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归芪口服液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恢复的研究

郑邈;刘文励;孙汉英;周剑锋

关键词:黄芪, 当归, 放射损伤, CD44, CD54, 脾集落形成单位
摘要:目的探讨归芪口服液促进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造血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42只清洁级近交系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归芪组和对照组于6.0Gy 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分别被胃饲归芪口服液(200mg/次,2次/d)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照射后第4、8和14d计数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数,测量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和CD54的表达水平.照射后第8d计数小鼠的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结果照射后第4、8、14d归芪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中巨核细胞计数和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第4、8d归芪组骨髓组织中CD44、CD5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14d归芪组CD44、CD54表达水平下降,趋于恢复正常水平.照射后第8d归芪组CFU-S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归芪口服液能够促进放射损伤小鼠早期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骨髓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CD54的表达实现的.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颅脑伤硬膜外血肿39例

    目的总结1996年11月~2001年12月收治急性颅脑伤硬膜外血肿39例GCS3~9分,不同程度颅骨骨折及脑挫裂伤.经头颅CT平扫描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就诊时间,采用不同救治方法.结论尽早清除硬脑膜外血肿.大骨瓣减压,如脑压力增高,去骨瓣,硬脑膜敞开.早期亚低温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

    作者:许海金;沈雪峰;刘丰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局部溶栓加抗凝对急性肺栓塞性肺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0只小猪自体血栓注入建立急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2组,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加抗凝(A组10只)、局部溶栓不加抗凝(B组10只).溶栓前、溶栓后2h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股动脉收缩血压(SABP)、心率(HR)、心输出量(CI)、血气分析(PaO2、PaCO2、pH)、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一氧化氮(NO).结果两组SPAP、CI、PaO2、PaCO2、PAP、DD、NO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A组的SPAP、PAP的变化较B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肺栓塞治疗中,局部溶栓加抗凝的疗效优于单纯局部溶栓.

    作者:杨玲;林建海;王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血清甲状腺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等特点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胃癌术前、术后血清T3、T4、TSH,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姑息手术、根治手术前血清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T4、TSH无显著性变化,且根治术后血清T3有显著升高(P<0.05),而T4、TSH无显著变化(P>0.05),进展期胃癌以血清T3降低为主,其降低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相一致.结论血清T3浓度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分期,监视病情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江;徐峰;张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磁性固位体外包裹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采用两种不锈钢材料对磁性固位体进行外包裹,以达到防腐蚀目的.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微核实验,及不锈钢材料对小鼠L-929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磁性固位体外包裹材料仅具有极微弱的细胞毒性,对小鼠无致畸作用,引起较低的细胞凋亡率,可安全地做为磁性固位体的外包裹材料.

    作者:战德松;戚琳;朱静涛;白冰;姜国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平衡对高甘油三酯伴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液平衡疗法对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高TG血症患者(治疗组)经血液平衡治疗前后及3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TC、TG)、血糖(GLU)及胰岛素(Ins)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1)高TG血症组经血液平衡治疗后,血脂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高TG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高TG血症组经血液平衡治疗后Ins明显降低(P<0.05);ISI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TG血症患者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血脂水平的升高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血液平衡疗法的治疗在降脂的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王子布;王保平;张凤岭;商秀娟;陈沛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NA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ail growth factor165,VEGF165)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用RT-PCR法从人白血病细胞株TF1扩增VEGF165 DNA片段,将该片段插入质粒pUCmT中并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pUCmT-VEGFl65与PET20b(+)均用EcoRI和SalⅠ双酶切,回收纯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构建VEGF165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0b(+)-VEGF16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NTA Resin纯化,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表示:1.测序结果示扩增的VEGF165序列与文献报道相符;2.SDS-PAGE电泳示IPTG诱导后出现分子质量约23kd的重组蛋白条带;3.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与兔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成功克隆、表达及纯化VEGF165,为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张明辉;安广宇;董宁征;白霞;余自强;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细胞流变性的动态图像研究及半定量分析

    目的探讨一种判断人体白细胞流变性的新方法.方法采取指尖微量血,应用布氏镜(多功能可变投射显微镜)和动态数字成像技术,对活体白细胞进行动态图像扫描,设定粒细胞形态结构、变形运动、胞浆及颗粒运动三项指标,以三项指标积分及三项指标积分总值作为判断人体白细胞流变性的客观指标;对120例正常人按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分组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正常参考值.结果用多功能显微镜直观、动态地观察到显示白细胞流变学的特征:形态结构、伪足形成、颗粒运动、胞质环流及变形运动;白细胞流变性三项指标积分及总积分别为2.917±0.306、2.433±0.498、3.042±0.418和8.392±0.792;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无显著差异;总积分正常参考值为8.249~8.635.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判断白细胞流变性的动态细胞学检测手段,提出观察指标、判断标准和半定量计分方法;方法简便,直观,易被病人接受.

