暂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大部分病人有经济承受能力,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和地区开展.
作者:朱凤兰;赵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45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后经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根据图像进行冠状动脉主干评价与临床症状,ECG、DCG、UCG、DSA等检查结果相比较判断冠脉MR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45例受检者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阴性27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27例中ECG、DCC提示冠心病15例,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其中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在冠脉MR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其结果2例阴性、3例阳性,与冠脉MR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冠脉MR可作为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一种手段,由于图像显示右冠状主干、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同旋支近中段图像清楚,而远段图像欠佳尚不能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可作为冠心病辅助检查.
作者:汤振源;李晓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分析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结果,以期了解儿童ALL免疫表型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利用CD45PE-cy5/SS设门,完成186例儿童ALL病人的免疫分型.结果 在186例ALL中,B系ALL78.5%(146/186),T系ALL19.3%(36/186),T/M混合型ALL1.1%(2/186),B/M混合型ALL1.1%(2/186).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characterization of leukemia-associated immunotyping,LAIP)的出现频率为:B-ALL CD19+/CD10+/CD117+1.4%;CD19+/CD10+/CD13+25.3%;CD19+/CD10+/CD33+21.3%;CD19+/CD10+/CD2+5.5%;CD10+/CD34+/CD45±86.9%;CD19+/CD34+/CD20+24.7%;CD19+/CD10++/CD45±67.1%;CD19+/CD10-/CD20-4.1%.T-ALL CD7+/CD13+/CD45±5.6%;CD7+/CD33+/CD45±2.8%;TdT+/CD3+/CD45±100%;CD7++/CD2±/CD45±77.8%;CD7+/CD4+/CD3-16.7%;CD7+/CD8+/CD3-16.7%.结论 儿童B-ALL比率高于T-ALL,约为T-ALL的4倍,混合细胞白血病在儿童很少见.而且儿童ALL均具有独特的LAIP特征,因此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监测可提供非常客观的依据.
作者:朱明清;耿美菊;何海龙;王爱清;陈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990年~2005年收治的12例炎性乳腺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炎性乳腺癌的主要症状为乳房皮肤的局部或弥漫红肿,不发热.12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首选手术治疗5例,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首选化疗7例,中位生存期30个月.首先化疗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炎性乳腺癌应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红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段解剖钢板和重建钉内固定,共25例.结果 根据术前和术后X片及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行走等情况评估随访6月~2年,优8例,良12例,差5例.结论 股骨近段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在基层医院虽并发症较多,但容易开展,重建钉有一定难度,但较髓外固定效果更佳.另外两者均应重视内侧皮质骨的复位.
作者:丁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TIA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血液流变学各参数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TIA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故应对TIA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康琼英;温洁新;赵景;韩世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0例该类肿瘤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30例病例均显示Vimentin、NSE、CD99弥漫阳性,21例可见特征性的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结论 PNET是高度侵袭性肿瘤,随着遗传学和现代治疗学的进步,该肿瘤预后会逐步改善.
作者:郭凌川;康苏娅;虞杰;沈吟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acarbose,商品名:拜唐苹)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在8~11 mmol/L,HbAlc为7%~10%,予拜糖苹50mg.tid治疗16周.结果 经16周的治疗,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空腹胰岛素、血脂、体重并无明显变化.除极个别患者有腹胀外,单独用药均无低血糖、肝损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阿卡波糖在不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荷的基础上,改善了代谢异常和胰岛素分泌紊乱,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蒋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引起口腔科医生对早期梅毒口腔表现的重视.方法 对2003年2月~2005年5月期间,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经鉴别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类疾病后,做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凝实验均为阳性.结论 口腔梅毒是梅毒的早期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作者:马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的发病及各项指标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6月确诊的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多发生于孕34+周左右,大部分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主诉,可出现胎盘早剥、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可能是早提示疾病发生的指标,而肝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反映病情变化趋势的可靠指标.新生儿的预后主要与终止妊娠时的孕周有关.结论 HELLP综合征病情凶险,成功治疗HELLP综合征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母婴的死亡率.
作者:冯晓;沈宗姬;郭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100名正常成年人头面部相关测量点用游标卡尺进行实体测量.对5例颌面部肿瘤手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应用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可用来修复颊部、舌、口底等处的软组织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远端约1/4的皮肤坏死,随访3个月至1年,外形满意、语言及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远端蒂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龚中坚;殷之平;徐贤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烧伤患者60例,分为P组(异丙酚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各30例.P组单纯静注异丙酚;R组先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再静注异丙酚.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异丙酚首次用量及总用量、苏醒时间,评判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P组相比,R组异丙酚的首次用量和总用量显著减少(P<0.01),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组,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明显较P组轻微,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烧伤换药,麻醉镇痛效果好,异丙酚用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且不影响苏醒过程.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分析8例老年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腹痛、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7例为低度恶性,1例中度恶性.7例为B细胞来源,1例为非T非B淋巴瘤.术前误诊率为75%.内镜结合活检病理、X线消化道造影、CT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郭健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06年3月9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处理方法(术中处理、二次手术处理、三次手术处理).结果 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经正确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原因较多,经正确处理,是能够痊愈的.
作者:王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法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PSA患者1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PSA瘤腔并注射200IU凝血酶行封闭治疗,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24h和3~5d复查超声,并在注射凝血酶前及注射凝血酶后48h检测有关血液流变参数.结果 11例患者在瘤囊内注入200IU凝血酶后瘤腔即刻闭合,5例患者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起下压迫5~10 min闭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24h及3~5 d后复查无复发.注射凝血酶前后血液流变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法治疗PSA简便、安全、有效,且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罗晓丽;杨成明;王旭开;王红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全髋置换术68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术中和/或术后自体血回收.对照组:34例,自体血未回收.以术后HGB低于90g/L为输异体血指标,监测术前及术后HGB,观察术中失血、输血情况、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结果 实验组的异体血使用量和输血反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术中出血和输血费用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是减少全髋置换术中输血及输血反应的有效方法.
作者:陶然;王志伟;刘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过选择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双吻合器技术在全系膜切除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1.8%),吻合口狭窄7例(12.5%),术后局部复发3例,其中2例为吻合口复发,1例为盆腔复发,总局部复发率为5.4%.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圆;金昆;孙庆宇;周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