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关系的探讨

辛晓敏;付璐;李洁;李琳;宋丽婷;金丹;赵庆杰

关键词:中青年,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VitB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4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VitB12的浓度,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Hcy高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中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VitB12、叶酸含量均低于中年脑梗死患者(P<0.05).而且Hcy浓度与叶酸、VitB12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Hcy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并且Hcy对青年脑梗死的影响要大于对中年人,Hcy的水平与叶酸、VitB12的浓度有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化脓性肝脓肿的CT诊断(附44例分析)

    目的探讨化脓性肝脓肿(PLA)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LA患者CT及临床资料.结果44例PLA患者多有发热、腹痛、血象异常等急性感染症状;24例PLA(55%)具有典型CT表现,20例(45%)表现不典型.44例中CT明确诊断PLA37例,提示PLA可能6例,误诊为肝癌1例.结论CT表现比较典型的PLA,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而不典型PLA,综合分析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和延时扫描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沈小健;徐建良;蔡庆;沈玉英;黄文才;范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术治疗各型重型肝炎171例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PE)治疗各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71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2d进行血浆置换,每次置换2 000mL.结果171例共进行PE 672次,每例平均3.93±2.05次,存活95例(存活率55.56%).PE对亚重肝早期患者疗效好(存活率89.29%),慢重肝早期和亚重肝中期次之(64%,50%),对急重肝、慢重肝中、晚期的疗效很差,对非甲~非庚和药物性重肝的疗效好(71.4%,88.2%),对乙型重肝次之(52.3%),对重叠感染的重肝差.PE前TBil、TP、ALB、CHol、TG、GGT、BUN、Cr水平对其能否存活有重要的评估价值,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是影响存活率重要的因素.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乙型重肝早期、药物和非甲~非庚型重肝.

    作者:柳龙根;钱梅云;翟德芳;冯全根;马春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黄芪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筛选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方法以黄芪水煎剂灌服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6周后检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加以对照分析.结果灌服黄芪水煎剂组大鼠血液粘度较衰老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作者:郭晶;齐玉;沙薇;陈方倩;王黎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褐毛甘西鼠尾对大鼠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冠脉结扎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大鼠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褐毛甘西鼠尾可使LVSP升高、±dp/dtmax增加.各剂量组均使LVEDP、t-dp/dtmax显著降低,而对HR、SBP、DBP和MAP影响不大.结论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功能降低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张荣平;李惠兰;秦剑;胡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疗产品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医疗产品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比色法,分别检测93种医疗产品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参照美国药典的评价标准,93件样品中87件对L-929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其细胞毒性为1~2级,判为合格.其中6件样品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为5级,判为不合格,6件样品均为医用乳胶手套.结论医疗产品细胞毒性试验的合格率为93.5%,所测样品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杨珠英;房红莹;顾冠彬;万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巴曲酶对心绞痛患者血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药物巴曲酶,对老年人冠心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的心绞痛患者给予巴曲酶静脉用药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巴曲酶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其中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巴曲酶对老年人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改善,从而缓解并阻止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于晓波;高秀英;陈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0例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方法将161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液心肌酶谱的含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0.0%及92.5%,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6.7%及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6.23,P<0.05;x2=4.35,P<0.05).两组血液心肌酶谱水平随着疾病的恢复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K、CK-MB参与了HIE的病理过程.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有显著效果.

    作者:童新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1].糖尿病能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性的改变[2,3],为此我们对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李琳;李洁;宋丽婷;佟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周α2受体参与调制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的重调定

    目的研究外周α2受体是否参与调制中枢外源性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的重调定.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脑室注射(i.c.v.)HA以及预先外周静脉注射(iv.)选择性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对CBR的影响.结果i.c.v.HA(60μmol·L-1,5μL)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明显上移,反射参数中阈压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iv.YOH(2.5μmol·L-1,15μL·100g-1体重),明显进一步加强HA的上述效应;单独iv.相同剂量的YOH对CB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外周α2受体作用可减弱i.c.v.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

    作者:王国卿;周希平;朱永进;邹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观察61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影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血脂水平,同时有降脂以外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作者:施志雄;覃世坚;姜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的抗凝方法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潘生丁50mg一日三次口服和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5 000IU皮下注射3d,观察内瘘充盈情况及出血、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潘生丁组抗凝效果不如低分子质量肝素组,有2例出现内漏闭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低分子质量肝紊组PT变化明显(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均无差异.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加量或联合用药可能起到与低分子质量肝素同等的效果.