    作者:刘宗印;潘齐川;刘颖颖;曲东平;鞠全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在ITP与TTP鉴别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vWP-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Collagen Binding Assay)分别对35例ITP、6例TTP及32例健康人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TP及T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47.62±24.22)%、(12.54±11.69)%]显著低于正常人[(78.60±10.03)%](P<0.01),I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0.01),I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水平阳性率[68.57%(24/35)]明显低于TTP患者[100%(6/6)](P<0.01).结论 ADAMTS-13活性水平检测在ITP与TTP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崔宇杰;刘芳;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与高粘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因素与血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3年4月~6月参加常规体检者729名,其中男性:597人,女性:132人,平均年龄43.6±10.1岁.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全血SHR200.0,全血SHR1.0、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4项血流变学指标归纳为血流变综合指标(F_rheology贡献率为94.6%),以F_rheology=0.653(75百分位点)将受试者分为高粘血症组及对照组.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粘度增高的危险因素为腰围(OR 1.016,95%CI1.001~1.032),保护性因素为HDL(OR 0.275,95%CI 0.116~0.650).按代谢异常程度,将入选者分为3组,分别是无代谢异常组(n=225)、1~2项代谢异常组(n=381)、3~4项代谢异常组(n=123),组间方差值为7.552(P<0.05),说明,随着代谢异常程度加重,血流变综合指标升高.结论高粘血症的发生是多种代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代谢异常、戒烟是高粘血症的防治关键.

    作者:张雷;孟永霞;浦奎;李惠敏;郭峰;王津胜;胡渝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从而判断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中、术后出现的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否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于术前、术后即刻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以血小扳聚集率增高明显;冠状动脉造影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流变学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另一监测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巨丹;杨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氡及子体吸入对BALB/c小鼠造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氡及其子体吸入对BALB/c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达0、21、33工作水平月(working level month,WLM)后,观察小鼠外周血血常规的变化,及小鼠脾脏指数、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变化.同时检测了小鼠骨髓细胞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骨髓粒细胞集落(CFU-G)增殖的变化.结果小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平均值有显著性变化,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显著减少,提示有贫血症状;高剂量组血小板明显减少,而此剂量组脾脏指数增高,表明血小板可能分布异常;低剂量组DNA含量显著减少,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CFU-G的增殖能力各剂量组无显著改变.结论在该实验的染毒剂量下,氡及其子体吸入可引起小鼠红细胞、HCT显著减少,血小板明显降低和脾脏指数增高,低剂量组DNA含量明显降低.

    作者:孙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跆拳道运动进行大强度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对30位跆拳道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前后观察血液流变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大强度训练后测定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运动前(P<0.01).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运动员能力下降和运动性疲劳的原因之一.

    作者:樊道明;顾洪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0例,分别设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每次透析后治疗组注射左旋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疗程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Hb、Hct.记录血压升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b、Hct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肾性贫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副作用发生率.

    作者:陆慧勤;汪克定;陈强;王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光量子血液疗法与肝素和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照观察光量子血液疗法、肝素、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8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光量子血液疗法、肝素、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观察其疗效及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CO2降低明显(P<0.05),PaO2明显提高(P<0.05).结论光量子血液疗法、肝素、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心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吴晓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源性休克3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心源性休克病人3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者22例,重症心肌炎引起者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发的心源性休克5例.合并高血压者17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结果 32例心源性休克存活20例,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62.5%.死于泵衰竭8例、脑血管意外2例、肾衰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要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必须尽早明确诊断,鉴别病因,采取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应用血管活性药、迅速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注,对心肌梗死者进行溶栓或冠脉内放置支架,进行床边血流动力学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施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注意消除诱因,纠正酸中毒、稳定内环境;还要强调严密观察,动态分析,包括意识和表情、心跳、脉搏和血压、呼吸和尿量及末梢循环.

    作者:张海;方伟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因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受累靶器官先后顺序、轻重程度及伴随症状不同,极易误诊、误治.同时利用有关检查,可正确评估疾病的预后.

    作者:徐荣香;杨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沈阳三生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7例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1.0μg/kg·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肿瘤化疗组使用rhTP09d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需19±9.4d,较对照组24±6.2d明显缩短.难治性ITP组显效6例,良好1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及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严重减少有促进增生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梅;张东华;孙汉英;邓金牛;周剑锋;刘文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半月板退变

    目的报道中西医结合诊治半月板退变.方法采用中西医药以及功能锻炼治疗,严重者使用关节镜进行清理.结果有50例病人经过2~5年的随访,其中31例功能良好;17例轻度疼痛对生活无影响;2例发展为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论半月板退变需要积极的治疗,由于其广泛性和严重性,值得重视.

    作者:李宗兴;陈翠珍;卢书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容量减少时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仿真研究

    目的建立心血管系统计算机数学模型,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进行数字仿真.方法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模拟急性失血.结果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处于低值运行或是在高值运行时,静脉非压力容积对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结论仿真模型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和非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和非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改变的特点.方法 80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患者年龄>60岁,共40例,非老年组患者年龄≤60岁,共40例,同时选择36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方法探测3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数;比较了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和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增高明显.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表现为IMT明显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数量均增高;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无创伤、方便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手段,对脑梗死的病变程度评估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海琴;张桂莲;展淑琴;王利;蔡庄伟;赵英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