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苏海洪;王天佑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出现异常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其增高程度和血压升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趋势.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可能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压增高程度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钝伤的CT诊断(附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胰腺钝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4例胰腺钝伤的CT表现及其特点.结果 2例为胰腺离断CT表现为一条清楚分隔的低密度线,1例位于胰颈,1例位于胰尾,手术可见胰管断裂;弥漫性胰腺肿大1例,增强后强化不均匀;胰头局限性肿大1例;3例合并胰周积液,4例均合并邻近器官损伤.结论 CT评价胰腺钝伤是准确可靠的,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沈莉;饶圣祥;徐东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45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后经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根据图像进行冠状动脉主干评价与临床症状,ECG、DCG、UCG、DSA等检查结果相比较判断冠脉MR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45例受检者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阴性27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27例中ECG、DCC提示冠心病15例,冠脉MR图像中阳性18例;其中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在冠脉MR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其结果2例阴性、3例阳性,与冠脉MR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冠脉MR可作为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一种手段,由于图像显示右冠状主干、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同旋支近中段图像清楚,而远段图像欠佳尚不能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可作为冠心病辅助检查.

    作者:汤振源;李晓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成人CML-BC以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抗原检测及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典型易位组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组(P<0.05):无附加异常、伴附加异常、伴复杂染色体异常(CCAs)各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平衡易位、非平衡易位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中各抗原的阳性率与CML-BC总体阳性率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7例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均为CML-AML.结论 典型t(9;22)易位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有无附加染色体异常及是否平衡易位对免疫表型无直接影响.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CML-BC中急非淋变多见.

    作者:马勤芬;周惠芬;朱明清;刘丹丹;陈子兴;薛永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

    目的 回顾分析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结果,以期了解儿童ALL免疫表型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利用CD45PE-cy5/SS设门,完成186例儿童ALL病人的免疫分型.结果 在186例ALL中,B系ALL78.5%(146/186),T系ALL19.3%(36/186),T/M混合型ALL1.1%(2/186),B/M混合型ALL1.1%(2/186).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characterization of leukemia-associated immunotyping,LAIP)的出现频率为:B-ALL CD19+/CD10+/CD117+1.4%;CD19+/CD10+/CD13+25.3%;CD19+/CD10+/CD33+21.3%;CD19+/CD10+/CD2+5.5%;CD10+/CD34+/CD45±86.9%;CD19+/CD34+/CD20+24.7%;CD19+/CD10++/CD45±67.1%;CD19+/CD10-/CD20-4.1%.T-ALL CD7+/CD13+/CD45±5.6%;CD7+/CD33+/CD45±2.8%;TdT+/CD3+/CD45±100%;CD7++/CD2±/CD45±77.8%;CD7+/CD4+/CD3-16.7%;CD7+/CD8+/CD3-16.7%.结论 儿童B-ALL比率高于T-ALL,约为T-ALL的4倍,混合细胞白血病在儿童很少见.而且儿童ALL均具有独特的LAIP特征,因此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监测可提供非常客观的依据.

    作者:朱明清;耿美菊;何海龙;王爱清;陈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二期梅毒口腔表现的临床分析

    目的 引起口腔科医生对早期梅毒口腔表现的重视.方法 对2003年2月~2005年5月期间,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经鉴别排除其他口腔黏膜类疾病后,做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凝实验均为阳性.结论 口腔梅毒是梅毒的早期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作者:马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股沟嵌顿性疝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21例分析

    目的 评价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聚丙烯锥型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21例腹股沟嵌顿疝病人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7min,均于第二天麻醉作用消失后作适当自理活动.术后应用止痛剂4例,尿潴留3例,异物胀感1例,阴囊水肿1例,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5~7 d,随访1年至1年半元复发病例.结论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中安全有效,其具有更宽的手术指征及极低的复发率,特别适用于其高发人群:老年人及体力劳动者.

    作者:周菊明;陈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诊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76例和同期急诊开腹手术70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急诊腹腔镜成功74例,中转开腹2例.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镇痛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为急诊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异位妊娠大出血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作者:孙静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左、右胸径路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45O例比较分析

    目的 研究食管癌手术的路径.方法 经右胸者,取右胸、上腹正中、左/右颈部三切口,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经左胸者,取左胸/或左胸、颈部两切口,行食管胃主A弓上器械吻合或左颈部手工吻合.结果 经右胸者,手术野易暴露,危险性小,病灶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远期效果好.结论 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右胸径路优于左胸径路.

