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餐后血糖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探讨

李军平

关键词:糖尿病, 餐后血糖,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h血糖>11.1mmol/L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餐后血糖<8.0mmol/L的病例比较.方法对2000年~2004年8月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空腹血糖<6.1mmol/L维持1个月,剔除8.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6例.对餐后血糖>11.1mmol/L和<8.0mmol/L病例作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两组血栓指数Q值、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餐后血糖>11.1mmol/L组,血液仍处于粘、聚、浓状态,易形成血栓,增加并发症危险.提示对糖尿病治疗的监测,必须要注意餐后血糖的控制,方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抗凝治疗是DM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用降纤酶对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液中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 血小板大聚集率(Pamax)及血浆11-去氢-血栓烷B:(11-DH-TXB2).结果降纤酶有显著抗栓作用,引起血浆Fg水平显著降低,D-二聚体浓度升高,但用药后易引起体内血小板活化. 结论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应在实验室监测下使用,应适时加抗血小板活化类药物.

    作者:蔡秀英;孔小明;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病情严重,死亡率极高,治疗效果差,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清楚,本文通过对48例CRF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42例健康人进行对比,以期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对CRF的发生、发展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卡明;刘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源性休克3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心源性休克病人3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者22例,重症心肌炎引起者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发的心源性休克5例.合并高血压者17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结果 32例心源性休克存活20例,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62.5%.死于泵衰竭8例、脑血管意外2例、肾衰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要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必须尽早明确诊断,鉴别病因,采取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应用血管活性药、迅速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注,对心肌梗死者进行溶栓或冠脉内放置支架,进行床边血流动力学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施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注意消除诱因,纠正酸中毒、稳定内环境;还要强调严密观察,动态分析,包括意识和表情、心跳、脉搏和血压、呼吸和尿量及末梢循环.

    作者:张海;方伟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血小板内钙的变化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小板内钙浓度([Ca2+]i)的变化.方法以Fura/AM为荧光指示剂,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分离的老年及成年人血小板内[Ca2+]i.结果在细胞外钙为1mmol·L-1的情况下,静息状态老年人血小板[Ca2+]i及对高钾除极化的反应均明显低于青年对照组(P<0.01),高钾使血小板内[Ca2+]i增加的绝对值在老年人与青年人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血小板[Ca2+]i降低,但在相同情况下老年人血小板胞内钙超载更加明显,从而较青年人更易发生细胞的损害.

    作者:曹云鹏;李智;丛华;聂华;魏敏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餐后血糖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探讨

    目的观察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h血糖>11.1mmol/L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餐后血糖<8.0mmol/L的病例比较.方法对2000年~2004年8月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空腹血糖<6.1mmol/L维持1个月,剔除8.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6例.对餐后血糖>11.1mmol/L和<8.0mmol/L病例作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两组血栓指数Q值、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餐后血糖>11.1mmol/L组,血液仍处于粘、聚、浓状态,易形成血栓,增加并发症危险.提示对糖尿病治疗的监测,必须要注意餐后血糖的控制,方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抗凝治疗是DM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军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己酮可可碱对血管成形术后管腔狭窄的影响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实验性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后修复过程中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50只,随机分成:(1)单纯球囊损伤组(n=20);(2)PTX组(n=20);(3)假手术组(n=10),于血管成形术后4周处死各组动物,取目标血管段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血管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胶原特殊染色平均灰度值.结果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内膜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分别为18.6±1.56与29.3±2.71,P<0.01;两组血管管腔面积差异显著(1.18±0.15vs.0.84±0.11;P<0.01);用药组较空白对照组的新生内膜面积减少(0.67±0.07vs.0.90±0.13:P<0.01).结论 PTX能通过显著抑制内膜胶原的增生,提高管腔面积,从而降低了血管损伤后狭窄的程度.

    作者:曾哲;曾欣;刘小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成缗钱状排列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关系.方法对3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外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分析.结果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沉高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外周血观察到的成熟红细胞成缗钱状排列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清铁、铁蛋白增高的原因所致.

    作者:姒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肢体缺血再灌注时炎性介质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再灌注炎性介质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8(IL-8)、过氧化脂质(LPO)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21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以放射免疫法、ELISA法、硫代巴比妥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TXB2、IL-8、LPO和NO的值.结果肢体缺血的灌注后10min,LPO显著升高.再灌注后18min TXB2、IL-8和LPO均显著增高;NO显著降低.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的病理过程是一种炎症反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损伤.

