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9例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胡进林;陈烨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oombs试验, 免疫分型, 抗体
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上海市红十字中心生产的三种抗血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合相关溶血系列检查.结果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类型分布以IgG+C3型多见,且溶血、贫血程度重,余依次为C3型、IgG型.结论 AIHA免疫分型可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动态血糖监测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运用于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通过揭示IFG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对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3d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 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并且发现总时间的54.7%±18.6%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血糖高峰期约为三餐后1.2±0.6h.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完善血糖监测手段和协助制定IFG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解荣云;沈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甘糖酯对Ⅰ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

    Ⅰ型糖病的治疗中调脂治疗不容忽视,甘糖酯是新近研制成的一种低分子量、低抗凝的海洋类肝素药物[1],具有多方面的调脂抗栓作用.我院应用甘糖酯对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流变学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巨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钛表面涂覆硬质碳膜的性能研究

    以高纯甲烷(99.9%)以原料气体,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碳镀于金属钛表面获取的硬质碳膜(i-C),测定其理化性能.将其与纯钛、医用不锈钢、纯铜4种材料植入小鼠体内,测定对机体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计算了细胞相对增殖率,评价了毒性级,结果表明其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作者:战德松;赵宝红;邹健梧;周兴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与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静脉曲张溃疡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脂和血流变指标检测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ESR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对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桂芹;程欣弘;常曼丽;王秀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9例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上海市红十字中心生产的三种抗血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合相关溶血系列检查.结果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类型分布以IgG+C3型多见,且溶血、贫血程度重,余依次为C3型、IgG型.结论 AIHA免疫分型可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胡进林;陈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与血流变检测指标比较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TC、TG)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TG、T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TC、TG、TGB、FIB、ηb、ηp、TK、HCT、ES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发生、加重的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上应重视降脂、抗凝、扩容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治疗.

    作者:李清;熊焰;宋宏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观察

    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对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并针对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可减缓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为探讨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关系,本文对3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两个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液流变学两个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红细胞压积(Hct)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亓贯和;王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皮层下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对17名单一皮层下梗死病灶的卒中患者进行99mTc-SPECT脑血流灌注显象.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梗死灶同侧的额叶皮层的脑血流明显减少,这种血流的降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额叶皮层的灌注减少可能反映了神经功能失联络,推测额叶的某些区域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关键.

    作者:李根华;徐元;吴锦昌;包仕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症颅脑损伤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附25例报告)

    目的总结25例重症颅脑损伤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临床资料,并就其发病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MSO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示GCS评分<5分,年龄60岁以上者,三个以上脏器受累者均死亡,GCS评分5~7分,年龄60岁以下,MSOF的病死率为80%,MSOF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程度、颅外合并伤有密切关系.结论该病病情复杂多变,预后恶劣,尽快恢复脑功能,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包括及时恰当地采取颅脑手术在内的系统综合性治疗,一旦出现单一脏器并发症或功能衰竭,必须积极加以控制,以阻断发生MSOF的序贯过程.

    作者:俞祥夏;潘平;支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维吾尔族与汉族2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64例,汉族糖尿病64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维吾尔族糖尿病组与汉族糖尿病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汉族与维吾尔族糖尿病血流变学改变有差异,而高粘血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艾隽;于戈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藻酸双酯钠治疗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的研究

    藻酸双酯钠(PSS)为新型类肝素药物,临床上应用PSS抗凝血、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和改善微循环.对51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人,在应用PSS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血红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降低,从而说明PSS有稀释血液、减少聚集反应、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作者:徐刚;赵晓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流变特性及体外模拟血栓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UAP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用降纤酶10U静滴,每日一次,连用5d,观察治疗前后低、中、高切变率的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及体外模拟血栓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低、中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毛细管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体外模拟血栓长度、湿重与血栓指数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治疗后降纤酶通过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性来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异常,增加纤溶活性,抗栓,减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显著临床效果.

    作者:李涛;许香广;张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状态与胰岛素抵抗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状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46例正常人测定血糖、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聚集、活化度,t-PA、PAI等指标.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即IR和NIR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人和NIR组比较,IR组纤维蛋白原、PAI增高;血小板聚集、活化增强,微血栓形成;凝血酶原时间缩短、t-PA降低(P<0.05~0.01).且血小板聚集率与Fbg、PAI、INS0呈显著正相关(r=0.5287,r=0.5764,r=0.5129,P均<0.02)、与t-PA、G-AUC/I-AUC呈负相关(r=-0.6531,P<0.01、r=-0.5281,P<0.05).结论高血压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布氏多功能显微镜下观察到微血栓形成可以作为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的一个标志.

    作者:龙建军;赵爱婷;刘洁;骆秉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偏头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对267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流变、TCD、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偏头痛发病率女性是男性的3.5倍;(2)高发年龄在26~53岁;(3)有阳性家族史的占54.6%;(4)头痈发作存在许多促发因素;(5)头TCD检查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者占58.9%、脑电异常率19.6%、头CT发现第五脑室者23.4%;(6)不同程度的偏头痛需用不同类别的药物治疗.结论偏头痛有其遗传易感性、特定的促发因素、特征性的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恰当的早期防治结合用药,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作频度和程度.

    作者:王淑荣;戴亚美;张大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对464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测定进行了统计,发现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有明显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使缺血缺氧而受损的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可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对该病的治疗、预后判断及病理生理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董曼莉;逄淑华;翟关中;叶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对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的检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与同期男性健康组对照.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治疗前的(高切、低切)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脑血液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除全血粘度仍较高外(P<0.05),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已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高粘血症是炎症反应的体现,定期检查,有指导治疗的意义.

    作者:李章;高镇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清瘦素及游离脂肪酸在肥胖患者中的致胰岛素抵抗作用

    目的研究瘦素及游离脂肪酸(FFA)对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状态形成的作用.方法按体重指数(BMI)将实验对象(82例)分为肥胖组及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Fat)、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结果肥胖人群中血清瘦素、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升高幅度与反应肥胖度的各项指标(BMI、WHR、%Fat)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瘦素及FFA是重要的致IR物质,也是IR存在时重要标志.

    作者:赵玉岩;郭磊;都健;刘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测定老年肺心病与健康老人、老年冠心病的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同时对肺心病患者作血气分析.结果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高于健康老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差别显著.同时,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由于肺部感染、缺氧,老年肺心病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故应给以综合治疗,即在抗炎吸氧同时给以抗凝治疗方可减少病死率.

    作者:朱正明;王靖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于溶栓后出血.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好、安全、可行.

    作者:薛继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荷叶饮对大鼠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目的研究几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提取物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以荷叶、荞麦和山楂为原料,经提取、分离后的有效成分黄酮浓缩液饲喂Wistar大鼠,第4周检测建模成功后再饲喂4周,测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实验证明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且能降低LDL-c的含量,对HDL-c的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LDL/HDL和AI的比值,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特性有改善作用.结论该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为下一步的降血脂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唐春红;幸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