    作者:陈星;何靖康;陶文成;郭树翔;孙德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顿服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观察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照罗帕酮是临床常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药物,因其与开放和失活状态的通道亲和力大,对器质性心脏病物别敏感,有潜在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能,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该报告2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顿服普罗帕酮12h后,18例(81.82%)安全复律,提示普罗帕酮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作者:吕荣;王维中;尤华;吴雁鸣;叶福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1分类错一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block矫治器10~12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2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SNB角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下颌体和升支明显增加,磨牙关系中性或接近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或基本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先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MMP2和nm2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和nm23蛋白在66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66例胃癌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71.2%(47/66),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2%(45/66).MMP2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胃癌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nm23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认为MMP2和nm23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和淋巴结转移上存在关系,可以作为估计患者预后及术后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朱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质粒提取的关键因素及提取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质粒DNA提取过程的分析,探讨质粒DNA提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质粒DNA纯度和量的关键因素,以利解决质粒提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祁汝峰;黄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脂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MMP-9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s,LPS)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细胞免疫化学检测MMP-9的蛋白表达及核因子NF-κB激活情况,原位分子杂交分析MMP-9mRNA表达.结果 LPS是MMP-9的强诱导物,可在蛋白及mRNA水平诱导MMP-9的表达,LPS对其诱导作用强度与LPS的浓度呈正相关.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15min即有NF-κ B p65核转移,30min达高峰,1h后减弱.结论 LPS诱导平滑肌细胞MMP-9表达,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MMP-9表达升高可能与LPS激活NF-κB有关.MMP-9表达升高和NF-κB激活提示L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路军;阮秋蓉;康苏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PIG-A基因在突变型K562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PIG-A cDNA转导至突变型K562细胞中,观察是否能够逆转K562细胞CD59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EBPIG-A中扩增PIG-A基因片断,BamH Ⅰ及xho Ⅰ双酶切后连接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C1相应位点.脂质体法转染PA317包装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突变型K562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感染前后CD59的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24~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G418筛选后,病毒滴度测定达(1.6±0.2)×105CFU/mL.感染K562细胞前后测定CD59的表达率分别为4.5%±0.7%及21.3%±0.3%(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PIG-A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突变型K562细胞后可以提高其CD59的表达.

    作者:李振宇;徐开林;邱婷婷;潘秀英;何徐彭;孙海英;李德鹏;鹿群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6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TIA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血液流变学各参数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TIA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故应对TIA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康琼英;温洁新;赵景;韩世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Cr)比值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42例高血压患者和5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尿中mAlb及Cr,计算UmAlb/Cr比值,并与40例正常健康者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UmAll/Cr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P<0.01);糖尿病患者UmAlb/Cr也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P<0.01).结论 UmAlb/Cr比值是诊断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蒋新颖;孔宝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LIF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目的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COS-7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检测表达产物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0-LI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COS-7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MTT、FCM法研究COS-7细胞表达产物对HL-60细胞的影响.结果 人LIF基因可在COS-7细胞中进行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对HL-60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人LIF基因在COS-7细胞中能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郁心;苗丽;盛伟华;缪竞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浓度及相互关系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对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正常对照各25例病人进行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脂联素明显减低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罗骏;陈绍良;杜同心;段宝祥;周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东菱克栓酶治疗血液病并高粘血症(或血栓病)20例分析

    目的 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血液病合并高粘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例人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对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结果 60%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0%患者部分症状改善,东菱克栓酶使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东菱克栓酶能有效改善血液病高粘状态,能有效治疗血液病合并血栓并发症.

    作者:冉丹;孙汉英;陈淑萍;朱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早孕的治疗观察

    目的 减少疤痕子宫早孕行人流术的并发症,减轻育龄妇女官腔操作痛苦.方法 终止疤痕子宫早孕86例.具体方法:①用药第1、2 d晨起空腹服米非司酮50mg,10h后再服25mg.②第3d早上空腹服米素前例醇0.6mg,服药前后1h禁食.结果 服米索前列醇后胚胎排出<6h为69例,6~24 h排出11例,6例因胚胎未排出行清宫术.成功率为93.03%.阴道出血近似于月经量为60例,占67.77%.多于月经量为26例,占32.23%.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为7~23 d,平均为10±2 d.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早孕效果较好.

    作者:蔡梅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