    作者:王洪震;沈施仁;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消化道出血行DSA血管造影患者92例,观察造影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造影阳性者48例,占52.2%,急诊组31例,择期组17例,其中,有出血直接征象者18例,占19.5%(18/92);行介入治疗28例,其中,灌注法20例,栓塞法8例.结论血管造影是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周大勇;沈利明;沈钧康;金一琦;陈磊;黄献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例经皮外周干细胞心肌移植病人的护理

    干细胞是指人体胚胎时期的一种特殊细胞,它可以不断分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重建长期造血的潜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损伤的心肌细胞内,干细胞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和血管再造,从而增强心脏的泵功能.2004年2月我院进行了首例外周干细胞心肌移植术.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常保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在耳鼻咽喉科表现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在耳鼻喉科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的7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结果 76例手足口病均为1~5岁儿童.其特点:发热、手足口部疱疹,咽部粘膜均有溃破.结论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除手足口部疱疹样皮损外,在耳鼻咽喉科也有特征性表现,抗病毒治疗有效.

    作者:孙安屏;郑海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磁疗对脑血管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人进行血液磁极化治疗,观察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液磁极化疗法共治疗了42例脑血管病人,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中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电泳时间、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磁极化疗法能够明显地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

    作者:马臣;胡泽溪;李岚;崔旻;杜国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因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受累靶器官先后顺序、轻重程度及伴随症状不同,极易误诊、误治.同时利用有关检查,可正确评估疾病的预后.

    作者:徐荣香;杨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血清甲状腺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等特点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胃癌术前、术后血清T3、T4、TSH,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姑息手术、根治手术前血清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T4、TSH无显著性变化,且根治术后血清T3有显著升高(P<0.05),而T4、TSH无显著变化(P>0.05),进展期胃癌以血清T3降低为主,其降低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相一致.结论血清T3浓度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分期,监视病情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江;徐峰;张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用细胞学方法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附132例分析

    目的探讨细胞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细针抽吸、涂片、染色、镜下观察恶性肿瘤细胞,探讨其临床细胞学特点.结果 132例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为腺癌79例(59.8%)、鳞癌17例(12.9%)、未分化癌21例(15.9%)、恶性黑色素癌5例(3.9%),其他类型恶性肿瘤10例(7.5%),与组织病理检查对照,二者符合率为100%.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准确率高、简便易行,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诊断方法,同时亦可以指示临床查找原发病灶.

    作者:吴晓芝;吴广平;黄秀霞;张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氢化考地松对脂肪栓塞综合征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氢化考地松对脂肪栓塞综合征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测定了治疗组、未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t)、校正全血粘度(ηb′)、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并对三者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指标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而未治疗组则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纤维蛋白原增高.未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未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 治疗组、未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间ηb无显著差异(P>0.05).经校正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ηb′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未治疗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比较:未治疗组ηb′显著增高(P<0.05或P<0.01).(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ηp、Ht、EAI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ηp、EAI显著增高,Ht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FES血液多呈高粘滞状态,其原因是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和血小板的聚集破坏所致.

    作者:戚其学;张晓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流变学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30例AD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AD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AD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其测定对AD的诊断、预后及改善血液微循环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明大;罗红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归芪口服液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恢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归芪口服液促进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造血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42只清洁级近交系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归芪组和对照组于6.0Gy 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分别被胃饲归芪口服液(200mg/次,2次/d)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照射后第4、8和14d计数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数,测量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和CD54的表达水平.照射后第8d计数小鼠的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结果照射后第4、8、14d归芪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计数和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第4、8d归芪组骨髓组织中CD44、CD5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14d归芪组CD44、CD54表达水平下降,趋于恢复正常水平.照射后第8d归芪组CFU-S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归芪口服液能够促进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骨髓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CD54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郑邈;刘文励;孙汉英;周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金钠多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钠多注射液对冠心病(CHD)的疗效.方法病人分为金钠多治疗组(44例)和复方丹参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心电图、心功能、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及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金钠多治疗组明显优于复方丹参对照组(P<0.01).结论金钠多注射液对冠心病有明显疗效,比复方丹参疗效佳.

    作者:颜建忠;翁丽;陈佩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lzheimer病血脂代谢异常的研究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D)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5例AD患者和对照组30例健康老人的的血清Apo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AD组ApoE为(39±5)mg/L、TG为(1.35±0.31)mmol/L、TC为(4.4±0.5)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8)mg/L、(1.55±0.22)mmol/L、(4.8±0.6)mmo1/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D患者体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

    作者:杨虹;李栋;高锦声;徐培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