    作者:池艳春;刘丽敏;王兴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疆新和鸽血液生理生化与血液流变学常值研究

    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各县和市的居民世代爱养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叶克亚娃的鸽子.经专家鉴定为原鸽(Columla Livia Gmelin)的新疆亚种(C.Lneglecta Hnme),命名为新和鸽.这些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新和鸽处于半野生放养状态.作者等从2000年连续三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测定了新和鸽生理、生化以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32项.发现新和鸽的红细胞压积(HCT)较高(♂52.63%±5.80%,♀48.92%±4.88%);血糖含量(♂20.02±2.36 mmol/L,♀19.25±2.33mmol/L)比普通肉鸽高1~2倍;脂肪含量(♂12.00±1.80mmol/L,♀11.43±2.17mmol/L)比肉鸽低;全血粘度较高,而血浆粘度不高.

    作者:刘志强;王金泉;赵红琼;何宗林;王小静;贝念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有:(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在中、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基于Simulink仿真的心脏工作模型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心脏工作模型.方法采用Matlab/Simulink系统软件,建立心脏搏动间歇流模型,并整合血管网络的8个腔室.结果在改变心率的条件下,对主动脉压力、左心室压力、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驱动压的变化进行仿真,得出了主要的特征数据和波形.结论仿真模型构造清晰,具有可扩充性,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脏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l)测定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病毒性心肌炎(VM)、30例心绞痛(AP)、3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25例正常健康人血清cTnI、CK、CK-MB、LDH测定.结果①AMI、VM患者24h血清cTnl阳性率(96.9%、89.2%)显著高于AP组、EH组、正常对照组(16.7%、0、0,P<0.05).②AMI患者3h内血清cTnI阳性率50.0%,显著高于CK、CK-MB、LDH阳性率(18.8%、25.0%、21.9%,P<0.05).AMI患者7d、10d后血清cTnI阳性率60.0%、51.7%,显著高于CK,CK-MB阳性率(16.7%、6.9%;13.3%、3.4%,P<0.01).③VM患者24h内血清cTnI阳性率75.0%,显著高于CK,CK-MB、LDH阳性率(53.6%、60.7%、21.4%,P<0.05).VM患者1w、2w、3w血清cTnI阳性率88.9%、72.0%、36.4%,显著高于CK,CK-MB阳性率(25.9%、20.0%、4.5%;29.6%、24.0%、9.0%,P<0.01).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诊AMI、VM,具有较宽的时间窗口,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优于心肌酶学,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单岩;张谦;朱慧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围产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对89例HIE和55例健康新生儿出生后1、2、3、5、10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外检查颈动脉颅外段(ICA),经颞部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测定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所测动脉血流的平均速度(Vm)、脉动指数(PI)、MCA(Vm)/ICA(Vm)比值(M/I).结果显示HIE中、重度组MCA(Vm)和ICA(Vm)于生后第1d低于对照组,其ICA(Vm)降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而ICA(PI)、MCA(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第2、3、5d HIE中、重度组MCA(V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ICA(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ICA(PI)、MCA(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M/I比值于第1~3d,HIE中、重度组及HIE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为:HIE中、重度组>HIE轻度组>对照组(2.5:1.2:1.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提示HIE中、重度组在出生后24h内脑血流灌注不足,24h后至第5d脑血流过度灌注.脑血流灌注异常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出现脑血流灌注异常的时间愈早、恢复愈慢HIE病情愈重、预后愈差;M/I比值对HIE分型有参考价值,分别为:正常M/I=0.9~1.2,轻度HIE组M/I=1.2~1.5,中、重度HIE组M/I>1.8,M/I>3.6,患儿多死亡.

    作者:王强;李维平;钱云;范艳华;郑怀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观察

    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决定斑块破裂后血管是否闭塞的因素包括:斑块受损的程度、血液流变学(血管的直径、病变的几何形态和远端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及内源性止血与纤溶的平衡.现已明确如果血栓为闭塞性多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紧急溶栓治疗是国内外开展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1].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本文动态观察6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变化.

    作者:张红玲;王金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丸对改善绝经期妇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对66例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33例六昧地黄丸+谷维素治疗组(治疗组)和33例单用谷维素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治疗观察并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六味地黄丸组对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此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六味地黄丸对人群预防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有作用.

    作者:徐朝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岛津CL-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老化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目的岛津C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转数年后,进入老化期,仪器的故障频繁而复杂,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总结了分析排除这些特殊故障的经验,供同道参考.方法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2类7种特殊故障现象,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结果有效的排除了故障,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行.结论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能够保证仪器快速、准确的特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顾炳权;王作军;董柯;阎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临床证实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在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诊断静脉窦血栓的42例病例,从临床表现、MRA/MRV和CT影像学征象、长期抗凝加抗炎治疗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部位MRA/MRV显示:各种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血,影像模糊不清、低血流信号,一段或整段管径变细.抗炎治疗同时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4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头MRA、MRV能较好地反映静脉窦血流状态,在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可作为常规检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VT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王淑荣;孙强;李国霖;赵庆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